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建议
1
作者 贾亮亮 宋刘广 +2 位作者 马元昆 王怡栋 金春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3期47-50,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医学毕业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心血管内科轮转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心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医学毕业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心血管内科轮转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法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现有的教学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引入创新的教学法,强调以培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可以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提升住院医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对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教学法进行了全面归纳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心血管内科 临床思维 实践能力 教学法 医学教育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与心脏发育和心血管疾病
2
作者 于硕 马宏 项美香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4,共5页
心脏是胚胎发育中第1个形成并发挥功能的器官,为血液循环持续提供动力,以满足随机体发育而不断增长的循环和代谢需求。心脏经历了生心细胞分化、心管发生、心脏环化、左右不对称发育和室腔形成等独特发育阶段,最终形成由心肌细胞、... 心脏是胚胎发育中第1个形成并发挥功能的器官,为血液循环持续提供动力,以满足随机体发育而不断增长的循环和代谢需求。心脏经历了生心细胞分化、心管发生、心脏环化、左右不对称发育和室腔形成等独特发育阶段,最终形成由心肌细胞、自律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组成的高度功能化的复杂三维生物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发育 非编码RNA 心血管疾病 长链 血液循环 细胞分化 成纤维细胞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急诊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3
作者 陈海莲 邹双 +1 位作者 李程 王力涵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79-82,共4页
总结26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针对该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前评估困难、急诊手术术中情况复杂多变、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等护理难点,采取术前早期识别与干预、多学... 总结26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针对该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前评估困难、急诊手术术中情况复杂多变、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等护理难点,采取术前早期识别与干预、多学科团队制订手术应急预案,术后精细化容量管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等措施。经过密切监护和精心护理,2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3例患者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心源性休克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虞林飞 汪玉龙 张昱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参数与心电图参数的相关性,探讨3D-STI诊断AHC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HCM患者30例(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4例(健康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获取舒张末期室间隔...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参数与心电图参数的相关性,探讨3D-STI诊断AHC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HCM患者30例(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4例(健康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获取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3D-STI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心电图获取12导联QRS波群振幅总和(ΣQRS)、V1导联S波振幅与V5导联R波振幅之和(SV1+RV5)、V3导联S波振幅与aVL导联R波振幅之和(SV3+RaVL)、V2导联R波振幅与V1导联S波振幅之和(RV2+SV1)、V3导联R波振幅与V1导联S波振幅之和(RV3+SV1),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3D-STI参数与心电图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D-STI参数对AHCM的诊断效能。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观察组IVSd、LVPWd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D-STI检查显示,观察组GRS、GLS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GCS和G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检查显示,观察组12导联ΣQRS、SV1+RV5、RV2+SV1、RV3+SV1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SV3+RaV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GRS与12导联ΣQRS、SV1+RV5、RV2+SV1、RV3+SV1均呈负相关(均P<0.001);GLS与12导联ΣQRS、SV1+RV5、RV2+SV1、RV3+SV1均呈正相关(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GRS、GLS诊断AHC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912。结论3D-STI参数与心电图参数相关,其在诊断AHCM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技术 三维 心电图 肥厚型心肌病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和血压管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华俊 潘小宏 《心电与循环》 2020年第2期120-123,141,共5页
本次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的基因特征高度相似。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冠状病毒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中起双重作用。ACE2介导血管... 本次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的基因特征高度相似。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冠状病毒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中起双重作用。ACE2介导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解,生成血管紧张素1-7作用于Mas受体,保护肺组织。另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Spike蛋白与肺组织ACE2感染人体,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主要途径。降血压药物,尤其是RAS抑制剂对人体肺组织ACE2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对于COVID-19患者,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服用RAS抑制剂会增加病毒感染机会或加重感染,不建议擅自调整或停用降血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血压管理
下载PDF
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与药物洗脱金属支架在冠状动脉疾病应用中临床结局比较的meta分析(英文)
6
作者 吴献鹏 陆艺 +1 位作者 傅婷婷 胡新央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09-318,共10页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everolimus-eluting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BVS)和依维莫司药物洗脱金属支架(everolimus-eluting metallic stents,EES)在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应用中的中长期临床结局的m...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everolimus-eluting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BVS)和依维莫司药物洗脱金属支架(everolimus-eluting metallic stents,EES)在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应用中的中长期临床结局的meta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地检阅了电子数据库以及最新国际心血管会议记录,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1月8日,收集已公布相关临床研究的最新随访数据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1项临床研究,包括7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7 321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BVS组较EES组有更高的明确/极可能支架内血栓(stent/scaffold thrombosis,ST)发生率[比值比(OR)=3.08,95%CI:2.04-4.66,P<0.01],其中早期(OR=2.26,95%CI:1.26-4.03,P=0.006)及极晚期ST(OR=4.46,95%CI:2.01-9.89,P<0.01)发生率均显著高于EES组。BVS植入患者在靶病变失败(OR=1.34,95%CI:1.11 to 1.60,P<0.01)、靶血管心肌梗死(OR=1.71,95%CI:1.31-2.23,P<0.01)、有临床指征的靶病变血运重建(OR=1.51,95%CI:1.15-2.00,P<0.01)以及总心肌梗死(OR=1.52,95%CI:1.22-1.90,P<0.01)的发生率上均较EES组增多。然而,两组在面向患者的复合终点、心因死亡、全因死亡以及全血运重建等发生率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VS在冠状动脉疾病应用中的中长期临床结局劣于EES,但仍需更多大型长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 依维莫司药物洗脱金属支架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内血栓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
7
作者 俞申妹 兰美娟 +2 位作者 冯佳 王婷婷 胡小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评价其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自动化排班、自动化工作量统计、自动化绩效统计和自动化薪酬分配四大模块,... 目的: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评价其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自动化排班、自动化工作量统计、自动化绩效统计和自动化薪酬分配四大模块,并将各模块相互衔接,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于临床,比较应用前后护士加班成本、绩效统计和薪酬分配耗时、排班耗时和护士、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与应用前相比,应用后护士加班时间减少71.60%;绩效统计和薪酬分配平均耗时、排班平均耗时均明显下降,护士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动化工作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成本效益和护理管理效能,提高了护士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护理 自动化 管理系统 构建
原文传递
以四重目标理论为指导同质化管理急诊跨科收治患者的效果评价
8
作者 曹俊华 周莉莉 +3 位作者 杨旻斐 吴小燕 赵金凤 黄红燕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985-990,共6页
目的 以四重目标理论为指导实施急诊患者跨科收治同质化护理管理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开展急诊跨科同质化管理培训及管理。选取2022年1月-6月于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跨科收治的患者为试验组(n=915),2021年7月-12... 目的 以四重目标理论为指导实施急诊患者跨科收治同质化护理管理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开展急诊跨科同质化管理培训及管理。选取2022年1月-6月于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跨科收治的患者为试验组(n=915),2021年7月-12月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n=917),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安全指标(全院急救紧急呼叫系统启动、快速反应小组启动、给药错误、坠床跌倒、压力性损伤例数)以及效率指标(首次开具医嘱时间、平均住院日、患者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紧急呼叫系统启动率、快速反应小组启动率、给药错误、坠床跌倒、压力性损伤例数均下降;首次开具医嘱时间缩短(P<0.001);相近病种平均住院日显著下降(P=0.003);患者及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均显著增高(P<0.001)。结论 应用四重目标关键因素建立的急诊患者跨科收治同质化护理管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护士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及效率管理,同时提高急诊跨科患者及主管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患者 跨科收治 四重目标理论 同质化 安全管理 效率管理
下载PDF
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武丽娜 朱虹 潘小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303-1305,共3页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的临床应用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心内膜心肌活检确诊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临床表现及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结果特点。结果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结果主要表现为光镜下刚果红染色阳...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的临床应用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心内膜心肌活检确诊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临床表现及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结果特点。结果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结果主要表现为光镜下刚果红染色阳性,偏振光可见苹果绿双折射,电镜下间质可见淀粉样纤维沉积,经免疫组化、免疫电镜,部分患者行质谱分析、基因检测,最终明确诊断免疫球蛋白轻链型40例,其中λ型34例,κ型6例,转甲状腺素蛋白型2例。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患者给予化疗方案包括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环磷酰胺。转甲状腺素蛋白型患者口服氯苯唑酸治疗。结论临床怀疑心脏淀粉样变性时应尽早行心内膜心肌活检,明确诊断及分型,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心肌活检 心脏淀粉样变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我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0
作者 王建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5-805,共1页
50年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创刊、出版之时, 我还是个青春懵懂的初中生, 终日埋头学习, 尚无清晰的未来职业规划, 自然也不会想到这一"中华牌"学术期刊在未来将与我息息相关。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职业规划 初中生
原文传递
机器学习驱动的冠心病风险评估:1999至2018年NHANES数据分析
11
作者 卢金 胡豪畅 +5 位作者 修佳明 杨艳芳 朱齐丰 戴晗怡 刘先宝 王建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5-1186,共12页
目的:全球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挑战。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断CHD成为减轻这一负担的关键策略。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来提高CHD早期筛查和风险评... 目的:全球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挑战。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断CHD成为减轻这一负担的关键策略。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来提高CHD早期筛查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方法:纳入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1999至2018年49490名研究对象,将数据集按7꞉3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研究对象是否被告知患有CHD为因变量(输出变量),并以此为依据分为CHD组和非CHD组。通过查阅CHD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最终纳入68个自变量。分析研究对象的变量特征,并比较其在CHD组与非CHD组之间差异。采用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randomForest_4.7-1.1)和XGBoost(xgboost_1.7.7.1)进行变量选择。综合分析这2种算法识别出的重要性排名前10的变量,选取这2个算法共同认定的变量。使用广义线性模型来分析变量与CHD之间的关系,采用经典的逻辑回归构建CHD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在区分CHD和非CHD个体方面的能力;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校准测量,评估预测值与实际CHD比例之间的一致性;应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风险预测的临床益处;采用诺谟图直观展示最终模型风险评分。结果:总人群的年龄为(49.53±18.31)岁,男性占51.8%。与非CHD组相比,CHD组患者的年龄较大[(69.05±11.32)岁vs(48.67±18.07)岁,P<0.001],女性比例更高(67.1%vs 47.4%,P<0.001),且在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吸烟等经典心血管危险因素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此外,CHD组与非CHD组在能量摄入量、维生素E、维生素K、钙、磷、镁、锌、铜、钠、钾、硒等非经典心血管影响因素上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终确定了6个与CHD发生最相关的关键变量。并构建CHD风险预测模型如下:logit(p)=−7.783+0.074×年龄+0.003×肌酐−0.003×血小板+0.257×糖化血糖蛋白+0.003×尿酸+0.1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模型在预测CHD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判别能力,其准确度为0.712,AUC值为0.841。校准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概率与实际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模型稳定、可靠。决策曲线表明该模型在不同阈值概率范围内提供了净效益,支持其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潜力。结论:本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可能的CHD风险因素,并成功开发了一个简洁且实用的临床预测模型。未来需要进一步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验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医疗环境中提供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机器学习 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调查 风险评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胆心综合征1例
12
作者 金宇 赵成琛 +1 位作者 贾亮亮 项美香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3期295-298,共4页
胆心综合征是一种由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本文报道2024年1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收治的1例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胆心综合征病例,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及CT检查后确诊,在对胆道... 胆心综合征是一种由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本文报道2024年1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收治的1例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胆心综合征病例,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及CT检查后确诊,在对胆道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后,胸痛症状显著缓解,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本文结合其诊疗过程,分析总结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心综合征 胆囊炎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下载PDF
女性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宁乐 张炜宗 徐银川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6期645-648,650,共5页
冠状动脉(下称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亚型,虽然冠脉造影没有发现血管阻塞的直接证据,但预后较差。MINOCA多见于女性,较少合并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但部分非传统危险因素为女性特有或在女性群体中高... 冠状动脉(下称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亚型,虽然冠脉造影没有发现血管阻塞的直接证据,但预后较差。MINOCA多见于女性,较少合并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但部分非传统危险因素为女性特有或在女性群体中高发,寻找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本文对女性MINOCA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冠脉痉挛
下载PDF
人文关怀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张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35-0139,共5页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5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总满...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5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呼出的空气量与呼出的空气总量的比率(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慢性心力衰竭 不良情绪 肺功能
下载PDF
基于智能化护理的心房颤动手术患者家庭自我护理干预研究
15
作者 张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37-0241,共5页
探讨基于智能化护理的心房颤动手术患者家庭自我护理的干预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接受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1),观察组(智能化护理+常规护... 探讨基于智能化护理的心房颤动手术患者家庭自我护理的干预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接受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1),观察组(智能化护理+常规护理,n=45)例,对比两组术后当天和出院时以及术后1个月、2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护理2个月后对比患者心功能和凝血相关指标、康复锻炼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及自护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当天和出院时以及术后1、2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2月后观察组的心功能和凝血指标水平、康复锻炼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自护能力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心房颤动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智能化的护理对其进行家庭自我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且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准确度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发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护理 心房颤动手术患者 家庭自我护理
下载PDF
激活Notch信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模型鼠炎性因子与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玲军 项美香 王建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707-4709,共3页
目的探讨激活Notch信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MI)模型鼠炎性因子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6只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作MI模型,其中60只建模成功,2 w后再将其随机分为激活Noth信号的MSCs移植组、MSCs... 目的探讨激活Notch信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MI)模型鼠炎性因子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6只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作MI模型,其中60只建模成功,2 w后再将其随机分为激活Noth信号的MSCs移植组、MSCs移植组、培养液移植组及MI模型组,即E、D、C、B组,每组各15只,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另选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A组),给予假手术处理。移植后4 w,所有大鼠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量大鼠各项心功能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移植4 w后,B、C、D、E组大鼠的LVEF、LVFs较A组降低,LVDd、LVDs较A组增高;而E组大鼠的LVEF、LVFs则较B、C、D组增加,LVDd、LVDs较B、C、D组降低(P<0.05)。B、C、D、E组大鼠的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均较A组明显增加,而E组大鼠的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较B、C、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MSCs移植既能改善MI大鼠的心功能,又能使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尤以激活Notch信号的MSCs移植效果更佳,表明Notch信号激活可促进MSCs移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信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心功能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ECMO治疗患者行Impella植入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17
作者 温春杰 姜声波 +2 位作者 程继芳 李华俊 金静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42-43,共2页
总结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ECMO治疗时行Impella植入术患者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植入配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律、溶血反应,积极预防出血、感染风险。Impella植入后顺利撤除ECMO,辅助9 d后顺利撤除Im... 总结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ECMO治疗时行Impella植入术患者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植入配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律、溶血反应,积极预防出血、感染风险。Impella植入后顺利撤除ECMO,辅助9 d后顺利撤除Impella,住院50 d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心功能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体外膜肺氧合 左心室辅助装置 护理
下载PDF
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齐丰 刘先宝 王建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1-14,共4页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普及,极简式TAVR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者的关注。极简式TAVR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侵入性操作,从而在保证TAVR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简化TAVR操作流程,减少医...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普及,极简式TAVR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者的关注。极简式TAVR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侵入性操作,从而在保证TAVR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简化TAVR操作流程,减少医疗资源占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其内容涵盖术前评估、手术人员、场所及入路、麻醉方式、球囊预扩张、术中超声、术后早期康复及出院时机等各个方面。部分回顾性研究已初步证实极简式TAVR开展的可行性,目前有3M TAVR、FAST TAVI等多项临床研究致力于探索极简式TA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选择合适的患者人群开展极简式TAVR也至关重要。随着技术发展与经验积累,极简式TAVR将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简式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操作流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先宝 任凯达 +5 位作者 蒲朝霞 林心平 王力涵 胡泼 蒋巨波 王建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387-393,共7页
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TEER)是治疗三尖瓣反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该项技术刚刚起步,仍需更多实践经验推动其快速发展。本文对该术式的具体器械操作流程及对应超声切面进行介绍,以期为新开展该技术的中心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尖瓣反流 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患者经创面边际行PICC置管的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石芸 李梅 +1 位作者 张凤英 赵锐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52-54,共3页
总结1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经创面边际行PICC置管的护理经验。针对本组患者穿刺部位无正常皮肤组织、固定困难、穿刺点易污染、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等问题,构建护理实践方案:置管部位远离感染创面,首选上肢静脉,腋静脉作为次选,小片孤岛... 总结1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经创面边际行PICC置管的护理经验。针对本组患者穿刺部位无正常皮肤组织、固定困难、穿刺点易污染、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等问题,构建护理实践方案:置管部位远离感染创面,首选上肢静脉,腋静脉作为次选,小片孤岛型皮肤不宜选择;碘消毒剂替代含酒精消毒剂减少创面刺激;应用心电定位技术在置管过程中实时监测PICC导管尖端位置;缝合联合纱布敷料交叉固定导管;建立针对性的维护措施,关注创面换药和负压引流对PICC带来的感染风险,积极防控导管相关性感染;通过静脉通路核查表及时发现护理问题。18例患者成功留置PICC,其中4例为休克期患者,最长留置时间为32 d,1例确诊为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认为PICC既能满足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输液需求,又有较低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实践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