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宇宙背景下医学留学生教育的探讨
1
作者 卢荟 管明 +3 位作者 张驰 吴子衡 涂田 李鹏飞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122-125,共4页
文章探讨了元宇宙在医学留学生教育中的应用。随着元宇宙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全新的时代。通过元宇宙的虚拟实验和临床模拟,医学留学生能够在安全、交互性强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提高临床能力。元宇宙作为一个虚... 文章探讨了元宇宙在医学留学生教育中的应用。随着元宇宙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全新的时代。通过元宇宙的虚拟实验和临床模拟,医学留学生能够在安全、交互性强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提高临床能力。元宇宙作为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将全球医学学子连接在一起,促进了跨文化医学交流,丰富了他们的学术视野。在元宇宙中,虚拟导师成为医学学习的利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虚拟导师能够根据每名留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留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除了教学方面的应用,元宇宙还为医学留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留学生可以在元宇宙中展现自己的多元魅力,通过创意和社交融入,与其他学生共同探索医学领域的未来。这种创造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留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还为他们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交流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医学教育 留学生教育 虚拟实验 临床模拟 虚拟导师
下载PDF
明胶三维微球装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慢性肌腱病
2
作者 李帝均 酒精卫 +3 位作者 刘海峰 闫磊 李松岩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6-1362,共7页
背景:肌腱组织因缺少血管而修复困难,如何促进肌腱的恢复和提高肌腱损伤后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一直是临床及科研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目的: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微载体支架结合构建组织工程化干细胞,通过体外实验与大鼠体内实验观察... 背景:肌腱组织因缺少血管而修复困难,如何促进肌腱的恢复和提高肌腱损伤后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一直是临床及科研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目的: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微载体支架结合构建组织工程化干细胞,通过体外实验与大鼠体内实验观察明胶微载体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肌腱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1)体外细胞实验: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三维明胶微载体后观察细胞活性以及存活情况,以常规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2)动物体内实验: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肌腱病组、2D组(肌腱病+常规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3D组(肌腱病+明胶微载体三维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组6只,治疗4周后进行动物行为学检测以及跟腱病理组织形态观察。结果与结论:(1)体外细胞实验:接种于明胶微载体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高,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速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三维明胶微载体培养的细胞活性更好;(2)动物体内实验:治疗4周后,与肌腱病组比较,3D组大鼠下肢功能恢复良好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改善,而2D组也可一定程度改善肌腱病损伤,但效果不及3D组;(3)结果表明,三维明胶微载体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肌腱损伤组织修复再生,且修复效果优于常规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病 肌腱损伤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化干细胞 微载体 三维培养
下载PDF
反思型案例教学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和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斌 童翔 +1 位作者 王权 陈韶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4期289-290,共2页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当时的法学院院长朗德尔将法院判例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参与讨论,以此来开展案例教学。在临床教学中,案例教学是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当时的法学院院长朗德尔将法院判例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参与讨论,以此来开展案例教学。在临床教学中,案例教学是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叙事反思教学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的一种方式[2,3]近年来发展迅速,我院将反思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运用于我院骨科住培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反思型 实践和思考 案例教学 法学院院长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教学
下载PDF
纳秒脉冲电场介导肿瘤电消融的分子生物信号通路
4
作者 董延钊 邹晓迪 +4 位作者 周伟杰 刘振锋 陈永刚 吴斌 卢荟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4期8-12,共5页
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nsPEF)是一种新兴的电消融技术,通过在极短时间内施加高强度电场,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电穿孔、钙离子内流和活性氧堆积,进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通路激活。本文综述了nsPEF在肿瘤电消融中... 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nsPEF)是一种新兴的电消融技术,通过在极短时间内施加高强度电场,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电穿孔、钙离子内流和活性氧堆积,进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通路激活。本文综述了nsPEF在肿瘤电消融中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其在细胞层面和分子水平上的具体效应,包括内在和外在凋亡途径、坏死、自噬以及免疫应答通路。研究表明,nsPEF通过多种机制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尽管nsPEF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参数优化和治疗策略的改进。未来研究应继续探索nsPEF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应用,并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开发更加综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升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电场 恶性肿瘤 电消融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纳秒脉冲电场促进伤口愈合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伟杰 董延钊 +5 位作者 邹晓迪 伊方昱 陈永刚 吴斌 Ahmad Alhaskawi 卢荟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4期19-23,共5页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生理过程,涉及多阶段的生物反应,包括止血、炎症、增生和重塑。近年来,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nsPEF)因其在细胞和组织修复方面的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展现出在促进伤口愈合中的应用...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生理过程,涉及多阶段的生物反应,包括止血、炎症、增生和重塑。近年来,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nsPEF)因其在细胞和组织修复方面的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展现出在促进伤口愈合中的应用前景。本综述系统总结了nsPEF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影响机制,探讨了nsPEF对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生成、抗炎与抗菌作用的促进,以及其通过电穿孔效应增强药物和营养物质摄取的能力。尽管nsPEF在临床应用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有初步的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能够显著加速急性和慢性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率。然而,关于不同强度、频率和电场作用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伤口类型的适用性和长期安全性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应聚焦于优化nsPEF的使用参数,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实现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电场 伤口愈合 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电刺激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美国脊柱骨肉瘤患者数据:治疗结果及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6
作者 徐志 陈运动 +2 位作者 孙玉洁 宫宵男 李豫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6583-6590,共8页
背景:脊柱骨肉瘤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现有的研究大多基于小样本量,且结果不一,难以提供可靠的临床指导。特别是在中国,由于脊柱骨肉瘤的发病率较低,相关研究较为有限,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预后工具。目的:构建并... 背景:脊柱骨肉瘤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现有的研究大多基于小样本量,且结果不一,难以提供可靠的临床指导。特别是在中国,由于脊柱骨肉瘤的发病率较低,相关研究较为有限,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预后工具。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的脊柱骨肉瘤患者生存期预测的列线图模型,以期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尤其是对中国患者的治疗方案优化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0-2021年被诊断为脊柱骨肉瘤的美国患者数据,首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筛选出与脊柱骨肉瘤特异性死亡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随后利用这些独立预后因素,在Rstudio中使用“rms”包构建了脊柱骨肉瘤特异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模型的区分度通过C指数进行评估,预测能力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值验证,校准度通过校准曲线(Calibration plot)评估,临床价值则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衡量。此外,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检测列线图分组的合理性。结果与结论:①最终模型包括化疗、肿瘤尺寸、组织学类型、分级、种族和是否手术6个变量;②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C指数分别为0.685和0.673,表明模型区分度良好;③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生存概率与实际生存概率一致性高;④决策曲线分析表明模型在广泛的死亡风险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净收益;⑤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差异;⑥此次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脊柱骨肉瘤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生存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模型不仅为美国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生存预测工具,也为中国脊柱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了重要借鉴;未来研究应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并探索新型治疗手段对脊柱骨肉瘤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中国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肉瘤 列线图模型 生存期 COX回归 预后因素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双平面X线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三维规划技术流程专家共识(2024年版)
7
作者 王娟 李慧武 +25 位作者 杨佩 曹力 陈云苏 冯尔宥 关振鹏 黄伟 雷鹏飞 李春宝 李凭跃 李晓明 饶志涛 田华 童培健 王飞 王广积 王燎 王伟 夏亚一 许鹏 姚琦 于腾波 张国强 周宗科 王坤正 蔡宗远 侯志勇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及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然而,THA术后仍存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折和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使得THA术前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型号...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及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然而,THA术后仍存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折和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使得THA术前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型号和放置位置成为手术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常用的THA术前规划方法主要依赖二维X线或三维CT的静态影像,未能充分考虑髋关节在负重以及运动、腰椎-髋关节联合变化以及假体运动过程中撞击等问题。近年来,双平面X线影像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在体、动态放射成像技术,为THA术前规划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动态三维数据。但目前关于双平面X线辅助THA术前三维规划的技术流程和专家共识尚未建立,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鉴于此,全国骨科专家和相关专业代表共同讨论提出7个共识问题,并通过对与会专家推荐意见的问卷调查得出“专家推荐率”和“强烈推荐率”。本共识旨在为双平面X线辅助THA术前三维规划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双平面X线影像系统 术前三维规划 技术流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双侧股四头肌腱断裂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8
作者 孙旖若 李豫皖 +3 位作者 刁伟艺 王宣伟 胡懿郃 徐三中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64-567,共4页
肌腱断裂常常由外伤引起,而自发性肌腱断裂十分罕见且机制复杂。此类疾病通常会导致关节运动功能丧失甚至残疾,一般合并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1],但具体致病原因不详。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反复行透析治疗的患者,肌腱可能... 肌腱断裂常常由外伤引起,而自发性肌腱断裂十分罕见且机制复杂。此类疾病通常会导致关节运动功能丧失甚至残疾,一般合并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1],但具体致病原因不详。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反复行透析治疗的患者,肌腱可能出现自发性断裂或在轻度外伤及收缩后断裂[2-3]。门诊、急诊诊疗过程中,单纯X线检查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往往出现伸膝功能显著受限,严重影响运动功能。2023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双侧股四头肌完全断裂患者,通过使用带线锚钉固定和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经过系统化康复训练,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肌腱断裂 慢性代谢性疾病 浙江大学医学院 肾功能衰竭 透析治疗 文献回顾 肾衰竭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不同肩肱距离的大型和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程 庞勇 +4 位作者 郑欣 朱梁 左韬 仇尚 冯硕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不同肩肱距离(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的大型和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关节镜治疗的125例大型和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HD...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不同肩肱距离(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的大型和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关节镜治疗的125例大型和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HD不同分为2组,AHD≥7 mm患者69例(AHD正常组),AHD<7 mm患者56例(AHD减小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ual analogue score,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s,UCLA)、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肩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1年根据肩关节MRI影像学Sugaya分型标准评估肩袖愈合情况,比较2组术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AH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时,2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D正常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体侧外旋)优于AHD减小组(均P<0.05)。术后1年,2组的VAS、Constant-Murley、UCLA、ASE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HD正常组的VAS、Constant-Murley、UCLA、ASES评分均优于AHD减小组(均P<0.05)。术后1年时复查MRI,AHD正常组再撕裂率为13.0%(9/69),AHD减小组再撕裂率为30.4%(1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对于大型和巨大肩袖撕裂患者,AHD正常者比AHD减小者肩袖修复术后疼痛缓解更明显,肩关节功能更好,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更低。AHD可以作为大型和巨大肩袖撕裂修复术后临床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肩袖撕裂 关节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回旋套损伤 缝合锚
下载PDF
多孔结构设计人工踝关节衬垫生物力学的优化方案
10
作者 徐志 刘子铭 +4 位作者 李豫皖 陈雨飞 金瑛 饶敬澄 田守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17-4824,共8页
背景:假体松动和磨损是导致全踝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与骨-植入物界面的微运动、关节面的接触应力和关节运动密切相关。包括衬垫和胫/距柄假体在内的人工关节部件的设计构造是影响踝关节受力、运动、接触界面微运动的关键因素,开... 背景:假体松动和磨损是导致全踝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与骨-植入物界面的微运动、关节面的接触应力和关节运动密切相关。包括衬垫和胫/距柄假体在内的人工关节部件的设计构造是影响踝关节受力、运动、接触界面微运动的关键因素,开发新型衬垫对提高人工踝关节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全踝关节置换有限元模型用以检测多孔结构优化型衬垫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多孔结构优化型衬垫在减少假体微动和改善关节面接触行为方面的作用。方法:以一名健康成年人右踝关节CT扫描数据和INBONEⅡ系统产品手册为基础,建立包括骨骼和人工关节系统的三维模型,在经过截骨和假体安装后获得全踝关节置换模型(模型A),再通过对原始衬垫进行多孔结构改造获得G50型、G60型、D50型、D60型4种新型衬垫,将不同衬垫替换原始衬垫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优化型全踝关节置换模型(模型B-E),在5个模型上施加步态载荷模拟步态工况。比较5种模型植入物-骨界面微动和关节面接触行为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在步态周期下4个优化型全踝关节置换模型的假体微动小于原始模型,与模型A相比,模型B-E假体微动数值上分别下降5.4%,10.1%,8.1%及20.9%,再者优化型模型在胫骨骨槽穹顶部的高微动区域较原始模型明显缩小;②4个优化型模型获得了更大的关节面接触面积,与模型A相比,模型B-E衬垫接触面积均值分别增加了11.8%,14.7%,8.1%及32.6%;③与接触面积增大的效果类似,相较于原始模型,优化型模型的关节面接触应力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模型E的数值下降最为显著(P<0.05),归功于构成D60型衬垫Diamond晶格良好的力学属性和较大的孔隙率;④结果表明全踝关节置换使用多孔结构改良衬垫可以提高衬垫的弹性,增加其吸收关节冲击力的能力,为降低植入物-骨界面微动和改善关节接触行为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踝关节置换 人工踝关节 衬垫 多孔结构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管理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实践 被引量:49
11
作者 姜香云 吴佳倩 +1 位作者 张亚珥 冯志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成效。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制定医护一体化管理流程,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所致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并提出对策,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培训学习,明确责任,...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成效。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制定医护一体化管理流程,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所致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并提出对策,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培训学习,明确责任,共同监督、协作、反馈、持续改进。对比分析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前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率为42.1%,经两轮持续质量改进,DVT发生率降低至17.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的发生率,从而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 医护一体化 管理
原文传递
髋关节滑膜囊肿病因及诊断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立峰 徐三中 林向进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滑膜囊肿的常见病因和早期、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自1999年至2007年,收治4例髋关节滑膜囊肿,自1978到2002的文献中,用关键词"髋关节"、"滑膜囊肿"在中国知网上(CNKI)检索到1例,用关键词"s... 目的:探讨髋关节滑膜囊肿的常见病因和早期、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自1999年至2007年,收治4例髋关节滑膜囊肿,自1978到2002的文献中,用关键词"髋关节"、"滑膜囊肿"在中国知网上(CNKI)检索到1例,用关键词"synovialcyst"和"hip"在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上检索到20例。25例髋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14~76岁,平均52.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股沟中点内侧无痛性包块及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采用超声、CT、MRI诊断,对25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髋关节滑膜囊肿的病因,原因不明者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例,外伤2例,股骨头坏死2例,骨关节炎1例。常见症状有腹股沟区无痛性肿块9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7例,腹股沟区局部软组织肿胀5例,深静脉血栓3例,股动脉受压1例。手术前经超声(多普勒)确诊13例,超声+CT检查确诊8例,超声+CT+MRI检查确诊2例,经髋关节腔造影确诊1例,经局部囊肿穿刺造影确诊1例。结论:髋关节滑膜囊肿发病率低,起病隐匿,常由髋关节慢性炎症引起,诊断常被延误,并发症严重,应引起重视。彩色超声多普勒是一种早期、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滑膜囊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下载PDF
股骨骨质疏松对骨水泥非骨水泥髋假体置换近期疗效之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楼险峰 胡霄 林向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骨质疏松对骨水泥、非骨水泥髋假体置换近期疗效的影响,以期对其影响作出临床评价。方法对99例(99髋)术前有股骨干骺段骨密度测定值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平均30个月的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骨水泥假体和非骨水泥假体在... 目的探讨股骨骨质疏松对骨水泥、非骨水泥髋假体置换近期疗效的影响,以期对其影响作出临床评价。方法对99例(99髋)术前有股骨干骺段骨密度测定值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平均30个月的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骨水泥假体和非骨水泥假体在治疗正常骨密度患者和骨质疏松患者上的近期疗效的差别,采用Harris评分、大腿处疼痛、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股骨骨质疏松患者,如选用非骨水泥假体置换,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比骨水泥组低(P<0.05),而大腿处疼痛率却比骨水泥组高(P<0.05);与其在股骨正常骨密度患者上的治疗效果比较,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也较低(P<0.05),大腿处疼痛率较高(P<0.05)。结论在治疗有股骨骨质疏松的患者时,采用非骨水泥假体置换的近期疗效降低,较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组差,大腿处疼痛率也明显增高。所以,对骨质疏松的患者,以选用骨水泥假体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医用臭氧对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聚蛋白多糖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甬民 章沿锋 +3 位作者 顾鹏程 冯智英 林向进 祝胜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27-730,733,共5页
目的:探讨臭氧对中晚期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关节软骨中聚蛋白多糖酶1(aggrecanase-1,Agase-1 or ADAMTS-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mteinase3,TIMP-3)的影响.方法:21例拟接受全... 目的:探讨臭氧对中晚期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关节软骨中聚蛋白多糖酶1(aggrecanase-1,Agase-1 or ADAMTS-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mteinase3,TIMP-3)的影响.方法:21例拟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单关节OA患者为实验组,入院后于手术前接受30%医用臭氧关节腔注射1~2次,间隔3d至术前;另选入院后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单关节OA而不进行术前臭氧关节腔注射的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1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Agase 1、TIMP-3在两组血清中的表达,以浓度ng/ml表示各项在血清中水平.甲苯胺蓝法检测关节软骨中蛋白多糖(proteoglycan,PG)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gase-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IMP-3明显增加(P<0.05),但关节软骨中的蛋白多糖含量增加不明显.结论:臭氧可以抑制Agase 1的表达、增加TIMP-3的表达,但并不改变OA患者关节软骨中蛋白多糖的含量,未见明显的关节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蛋白多糖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骨关节炎 臭氧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6
15
作者 凌志恒 潘峻 +2 位作者 宫坚 郭方 文治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21-222,共2页
目的对85岁以上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8例8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24d,10~15d即能早期下床活... 目的对85岁以上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8例8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24d,10~15d即能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内无一例死亡。功能恢复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最适当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踝部骨折 被引量:20
16
作者 胡江华 陈中 +1 位作者 贺振年 张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踝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踝部骨折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软骨损伤、滑膜炎、韧带撕裂修复、清理、骨折复位和固定。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2年。根据Mazur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评分:优15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踝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踝部骨折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软骨损伤、滑膜炎、韧带撕裂修复、清理、骨折复位和固定。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2年。根据Mazur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评分:优15例,良2例,可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踝部骨折应重视关节软骨及韧带损伤的治疗,并确保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其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可减少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塞来昔布影响聚蛋白多糖酶在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甬民 冯智英 +3 位作者 顾鹏程 章沿锋 林向进 祝胜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中晚期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软骨中聚蛋白多糖酶1(aggre-canase-1,Agase-1或ADAMTS-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3,TIMP-3)表达的影响。方法:21例拟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中晚期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软骨中聚蛋白多糖酶1(aggre-canase-1,Agase-1或ADAMTS-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3,TIMP-3)表达的影响。方法:21例拟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单关节OA患者为实验组,入院前2个月已连续服用塞来昔布200mg,每日2次,入院后继续服用持续1周直至术前;将因外伤导致膝关节损伤的急诊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1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gase 1、TIMP-3在两组血清中的表达,以浓度表示其在血清中的水平。甲苯胺蓝法检测关节软骨中蛋白多糖(PG)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gase-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TIMP-3明显增加(P<0.01),同时关节软骨中的蛋白多糖含量增加(P<0.05)。结论:塞来昔布通过增加TIMP-3的表达,从而抑制Agase 1的活性,减缓OA患者关节软骨中蛋白多糖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蛋白多糖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骨关节炎 环氧化酶-2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胡金艮 林向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27-228,238,共3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临床上颇具挑战性的难题。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分型方法。伴有假体松动的Vancouver B2型和B3型骨折占50%以上,...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临床上颇具挑战性的难题。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分型方法。伴有假体松动的Vancouver B2型和B3型骨折占50%以上,因此预防和治疗THA后假体松动和(或)骨溶解很重要。针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等已成为热点,伴感染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股骨假体周围多次骨折以及内固定失败的防治也见诸报道。该文就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分型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下颈椎不稳屈伸位动态磁共振成像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顾鹏程 杜峻华 +1 位作者 童翔 林向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90-391,共2页
目的用动态MRI检查下颈椎不稳患者颈椎屈伸过程中各椎体间水平位移或相邻椎体间成角位移程度及脊髓与椎管关系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3例临床颈椎疾病患者,均行颈椎屈曲、中立和伸直位MRI检查。观察颈椎椎管狭窄程度及受压... 目的用动态MRI检查下颈椎不稳患者颈椎屈伸过程中各椎体间水平位移或相邻椎体间成角位移程度及脊髓与椎管关系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3例临床颈椎疾病患者,均行颈椎屈曲、中立和伸直位MRI检查。观察颈椎椎管狭窄程度及受压部位的变化。结果下颈椎不稳患者后伸位出现颈椎椎管狭窄加重者(30/43)较前屈位(10/43)明显多(P<0.01)。结论颈椎动态MRI检查有利于反映颈椎退变因素所致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真实情况,后伸位对常规检查补充意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颈椎病 椎管狭窄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OPG/RANKL/RANK系统与软骨及软骨下骨 被引量:9
20
作者 封志云 贺振年 陈中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2-114,118,共4页
OPG/RANKL/RANK系统在调节骨代谢和骨重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表达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与破骨细胞表面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结合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成熟,骨保护素(OPG)则结合RANKL而抑制这一功能。研究... OPG/RANKL/RANK系统在调节骨代谢和骨重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表达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与破骨细胞表面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结合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成熟,骨保护素(OPG)则结合RANKL而抑制这一功能。研究表明,OPG/RANKL/RANK系统在软骨及软骨下骨内也有表达,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及骨关节炎的治疗靶点。该文就OPG/RANKL/RANK系统在软骨及软骨下骨内表达及其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G RANKL RANK系统 软骨 软骨下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