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联体-医共体贯通中构建分级医学教育体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沈伟锋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期35-36,共2页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个重要的路径是将医学教育发展融入到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整体框架中,构建一个与分级诊疗体系相适应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来协同推进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医联体-医共体融合贯通中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建...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个重要的路径是将医学教育发展融入到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整体框架中,构建一个与分级诊疗体系相适应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来协同推进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医联体-医共体融合贯通中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建设框架,可概括为"12345"方案:"1"是构建一个与分级诊疗体系相适应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2"是面向基层医学人才培养和基层医疗能力提升这两个需求;"3"是推进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三方面协同发展;"4"是通过推进医学教育管理和信息融合、医学教育平台融合、人才培养融合和学科建设融合这四个融合来构建分级医学教育体系;"5"是构建省、市、县、乡和村五级结构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基层医疗 医联体 医共体 分级诊疗 医疗服务能力
下载PDF
浙江省村与社区医疗机构急救服务状况的调查研究
2
作者 景道远 郑忠骏 +14 位作者 黄明伟 唐路平 吴锦鸿 嵇朝晖 贺鹤群 陈玉熹 吴德军 丁国娟 郁慧杰 金文扬 楼天正 林华 徐善祥 张茂 调查协作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8-1604,共7页
目的调查浙江省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急救服务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月18日至4月30日针对浙江省全部11个地市范围内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 目的调查浙江省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急救服务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月18日至4月30日针对浙江省全部11个地市范围内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急救服务的硬件条件、医务人员的配置及急救能力等情况。汇总后分析全省村和社区医疗机构的急救服务现状。结果(1)共纳入5319家最基层的医疗单位,其中村卫生室3198家(60.1%)、社区卫生服务站2121家(39.9%),有2566家(48.2%)可提供24 h接诊服务。(2)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疗用房面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创伤等相关基本急救设备/药品的配置比例,配置有护士的比例,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医生比例,医生年龄结构,各项基本急救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村卫生室。两者均存在急救病例数量少,病种以创伤为主的现象。2022年总的急救病例中有11832人次(69.6%)为创伤患者,但相应的急救器材及远程医疗设备配置不足。结论浙江省村与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急救病种以创伤为主,在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急救技能掌握等方面均有大的提升空间。村卫生室的资源条件比社区卫生服务站弱,但对急救能力的需求更高,尤其需要重点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与社区医疗机构 急诊急救 医疗服务能力 横断面研究 浙江省
原文传递
5G技术在急诊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旻海 王旭 +2 位作者 王理 李强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29-1331,共3页
5G通信技术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超高的数据传递速度、高密度布网、低功耗以及低时延的技术特点[1],是一项具有变革性影响的技术,能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连接,构建万物互联的基础。全球移动通信协会在2017... 5G通信技术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超高的数据传递速度、高密度布网、低功耗以及低时延的技术特点[1],是一项具有变革性影响的技术,能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连接,构建万物互联的基础。全球移动通信协会在2017年的报告中预测,未来几年商用5G网络将获得大量部署,到2025年将覆盖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2]。5G与医疗急救领域的结合已有部分概念提出或实际探索,本文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领域 急诊 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 医疗急救 低功耗
原文传递
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关于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的标准课程(一)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茂(译) 叶立刚(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14-1117,共4页
为满足世界范围内对急诊医师和急诊医学资源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必须对医师进行培训,以确保在急诊状况下能够采取紧急干预和生命支持措施。目前还没有国际认可、明确规定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的最低要求的标准课程。为弥补这一不足,... 为满足世界范围内对急诊医师和急诊医学资源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必须对医师进行培训,以确保在急诊状况下能够采取紧急干预和生命支持措施。目前还没有国际认可、明确规定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的最低要求的标准课程。为弥补这一不足,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召集了世界范围内由医师、医学健康专家和其他从事急诊医学和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制定了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的课程。此课程代表了委员会的一致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医师培训 急诊医学 国际认可 课程 标准 世界范围 医学资源 急诊医师
原文传递
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室滞留的状况和影响因素
5
作者 叶立刚 许永安 +1 位作者 何小军 张茂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2年第4期8-11,共4页
目的 了解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室滞留的状况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创伤救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一家大学附属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年经急诊抢救室收住院的多发伤患者的信息,包括一般资料和病情信息等.描述总体和亚组患者... 目的 了解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室滞留的状况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创伤救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一家大学附属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年经急诊抢救室收住院的多发伤患者的信息,包括一般资料和病情信息等.描述总体和亚组患者的滞留状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影响滞留时间的主要因素.结果 1)全年共有1046例多发伤患者被收住院,平均年龄49±16岁,男性占74.5%.2)1 046例患者的ISS值中位数为25.0(20.0~34.0,四分位数,下同),滞留时间的中位数为4.4 h(2.8~14.0h).其中545例收住ICU,501例收住普通病房.183例为急诊手术后住院,863例直接收住院.3)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1046例住院的多发伤患者抢救室滞留最主要的原因是病房无空床(包括ICU和普通病房床位,OR分别为28.57和37.04,95%CI分别为17.24~47.62和20.41~66.67,均P<0.001);白天就诊和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滞留时间较短(OR分别为0.76和0.54,95%CI分别为0.65~0.89和0.44~0.66,P=0.001和<0.001).4)进一步的亚组回归分析提示,病房无空床主要影响非急诊手术的多发伤患者(ICU和普通病房床位,OR分别为28.99和36.76,95%CI分别为17.30~50和20~67.57,均P<0.001).结论 该家医院多发伤患者从急诊抢救室的分流基本通畅,等待病房床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医院可采取针对性措施以进一步加快伤员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急诊室滞留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组织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蒋相康 杨婧媛 张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401,共8页
正常的骨骼肌组织具有一定再生能力,损伤发生后肌源性干细胞对受损的肌纤维进行修复,同时其他结构在血管神经网络的支持下进行重建。在严重损伤后或病理情况下可能出现骨骼机的再生能力受限或相对不足,而组织工程学方法为修复受损的骨... 正常的骨骼肌组织具有一定再生能力,损伤发生后肌源性干细胞对受损的肌纤维进行修复,同时其他结构在血管神经网络的支持下进行重建。在严重损伤后或病理情况下可能出现骨骼机的再生能力受限或相对不足,而组织工程学方法为修复受损的骨骼肌提供了一条具有前景的途径。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在骨骼肌修复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系统地综述了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骼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肌肉再生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许永安 丁洪波 +4 位作者 金禹辰 季晓珍 沈嘉生 康洋波 胡雨峰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的371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损伤部...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的371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损伤部位、伤情评估、入院时生命体征、入院后首次检验结果、治疗措施、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临床预后。根据患者是否并发VTE分为VTE组(111例)和非VTE组(2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果371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中男性254例,女性117例;年龄65~96岁,平均72.4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TE组和非VTE组间BMI[(23.12±3.39)kg/m^(2) vs.(22.19±3.26)kg/m^(2)]、头颈部损伤比例(73.0%vs.85.4%)、Caprini评分[11(9,15)分vs.10(8,13)分]、Hb[87.0(81.0,117.0)g/L vs.107.5(88.0,126.0)g/L]、PT[14.8(13.7,16.2)s vs.14.3(13.4,15.5)s]、INR[1.17(1.06,1.30)vs.1.12(1.04,1.24)]、输注红细胞比例(44.1%vs.27.7%)、预防性药物抗凝比例(25.2%vs.40.0%)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41.4%vs.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BMI(OR=1.092,95%CI:1.007~1.184,P=0.034)、高Caprini评分(OR=1.085,95%CI:1.005~1.171,P=0.038)与低预防性药物抗凝比例(OR=1.959,95%CI:1.053~3.645,P=0.034)是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并发VTE与高BMI、高Caprini评分和低预防性药物抗凝比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创伤 严重创伤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积极拥抱5G时代,助力急诊学科发展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茂 李强 +1 位作者 张旻海 何小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9-1182,共4页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急诊医学开创以来,在广大急诊专家与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和提高的阶段,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随着当前我国人口继续缓慢增长和社会的老龄化...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急诊医学开创以来,在广大急诊专家与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和提高的阶段,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随着当前我国人口继续缓慢增长和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加速,人群的疾病谱发生改变,社会活动日益增加,人为和自然灾害事件增多,慢性病急性加重和急性疾病发生的机会增高,加上国家在医疗保障上投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急诊医疗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学 社会经济发展 医疗服务需求 人民群众 急性加重 急诊医学 健康保障 社会活动
原文传递
基于5G技术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65
9
作者 葛芳民 李强 +7 位作者 林高兴 倪亦琪 张旻海 王理 王旭 吴春双 李倩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新一代的5G通讯技术,构建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的新平台,为进一步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基础。方法研究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基于国内外急诊医疗服务的最新要求,组织跨行业、多学... 目的探索基于新一代的5G通讯技术,构建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的新平台,为进一步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基础。方法研究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基于国内外急诊医疗服务的最新要求,组织跨行业、多学科的技术力量研究开发。先确定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的流程,构建5G条件下平台建设的模块和技术路线,逐项测试单项技术,再逐步整合在救护车和医院急诊两个平台上,最后在全程5G网络支持下进行模拟实战综合测试。结果基于5G技术建设的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平台,由5G救护车、5G全景VR实时显示系统、5G远程超声检查系统、医用无人机系统、5G急救指挥平台五个部分组成。(1)5G救护车内含有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监护仪、便携式B超机等医疗设备,以及基于5G网络的高清远程视频互动系统、VR浸入式实时全景体验系统、GPS定位系统等。(2)5G全景VR实时显示系统包括VR全景摄像头和VR眼镜,VR眼镜的佩戴者能实时查看救护车上情况。(3)5G远程超声检查系统集成了机器人技术、实时远程控制技术及超声影像技术,医生通过操纵机械臂同步控制设置在异地的超声探头的移动,患者的图像、彩超画面也能够实时回传。(4)医用无人机系统通过5G网联无人机让医疗资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调拨。(5)急救指挥平台借助于5G通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能够整合、传递、展示多种来源、多种形式的急救数据。结论基于5G技术构建的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新平台,可以获得院前-院内更丰富、更流畅的信息交流,实现在以往网络条件下难以达到的功能,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技术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院内联系
原文传递
基于中国创伤救治培训(主任版)首期学员的创伤救治现状调查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永安 张茂 +4 位作者 赵小纲 李占飞 白祥军 蹇廷旭 张连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通过对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主任版(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Leader,CTCT~?-L)"课程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课前、课后测试,对学员所在医院创伤救治现状与条件进行分析。方法 2019年4月18-19日参加CTCT~?-L首期培训... 目的通过对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主任版(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Leader,CTCT~?-L)"课程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课前、课后测试,对学员所在医院创伤救治现状与条件进行分析。方法 2019年4月18-19日参加CTCT~?-L首期培训学员4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来自不同地区学员的一般信息(性别、职称、职务、科室),所在医院的创伤救治情况(创伤中心建设及影响因素、创伤救治模式、严重创伤患者收治学科、创伤复苏室的条件及CT室/DSA室空间布局、创伤小组的启动与协调、院前院内联络方式、创伤数据库的设置与质控)。采用电子问卷测试的方式、相同的内容对学员进行课前、课后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围绕严重创伤救治的流程设置),通过学员反馈以评价课程的培训效果。结果 (1)14人(35.0%)院前、院内联系的方式主要为120平台发布信息;(2)31人(77.5%)所在医院目前的创伤模式主要为"急诊+会诊+分诊";34人(85.0%)院内有创伤小组;(3)27人(67.5%)推荐严重创伤组织协调学科主要为急诊科;(4)33人(82.5%)具备创伤复苏单元;37人(92.5%)具备24h增强CT条件;34人(85.0%)具备24h DSA检查与止血条件;(5)18人(45.0%)在复苏单元内可开展床旁手术;(6)18人(45.0%)有创伤数据库;(7)34人(85.0%)目前已经启动创伤中心建设;(8)二级甲等医院的课前、课后成绩均较高;床位数为1 000~2 000张的医院课前测试成绩最高,床位数为2 000~3 000张的医院课后测试成绩最高;急诊/急诊外科课前测试成绩最高,急诊/急诊外科和创伤外科的课后测试成绩最高;教学医院学员的课前、课后成绩均较高。结论本次调查范围所涉及医院的创伤救治主要采取"急诊+会诊+分诊"的模式;学员所在医院的教学医院属性、医院等级以及床位数影响创伤救治的基础水平;医院对于创伤救治流程管理影响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CTCT~?-L作为创伤救治培训的高级课程,致力于统一创伤救治的理念,并有助于因地制宜地推动不同模式的创伤中心建设,最终不断提高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 创伤培训 现状调查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无人机在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旻海 王慧 +6 位作者 庾航 余育晖 陈江 章笑安 敖新华 李强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探索无人机在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2018年1-9月在浙江省长兴县进行研究,纳入长兴县人民医院及其半径25 km内的医共体卫生院。采用专门的商用无人机从各卫生院向县人民医院进行模拟急救物品转运的飞行,分别... 目的探索无人机在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2018年1-9月在浙江省长兴县进行研究,纳入长兴县人民医院及其半径25 km内的医共体卫生院。采用专门的商用无人机从各卫生院向县人民医院进行模拟急救物品转运的飞行,分别获得三类指标:①无人机的实际飞行时间;②使用百度、腾讯地图软件测量午夜0点上述路线的道路交通时间;③使用高德地图软件测定上述路线0点、8点、10点、12点、14点、16点、18点、20点共8个时点的道路交通时间。比较无人机飞行时间与不同地图软件测定的不同时间点的道路交通时间的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有10家卫生院参与研究,它们与县人民医院的空中直线距离为(10.97±3.59)km,道路交通距离为(13.61±4.95)km。(2)无人机飞行时间为(16.35±5.15)min,小于高德、百度、腾讯地图软件测定的午夜0点的道路交通时间,分别为(21.40±5.15)min、(22.50±6.11)min、(22.00±5.23)min(均P<0.01)。(3)高德地图软件测定所有线路从0点到20点的道路交通耗时均大于无人机飞行时间(P<0.01),其中18点耗时最长为(27.80±6.12)min,午夜0点耗时最短为(21.40±5.15)min。所有线路不同时点无人机最多可节省14.07 min,最少为2.8 min,平均节省(7.98±1.32)min。结论无人机可用于县域医共体机构之间急救物资的转运,比道路运输更快捷,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县域 医共体
原文传递
超声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春双 张茂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超声在创伤救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快速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内容更加丰富,除了经典的创伤超声检查(FAST),还扩展到肺、心脏、颅脑、眼、肌肉骨骼、胃肠、血管超声及超声造影技... 超声在创伤救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快速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内容更加丰富,除了经典的创伤超声检查(FAST),还扩展到肺、心脏、颅脑、眼、肌肉骨骼、胃肠、血管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等,可对创伤患者进行从头到脚的评估和引导治疗。超声在创伤救治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均有重要价值,本文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超声 应用
下载PDF
超声在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春双 徐杰丰 +2 位作者 陈启江 金晓红 张茂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猪10头,体质量(35.9±2.4)kg,随机数字法表分为假手术组、心肺复苏组各5头。假手术组仅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组在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后经历心脏骤... 目的探讨超声在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猪10头,体质量(35.9±2.4)kg,随机数字法表分为假手术组、心肺复苏组各5头。假手术组仅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组在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后经历心脏骤停与复苏,于复苏前和复苏后1、3、6、12h应用肺超声评分(LUS)评估肺损伤情况,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脉搏指示连续派血量法测定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采用重复方差分析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LUS与PaO2/FiO2、EVLWI、PVP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动物的基本参数具有可比性。假手术组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肺复苏组的PaO2/Fi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复苏后1、3和6h均低于相应时点的假手术组。EVLWI和PVPI在复苏后持续升高(F=17.96、27.70,P<0.001),EVLWI从基线的(9.7±1.3)mL/kg升高到12h的(21.0±5.5)mL/kg,PVPI从(2.3±0.7)mL/kg升到(6.1±0.5)mL/kg,且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时点的相应值。复苏组的LUS也持续升高(F=34.2,P<0.001),基线和复苏后1、3、6、12h分别为(2.6±0.5)、(13.4±0.9)、(15.0±1.9)、(15.8±0.8)和(17.6±4.0)分,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时点的值。相关性分析显示,LUS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625,P<0.001),与EVLWI、PVPI正相关(r=0.790、0.882,P<0.001)。结论在猪心肺复苏模型中,肺超声评分与传统肺损伤指标的相关性较好,可以实时、连续无创地评估复苏后肺损伤的程度,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肺超声
下载PDF
乌司他丁减轻创伤性心脏骤停猪复苏后的肠损伤
14
作者 刘少云 徐杰丰 +3 位作者 高玉芝 沈鹏 夏森林 张茂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54-658,共5页
目的通过控制性放血和诱导室颤制备创伤性心脏骤停(traumatic cardiac arrest,TCA)猪模型,研究复苏成功后早期应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UTI)对肠损伤及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1头健康幼年中国白猪,随机... 目的通过控制性放血和诱导室颤制备创伤性心脏骤停(traumatic cardiac arrest,TCA)猪模型,研究复苏成功后早期应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UTI)对肠损伤及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1头健康幼年中国白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5)、创伤性心脏骤停模型组(TCA组,n=7)和乌司他丁组(UTI组,n=9).20 min内,股动脉匀速放血全身循环血量的40%,电极诱导室颤持续5 min,然后开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5min,UTI组静脉给予80000 U/kg乌司他丁,TC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基线,复苏后1、3、6和24 h各时间点采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肠道损伤生物标志物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变化.复苏后24 h处死动物取肠组织标本,测量caspase-3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三组血清TNF-α、IL-6、iFABP和DAO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苏后TCA组的上述指标较sham组升高(P均<0.05),UTI组各指标较TCA组显著降低(P均<0.05).肠组织病理学提示,TCA组caspase-3光密度值和TUNEL阳性细胞数较sham组显著升高(5.5±2.6 vs.2.7±1.6,P<0.05;17±2 vs.1±1,P<0.01),而UTI组与TCA组caspase-3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9 vs.5.5±2.6,P>0.05),TUNEL阳性细胞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 vs.17±2,P<0.01).结论创伤性心脏骤停猪复苏后早期给予乌司他丁可减轻肠组织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创伤性心脏骤停 肠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构建基于5G通讯技术的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系统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强 田雨 +8 位作者 张旻海 赵英浩 林高兴 庾航 王理 周骁钰 王旭 张茂 李劲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1-1236,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5G通讯技术的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信息系统,以提高医疗保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方法研究于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杭州完成。基于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的需求和服务流程,围绕现场急救-上报指挥中心-专家远程会诊-... 目的构建基于5G通讯技术的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信息系统,以提高医疗保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方法研究于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杭州完成。基于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的需求和服务流程,围绕现场急救-上报指挥中心-专家远程会诊-救护车调度和转运-医院接收的过程,建设现场急救移动终端、车载急救终端、专家远程会诊终端、医院终端和指挥调度中心5个信息终端,实现文本、患者生理指标、音频、图片、视频信息的即时互通和智能化调度决策。结果成功构建基于5G的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系统,由指挥监控平台、现场救援平台、后送支援平台三大部分组成。(1)指挥监控平台通过Web页面,展示现场医疗组、救护车、医院、专家的信息并实现随时的多方视频交流,以及患者目前病情的文本、声音、图像信息,实现指挥调度、显示统计汇总信息。(2)现场救援终端包括患者信息输入、视频信号采集和生理信息获取设备,实现多种方法病情录入、生命体征和生理信息采集、多角度视频获取,传输至指挥中心。(3)后送支援平台包括车载急救终端、远程专家会诊终端、医院终端和无人机系统。车载终端可以和现场救护组进行扫描交接,转运途中病情和生理信息记录,也可以获取和传递监护仪、心电图和超声信息。医院终端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患者信息,做好院内急救准备。远程专家端可以受指挥中心和医院终端调度,随时加入远程会诊。无人机系统可以实现任何两个地点之间的物资转运。结论本系统能够初步满足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的需求,实现现场急救-救护车转运-医院救治过程中快速的信息传递、调度决策和统计汇总功能,有待于在完整的5G网络和真实场景下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社会活动 医疗急救保障 信息系统 5G技术
原文传递
城市急救用血无人机配送系统的建设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强 葛芳民 +9 位作者 唐沪强 俞石芳 周华平 李阿中 杨旻斐 庾航 张旻海 王旭 胡伟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探讨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急救用血的配送提供新途径。方法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杭州完成,主要参与单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血液中心和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构建城市急... 目的探讨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急救用血的配送提供新途径。方法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杭州完成,主要参与单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血液中心和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构建城市急救用血无人机配送系统,研制无人机专用血液储存箱。利用无人机系统从浙江省血液中心运送血制品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获取以下指标:(1)无人机送血的飞行时间;(2)血制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温度;(3)利用百度地图软件测出道路交通的送血时间,并与无人机飞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由智能物流无人机、低温血液储存箱、无人物流枢纽站、云端运行控制平台等部分组成。浙江省血液中心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的无人机航线距离(2.36±0.06)km,地面距离5.8 km,从2019年4月12日到2021年1月29日共飞行27架/次,飞行时间为(6.37±0.35)min,小于人工取血来回双程所需道路行驶时间(17±1.94)min。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点,无人机送血可以节省15.98-4.28 min,平均节省(10.62±1.87)min。结论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具有速度快、不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等优点,并能保证运输过程中血制品的安全,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血液运送 急救用血 城市
原文传递
超声诊断气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丁武 杨俭新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78-780,共3页
气胸是急诊尤其是创伤患者常见的情况,也是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大量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危及患者生命,但临床上仍容易误诊或漏诊气胸,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早期如何有效诊断和及时处理是关键。胸片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 气胸是急诊尤其是创伤患者常见的情况,也是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大量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危及患者生命,但临床上仍容易误诊或漏诊气胸,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早期如何有效诊断和及时处理是关键。胸片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但很多研究表明其敏感性和准确度不高,有报道54.8%的胸部外伤患者气胸不能被胸片所诊断。CT检查是气胸诊断的金标准,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存在放射性、需要搬运危重患者以及相对较高的费用等。研究表明,超声检查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可靠地诊断气胸。本研究介绍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性气胸 超声诊断 机械通气患者 创伤患者 及时处理 外伤患者 CT检查 危重患者
原文传递
结合“5G”技术研发医院新冠肺炎防治综合信息平台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强 葛芳民 +4 位作者 田雨 张旻海 赵英浩 李劲松 张茂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72-175,共4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中,共有1 458万多患者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 oV)感染的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成为了全球性大流行病[1-3],我国也有86 000多例患者确诊2019-nCoV[... 自2019年12月以来,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中,共有1 458万多患者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 oV)感染的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成为了全球性大流行病[1-3],我国也有86 000多例患者确诊2019-nCoV[4-6],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1号公告,将2019-nCoV感染的COVID-19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类传染病 综合信息平台 肺炎 流行病 预防和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超声监测ICU危重患者胃残余量和预测肠内营养不耐受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闯 徐杰丰 +3 位作者 刘少云 高玉芝 丁信法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残余量和预测喂养不耐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ICU收治的危重患者,纳入期间因病情需要完成腹部CT检查的患者,同时在CT检查前后30 min内有...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残余量和预测喂养不耐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ICU收治的危重患者,纳入期间因病情需要完成腹部CT检查的患者,同时在CT检查前后30 min内有床旁超声监测胃窦截面积者。所有入选患者使用VOLUME-Work Flow医学图像软件,描记腹部CT中的胃壁轮廓计算胃残余量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半坐位、平卧位及右侧卧位胃窦截面积与胃残余量之间的相关性,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危重患者喂养耐受者与不耐受者胃窦截面积之间的差异,以及ROC曲线分析不同体位下胃窦截面积对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42例患者,年龄为(53±1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1.5±2.8)kg/m2,平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值为17.0±6.9。患者胃残余量为(314.5±126.6)mL,半坐位、平卧位及右侧卧位胃窦截面积值分别为(7.11±4.13)cm2、(4.22±2.66)cm2、(8.36±4.58)cm2。相关性分析显示,胃残余量与半坐位(r=0.543,P<0.001)、平卧位(r=0.604,P<0.001)、右侧卧位(r=0.618,P<0.001)时的胃窦截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肠内营养期间,危重患者喂养耐受者27例、喂养不耐受者15例,其中喂养不耐受者在半坐位、平卧位及右侧卧位时的胃窦截面积较喂养耐受者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半坐位:(8.53±4.07)cm2vs(4.60±2.76)cm2;平卧位:(5.15±2.75)cm2vs(2.61±1.32)cm2;右侧卧位:(10.32±4.06)cm2vs(4.95±3.20)cm2,均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半坐位、平卧位及右侧卧位时,胃窦截面积预测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833、0.849,以≥3.917 cm2、3.395 cm2与4.402 cm2为阈值时的敏感性分别为92.0%、69.6%、92.3%,特异性分别为69.2%、92.3%、71.4%。结论床旁胃超声能比较准确地评估危重患者的胃残余量,并能有效地预测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胃超声 腹部CT 胃残余量 胃窦截面积 喂养不耐受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猪创伤性心脏骤停复苏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森林 徐杰丰 +5 位作者 沈鹏 高玉芝 刘少云 王茉丽 李子龙 张茂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猪创伤性心脏骤停复苏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1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5)、创伤性心脏骤停复苏(TCA组,n=9)和参附组(SFI组,n=7)。Sham组只经历气管插管及动静脉置管,不经历...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猪创伤性心脏骤停复苏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1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5)、创伤性心脏骤停复苏(TCA组,n=9)和参附组(SFI组,n=7)。Sham组只经历气管插管及动静脉置管,不经历放血、复苏等过程。TCA组匀速释放总血容量的40%,然后经电刺激法室颤5 min,心肺复苏5 min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SFI组在TCA组基础上于复苏后5 min进行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于放血前10 min、复苏后1、3、6、24 h检测血清TNF-α、IL-6、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复苏后24 h经右侧耳缘静脉注射10%氯化钾液20 mL处死猪,迅速获取肾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NU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CA组中有8头猪复苏成功,SFI组和Sham组中所有猪复苏成功。与Sham组比较,TCA组血清Cr水平在复苏后24 h、BUN水平在复苏后1、3、6、24 h均明显增高(均P<0.05),TNF-α、IL-6水平在复苏后3、6、24 h明显增高(均P<0.05),复苏后24 h后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Caspase-3表达增加(均P<0.05)。与TCA组比较,SFI组BUN水平复苏后3、6 h明显降低(均P<0.05),TNF-α、IL-6水平在复苏后3、6、24 h明显降低(均P<0.05),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猪TCA复苏模型中,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能够明显减轻复苏后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系统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肾损伤 参附注射液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