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OOC的CBL在耳鼻咽喉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1
作者 戴利波 周水洪 +5 位作者 柴亮 程可佳 鲍洋洋 李全成 杨阳 吴婷婷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的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耳鼻咽喉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专业住院医师实施基于MOO... 目的探讨基于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的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耳鼻咽喉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专业住院医师实施基于MOOC的CBL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培训后,对每个年级的住院医师采用问卷调查。结果住院医师更认可基于MOOC的CBL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法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结论基于MOOC的CBL的教学能充分调动住院医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指导医师的引导,使住院医师充分了解耳鼻咽喉科临床诊疗思路,有效提升住培的效率和质量,让住院医师结束培训后能够在临床工作中独当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MOOC CBL 微视频
下载PDF
数字化联合CBL在耳鼻咽喉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志利 蒋壮 赵俐菁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第10期802-805,共4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一门专科性质很强的临床学科。以培养能适应新一代技术革命,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为导向,文章采用数字化教学联合CBL的新模式,发现该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科记忆...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一门专科性质很强的临床学科。以培养能适应新一代技术革命,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为导向,文章采用数字化教学联合CBL的新模式,发现该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科记忆点,提高教学成绩,同时有效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值得进一步改进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数字化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宁波奉化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扩大筛查结果及其特点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吕立辉 徐亚萍 +2 位作者 蔡路航 刘亚 陈琼琼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717-722,共6页
目的通过扩大筛查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及其位点,分析宁波奉化地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突变类型和频率。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宁波奉化地区的新生儿704名。新生儿出生48 h后进行听力筛查。出生后3 d内取足跟血,至少采集3个... 目的通过扩大筛查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及其位点,分析宁波奉化地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突变类型和频率。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宁波奉化地区的新生儿704名。新生儿出生48 h后进行听力筛查。出生后3 d内取足跟血,至少采集3个血斑作为标本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扩大筛查(检测22个耳聋基因159个位点)。比较耳聋基因扩大筛查与传统筛查方法(检测4个耳聋基因20个突变位点)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等位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704名新生儿中,双侧或单侧未通过听力初筛61例(8.66%),复筛未通过5例(0.71%)。76例(10.80%)新生儿携带至少一种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突变。2例新生儿发现高风险致病突变:1例GJB2(c.235delC)纯合突变和1例GJB2(c.109G>A)/SLC26A4(c.754T>C)双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前者在8月龄时被确诊为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GJB2、GJB3、SLC26A4和MT-RNR1基因突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5%、0.43%、1.99%和0.57%。与传统筛查的20个位点相比,扩大筛查的159个位点中检出突变位点77个,总阳性检出率增加75.00%,其中GJB2增加124.00%,SLC26A4增加16.67%。等位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是GJB2(c.109G>A,18.466‰)、GJB2(c.235delC,15.625‰)、SLC26A4(c.919-2A>G,6.392‰)和MT-RNR1(m.1555A>G,5.682‰)。4例MT-RNR1基因突变,均是m.1555A>G同质突变。结论宁波奉化地区新生儿主要遗传性耳聋基因及其突变位点为GJB2(c.109G>A)和(c.235delC),SLC26A4(c.919-2A>G)和MT-RNR1(m.1555A>G)。遗传性耳聋基因扩大筛查的阳性检出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新生儿听力筛查 基因筛查 遗传性耳聋
下载PDF
玉屏风散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汪普 赵俐菁 +1 位作者 张志利 付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34-2136,共3页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28例老年(年龄≥60岁)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丙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28例老年(年龄≥60岁)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丙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0.05)。观察组鼻塞、流鼻涕、头痛、打喷嚏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能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其可能作用机制为玉屏风散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慢性鼻窦炎 炎症因子水平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鼻内镜下治疗脑脊液鼻漏及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付艳军 古庆家 +2 位作者 安惠民 刘世喜 梁传余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 观察经鼻内镜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3年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病人3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鼻内镜手术的优缺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术中的注意事项。结果 34例病人中,31例一次修补成功,... 目的 观察经鼻内镜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3年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病人3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鼻内镜手术的优缺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术中的注意事项。结果 34例病人中,31例一次修补成功,3例经再次修补成功。随诊4个月至7年,脑脊液鼻漏未再复发,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修补术可作为脑脊液鼻漏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其他术式可依据病情需要适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脑脊液鼻漏/外科学 修补术
下载PDF
下咽-食道同时性多原发癌伴Ⅲ度喉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6
作者 孙春蓉 张萍 卫建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总结1例下咽-食道同时性多原发癌伴Ⅲ度喉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针对患者气道高风险、病情进展迅速、肺部感染、全身营养状态差、运动功能衰弱等问题,采取气道梗阻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理,阶段化实施肺保护性策略,以目标为导向的术前... 总结1例下咽-食道同时性多原发癌伴Ⅲ度喉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针对患者气道高风险、病情进展迅速、肺部感染、全身营养状态差、运动功能衰弱等问题,采取气道梗阻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理,阶段化实施肺保护性策略,以目标为导向的术前预康复营养管理,低负荷小强度个体化抗阻运动改善虚弱促进患者康复等措施。经过34 d的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患者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食管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60例鼻前庭肿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水洪 徐盈盈 +3 位作者 汪审清 凌玲 姚洪田 任国平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 总结鼻前庭肿块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2年 5月~ 2 0 0 3年4月收治的 6 0例鼻前庭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径路。结果  6 0例鼻前庭肿块中良性肿瘤5 1例 ,炎性疾病 5例 ,恶性肿瘤 4例 ,均行手术治疗 ,术... 目的 总结鼻前庭肿块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2年 5月~ 2 0 0 3年4月收治的 6 0例鼻前庭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径路。结果  6 0例鼻前庭肿块中良性肿瘤5 1例 ,炎性疾病 5例 ,恶性肿瘤 4例 ,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无并发症 ,痊愈出院。 5 1例良性肿瘤和 5例炎性肿块患者中 ,37例随访 5个月~ 15年 (平均 97个月 )无复发和恶性变 ;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 ;6例死于其他疾病 ;11例失访。 4例恶性肿瘤患者中 ,2例恶性黑色素瘤分别于术后 1年、4年 10个月复发 ,再次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 ,分别于第 2次术后 1年 3个月和 6年 10个月死于复发和肝转移 ;乳头状瘤癌变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已无瘤生存超过 17年和 5年 2个月。结论 鼻前庭解剖区域虽小 ,但各种性质的肿块均可发生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手术途径根据肿块的位置、大小及性质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前庭肿块 诊断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复发
下载PDF
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分析(附24例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汪审清 周水洪 鲁裕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 探讨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 1984年~ 1999年 6月住院的 2 4例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缺乏特征性表现。初诊时诊断为慢性鼻炎 8例、恶... 目的 探讨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 1984年~ 1999年 6月住院的 2 4例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缺乏特征性表现。初诊时诊断为慢性鼻炎 8例、恶性肉芽肿 3例、鼻息肉 2例、鼻中隔粘膜肥厚 2例、扁桃体炎 2例、慢性咽炎 1例。结论 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 ,缺乏特征性 ,早期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误诊 鼻咽部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大鼠单侧耳蜗损毁对听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勤瑛 华清泉 +2 位作者 肖伯奎 汪审清 鲁裕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66-468,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单侧耳蜗损毁前、后不同时期听皮层中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及数量。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行听皮层中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布的检测。结果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听皮层中。听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体积较大、... 目的研究大鼠单侧耳蜗损毁前、后不同时期听皮层中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及数量。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行听皮层中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布的检测。结果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听皮层中。听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体积较大、着色也较深。听皮层中γ氨基丁能酸神经元的数目:术后1~2周手术对侧明显低于手术侧(P<0.01),术后3周上升,但仍少于手术侧,至术后1个月,手术对侧略少于手术侧,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耳蜗损毁前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在听皮层中呈一明显的动态变化过程,术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数目明显下降,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回升,提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数目的增减可能为听觉中枢的重组所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动物 实验 Γ氨基丁酸 下丘脑
下载PDF
鼻腔鼻窦肌上皮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古庆家 奚玲 +4 位作者 冯勇 何刚 翁斌琦 汪审清 李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0年1月~2008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肌上皮癌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7...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0年1月~2008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肌上皮癌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7年,6例术后复发。3例术后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无手术指征而行放、化疗。3例出现远处转移,至末次随访,6例死亡,1例无瘤生存。结论肌上皮癌是预后极差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涎腺,而发生于鼻腔鼻窦极为罕见。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率较高,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率较高,对放疗和化疗有一定敏感性,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cN0的患者,应行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肌上皮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外耳道成形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柴亮 王勤瑛 +2 位作者 张志利 周水洪 汪审清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0,共2页
外耳道成形术是为了恢复外耳道正常宽度和轮廓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以正常健康皮肤替代病变的外耳道皮肤。虽然该术式在耳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处理不当仍会出现面神经瘫痪、外耳道再次狭窄、闭锁等严重并发症[1],本文分析52耳外耳道成形... 外耳道成形术是为了恢复外耳道正常宽度和轮廓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以正常健康皮肤替代病变的外耳道皮肤。虽然该术式在耳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处理不当仍会出现面神经瘫痪、外耳道再次狭窄、闭锁等严重并发症[1],本文分析52耳外耳道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道(Ear Canal) 耳疾病(Ear Diseases):耳外科手术(Otologic Surgical Procedures)
下载PDF
大鼠单侧耳蜗损毁后下丘r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勤瑛 华清泉 +2 位作者 汪审清 肖伯奎 廖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观察单侧耳蜗损毁后下丘r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icacid,Glu)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去传入损伤后GABA和Glu在听觉中枢重组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Spran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假手... 目的观察单侧耳蜗损毁后下丘r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icacid,Glu)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去传入损伤后GABA和Glu在听觉中枢重组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Spran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单侧耳蜗损毁后1周、2周及1月组。于规定时间内检测耳蜗损毁前后GABA和Glu含量。比较下丘不同时间点的GABA和Glu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损毁后1周,下丘中GABA的含量水平明显下降(从78.00±7.50降至51.65±10.36,约下降33.6%),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Glu的含量水平则明显上升(从167.00±16.71升至201.07±25.88,约上升20.4%),差异极为显著(P<0.01);术后2周,下丘中GABA的含量水平稍上升且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Glu的含量则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至术后1月,下丘中GABA的含量水平上升但仍低于假手术组,而Glu的含量水平则降至正常水平或以下,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耳蜗损毁后下丘中GABA和Glu含量的动态变化反映了神经元的活动状况,提示二者在单侧耳蜗损毁后听觉中枢的重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氨基丁酸 下丘 DNA 重组
下载PDF
鼻-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被引量:5
13
作者 戴利波 林山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88-490,共3页
关键词 鼻窦肿瘤 诊断 鉴别 预后
下载PDF
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古庆家 周水洪 +3 位作者 陈海红 汪审清 刘世喜 梁传余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鼻渊舒口服液 慢性鼻窦炎 疗效观察 治疗 中药口服液 临床资料分析 随访资料 苍耳子 中药材
下载PDF
泡性中鼻甲伴囊肿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戴利波 徐盈盈 林山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8-598,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3岁,因鼻塞、额部胀痛1个月余,于2007-04-26收治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鼻塞,呈间歇性、交替性,右侧明显,伴额部胀痛,呈持续性,白天较剧,时有清涕,无脓涕、鼻出血、嗅觉下降、复视等症状。曾到当地医院就...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3岁,因鼻塞、额部胀痛1个月余,于2007-04-26收治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鼻塞,呈间歇性、交替性,右侧明显,伴额部胀痛,呈持续性,白天较剧,时有清涕,无脓涕、鼻出血、嗅觉下降、复视等症状。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行鼻窦CT检查后诊断为“筛窦囊肿”。入院后前鼻镜检查示双鼻下甲肥大,麻黄碱收缩后见右侧中鼻甲较左鼻肥大,表面光滑,收缩效果差,鼻道未及其他新生物及分泌物,鼻外形正常,眼球运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甲 囊肿 患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速尿引起的小鼠耳蜗血管纹缺血缺氧性病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永奇 丁大连 +2 位作者 蒋海燕 付勇 Richard Salvi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速尿引起的小鼠耳蜗血管纹缺血缺氧病变过程,探讨速尿破坏蜗管外壁开放血-迷路屏障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42只听力正常的健康CBA小鼠用于本实验。其中24只小鼠被平均分为3组,全麻下分别按照每公斤体重400毫克或200毫克或...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速尿引起的小鼠耳蜗血管纹缺血缺氧病变过程,探讨速尿破坏蜗管外壁开放血-迷路屏障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42只听力正常的健康CBA小鼠用于本实验。其中24只小鼠被平均分为3组,全麻下分别按照每公斤体重400毫克或200毫克或100毫克的剂量腹腔注射速尿,同时监测注射速尿前后的听性脑干反应的变化,在用药后1周终止实验并记录各组动物的存活数量,以确定不同剂量速尿对听觉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另外18只小鼠被平均分为6组,分别在注射速尿前和注射速尿后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和6小时随机处死3只小鼠,用于观察腹腔注射速尿后引起的血管纹缺血缺氧性病理改变过程。受试动物的一侧耳蜗制作成全耳蜗螺旋韧带铺片并用伊红染色,观察血管纹毛细血管内的红血球充盈情况以评估血管纹的供血在注射速尿后不同时间的缺血程度,另一侧耳蜗用环氧树脂法包埋后切片,观察血管纹上皮细胞因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按照每公斤体重400毫克的剂量腹腔注射速尿引起的小鼠死亡率约为75%,按照每公斤体重100毫克剂量腹腔注射速尿引起的小鼠听性脑干反应仅发生短时间的中等程度阈移,而按照每公斤体重200毫克剂量腹腔注射速尿的小鼠死亡率小于15%,但可造成较长时间的严重耳聋,因此按照每公斤体重200毫克的剂量腹腔注射速尿是实现小鼠暂时性耳聋的安全有效剂量。耳蜗螺旋韧带铺片结果显示按照每公斤体重200毫克的剂量腹腔速尿注射后10分钟即开始发生供血减少;用药后30分钟和1小时,血管纹呈现许多空血管;用药后3小时,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数量开始有所增加;但直到用药后6小时仍未完全恢复。血管纹切片结果显示,用药后10分钟,血管纹上皮细胞已经开始因缺氧而发生肿胀;用药后30分钟和1小时,血管纹细胞内出现许多空泡;用药后3小时和6小时,血管纹上皮细胞的积水肿胀仍然十分严重。结论腹腔注射速尿后可在数分钟内阻断供应耳蜗外侧壁的血流,血管纹的供血在用药后6小时逐渐趋向于恢复,但因缺血引起的血管纹细胞缺氧性肿胀和破坏还可持续一段更长的时间。从腹腔注射速尿后1小时至少到6小时可能都是蜗管外壁血-迷路屏障因缺氧变性而暂时性开放的重要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尿 血管纹 缺血 缺氧 小鼠
下载PDF
球型鼻甲泡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亚昇 汪审清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7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探讨球型鼻甲泡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选取972例(1944侧)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的患者,观察慢性鼻-鼻窦炎和球型鼻甲泡的发生率,并分析球型鼻甲泡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生的关系。在CT片上测量球型鼻甲泡的横径数值,评估各球型... 目的探讨球型鼻甲泡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选取972例(1944侧)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的患者,观察慢性鼻-鼻窦炎和球型鼻甲泡的发生率,并分析球型鼻甲泡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生的关系。在CT片上测量球型鼻甲泡的横径数值,评估各球型鼻甲泡的大小。在同-CT片上。观察单侧和双侧有球型鼻甲泡者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情况,并测量球型鼻甲泡横径。探讨其大小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结果慢性鼻-鼻窦炎患者278例(440侧),发生率为2263%(440/1944)。有球型鼻甲泡患者142例(189侧),发生率9.72%(189/1944)。单侧球型鼻甲泡者有鼻甲泡侧与无鼻甲泡侧慢性鼻-鼻窦炎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4%、20.05%,P〈0.05)。双侧球型鼻甲泡者与无球型鼻甲泡者慢性鼻-鼻窦炎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0%、20.36%,P〈0.01)。单侧、双侧球型鼻甲泡不同鼻甲泡大小者慢性鼻-鼻窦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型鼻甲泡可能是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之一,但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与球型鼻甲泡的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鼻甲泡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萍 汪审清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753-754,共2页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P)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具有侵袭性、恶变性及复发性等特点,因此临床上多以潜在恶性肿瘤或癌前期病变处理。IP误诊率较高,楼正才[1]报道首次误诊率为94.6%。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并收治IP患者18例,现对其...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P)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具有侵袭性、恶变性及复发性等特点,因此临床上多以潜在恶性肿瘤或癌前期病变处理。IP误诊率较高,楼正才[1]报道首次误诊率为94.6%。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并收治IP患者18例,现对其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手术治疗 临床资料 癌前期病变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误诊率 侵袭性
下载PDF
非穿透伤性海绵窦段假性颈内动脉瘤所致反复鼻大出血
19
作者 汪审清 周水洪 +4 位作者 彭志毅 徐盈盈 潘伟 凌玲 方荣凤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6-186,T004,共2页
关键词 非穿透伤 海绵窦段 假性颈内动脉瘤 鼻出血 Guglielmi可脱成形钢圈 血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非索伪麻缓释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20
作者 祝戎飞 刘光辉 +4 位作者 华清泉 梁建平 马俭 贺广湘 汪审清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观察非索伪麻缓释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240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分别采用非索伪麻缓释胶囊,每次1粒,bid,po;或氯雷他定伪麻黄碱缓释片... 目的观察非索伪麻缓释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240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分别采用非索伪麻缓释胶囊,每次1粒,bid,po;或氯雷他定伪麻黄碱缓释片,每次1片,bid,po,连续用药7~14 d。疗程结束时以综合疗效改善百分率、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值来评估其临床疗效,以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等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共有224例患者纳入疗效分析,治疗组(113例)及对照组(111例)的综合疗效改善百分率分别为92.92%和95.50%(P>0.05)。29例患者发生45例次不良反应(治疗组13例21例次,对照组16例24例次),主要表现为口干、头晕、嗜睡、乏力等。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一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非索伪麻缓释胶囊可有效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索非那定 伪麻黄碱 氯雷他定 鼻炎 变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