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枫 王伟斌 滕理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7-2006年诊治的66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结果 66例患者中,63例行术中...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7-2006年诊治的66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结果 66例患者中,63例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诊断为甲状腺滤泡状癌46例,诊断率为73.0%(46/63)。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微小浸润型滤泡状癌的19例患者中,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明确诊断11例,诊断率仅为11/19。16例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所有淋巴结均为阴性。42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8个月。随访结果显示,2例患者(4.8%,2/42)发生局部复发;3例患者(7.1%,3/42)发生肺部转移,均于随访期内死亡。患者术后1、2、3、5、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97.5%、94.9%、91.7%、91.7%,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2.7%、90.2%、90.2%、87.2%、87.2%。结论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存在难度,其淋巴结转移率极低,远处转移率较高,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作为外科初始治疗的推荐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状癌 诊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枫 王伟斌 朱磊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4期11-13,17,共4页
目的观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表达,探讨其在PT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经病理诊断为PTC患者80例,取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AMs表达,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观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表达,探讨其在PT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经病理诊断为PTC患者80例,取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AMs表达,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TAMs在PTC中存在较高的表达(3~66/HP),高密度TAMs组肿瘤组织直径(1.6±0.1)cm明显大于低密度TAMs组(1.0±0.1)cm(P〈0.01)。高密度TAMs组较低密度TAMs组肿瘤浸润深度更深,且有更多的淋巴结转移,Ⅲ期以上病例数也更多。结论 TAMs有促进PTC生长的作用,在PTC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侵袭转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局部晚期胃癌主要病理反应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赵嗣钰 郑琳 +4 位作者 章鹏程 胡灿 应荣彪 章静 滕理送 《实用肿瘤杂志》 2025年第1期27-37,共11页
目的探索在局部晚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患者中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于主要病理反应(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的影响并识别最大受益的患者群体。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 目的探索在局部晚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患者中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于主要病理反应(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的影响并识别最大受益的患者群体。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LAGC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效果和病理反应。分析不同基线特征、治疗方法、炎性反应指标及其变化率对MPR的影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探讨影响MP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LAGC患者的MPR率高达42.1%,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高达19.6%。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2.64的患者病理达到MPR的可能性是NLR>2.64的患者的5.854倍(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是LAGC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基线NLR≤2.64是提高MPR率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胃癌 炎性反应指标 新辅助免疫治疗 病理反应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薛宏怡 周平 +3 位作者 郑玉龙 方维佳 赵鹏 徐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观察化疗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12例术后或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治疗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2例患者,辅助化疗组8例,姑息化疗组4例;辅助化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期10.9月(6.2-4... 目的观察化疗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12例术后或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治疗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2例患者,辅助化疗组8例,姑息化疗组4例;辅助化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期10.9月(6.2-48.9月),姑息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6月(7.5-14.3月);两组总生存期12.0月(7.6-48.9月)。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其次是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周围神经毒性。结论姑息性化疗和辅助化疗可使十二指肠癌患者受益,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药物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化学疗法 辅助 姑息疗法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甲状腺继发性肿瘤的诊断与处理(3例报告并国内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士雄 赵文和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31-633,共3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 继发性 诊断 治疗学
下载PDF
靶向端粒酶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霄 滕理送 曹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90-392,F0003,共4页
关键词 肿瘤 基因疗法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基因表达调控 免疫疗法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玲 周东辉 魏涛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1852-1855,共4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内胚层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20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惰性生长、低度恶性、高度恶性等异质性的生物学行为。由于发生率...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内胚层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20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惰性生长、低度恶性、高度恶性等异质性的生物学行为。由于发生率较低、临床症状非特异且复杂、早期影像学检查低敏感及低特异性,目前大多数GEP-NET在发现时临床分期较晚,常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治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生物标志物 异质性 神经内分泌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 影像学检查 抑制素 胰岛细胞瘤 临床症状 临床分期
下载PDF
患者来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傅佳琦 滕理送 王浩浩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85-388,392,共5页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合适的临床前模型对于肿瘤学转化研究至关重要。通过肿瘤细胞系建立的异种移植模型方便易用,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中,但在临床前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存在明显局限性。而...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合适的临床前模型对于肿瘤学转化研究至关重要。通过肿瘤细胞系建立的异种移植模型方便易用,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中,但在临床前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存在明显局限性。而患者来源异种移植(PDX)模型直接将患者的肿瘤组织或细胞植入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根据植入部位可分为异位植入和原位植入两类,从而保留其供体肿瘤的主要组织学和遗传特征,在肿瘤研究领域中显示出优势。本文介绍PDX模型的建立方法和特征,并就其在筛选抗肿瘤药物、鉴定生物标志物、共临床试验、个性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动物模型 生物标志物 药物筛选 共临床试验
下载PDF
PAR-1促进肿瘤恶性行为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强凤 吴福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35,共3页
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是PARs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也称凝血酶受体。PAR-1被肿瘤微环境中的蛋白酶水解激活后,介导多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促进肿瘤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并参与肿瘤生长、血管新生等多个环节和多条通路... 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是PARs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也称凝血酶受体。PAR-1被肿瘤微环境中的蛋白酶水解激活后,介导多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促进肿瘤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并参与肿瘤生长、血管新生等多个环节和多条通路。同时,通过调控下游分子和细胞因子,PAR-1可对肿瘤微环境进行重塑,促进肿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化受体-1 蛋白酶 肿瘤 调控机制
原文传递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10
作者 丁永锋 陈艳妍 +5 位作者 郑玉龙 蒋微琴 卢骏 王海勇 滕理送 徐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67-573,共7页
原发灶不明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site,CUP)是一类病理学已明确为转移癌但是通过目前完备的诊断手段仍然无法明确其原发部位的肿瘤。原发灶不明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占所有肿瘤的3%~5%,治疗手段以经验性化疗为主,患者中... 原发灶不明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site,CUP)是一类病理学已明确为转移癌但是通过目前完备的诊断手段仍然无法明确其原发部位的肿瘤。原发灶不明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占所有肿瘤的3%~5%,治疗手段以经验性化疗为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年。基因表达谱分析、表观组学以及液体活检等新技术相继被应用于CUP的原发部位判断。分子诊断指导下的器官特异性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将开启CUP的精准治疗时代,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治现状和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灶不明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脾脏恶性肿瘤14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虞一弘 吴福生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脾脏恶性肿瘤 病理特点 影像学表现 外科治疗 诊断标准
下载PDF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东辉 马志敏 +3 位作者 冯懿正 周杏仁 赵文和 林敏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 探讨 CD44 V 6表达与人胃癌生长方式、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 S- P法 ,对 10 3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 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同时对其中 6 0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期为 7~ 6 7个月。结果  ... 目的 探讨 CD44 V 6表达与人胃癌生长方式、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 S- P法 ,对 10 3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 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同时对其中 6 0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期为 7~ 6 7个月。结果  (1) CD44 V 6在正常胃粘膜不表达 ,而胃癌中 6 0 .1%表达 ;(2 ) CD44 V6表达与 Borrm ann分型、周围淋巴结转移程度、TNM分期及脉管存在癌栓与否有关 (P<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0 .0 5 ) ;(3)CD44 V6表达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P>0 .0 5 ) ;(4)伴有肝转移的胃癌细胞 CD44 V6呈强表达。结论  CD44 V6在胃癌中的表达对评估胃癌生长方式及转移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粘着分子 CD44V6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癌(附48例报告)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福生 冯懿正 +2 位作者 周杏仁 马志敏 滕理送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对 1992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 4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多灶性占 12 .5 % (6 / 48) ,颈清病例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45 .0 %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对 1992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 4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多灶性占 12 .5 % (6 / 48) ,颈清病例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45 .0 % (9/ 2 0 )。腺叶切除 2 0例 ,腺叶切除加气管旁淋巴结清扫 8例 ,腺叶切除加改良颈淋巴结清扫 12例 ,其它术式 8例。随访 1~ 8年 ,除 1例对侧再发微小癌外 ,其余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可有颈淋巴结转移 ,多灶性亦不少见。腺叶切除或加改良颈淋巴结清扫为主要手术方式 ,一般不作预防性颈部清扫 ,不作全甲状腺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MCT 病理学 颈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影响小肝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文和 马志敏 周杏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小肝癌术后无瘤生存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1983年1月~2000年12月,经手术切除单个结节最大直径≤5cm或两个结节最大直径之和≤5cm的小肝癌105例,采用SPSS8.0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全组病例分为侵袭特征组... 目的:探讨影响小肝癌术后无瘤生存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1983年1月~2000年12月,经手术切除单个结节最大直径≤5cm或两个结节最大直径之和≤5cm的小肝癌105例,采用SPSS8.0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全组病例分为侵袭特征组(肿瘤伴卫星结节、门静脉癌栓、侵犯周围脏器、双结节之任一项或几项)及无侵袭特征组。结果:手术死亡3例。随访100例,术后总的1、3、5、7、10年生存率为95.8%、64.8%、48.8%、39.4%、34.3%;根治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率为80.3%、46.8%、40.6%、37.3%、26.7%。影响小肝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因素有肿瘤大小、有否卫星结节、肿瘤是否侵犯血管、手术切缘、UICC分期及肿瘤数目。具有侵袭特征组无瘤生存期明显低于无侵袭特征组。根治性切除后复发51例,复发后行手术切除17例,再次术后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2.4%、51.3%、34.2%;明显高于行TAE治疗(18例)及未治或化疗组(16例)。结论:影响小肝癌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因素集中在肿瘤早期发现、有否肿瘤的侵袭性特征及手术切缘。复发后积极的治疗,尤其是再次手术切除安全有效并可使5年生存率提高10.0%以上。将小肝癌分为侵袭特征组及无侵袭特征组,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选择具有侵袭特征的小肝癌患者,术后积极防治复发将是延长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小肝癌 无瘤生存期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术前顺铂腹腔内、静脉化疗药代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豪侠 陈晓亮 马志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进展期胃癌术前顺铂静脉与腹腔内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50例可切除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腹腔给药组26例,静脉给药组24例。顺铂60 mg/m2分别于术前腹腔及静脉给药,给药后180 min,取腹腔液、胃左静脉血、外周... 目的:比较研究进展期胃癌术前顺铂静脉与腹腔内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50例可切除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腹腔给药组26例,静脉给药组24例。顺铂60 mg/m2分别于术前腹腔及静脉给药,给药后180 min,取腹腔液、胃左静脉血、外周血标本;270 min取手术中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另取8例分两组分别作顺铂腹腔内给药与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测定各组织的铂含量作为顺铂的浓度指标,铂浓度采用石墨炉原子分光光谱分析法测定。结果:顺铂腹腔给药时,在腹腔内可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浓度,而血浆内的药物浓度与静脉给药时相近;腹腔给药时AUC为静脉给药时的近5倍;顺铂术前给药后,腹腔给药组腹腔液、胃左静脉的总铂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组(P<0.01),分别高于静脉给药组的23.4倍、2.53倍;肿瘤组织内的浓度也比静脉给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腹腔内给药具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势,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顺铂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胃癌外周血及胃左静脉血sTNFR 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文和 马志敏 +2 位作者 李敏伟 冯懿正 周杏仁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Ⅱ(sTNFR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 39例胃腺癌患者术前、术后 14天外周血及术中胃左静脉血sTNFRⅡ水平,并以正常献血员作正常对照组。所有病...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Ⅱ(sTNFR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 39例胃腺癌患者术前、术后 14天外周血及术中胃左静脉血sTNFRⅡ水平,并以正常献血员作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术后随访 1年以上。结果(1)胃癌外周血及胃左静脉血sTNFR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胃左静脉血sTNFRⅡ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2)术前外周静脉血sTNFRⅡ水平与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有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UICC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胃左静脉血sTNFR Ⅱ水平在肿瘤侵出或侵犯浆膜、有远处转移及肿瘤低~未分化组明显高于肿瘤局限于肌层或粘膜内、无远处转移及高~中分化腺癌者;(3)随访期间复发或死亡18例,健在组 21例术中胃左静脉血及术后 2周外周静脉血sTNFRⅡ明显低于复发或死亡组。结论胃癌患者存在高水平的 sTNFRⅡ.且肿瘤的引流静脉存在更高水平的 sTNFRⅡ,在肿瘤累及浆膜时其增高更加明显。显示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在其生成的局部发挥短程作用;术后仍维持较高水平sTNFRⅡ者常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ELISA
下载PDF
甲状旁腺腺瘤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轶民 潘钢 +1 位作者 刘剑 赵文和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823-824,共2页
甲状旁腺腺瘤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首要原因,其发病缓慢,临床表现多样,体征较隐蔽,临床易误诊。随着检测手段的丰富及对疾病认识的加深,确诊的病例逐年增多。现将我院收治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甲状旁腺腺瘤 临床分析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临床表现 疾病认识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俞雄飞 滕理送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00-403,共4页
中国胃癌发病率高,占全球年新发病例的42%。早期胃癌的诊断率〈10%,进展期胃癌占90%左右,诊疗水平差异大,5年生存率〈30%。可切除进展期胃癌约52%患者术后复发,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全球共识,但最佳的治疗模式东西方仍存在争论。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胃肿瘤/药物疗法 手术期间 化学疗法 辅助
下载PDF
CK5/6和A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中琦 郑怡 +2 位作者 滕晓东 严丽萍 滕理送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5/6(CK5/6)和雄激素受体(AR)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相应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三阴性乳腺癌和84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和AR的阳性表达率,并对相...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5/6(CK5/6)和雄激素受体(AR)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相应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三阴性乳腺癌和84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和AR的阳性表达率,并对相应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阴性乳腺癌CK5/6的阳性表达率86.7%,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48%(X^2=108.2,P〈0.01);AR的阳性表达率253%,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82.1%(X^2=51.74,P〈001);CK5/6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累及情况均无关(均P〉0.05),而A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累及情况均无关(均P〉0.05)。结论CK5/6的高表达和AR的低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具有明显特征,CK5/6不随肿瘤临床病理指标变化而具有稳定的高表达率,反映了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底样表型特征,而AR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期的升高而降低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CK5/6 AR 免疫组化法
下载PDF
晚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周东辉 吴璇 +1 位作者 钭赉振 周勇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03-208,共6页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病死率高。根治性(R0)切除术是治愈胃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早期诊断率较低,大部分患者初次诊断为胃癌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与传统化疗相比,分子靶向药物可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且药物不良...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病死率高。根治性(R0)切除术是治愈胃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早期诊断率较低,大部分患者初次诊断为胃癌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与传统化疗相比,分子靶向药物可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而免疫治疗具有持久应答和长期生存的优点,均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国内外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