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浙江省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指标数据的感控信息化管理实践
1
作者 何雨露 王虹 +3 位作者 童彤 严继承 倪凯文 陆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本文基于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的数据分析、信息化区域性感控平台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性感控平台的感染防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23年浙江省202所不同等级、类别医院在过程数据监测平台上报的感染管... 目的本文基于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的数据分析、信息化区域性感控平台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性感控平台的感染防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23年浙江省202所不同等级、类别医院在过程数据监测平台上报的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现状调查,并对比分析不同等级、类别医院的各项感染质控指标的差异,以指标结果为导向,发现问题,并提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下一阶段的改进方向。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6569622例,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为6514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99%。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54.05%,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为89.65%,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为89.98%,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8.81%,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15%。不同等级医院的各项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等级、类别医院的各项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存在差异。医院感染监测平台存在部分指标原始数据获取不完整情况,仍需在数据获取质量、数据标准化执行和培训方面持续改进,以及信息化监测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 医院感染 指标 数据分析 感染管理 信息化监测平台
原文传递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实施情况调查 被引量:22
2
作者 姚希 张冰丽 +9 位作者 巩玉秀 张宇 陆群 杨怀 李卫光 杨芸 林玲 张浩军 周嘉祥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了解《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以下简称规范)在全国医院的实施情况,为规范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采取书面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抽取6个省(市)的168所医院调查规范颁布后医院空气净... 目的了解《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以下简称规范)在全国医院的实施情况,为规范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采取书面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抽取6个省(市)的168所医院调查规范颁布后医院空气净化管理相关制度制定及修订情况、医院空气净化管理相关培训情况、医院不同科室空气净化方式使用情况、不同空气净化方式的维护保养情况。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62份,规范颁布后87.04%(141所)的医院制定或修订了空气净化管理相关制度;88.27%(143所)的医院开展了空气净化管理相关培训;2017年154所有手术部的医院中80.52%(124所)采用了空气洁净技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在血液透析病房(51.00%)、新生儿病房(43.37%)、心导管室(37.88%)、产房(37.90%)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医院空气净化设备的清洁维护保养率、关键部件更换符合率均达到了90%以上。结论《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的颁布对规范各医院空气净化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空气净化 医院感染 管理 规范 实施
下载PDF
不同类型医院空气净化方式应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贾会学 姚希 +7 位作者 陆群 侯铁英 林玲 杨环 宗志勇 吴安华 邢亚威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4-511,共8页
目的 了解不同医院空气净化方式应用情况。方法 在中国7个地区7个省选取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院进行调查,调查《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颁布后各医院空气净化方式应用现况,包括不同空气净化方式的应用、空气净化方式组合使用情况,以... 目的 了解不同医院空气净化方式应用情况。方法 在中国7个地区7个省选取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院进行调查,调查《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颁布后各医院空气净化方式应用现况,包括不同空气净化方式的应用、空气净化方式组合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区域空气净化方式应用情况。结果 共收到340所医院的调研结果,38.53%(131所)的医院有负压隔离病房,81.47%(277所)的医院有洁净手术间,97.35%(331所)的医院有空气消毒器。70.00%(238所)的医院在某一空间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空气净化方式,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多采取三种及以上空气净化方式,所占比率分别为55.93%、43.01%和38.49%;最常见的组合方式为自然/机械通风+空气消毒器(83.19%,198/238),20.59%(49/238)的医院在洁净技术房间辅以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各区域除非洁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消毒供应中心外,80%以上均有通风系统。结论 空气净化方式的选择多元化,建筑设计更加注重通风,但空气净化方式的选择仍存在过度及不规范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空气净化 空气消毒器 通风系统 应用
下载PDF
166所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指标调查 被引量:26
4
作者 孙丽媛 金丁萍 +4 位作者 严继承 李筱轶 董丽 袁彩根 陆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034-4037,共4页
目的了解某省不同规模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15年某省166所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指标进行调查,统计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抗菌药... 目的了解某省不同规模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15年某省166所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指标进行调查,统计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多药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对比分析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各项院感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4382871例,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为82681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9%,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7.9%,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50.5%,多药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为21.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2.7%,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33.2%;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各项院感监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各项院感监测指标存在差异;需进一步规范小规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需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指标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和病原检测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丹梅 李雷清 +3 位作者 吴振波 王红英 严继承 王选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病原检测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7-12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直接出院的所有病例,对患者入住ICU后感染情况、入住3 d内及整个住院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病原检测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7-12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直接出院的所有病例,对患者入住ICU后感染情况、入住3 d内及整个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出院患者466例,整个住院期间有424例使用抗菌药物(91.0%),每例平均使用抗菌药物(2.95±2.02)种,平均使用时间为18.3 d;联合用药率53.3%,70.3%患者使用了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94.3%使用了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酶抑制剂复合物、碳青霉烯类和专性抗革兰阳性球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66.5%、58.5%和54.7%。250例患者在入住ICU时有明确感染证据,初始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药和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36.0%、86.0%和55.6%;入住ICU时仅7.6%已有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203例入住ICU3 d内作病原微生物检测,但仅59例(29.1%)是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采样。首次送检标本临床分离菌株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口咽部污染菌为主。结论入住IC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后病原学证据缺少,随意使用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现象很普遍,亟待临床医师转变用药理念,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广谱抗菌药物 细菌感染 病原检测 初始治疗
下载PDF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丹慧 贾会学 +5 位作者 任军红 杨怀 杨芸 陆群 刘运喜 李六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77-2580,共4页
目的调查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调查方法,对全国4个地区6所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分析新生儿医院感... 目的调查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调查方法,对全国4个地区6所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6 955例住院新生儿,其中发生医院感染73例,感染率为1.05%,住院总日数为48 040d,日感染率为1.5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占22.0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91%;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母亲产前有感染性疾病或有重度先兆子痫,使用胃管,出生后10min Apgar评分≤7分和胎龄<36周,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实施情况调查 被引量:30
7
作者 姚希 巩玉秀 +10 位作者 张宇 周嘉祥 吴敏 陆群 杨怀 李卫光 杨芸 林玲 张浩军 张冰丽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8-732,共5页
目的为了解《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简称《消规》)的落实现状,发现消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1月1—20日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法确定调查对象,... 目的为了解《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简称《消规》)的落实现状,发现消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1月1—20日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法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医院消毒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及修订、消毒产品管理、消毒工作督导、消毒工作相关培训、清洗与消毒流程等情况。结果共计调查256所医疗机构,《消规》颁布后94.14%(241所)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了消毒工作管理制度;93.75%(240所)的医疗机构对使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备份存档;91.41%(234所)的医疗机构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督导,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93.75%(240所)的医疗机构开展了消毒工作相关培训,88.67%(227所)的医疗机构诊疗器械等常规复用流程正确。结论《消规》的颁布规范了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工作。医疗机构复用器械器具消毒流程已基本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清洗消毒流程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医院,是今后消毒管理工作推进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消毒 规范 医院感染 现况
下载PDF
全国医疗机构病区环境消毒现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姚希 巩玉秀 +10 位作者 张宇 周嘉祥 叶青 陆群 杨怀 李卫光 杨芸 林玲 张浩军 张冰丽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3-558,共6页
目的了解本国医疗机构环境消毒的实施情况,为《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贯彻落实与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6个省份共168所医疗机构,由其医疗机构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调查填写,并网络上报... 目的了解本国医疗机构环境消毒的实施情况,为《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贯彻落实与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6个省份共168所医疗机构,由其医疗机构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调查填写,并网络上报其普通病区和重点部门空气与物体表面消毒方式、频次及消毒效果监测情况。结果共163所医疗机构参与调查,其中2所医疗机构未开设普通病区。75所(46.58%)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进行空气消毒,其中42所(56.00%)医疗机构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消毒,31所(41.33%)医疗机构只在终末或必要时消毒;98所(60.87%)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物体表面定期进行消毒,其中94所(95.92%)医疗机构每天消毒1~2次;73所(45.34%)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进行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其中47所(64.38%)医疗机构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141所(86.50%)医疗机构对重点部门空气进行消毒,其中122所(86.52%)每天消毒2次;163所(100%)医疗机构均对重点部门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其中134所(82.21%)每天消毒≥2次;161所(98.77%)医疗机构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其中111所(68.94%)医疗机构为每季度监测1次。结论《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颁布促进了各级医疗机构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但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存在消毒与监测过度与不足并存的现象,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消毒技术规范 清洁 消毒 普通病区 感染 高风险部门
下载PDF
46所医院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依从性与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2
9
作者 贾会学 吴安华 +11 位作者 胡必杰 徐英春 张秀月 侯铁英 宗志勇 李卫光 杨怀 杨芸 刘运喜 文建国 陆群 李六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78-2480,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不同预防控制措施的依从性,探讨不同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与降低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9月对我国6个地区46所医院进行了调查,使用统一的监测方法、调查...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不同预防控制措施的依从性,探讨不同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与降低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9月对我国6个地区46所医院进行了调查,使用统一的监测方法、调查表,经过统一培训,分析MDROs感染数据及预防控制措施依从性。结果共监测病历34 081份、住院日302 818d,检出13 049株感染/定植病原菌,其中MDROs 2 803株,MDROs检出率为21.48%,发生医院感染1 122例,日感染率3.71‰;其中东北地区检出率及日感染率最高分别为41.44%及9.60‰,华南地区检出率及日感染率最低分别为12.75%及0.95‰;不同预防控制措施中,护士及保洁员知晓率与CRAB医院感染率下降密切相关,手卫生依从性与MRSA医院感染率的下降密切相关。结论通过采取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其中不同MDROs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菌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措施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方舱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六亿 叶青 +18 位作者 蔡虻 高晓东 黄勋 李春辉 林金兰 梁建生 陆群 李卫光 刘运喜 乔甫 索继江 吴文娟 王强 向准 熊莉娟 姚希 张流波 张卫红 吴安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61-1770,共10页
方舱医院在应对传染性明显增强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micron等变异株导致的疫情扩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降低方舱医院内医务人员、保安、保洁、维修工人和志愿者等工作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同时也为了预防方舱医院内患者发... 方舱医院在应对传染性明显增强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micron等变异株导致的疫情扩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降低方舱医院内医务人员、保安、保洁、维修工人和志愿者等工作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同时也为了预防方舱医院内患者发生其他传染性疾病交叉传播,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有经验的感染防控专家,参照国家相关规范指南,结合方舱医院的实际特点和需要,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收治大量无症状及轻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方舱医院,指导方舱医院管理和运营者在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组织及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从方舱医院的建筑布局、感控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人员和物品进出方舱流程、感染监测及其分析与反馈、各项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重点区域感染管理要求、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和相关环境终末消毒等方面,因地制宜落实方舱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同时,本共识特别强调,方舱医院的感染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系统、多部门的协同,需要领导和工作人员上下勠力同心,在国家规范和循证依据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保障方舱医院的医疗安全及其高效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舱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防控 感染监测
原文传递
开放骨折清创术后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筱轶 秦瑾 +1 位作者 冯忠军 闻海丰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3期3574-3577,共4页
目的对开放骨折清创术后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开放骨折清创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至2013年住院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468例患者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性统计,通过多... 目的对开放骨折清创术后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开放骨折清创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至2013年住院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468例患者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性统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数据研究纳入468例患者,感染组244例,非感染组224例。西药费用、检查费用、护理费用、诊疗费用、手术费用、总费用的增加与SSI的发生有关(P <0. 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首次清创时间、清创次数、手术次数、实际住院天数对开放骨折清创术后患者住院费用有显著性影响(P <0. 01)。结论开放骨折清创术后SSI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有效预防SSI的发生可能会节省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骨折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费用
下载PDF
综合医院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美恋 胡必杰 +12 位作者 吴安华 徐英春 张秀月 侯铁英 宗志勇 李卫光 杨怀 杨芸 刘运喜 文建国 陆群 贾会学 李六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819-4821,共3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了解我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CRAB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判定标准,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全国12省市46所综合医...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了解我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CRAB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判定标准,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全国12省市46所综合医院ICU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病原学检测采用API鉴定系统或自动化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微量肉汤稀释法,所有资料采用STATA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6所医院59个ICU的住院患者32 077例,总住院日数276 909d,共发生CRAB医院感染683例,CRAB千日医院感染率2.47‰;CRAB医院感染以东北地区最高,综合ICU最常见;CRAB医院感染送检标本主要为痰液,占77.75%,CRAB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9.36%。结论我国医院ICU住院患者CRAB医院感染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应根据CRAB医院感染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我国医疗联合体感染防控相关政策分析
13
作者 陆群 李振伟 +2 位作者 张誉铮 吴飞宇 倪凯文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5-639,共5页
目的对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感染防控相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医联体""感染防控"等为关键词,在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北大法宝网站检索2015年1月... 目的对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感染防控相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医联体""感染防控"等为关键词,在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北大法宝网站检索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印发的医联体感染防控相关政策文件。从政策工具(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和系统论(内部子系统包括管理、服务、人力和筹资系统,外部子系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系统)2个维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1份医联体感染防控相关政策文件,获得199条编码。其中环境型、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分别有114条、78条和7条;需求型工具中,政府购买、价格补贴和示范项目子工具分别仅有1条、1条和5条。内部子系统有119条编码,其中筹资系统相关的最少,仅有2条;外部子系统共有80条编码,技术系统相关的最少,为10条。结论我国医联体感染防控政策工具的结构有待优化,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有所不足,应加强对政府购买、价格补贴和示范项目等拉动性工具的使用。同时,需完善内外部系统建设,特别是在筹资系统和技术系统方面,以提升医联体感染防控体系的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政策 感染防控 医疗联合体 政策工具 系统论 文本量化分析
原文传递
克-雅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14
作者 葛天翔 荚杨洋 +33 位作者 李春辉 黄建荣 孟秀娟 高晓东 张静萍 乔甫 熊莉娟 梁辉 李玮 楼海燕 吴文娟 向天新 陈建森 朱彪 徐凯进 周志慧 蔡洪流 俞美红 张研 上官嬿婉 冯海婷 姚航平 郭蕾 干铁儿 张卫红 孙继民 陆烨 陆群 蔡虻 沈瑾 俞云松 吴安华 李六亿 瞿婷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5年第4期437-450,共14页
克-雅病是由朊毒体引起的一种快速进展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医源性传播风险。随着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检测方法的快速进步及应用、监测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克-雅病患者在国内外的检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 克-雅病是由朊毒体引起的一种快速进展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医源性传播风险。随着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检测方法的快速进步及应用、监测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克-雅病患者在国内外的检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潜伏期长,早期症状存在异质性,导致该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增加了其在医疗机构传播的风险。目前,对于克-雅病的感染防控尚缺乏相关共识。为在医疗机构及时识别诊断克-雅病并有效阻断其在医疗机构传播,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了15个临床关注问题,形成24条具体推荐意见,旨在规范克-雅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其在医疗机构的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病 朊毒体 医院感染防控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瑶 黄晓霞 +1 位作者 唐佳迎 金丁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入住ICU并实施肠内营养的106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组,2019年4月—6月入院患者为试验组,使用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 目的研究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入住ICU并实施肠内营养的106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组,2019年4月—6月入院患者为试验组,使用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2018年10月—12月入院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肠内营养热量达标率、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情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3 d热量达标率、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7 d热量达标率、肠内营养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病情变化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提高3 d热量达标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 肠道营养 严重创伤 危重病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郑贞 严继承 +1 位作者 黄鑫 杨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483-4485,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于减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3月行常规护理的289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行集束化护理的327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为试验组,对两组...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于减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3月行常规护理的289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行集束化护理的327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后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率为3.36‰、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6.71±0.77)d、对照组为(8.47±0.7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插管天数为(9.36±0.82)d、对照组为(6.29±0.6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有显著效果,同时集束化护理措施的依从性也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血流感染
原文传递
难治性感染治疗:不只是抗菌药物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领城 王选锭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3-236,共4页
抗菌药物是把双刃剑,它既是感染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细菌耐药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抗菌药物绝不是唯一,不能过度依赖抗菌药物已经逐渐被业界认识和重视。近年来,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虽然有所加强,但... 抗菌药物是把双刃剑,它既是感染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细菌耐药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抗菌药物绝不是唯一,不能过度依赖抗菌药物已经逐渐被业界认识和重视。近年来,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虽然有所加强,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仍远高于欧美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难治性感染 治疗 感染性疾病 细菌耐药 管理力度 临床应用 住院患者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群 黄连生 +2 位作者 张嵘 徐根波 赵小英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随访观察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变迁。方法对2004年4月—2005年12月的50例各种类型恶性血液病拟准备化疗的患者进行化疗前和化疗后不同时间段的呼吸道菌群定量分析,并对院内感染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目的随访观察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变迁。方法对2004年4月—2005年12月的50例各种类型恶性血液病拟准备化疗的患者进行化疗前和化疗后不同时间段的呼吸道菌群定量分析,并对院内感染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对院内感染的同一种类的细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6%。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是主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其中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碳青霉烯类和含酶抑制剂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但对头孢哌酮和(或)舒巴坦这一含酶抑制剂类抗生素较为敏感。用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为2个克隆株。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随访观察可以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呼吸道感染 药物疗法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高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多药耐药菌分布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茜 王丽竹 +4 位作者 朱祎容 邵彬 樊帆 马飞飞 倪凯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104-2107,共4页
目的了解高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现况及其危险因素,帮助早期筛查高风险患者。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75例高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分为M... 目的了解高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现况及其危险因素,帮助早期筛查高风险患者。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75例高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分为MDRO组与非MDRO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375例高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MDRO感染的有130例,占比34.67%,共分离出154株病原菌,分离出两种病原菌的患者有24例,占比18.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胃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低白蛋白血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史、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高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MDRO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MDRO的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有:留置胃管、深静脉置管、存在低白蛋白血症、ICU住院史、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临床上应早期识别及时进行防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老年 肺部感染 多药耐药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筱轶 秦瑾 +2 位作者 张虎波 冯忠军 闻海丰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引起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开放骨折清创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感染组(n=247)及非感染组(n=247)患者共49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 目的探讨引起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开放骨折清创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感染组(n=247)及非感染组(n=247)患者共49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骨折部位、骨折分型、创伤原因、手术次数、清创次数、首次清创时间、清创手术时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开放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伤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进行剖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组间住院天数(t=6.397,P<0.01)、骨折部位(x^2=12.589,P<0.05)、骨折分型(x^2=19.384,P<0.01)、手术次数(t=7.459,P<0.01)、清创次数(t=3.416,P<0.01)、首次清创时间(t=3.888,P<0.01)、清创手术时长(t=5.7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长(OR,1.011;95%CI:1.001~1.021)、手术次数多(OR,2.313;95%CI:1.647~3.247)、清创次数多(OR,0.511;95%CI:0.342~0.765)、首次清创时间晚(OR,1.120;95%CI:1.045~1.202)、清创手术时间长(OR,1.390;95%CI:1.174~1.647)。术后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76.6%),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25.5%)和铜绿假单胞菌(22.3%)多见;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菌株占20.3%,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占56.8%、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占18.6%。结论手术次数、清创手术时间、首次清创时间、住院天数、清创次数为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开放骨折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占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骨折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