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MP/CBL联合教学模式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震杰 张良 +5 位作者 尹黎 楼建耀 蔡浩雷 王慧 李振华 禹华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6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估"一分钟教学"(one minute preceptor,OMP)联合"案例学习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外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随机分为OMP/CBL教学组(24人)和传统教学组(26人)。采用... 目的评估"一分钟教学"(one minute preceptor,OMP)联合"案例学习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外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随机分为OMP/CBL教学组(24人)和传统教学组(26人)。采用书面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在近期考试中,OMP/CBL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相比,理论知识成绩无明显差异,但OMP/CBL教学组较传统教学组的临床病例分析成绩更高。在中期考试中,OMP/CBL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相比,理论知识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更高。问卷调查中,OMP/CBL教学组学生学习目的性更明确且积极性更高。结论OMP/CBL联合教学法有助于外科规培生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一分钟教学 案例学习法 住院医生
下载PDF
五水头孢唑林钠在普外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勇 王平 +2 位作者 李志宇 阙日升 周凡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1期45-46,共2页
五水头孢唑林钠(商品名:新泰林)作为一种新型的一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比传统的头孢唑林钠更为稳定和有效。五水头孢唑林钠在头孢唑啉钠的基础上具有更精细的分子结构,即在微观结构中,2分子头孢哗啉、10分子水和1个钠离子形成单晶... 五水头孢唑林钠(商品名:新泰林)作为一种新型的一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比传统的头孢唑林钠更为稳定和有效。五水头孢唑林钠在头孢唑啉钠的基础上具有更精细的分子结构,即在微观结构中,2分子头孢哗啉、10分子水和1个钠离子形成单晶螯合结构,稳定性提高,有效期增至2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水头孢唑林钠 手术中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分子结构 应用 腔镜 头孢唑啉钠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3
作者 董鑫 吴育连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理变化复杂 ,对它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 ,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争议 。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治疗 外科手术 手术指征 手术时机
下载PDF
七针定式缝合法在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手工吻合中的应用
4
作者 陆飞 刘鸿飞 +2 位作者 王帅 张波 赵忠扩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总结七针定式缝合法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联合食管空肠吻合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21年3月~2022年7月收治的早期及进展期胃上部癌病人14例,均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吻合采用七针定式缝合法优化手工吻合,分析手术... 目的总结七针定式缝合法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联合食管空肠吻合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21年3月~2022年7月收治的早期及进展期胃上部癌病人14例,均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吻合采用七针定式缝合法优化手工吻合,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吻合重建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以及预后情况。结果14例病人手术平均时间为30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0 ml,术中切除及重建所需耗材平均费用为16767元。14例病人中,有3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结论七针定式缝合法与器械吻合比较,避免了因个体差异带来组织吻合张力过高及组织压榨风险,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安全有效的优化腔镜手工吻合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食管空肠手工吻合术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8
5
作者 黄三雄 吴育连 +2 位作者 唐成武 王耀 张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930-693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12月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LC+LCBDE),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12月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LC+LCBDE),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ERCP/ES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25±6.65)min、取石成功率(84.2%,32/38)、中转开腹率(15.8%,6/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2%,5/38)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0.13±7.47)min、取石成功率(80.0%,24/30)、中转开腹率(20.0%,6/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8/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7.15±1.43)d〕、住院总费用〔(16 016.35±154.43)元〕均低于对照组〔(8.27±2.03)d〕、〔(17 064.58±163.92)元〕(P<0.01)。结论 LC+LCBDE和LC+ERCP/EST两组联合技术均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段,LC+LCBDE更能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能保护患者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切除治疗胰头癌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承宏 刘颖斌 +7 位作者 吴育连 方河清 江献川 陆才德 史留斌 李松岗 唐喆 彭淑牖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0-191,共2页
目的 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7例肿瘤侵犯门静脉的胰头癌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的切除及门静脉对端吻合。结果 门静脉阻断时间平均为 2 6 .7min (2 0~37min) ;同时清扫腹膜后重要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 目的 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7例肿瘤侵犯门静脉的胰头癌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的切除及门静脉对端吻合。结果 门静脉阻断时间平均为 2 6 .7min (2 0~37min) ;同时清扫腹膜后重要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手术后 6例顺利恢复 ;1例并发细菌性肝脓肿 ,经抗炎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于侵犯门静脉系统的胰头癌 ,施行含门静脉在内的联合切除术可提高胰头癌手术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门静脉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治疗
下载PDF
Security Assurance for One-stage Resection of Left Colon Cancer with Acute Obstruction—Thorough and Prompt Enteral Decompression without Contamination 被引量:12
7
作者 彭淑牖 何小伟 +3 位作者 刘颖斌 李江涛 王建伟 钱浩然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5年第1期8-10,65,共4页
Objective: Thorough, prompt enteral decompression technique without contamination was de- veloped to ensure safety for emergent colon resection and primary anastomosis. Methods: After isolating the mesentery, the “to... Objective: Thorough, prompt enteral decompression technique without contamination was de- veloped to ensure safety for emergent colon resection and primary anastomosis. Methods: After isolating the mesentery, the “to be resected colon segment” was cut at its lower end, then the proximal cut end was put into a plastic bag which was adhered to one side of the operating table. After releasing the clamp, the content could ?ow into this bag. The operator could squeeze the bowel with two hands by turns, from proximal to farness, and from small bowel to large bowel, until the entire bowel content was fully discharged. Then the upper end of this “to be resected colon segment” was cut, and was removed together with the plastic bag. Results: 31 cases of left colon cancer with acute obstruction were decompressed with this technique. They all recovered smoothly, without anastomosis ?stula. Another 6 cases of hepatic seg- mentectomy with incidental colonectomy were decompressed with this technique and had the same results. This technique was also used in di?erent kinds of acute sm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gained satisfactory results. Conclusion: This technique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preferable choice for intraoperative enteral de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al decompression left colon one-stage anastomosis peritoneal contamination
下载PDF
胆总管窗显露联合中路纵剖法在腹腔镜下困难胆囊三角解剖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三雄 吴育连 +1 位作者 唐成武 王耀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0-223,241,共5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窗显露联合中路纵剖法在腹腔镜下困难胆囊三角解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1月-2013年11月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328例资料,困难胆囊三角解剖104例,包... 目的探讨胆总管窗显露联合中路纵剖法在腹腔镜下困难胆囊三角解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1月-2013年11月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328例资料,困难胆囊三角解剖104例,包括急性胆囊炎96例(其中坏疽性胆囊炎11例,胆囊穿孔2例,Mirizzi综合征18例,腹腔严重粘连13例,Calot三角严重粘连7例),胆囊萎缩8例(其中3例Calot三角呈冰冻状致密粘连)。改变传统顺逆分离的方法,采用中路纵剖法联合胆总管窗显露,分析其手术效果及技巧。结果 102例采用中路纵剖法成功完成LC,其中88例行胆总管窗显露;中转开腹手术2例,包括1例术中证实胆囊管腺癌,1例萎缩性胆囊炎右肝动脉损伤出血。102例LC手术时间(62.0±16.4)min,术后3-5 d出院,无出血、感染、胆漏、黄疸,无死亡病例。结论显露胆总管窗,联合中路纵剖法,能更好地显示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之间的关系,预防胆管损伤,完成复杂困难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困难胆囊三角 胆总管窗 中路法
下载PDF
术前肠道支架联合腹腔镜Ⅰ期手术治疗梗阻性左侧大肠癌21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郑超 吴育连 李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术前肠道支架减压联合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梗阻性左侧大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于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梗阻性左侧大肠癌患者21例,术前行结肠镜下肠道... 目的:探讨运用术前肠道支架减压联合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梗阻性左侧大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于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梗阻性左侧大肠癌患者21例,术前行结肠镜下肠道支架置入解除肠梗阻,7~10d后行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结果:20例患者腹腔镜手术成功,1例因肿瘤侵犯左侧输尿管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320min,平均220min;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5d,平均3d;1例出现切口感染,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术前肠道支架减压联合腹腔镜Ⅰ期手术是治疗梗阻性左侧大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肠梗阻 肠道支架 腹腔镜
下载PDF
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胆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俞世安 彭承宏 +3 位作者 吴荣进 郑樟栋 陈凯 付祝能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学者对尿液、胰液、肠腔冲洗液、胸水等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探索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而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尚少见报道。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对胆道恶性梗阻的诊断... 背景与目的:已有学者对尿液、胰液、肠腔冲洗液、胸水等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探索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而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尚少见报道。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对胆道恶性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RAP银染法检测胆汁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44例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病人获得的胆汁中有33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阳性率75.0%;而良性梗阻组19例中只有1例检测到端粒酶弱阳性,阳性率5.3%。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分化程度等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无关,但胰腺癌和胆管癌病人胆汁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高。端粒酶活性检测与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比结果显示:44例胆道恶性梗阻的病人中31例进行了胆汁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只有3例癌细胞阳性,阳性率9.7%,这3例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的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均为阳性。结论:TRAP银染法可有效检测到胆汁脱落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可以作为诊断恶性胆道疾病的分子标志物。胆汁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补充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胆汁脱落细胞 胆道恶性肿瘤 活性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右肾转移1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金飞 陆才德 +2 位作者 彭淑牖 刘颖斌 李松岗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学 肿瘤转移 肾肿瘤
下载PDF
FOXA2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俊文 陈健 +2 位作者 许海林 李建田 许朝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研究叉头框转录因子A2(forkhead box A2,FOXA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胃癌及对应癌旁胃组织57例。运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q RT-PCR)技术检... 目的研究叉头框转录因子A2(forkhead box A2,FOXA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胃癌及对应癌旁胃组织57例。运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q RT-PCR)技术检测在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OXA2 m 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标本中FOXA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OXA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XA2蛋白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FOXA2 m 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均低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FOXA2蛋白阴性表达在淋巴结转移(P<0.05)及高TNM分期(Ⅲ+Ⅳ期,P<0.05)患者中较多。与FOXA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16例)比较,FOXA2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41例)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较低(均P<0.05)。结论 FOXA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胃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叉头转录因子类 基因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肝癌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彭承宏 李松岗 +1 位作者 刘颖斌 彭淑牖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5期386-388,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基础研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45
14
作者 冷希圣 韦军民 +14 位作者 刘连新 江志伟 吴育连 何裕隆 陈孝平 陈亚进 苗毅 荚卫东 洪德飞 唐健雄 梁存河 彭志海 彭林 窦科峰 楼文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73,共8页
一、前言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疼痛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它保护着机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同时给机体带来痛苦,影响患... 一、前言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疼痛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它保护着机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同时给机体带来痛苦,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外科围手术期 专家 组织损伤 手术刺激 急性疼痛 紧急处理 机体
原文传递
小干扰RNA抑制CD97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施小宇 陶思丰 +2 位作者 陈力 彭淑牖 HOANG-VU Cuong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85-1289,共5页
目的:设计合成有效的siRNA-CD97,体外转染胃癌细胞株,观察CD97表达改变及其与胃癌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AGS和MGC803胃癌细胞株。针对CD97基因设计siRNA,采用化学法合成,筛选出最有效的siRNA-CD97。siRNA-CD97转染... 目的:设计合成有效的siRNA-CD97,体外转染胃癌细胞株,观察CD97表达改变及其与胃癌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AGS和MGC803胃癌细胞株。针对CD97基因设计siRNA,采用化学法合成,筛选出最有效的siRNA-CD97。siRNA-CD97转染胃癌细胞后分别用real-time RT-PCR、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97 mRNA和蛋白表达的改变,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改变,并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在siRNA-CD97转染后48 h,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AGS和MGC803细胞CD97 mRNA的表达量相对于未转染的细胞分别下降了(89.34±9.95)%和(95.42±1.93)%。转染后72 h,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GS细胞CD97EGF和CD97stalk抗原的表达强度相对于未转染的细胞分别下降了(19.29±3.45)%和(30.11±5.93)%,MGC803细胞CD97EGF和CD97stalk抗原的表达强度相对于未转染的细胞分别下降了(26.25±5.73)%和(16.22±3.23)%。MTT法检测结果显示,siRNA-CD97转染前后细胞的吸光度值没有显著差异。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AGS细胞siRNA-CD97转染组迁移和侵袭细胞相对于未转染组分别下降了(67.63±12.03)%和(68.02±15.63)%,MGC803细胞转染组迁移和侵袭细胞相对于未转染组分别下降了(14.92±2.03)%和(22.09±5.43)%。结论:胃癌细胞转染siRNA-CD97能够抑制CD97 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CD97表达的降低,细胞迁移和转移的能力也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97 小干扰RNA 细胞迁移 肿瘤侵袭 AGS细胞 MGC803细胞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大鼠内毒素、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甘氨酸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海军 彭淑牖 +2 位作者 杨含维 许斌 刘颖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53-953,957,共2页
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内皮素 - 1(ET - 1)、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和甘氨酸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标准Wistar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A)、胆总管结扎组 (B)和胆总管结扎 +甘氨酸组 (C)。手术结扎胆总管复制梗阻性... 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内皮素 - 1(ET - 1)、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和甘氨酸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标准Wistar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A)、胆总管结扎组 (B)和胆总管结扎 +甘氨酸组 (C)。手术结扎胆总管复制梗阻性黄疸模型。甘氨酸用药方法为术前 5d ,术后 6d自由饮用含 5 %甘氨酸的水溶液 ,术后第8d测胆红素、内毒素、ET - 1和NO水平并进行 3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胆红素、内毒素、ET - 1和NO水平 ,B组和C组均显著高于A组 ,且ET - 1和NO水平B组也显著高于C组。但胆红素和内毒素水平在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 ,内毒素、ET - 1、NO水平均增高 ,甘氨酸能降低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 ,减少ET - 1和NO的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郁积 内毒素类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甘氨酸
下载PDF
肝癌细胞侵犯微血管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金赟 李江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50-553,共4页
肝癌的微血管侵犯被认为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针对微血管侵犯的治疗仍未被重视,微血管侵犯的术前识别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综述了肝癌微血管侵犯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包括肿瘤大小、数目、... 肝癌的微血管侵犯被认为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针对微血管侵犯的治疗仍未被重视,微血管侵犯的术前识别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综述了肝癌微血管侵犯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包括肿瘤大小、数目、分化程度、脱-γ-羧基凝血酶原、甲胎蛋白等被证实与微血管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多种因素,认为寻找新的特异性的血清标记物,仍是该领域需努力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微血管侵犯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紫杉醇治疗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浩然 范健 +2 位作者 刘颖斌 缪玉山 彭淑牖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活性炭吸附紫杉醇(紫素)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建立淋巴结转移瘤昆明小鼠动物模型,制备紫杉醇活性炭吸附剂,皮下注射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空白活性炭组、乳剂治疗组、紫素治疗组进行病理学、转移瘤质量和癌细胞数量... 目的探讨活性炭吸附紫杉醇(紫素)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建立淋巴结转移瘤昆明小鼠动物模型,制备紫杉醇活性炭吸附剂,皮下注射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空白活性炭组、乳剂治疗组、紫素治疗组进行病理学、转移瘤质量和癌细胞数量的比较。结果紫杉醇活性炭吸附制剂组相比于其它治疗组在转移淋巴结质量,肿瘤细胞受体小鼠的生存时间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结论紫杉醇活性炭吸附制剂对于治疗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酚/治疗应用 淋巴转移/预防和控制 肿瘤 实验性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反义抑制Survivin表达增强肝癌细胞系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德坚 陆才德 +1 位作者 郭俊明 章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1-957,共7页
背景与目的:由于Survivin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而在正常成人终末分化组织中沉默,并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化疗耐药,使其成为值得关注的抗癌治疗靶。反义寡核苷酸可用来封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增强其... 背景与目的:由于Survivin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而在正常成人终末分化组织中沉默,并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化疗耐药,使其成为值得关注的抗癌治疗靶。反义寡核苷酸可用来封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增强其化疗敏感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反义抑制Survivin表达对肝癌细胞系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T鄄PCR、Westernblot检测HepG2和HepG2/ADM细胞Survivin表达;MTT法评估HepG2和HepG2/ADM对反义复合物和阿霉素的敏感性;不同浓度的反义复合物分别转染HepG2和HepG2/ADM细胞,RT鄄PCR检测SurvivinmRNA表达;等辐射分析法评估不同浓度反义复合物和亚致死浓度阿霉素对HepG2和HepG2/ADM细胞的协同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激活型Caspase鄄3表达及凋亡率。结果:HepG2/ADM细胞SurvivinmRNA是HepG2细胞的15倍,蛋白水平是HepG2的18倍。两种细胞均显示对反义复合物敏感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反义复合物对HepG2和HepG2/ADM细胞的IC50分别为317.90nmol/L和480.74nmol/L,在500nmol/L时抑制率达到71.10%和53.67%。ADM对HepG2和HepG2/ADM细胞的IC50分别为0.36μg/ml和2.12μg/ml,耐药指数为6。反义复合物剂量依赖性下调HepG2和HepG2/ADM细胞SurvivinmRNA表达,对HepG2和HepG2/ADM细胞的IC50分别为271.93nmol/和365.72nmol/L,400nmol/L时表达水平分别下调了69.12%和60.01%。反义复合物和低浓度ADM联合使HepG2细胞的敏感性增加了6倍,使HepG2/ADM细胞的敏感性增加了4倍。联合处理激活了HepG2/ADM细胞Caspase鄄3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激活型Caspase鄄3和凋亡率随反义复合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增。结论:反义抑制Survivin表达增强肝癌细胞系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反义寡核苷酸和阿霉素联合可能是耐阿霉素肝细胞癌临床治疗的一种合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反义寡核苷酸/拮抗剂和抑制剂 肝肿瘤/药物疗法 阿霉素 多药耐药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内多种元素分布特征的分子活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贵龙 陈春英 +6 位作者 章佩群 刘颖斌 赵九江 王建伟 许斌 彭淑牖 柴之芳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3-519,共7页
为探讨微量元素在原发性肝癌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及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采用分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肝癌和正常肝脏细胞亚细胞组分中的17种不同宏量和微量元素的分布,t检验比较两者之间的元素含量的差别。结果发现Br、Ca、Cd和Cs在... 为探讨微量元素在原发性肝癌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及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采用分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肝癌和正常肝脏细胞亚细胞组分中的17种不同宏量和微量元素的分布,t检验比较两者之间的元素含量的差别。结果发现Br、Ca、Cd和Cs在肝癌各亚细胞组分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大部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肝癌微粒体Fe明显低于正常人肝,为正常人的一半(P<0.05),而其它亚细胞组分均高于正常人肝。La和Ce的分布与Fe类似。Sb和Zn在肝癌细胞核中的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人肝(P<0.05、P<0.05)。K、Na在肝癌胞浆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Ba和Rb在肝癌和正常肝脏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文还探讨了Fe、Cd和K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肝癌与正常肝脏的亚细胞组分之间,多数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有着显著不同,提示微量元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亚细胞组分 微量元素 分子活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