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碱类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73
1
作者 张鸣杰 黄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苦参碱类生物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的活性成分 ,在抗炎、抗心律失常、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笔者就目前对苦参碱类在抑制肿瘤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抗肿瘤浸润和远处转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致肿瘤炎症和抑制肿瘤... 苦参碱类生物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的活性成分 ,在抗炎、抗心律失常、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笔者就目前对苦参碱类在抑制肿瘤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抗肿瘤浸润和远处转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致肿瘤炎症和抑制肿瘤耐药性、减低化疗不良作用、增强肿瘤宿主免疫功能 ,肿瘤预防性化疗等各个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抗肿瘤作用 研究进展 中药 活性成分
下载PDF
γδT细胞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邱福铭 李忠朋 黄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429,共6页
γδT细胞是介于获得性免疫与天然免疫之间的特殊免疫细胞类型,具有抗原特异性识别功能而无MHC限制。目前,已从外周血及肿瘤等组织中分离到Vγ9Vδ2T细胞,并发现其γδTCR与非肽磷酸抗原结合可激活该细胞,在IL-2刺激下出现扩增,并在体... γδT细胞是介于获得性免疫与天然免疫之间的特殊免疫细胞类型,具有抗原特异性识别功能而无MHC限制。目前,已从外周血及肿瘤等组织中分离到Vγ9Vδ2T细胞,并发现其γδTCR与非肽磷酸抗原结合可激活该细胞,在IL-2刺激下出现扩增,并在体外呈现出杀伤多种肿瘤的功能。动物实验发现,激活的Vγ9Vδ2T细胞回输可抑制淋巴瘤、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生长。以Vγ9Vδ2T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在晚期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Ⅰ期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良好效果。文中从γδT细胞的抗原识别与活化、体外研究、体内研究和临床研究几个方面,对γδT细胞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抗原 肿瘤/遗传学 T淋巴细胞 ΓΔT细胞 免疫疗法 抗肿瘤 Vγ9Vδ2T细胞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肝转移基础研究概况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立峰 丁凌 +1 位作者 范钰 丁克锋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98-200,共3页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治疗 肿瘤转移 基因 预后
下载PDF
粘贴补丁法止血在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益定 邱培林 +1 位作者 张苏展 郑树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2-343,共2页
目的 探讨粘贴补丁法止血在控制肿瘤切除术中特殊部位大出血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医用胶与速即纱止血纱布粘贴补丁法 ,以折叠的止血纱布压迫出血部位 ,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医用胶滴在止血纱布上及周围形成固... 目的 探讨粘贴补丁法止血在控制肿瘤切除术中特殊部位大出血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医用胶与速即纱止血纱布粘贴补丁法 ,以折叠的止血纱布压迫出血部位 ,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医用胶滴在止血纱布上及周围形成固化补丁 ,达到止血效果。结果  11例术中大出血患者应用此法及时控制了出血 ,除 1例外 ,10例患者均一次止血成功 ,术后无血栓形成 ,无异物反应 ,亦无继发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结论 氰基丙烯酸异丁酯与速即纱粘贴补丁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氰酯/治疗应用 丙烯酸盐类 肿瘤/外科学 出血/预防和控制 止血技术
下载PDF
人工合成胸腺素日达仙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晓晨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关键词 胸腺素 治疗应用 黑色素瘤 药物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5
6
作者 胡跃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白藜芦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植物补体 ,近年来已证实其具有确切的抗肿瘤作用 ,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天然化学防癌剂之一 ,但其具体机制仍未明确。本文从抗突变、抑制环氧化酶、对细胞周期的作用、诱导凋亡、抗氧化和抗自由基等多... 白藜芦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植物补体 ,近年来已证实其具有确切的抗肿瘤作用 ,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天然化学防癌剂之一 ,但其具体机制仍未明确。本文从抗突变、抑制环氧化酶、对细胞周期的作用、诱导凋亡、抗氧化和抗自由基等多方面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抗肿瘤作用 研究进展 抗突变 环氧化酶抑制
下载PDF
Wnt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中的“对话”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康杰 黄建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817-819,共3页
Wnt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分别调控多种功能基因的转录,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来发现Wnt和NF-κB信号通路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即crosstalk,既调控各信号通路组分的活性,又调控共... Wnt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分别调控多种功能基因的转录,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来发现Wnt和NF-κB信号通路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即crosstalk,既调控各信号通路组分的活性,又调控共同下游靶基因及表达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信号传导 细胞因子类 转录因子 NF-ΚB
下载PDF
细胞信号转导与新抗肿瘤药物开发 被引量:2
8
作者 邱福铭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异常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针对信号转导通路中异常的基因或蛋白来设计药物 ,以抑制细胞过度增殖或上调凋亡 ,成为当前抗肿瘤药物开发的研究重点 。
关键词 细胞信号转导 抗肿瘤药物 开发 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白藜芦醇致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毅 张苏展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肿瘤细胞 细胞凋亡 药理学 藜芦生物碱类 脱噬作用
下载PDF
苦参碱对K562细胞端粒酶hTERT-mRNA表达及其酶活性影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旭芬 张苏展 +1 位作者 郑树 张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 K562细胞 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作用 ,并明确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 0.1~ 2 mg/ml苦参碱处理 K562细胞 48h后, RT- PCR检测其 hTERT- mRNA表达,同时行 TRAP- 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K56...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 K562细胞 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作用 ,并明确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 0.1~ 2 mg/ml苦参碱处理 K562细胞 48h后, RT- PCR检测其 hTERT- mRNA表达,同时行 TRAP- 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K562细胞为一强端粒酶活性细胞株,在浓度分别为 0.1、 0 5、 1 0、 2 0 mg/ml苦参碱作用后, K562细胞 hTERT- mRNA表达明显受抑,同时伴有端粒酶活性下降,抑制率分别为 0 3%、 13 0%、 91 7%和 98 6%。结论:苦参碱可降低 K562细胞 hTERT- mRNA表达 ,同时伴端粒酶活性下降;端粒酶活性强度与 hTERT-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端粒酶 肿瘤细胞系 聚合酶链反应 hTERT-mRNA
下载PDF
苦参碱抑制大肠癌HT-29细胞环氧化酶-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黄建 张鸣杰 邱福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探讨中药成分苦参碱 (matrine)对大肠癌HT-2 9细胞环氧化酶-2(COX-2 )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HT-2 9细胞前后COX-2mRNA、蛋白及其产物前列腺素E2 (PGE2 ...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探讨中药成分苦参碱 (matrine)对大肠癌HT-2 9细胞环氧化酶-2(COX-2 )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HT-2 9细胞前后COX-2mRNA、蛋白及其产物前列腺素E2 (PGE2 )水平的改变。结果苦参碱可抑制HT-2 9细胞COX-2mRNA、蛋白表达及PGE2 合成水平 ,但对COX 1无影响。当苦参碱 2 .0mg/ml处理时 ,COX 2mRNA表达在处理后 6h和 9h时抑制率均为 10 0 % ;细胞培养液PGE2 合成水平在 9h时抑制率为6 3.9% ;COX-2蛋白表达在 12h和 2 4h时抑制率分别为 4 8%和 10 0 %。结论苦参碱具有选择抑制HT-2 9细胞COX-2的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功能活性等作用 ,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大肠癌 HT-29细胞 环氧化酶-2 表达 中药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苦参碱抑制人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黄建 陈康杰 +1 位作者 张卧 朱永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基因芯片检测细胞基因表达改变。结果0.0625~0.5mg/mL苦参碱处...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基因芯片检测细胞基因表达改变。结果0.0625~0.5mg/mL苦参碱处理48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但1mg/mL时增殖抑制率降低而凋亡诱导作用明显增强;苦参碱对细胞G2/M和G1/S期均有阻滞作用;电镜下可见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基因芯片检测发现苦参碱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苦参碱通过影响HT29细胞一些与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且与苦参碱质量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增殖 凋亡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子宫肌瘤超声造影增强类型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建科 刘学明 +3 位作者 张闻 胡晓晔 陈娟娟 周美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超声造影的增强类型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7例子宫肌瘤患者(65个病灶),在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于HI-FU治疗后2、4、6、9、12个月采用...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超声造影的增强类型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7例子宫肌瘤患者(65个病灶),在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于HI-FU治疗后2、4、6、9、12个月采用常规超声随访,观察病灶体积的变化。结果 HIFU治疗前超声造影示65个子宫肌瘤中,15个病灶(23.08%)为高增强,41个病灶(63.08%)为等增强,9个病灶(13.85%)为低增强。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45个病灶"完全灭活";高增强病灶的完全灭活率低于等增强及低增强病灶(P<0.05),常规超声随访发现HIFU治疗后病灶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20个病灶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有肌瘤残存,常规超声随访发现病灶体积在HIFU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提供子宫肌瘤的血流灌注信息,不同增强类型的子宫肌瘤其HIFU治疗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高强度聚焦超声 平滑肌瘤
下载PDF
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娜娜 潘文胜 +4 位作者 沈虹 陈丽荣 张顽军 武良琴 徐翔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根据大肠息肉的不同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探讨其内镜下治疗方法的不同。方法对288例患者行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405颗,根据不同大小、形态、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肿瘤性息肉共52颗,热活检钳以... 目的根据大肠息肉的不同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探讨其内镜下治疗方法的不同。方法对288例患者行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405颗,根据不同大小、形态、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肿瘤性息肉共52颗,热活检钳以及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摘除49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 R)摘除3颗;肿瘤性息肉中隆起型息肉260颗,热活检钳以及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摘除250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 R)摘除10颗;平坦型和凹陷型息肉共85颗,热活检钳以及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摘除66颗,EM R摘除19颗;早期癌8颗,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摘除3颗,EM R摘除4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摘除1颗。结论大肠息肉治疗根据息肉不同大小、形态、病理类型可采取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息肉/治疗 息肉/病理学 大肠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下载PDF
紫杉醇治疗阿霉素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建瑾 李旭芬 +1 位作者 王娴 张苏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1-242,共2页
目的 研究紫杉醇治疗阿霉素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耐受性。 方法 14 例病人接受紫杉醇175 mg/m2 静脉滴注3h ,每3 周1 次。 结果 CR1 例,PR5 例,总有效率42.86% (6/14) 。不良反应主要有白... 目的 研究紫杉醇治疗阿霉素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耐受性。 方法 14 例病人接受紫杉醇175 mg/m2 静脉滴注3h ,每3 周1 次。 结果 CR1 例,PR5 例,总有效率42.86% (6/14) 。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下降、脱发、肌痛等。 结论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病人在对阿霉素耐药后,可首选紫杉醇进行挽救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紫杉醇 阿霉素 耐药性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阿米福汀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升晔 张沂平 +1 位作者 张苏展 马胜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9-544,共6页
背景与目的阿米福汀(Amifostine)是否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 NSCLC)放疗疗效并降低放疗相关副反应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米福汀在局部晚期NSCLC放疗近期疗效及预防放疗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检索Medlin... 背景与目的阿米福汀(Amifostine)是否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 NSCLC)放疗疗效并降低放疗相关副反应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米福汀在局部晚期NSCLC放疗近期疗效及预防放疗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检索Medline、CENTRAL(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肿瘤协会(EMSO)官方网等,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局部晚期NSCLC放疗期间应用阿米福汀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应用Stata11.0统计软件分析阿米福汀对放疗近期疗效及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阿米福汀组患者381例,对照组388例。涉及近期疗效的研究8项,阿米福汀组患者328例,对照组333例。结果显示放疗期间接受阿米福汀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和客观缓解(objectiveresponse,OR)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分别为1.16(95%CI:0.90-1.50,Z=1.07,P=0.29)、1.02(95%CI:0.87-1.19,Z=0.21,P=0.83)和1.06(95%CI:0.97-1.17,Z=1.31,P=0.20)。涉及放疗副反应研究7项,阿米福汀组患者367例,对照组371例,放疗期间接受阿米福汀治疗的患者3级-4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的RR分别为0.51(95%CI:0.37-0.72,Z=3.88,P<0.001)和0.51(95%CI:0.26-0.99,Z=1.98,P=0.04)。结论阿米福汀可以降低NSCLC放疗中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但不降低放疗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福汀 肺肿瘤 放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电针对直肠癌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施钰岚 陈幼青 +1 位作者 闻莉 汪翠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术后尿潴留 直肠癌术后 电针治疗 排尿 留置导尿管 盆腔自主神经 常见并发症 拔除导尿管
下载PDF
乳腺纤维腺瘤小切口娩出术术式的应用与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郗杰 陈益定 +2 位作者 董勇 解磐磐 董丽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娩出术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及其与常规手术对比的优点。方法将37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手术组与小切口手术组(各18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切口瘢痕大小、患者满意率、再发或复发率以... 目的探讨小切口娩出术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及其与常规手术对比的优点。方法将37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手术组与小切口手术组(各18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切口瘢痕大小、患者满意率、再发或复发率以及对乳头感觉影响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对乳头感觉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3年以上的门诊随访,两组患者的手术瘢痕长度及患者满意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娩出术切除乳腺纤维腺瘤与常规手术切除比较疗效相同,而且手术瘢痕较小,符合年轻女性对美观的需求,而且容易在基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外科学 瘢痕 复发
下载PDF
腋窝前哨淋巴结所在群切除替代ALND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红健 邹德宏 +7 位作者 俞洋 陈道宝 丁小文 孟旭莉 宗祥云 肖必文 孙文勇 邓甬川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外科腋窝处理的理想方法,明确腋窝前哨淋巴结(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替代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假阴性率是否较明显降低,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腋窝淋巴结解剖学分群方法,对170例符合入组条件...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外科腋窝处理的理想方法,明确腋窝前哨淋巴结(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替代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假阴性率是否较明显降低,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腋窝淋巴结解剖学分群方法,对17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手术中先行腋窝SLNB,再行SLN所在腋淋巴结群的清扫,最后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对SLN、SLN所在腋淋巴结群的其它淋巴结、腋窝其余的淋巴结分三组送病理检查,比较SLNB与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的差异。结果SLNB总成功率为99.4%(169/170),SLNB5例假阴性,假阴性率9.6%(5/52),敏感性90.4%(47/52),准确率97.0%(164/169);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95.9%。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仅1例假阴性,假阴性率1.9%(1/52),敏感性98.1%(51/52),准确率99.4%(168/169);阳性预测值100.0%(51/51),阴性预测值99.2%(117/118)。结论腋窝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的假阴性率较单纯SLNB明显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乳腺肿瘤/病理学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假阴性反应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生长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董兰花 沈虹 潘文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生长过程中的生长模式,寻找不同生长模式与治疗方案选择的关系。方法将病例分为微肿瘤组和对照组两组。综合分析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肿瘤病灶的包膜有无、生长方式、脉管浸润、大体分型及其病理学的特征,应用...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生长过程中的生长模式,寻找不同生长模式与治疗方案选择的关系。方法将病例分为微肿瘤组和对照组两组。综合分析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肿瘤病灶的包膜有无、生长方式、脉管浸润、大体分型及其病理学的特征,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微肿瘤组包膜完整者占75.0%,对照组包膜完整者占0%,有包膜但不完整者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微肿瘤组大体分型均为轻微隆起型,对照组可出现轻微隆起型、BormmannⅠ型、Ⅱ型、Ⅰ型+Ⅱ型,而Ⅲ型、Ⅳ型较为少见。(3)微肿瘤组的肿瘤灶的生长模式多为膨胀性生长模式,而对照组的生长模式为浸润性生长模式,<10mm的早期癌灶生长模式可见前方(深部)浸润倾向,而更大的癌灶其生长模式为前方和侧方均表现为浸润性生长模式。(4)微肿瘤组的癌灶脉管浸润占0%,对照组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微肿瘤组的淋巴转移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微肿瘤组的癌灶可内镜下切除治疗。结论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微肿瘤灶具有独特的生长模式,认识其生长模式,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微肿瘤组的癌灶可内镜下切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病理学 内镜 消化系统肿瘤/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