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燕荣 陈君柱 +3 位作者 王兴祥 朱军慧 谢旭东 孙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培养7d...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培养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粘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及粘附能力。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31.8±7.7vs59.5±10.6EPCs/×200视野,P<0.05),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学 冠心痛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张芙荣 陈君柱 +6 位作者 朱军慧 王兴祥 朱建华 尚云鹏 郭晓纲 戴禾敏 孙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77-781,共5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 (分别为 0 .1,0 .5 ,1,3mmol·L-1)培养一定的...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 (分别为 0 .1,0 .5 ,1,3mmol·L-1)培养一定的时间 (6 ,12 ,2 4 ,4 8h)。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 UEA Ⅰ和DiI 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被认为是正在分化的EPC ,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葛根素显著增加外周血EPC数量 ,并且EPC数量随葛根素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 ,3mmol·L-1浓度葛根素作用 2 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较对照组增加了 1倍 ,P <0 .0 1)。葛根素也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外周血 体外 内皮祖细胞 血管生成 黏附 增殖能力 EPC 增加 数量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兴祥 尚云鹏 +3 位作者 陈君柱 朱军慧 郭晓纲 孙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56-660,共5页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银杏叶提取物 (10 ,2 5和 5 0mg·L- 1 )干预一定时间 (6...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银杏叶提取物 (10 ,2 5和 5 0mg·L- 1 )干预一定时间 (6 ,12 ,2 4和 4 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EPC ,分别观察EPC的增殖、迁移、粘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外周血EPC扩增 ,2 5mg·L- 1 银杏叶提取物作用 2 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较对照组增加了 1倍 ,P <0 .0 1)。银杏叶提取物也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的粘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外周血 内皮祖细胞 细胞数量 细胞功能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新突变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燕荣 陶谦民 +7 位作者 陈君柱 陶明 郭晓纲 尚云鹏 朱建华 张芙荣 郑良荣 王兴祥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572,共7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 familial, 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多发黄色瘤、高水平血浆 LDL、早发性冠心病及有阳性家...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 familial, 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多发黄色瘤、高水平血浆 LDL、早发性冠心病及有阳性家族史。本研究通过临床症状结合血脂测定诊断出一个 FH 家系, 其纯合子 FH 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高达 19.05 mmol/L, LDL 达17.06 mmol/L, 并有黄色瘤; 而杂合子 FH 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为 7.96 mmol/L, LDL为5.55 mmol/L, 并有心绞痛症状和黄色瘤。我们对该FH 家系患者LDLR 基因的PCR 扩增DNA片段进行测序, 发现纯合子FH 患者LDLR 基因Exon4 区域内发生了GAG683GCG 突变, 即编码 LDLR 第 683 位的谷氨酸被丙氨酸替换, 而杂合子 FH 患者该位点呈现杂合突变。此基因型与临床诊断遗传谱完全一致。同时, 利用获得Epstein-Barr(EB)病毒转化型人永生淋巴细胞株(EBV-Ls)与荧光探针DiI标记的LDL结合反应, 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具有功能性LDLR 的EBV-Ls 细胞比例, 在纯合子FH 患者(7.02%)和杂合子FH 患者(62.64%)均比健康对照者(84.69%)低, 纯合子FH 患者LDLR 活性仅为健康对照者的8.29%、而杂合子FH 患者LDLR 活性约为健康对照者的73.96%, 前者呈现非常显著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Epstein—Barr~~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流式细胞仪 突变位点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君柱 张芙荣 +5 位作者 朱建华 朱军慧 谢旭东 孙坚 尚云鹏 郭晓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氟伐他汀 ...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氟伐他汀 (分别为 0 0 1、0 1、1 0、10 μmol/L)和辛伐他汀 (1 0 μmol/L)培养一定的时间 (6、12、2 4h和 4 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 UEA Ⅰ和DiI 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 ,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来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 氟伐他汀显著增加外周血EPC数量 ,并且EPC数量随氟伐他汀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 ,1 0 μmol/L浓度氟伐他汀作用 2 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较对照组增加了 1 5倍 ,P <0 0 5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也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相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 (1 0 μmol/L)对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可增加EPC的数量且伴随着EPC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外周血 内皮祖细胞 数量 功能 影响 降血脂药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军慧 陈君柱 +4 位作者 王兴祥 朱建华 尚云鹏 郭晓纲 戴禾敏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ox LDL(分别为25,50,100,200μg/ml)和LDL(100μg/ml)培养一定...    目的 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ox LDL(分别为25,50,100,200μg/ml)和LDL(100μg/ml)培养一定的时间(6、12、24和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EPC,分别观察EPC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Ox LDL显著减少外周血EPC数量,200μg/mlox LDL作用2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较对照组减少了近70%,P<0.01)。另外,100μg/mlox LDL呈时间依赖关系减少EPC数量,于24h达到高峰(P<0.01)。Ox LDL也显著损害了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 Ox LDL可减少EPC数量并损害EPC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LDL 外周血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祖细胞 体外 血管生成 观察 黏附 数量 贴壁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