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重症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诊治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孙仁华 张嵘 +3 位作者 李茜 张根生 李莉 周宏伟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1685-1691,共7页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RE)感染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紧急问题,并成为重症医学科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浙江省重症监护病房CRE感染的临床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文献资料,从CRE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机制,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RE)感染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紧急问题,并成为重症医学科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浙江省重症监护病房CRE感染的临床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文献资料,从CRE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机制,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预后,重症CRE感染的治疗,重症医学科内CRE感控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以期使读者对重症CRE的诊治有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剩余风险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红 甄军海 +10 位作者 陈昌勤 严静 李莉 黄立权 江荣林 姚丽娜 徐林根 张为民 张根生 陈启江 程碧环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接受物理预防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来自浙江省9家医院ICU患者的前瞻性数据进行事后亚组分析,选择VTE高危且出血高危的ICU患者339例,其中VTE患者18例。所有患...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接受物理预防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来自浙江省9家医院ICU患者的前瞻性数据进行事后亚组分析,选择VTE高危且出血高危的ICU患者339例,其中VTE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物理预防。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TE的危险因素。结果VTE患者和无VTE患者机械通气、镇静镇痛药物、肌松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0、5.745、5.963,P<0.05)。Logistic分析显示,使用肌松药是VTE的危险因素(RR=4.813;95%置信区间=1.744~20.221,P<0.05)。结论对于出血风险高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高的ICU患者,使用肌松药治疗是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物理预防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和病原检测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丹梅 李雷清 +3 位作者 吴振波 王红英 严继承 王选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病原检测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7-12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直接出院的所有病例,对患者入住ICU后感染情况、入住3 d内及整个住院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病原检测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7-12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直接出院的所有病例,对患者入住ICU后感染情况、入住3 d内及整个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出院患者466例,整个住院期间有424例使用抗菌药物(91.0%),每例平均使用抗菌药物(2.95±2.02)种,平均使用时间为18.3 d;联合用药率53.3%,70.3%患者使用了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94.3%使用了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酶抑制剂复合物、碳青霉烯类和专性抗革兰阳性球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66.5%、58.5%和54.7%。250例患者在入住ICU时有明确感染证据,初始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药和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36.0%、86.0%和55.6%;入住ICU时仅7.6%已有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203例入住ICU3 d内作病原微生物检测,但仅59例(29.1%)是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采样。首次送检标本临床分离菌株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口咽部污染菌为主。结论入住IC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后病原学证据缺少,随意使用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现象很普遍,亟待临床医师转变用药理念,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广谱抗菌药物 细菌感染 病原检测 初始治疗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被引量:26
4
作者 向辉 马卫星 +4 位作者 张淑芳 缪志军 曾燕萍 张根生 崔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206-4210,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MDR-KPN)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 121例ICU老年患者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杆菌(KPN)感染的痰液标本,根据第一次KPN阳性细菌学培养药敏结果分为MDR-KPN组(n=69)和...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MDR-KPN)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 121例ICU老年患者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杆菌(KPN)感染的痰液标本,根据第一次KPN阳性细菌学培养药敏结果分为MDR-KPN组(n=69)和非MDR-KPN组(n=52),统计分析引起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两组预后。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入ICU时血糖水平≥7.8mmol/L、痰培养KPN阳性前机械通气时间≥5d、痰培养KPN阳性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连续使用≥5d、头孢三代抗生素使用史、慢性肺部疾病史、30d内ICU住院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培养KPN阳性前机械通气时间≥5d、痰培养KPN阳性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连续使用≥5d、既往30d内ICU住院史是预测感染MDR-KPN的独立危险因素。MDR-KPN组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日评估患者撤机条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疗程,可降低MDR-KPN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老年患者ICU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克雷伯杆菌 多重耐药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监测对甘露醇用量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陆骏 施小燕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21期1721-172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取颅内压(ICP)监测对于其甘露醇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组共68例重症颅脑损伤(GCS3-8分)术后患者,其中30例术后给予 ICP 监测(观察组),并计算脑灌注压(CPP),根据 ICP 情况调整治疗;38例未行 ICP...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取颅内压(ICP)监测对于其甘露醇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组共68例重症颅脑损伤(GCS3-8分)术后患者,其中30例术后给予 ICP 监测(观察组),并计算脑灌注压(CPP),根据 ICP 情况调整治疗;38例未行 ICP 监测,按常规经验治疗控制 ICP(对照组).比较两组28d,病死率及甘露醇用量.结果28d 病死率观察组30.0%,对照组5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露醇用量(121.82±13.86)g、对照组(552.38±264.38)g,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用量减少(P〈0.01);观察组中死亡者2535mmHg、CPP〈50mmHg 发生率均大于生存者(均 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 ICP 监测可以减少术后甘露醇用量并降低患者病死率,CPP〈50mmHg 可增加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严重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灌注压
下载PDF
欧洲呼吸协会2022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9
6
作者 金静芬 丁传琦 +3 位作者 徐剑锋 成守珍 楼剑 黄添诧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欧洲呼吸协会于2022年发布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旨在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手术患者术后拔管、非手术患者拔管以及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4种情境下的氧疗管理提供指导。涵盖了8个主题,下设相应的推... 欧洲呼吸协会于2022年发布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旨在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手术患者术后拔管、非手术患者拔管以及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4种情境下的氧疗管理提供指导。涵盖了8个主题,下设相应的推荐意见。尽管该指南的制订方法规范严谨,但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的临床证据质量等级并不高,尚需更多研究来进一步支持这些推荐意见的有效性。尽管如此,这份指南仍可帮助急诊医护人员更好地开展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氧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指南 解读 欧洲呼吸协会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在救治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中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陈城洋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2期32-32,34,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救治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救治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55.0%),有效15例(37.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内科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下载PDF
ICU护士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行为评估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8
作者 樊莉 王丽竹 +2 位作者 李茜 路晓丹 唐彩虹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996-1003,共8页
目的 编制ICU护士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防控行为评估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依据COM-B(Capability,Opportunity,and MotivationBehavior,COM-B)模型,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德尔菲法、预调查形成... 目的 编制ICU护士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防控行为评估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依据COM-B(Capability,Opportunity,and MotivationBehavior,COM-B)模型,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德尔菲法、预调查形成初始问卷。于2023年10月-11月便利选取国内22所医院的285名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于2024年2月便利选取国内28所医院的309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ICU护士MDRO感染防控行为评估问卷包括能力、机会、动机和行为4个维度,共32个条目。问卷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44。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68,重测信度为0.812,折半信度为0.890;探索性因子分析4个因子方差贡献率依次为17.243%、14.464%、15.208%、22.663%,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578%;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拟合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ICU护士MDRO感染防控行为评估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ICU护士MDRO感染防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多重耐药菌 感染控制 预防 问卷
下载PDF
浙江省45家医院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国栋 胡文庆 +4 位作者 宣南霞 樊恒 朱建华 崔巍 张根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调查浙江省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生对糖皮质激素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为指导SCAP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国内外权威指南制定问卷调查表,通过Email方式发放问卷,调查浙江省二级甲等(二... 目的调查浙江省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生对糖皮质激素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为指导SCAP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国内外权威指南制定问卷调查表,通过Email方式发放问卷,调查浙江省二级甲等(二甲)及以上医院ICU医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相关指南的掌握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在SCAP中的使用情况,然后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6月共发放问卷340份,2个月后收回问卷340份,有效问卷333份;浙江省45家医院333名ICU医生参与调查。①ICU医生对CAP相关指南的认知:79.58%(265/333)的医生阅读过CAP指南相关知识,其中工作>10年者对指南的阅读率高于工作1~5年和6~10年者〔93.07%(94/101)比74.00%(111/150)、73.17%(60/82),均P<0.0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阅读率高于本科者〔85.35%(134/157)比74.43%(131/176),P<0.05〕,高级职称者阅读率高于初级、中级职称者〔93.07%(94/101)比71.43%(80/112)、75.83%(91/120),均P<0.05〕。了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总体知晓率为13.81%(46/333),其中工作>10年及高级职称医生的知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3.76%(24/101)和20.79%(21/101),而不同学历、不同等级医院医生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病因肺炎中的使用:44.74%(149/333)的医生赞同在重症病毒性肺炎中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而赞同在重症细菌性肺炎、重症真菌性肺炎、重症肺孢子菌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肺炎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医生分别为22.82%(76/333)、9.31%(31/333)、22.52%(75/333)和18.32%(61/333)。③糖皮质激素使用方案:79.58%(265/333)的医生选择甲泼尼龙,4.20%(14/333)选择氢化可的松,1.20%(4/333)选择地塞米松,15.02%(50/333)未应用激素。分别有52.65%(149/283)和47.35%(134/283)的医师选择在入院24h内及入院1~7d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中学历和医院等级越低的医生糖皮质激素于24h内使用的比例越高,本科学历者有61.39%(97/158),二甲医院者有67.50%(27/40)。在选择甲泼尼龙的医生中,60.75%(161/265)选择使用≤80mg/d的剂量;79.15%(224/283)的医生激素使用疗程≤7d,而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和医院等级对甲泼尼龙剂量选择及激素使用疗程无显著影响。结论浙江省45家医院ICU医生对糖皮质激素在SCAP中的规范使用及指南的了解程度异质性较大,应加强ICU医生对国内外临床指南的学习,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糖皮质激素使用方案,以使SCAP患者从中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指南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Rg1经线粒体通路抗Aβ_(25-35)致原代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佳莹 沈圆圆 +5 位作者 朱闻杰 程梅园 王志强 刘琰 朱丹雁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401,共9页
目的:通过人参皂苷Rg1与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预培养,评价抗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所致神经元损伤,并探讨Rg1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原代神经元培养7 d成熟后,分别以1、10、20μmol/L Rg1预处理24 h,加入A... 目的:通过人参皂苷Rg1与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预培养,评价抗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所致神经元损伤,并探讨Rg1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原代神经元培养7 d成熟后,分别以1、10、20μmol/L Rg1预处理24 h,加入Aβ毒性片段Aβ25-3510μmol/L模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组织局部微环境。孵育72 h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评价Rg1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量效关系。采用JC-1染色,考察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Aβ25-35作用72 h严重损伤原代皮层神经元,引起神经元碎裂和死亡。Rg1预处理能对抗Aβ25-35的细胞损伤作用,显著提高神经元存活率,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Rg1(20μmol/L)活性最强。Aβ25-35处理24 h能降低神经元的线粒体ΔΨm,下调Bcl-2/Bax的比值,引起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活化caspase 3和caspase 9,从而引起神经元凋亡。而Rg1预培养能保护原代神经元,减轻或避免上述损伤作用,且其抗凋亡效应可被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ICI182,780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拮抗剂RU486部分拮抗。结论:Rg1在1μmol/L至20μmol/L浓度具有抗Aβ25-35损伤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作用,该活性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病理学 神经元/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人参皂苷/药理学 人参皂苷RG1 原代皮层神经元 神经保护 Β淀粉样肽 细胞凋亡 线粒体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珉 胡颖红 陈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 IND)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年中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及部位与D IND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D IND与脑梗死影像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脑血管痉挛...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 IND)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年中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及部位与D IND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D IND与脑梗死影像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脑血管痉挛与D IND两者之间存在弱相关(r=0.22;P=0.016);随着痉挛程度加重,D IND发生率增加(U=2.589,P<0.05)。大脑中动脉痉挛组的D IND发生率为68.0%,高于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痉挛组的36.7%和25.0%(2χ=8.195,P=0.004);而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646,P=0.421)。结论:脑血管痉挛只是D IND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度脑血管痉挛时和大脑中动脉部位的痉挛,才易发生D IND;发生于非重要功能区脑缺血,可能无D IND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颅内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柯萨奇B3病毒感染对HL-1心肌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俊 魏文娟 +3 位作者 钱正明 黄建振 高世龙 张召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1-305,共5页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及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是形成DCM的重要病因,而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最为常见。间充质干细胞(MSC)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及慢性...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及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是形成DCM的重要病因,而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最为常见。间充质干细胞(MSC)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及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中,但其应用于心肌炎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对HL-1心肌细胞及MSC的影响,以期寻找一种新的心肌炎的治疗措施。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分别培养HL-1心肌细胞、MSC,生长至80%汇合状态待用。分别将HL-1心肌细胞、MSC分为未感染组、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 h组,其中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 h组分别用CVB3感染4、12、24 h,未感染组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VB3基因拷贝数。分别将HL-1心肌细胞、MSC分为未感染组、感染组,其中感染组用CVB3感染,未感染组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 h,分别于感染后4、12、24 h采用MTS法检测细胞活性。用CVB3分别感染HL-1心肌细胞(HL-1心肌细胞组)、MSC(MSC组),采用病毒空斑实验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HL-1心肌细胞未感染组、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h组CVB3基因拷贝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未感染组、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 h组CVB3基因拷贝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1心肌细胞感染组感染后4、12、24 h细胞活性小于HL-1心肌细胞未感染组(P<0.05)。HL-1心肌细胞未感染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1心肌细胞感染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未感染组与MSC感染组感染后4、12、24 h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未感染组、感染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1心肌细胞组病毒滴度大于MSC组(P<0.05)。结论 CVB3能够在HL-1心肌细胞中复制,感染CVB3后HL-1心肌细胞活性降低;但CVB3不能在MSC中复制,且感染CVB3后MSC细胞活性并未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B型 肌细胞 心脏 间质干细胞
下载PDF
ICU患者眼部护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茜 宋剑平 +4 位作者 王丽竹 陈媛儿 梁江淑渊 霍亚楠 许素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9期1345-1350,共6页
目的:总结ICU患者眼部护理的相关证据,旨在完善ICU患者眼部护理管理及预防干预措施,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临床决策、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各循证资源及文献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眼部护理相关内容的指南、临床决... 目的:总结ICU患者眼部护理的相关证据,旨在完善ICU患者眼部护理管理及预防干预措施,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临床决策、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各循证资源及文献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眼部护理相关内容的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通过阅读、提取、归类最终形成证据15项,包括ICU患者眼部护理标准及管理、评估、具体眼部问题护理方案、会诊、教育5个主题。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ICU患者眼部护理问题,遵照循证护理标准,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实践证据,从而降低重症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推动循证知识向实践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眼部护理 证据总结
原文传递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突变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章志量 魏丹宏 +1 位作者 沈荣林 胡颖红 《健康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点突变与浙江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病例-对照方法,检测了浙江汉族128名正常人、132例...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点突变与浙江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病例-对照方法,检测了浙江汉族128名正常人、132例脑梗死患者的eNOS基因G894T点突变频率。比较各组间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浙江汉族正常人群eNOS基因G894T突变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08 4、0.089 4和0.002 2;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3 1和0.046 9。(2)脑梗死组及其腔隙性脑梗死亚组eNOS基因GT+TT型频率分别为0.200 9和0.265 4,与GG型相比,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脑梗死组及其腔隙性脑梗死亚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06 1和0.142 9,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eNOS基因G894T突变可能是浙江汉族人群脑梗死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浙江汉族
下载PDF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BNP和肌钙蛋白I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志荣 李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9期19-21,25,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I(Tn I)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接收治疗的10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其中一般脓毒症64例(A组),严重脓毒症32例(B组),脓毒... 目的探究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I(Tn I)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接收治疗的10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其中一般脓毒症64例(A组),严重脓毒症32例(B组),脓毒症休克12例(C组)。所有患者入科后立即检测其血浆BNP和Tn I的质量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患者的LVEF值,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对B组、C组患者28 d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对比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及BNP、Tn I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的Tn I和BNP分别为(0.08±0.01)μg/L和(206.42±76.15)pg/m L,B组分别为(0.53±0.01)μg/L和(386.38±84.96)pg/m L,C组分别为(1.94±0.04)μg/L和(958.84±135.23)pg/m L,三组患者血浆BNP、Tn I质量浓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越重,血浆BNP、Tn I质量浓度越高。存活组患者的Tn I和BNP分别为(0.47±0.08)μg/L和(692.59±22.17)pg/m L,APACHEⅡ为(19.5±5.2)分,LVEF为(52.1±13.9)%。死亡组分别为(1.23±0.05)μg/L、(986.25±22.65)pg/m L、(23.1±6.1)分、(41.5±11.5)%。死亡患者的BNP、Tn I和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的LVEF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和Tn I的质量浓度可作为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脓毒症 B型脑钠肽 肌钙蛋白I
下载PDF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在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辉 葛赟 +1 位作者 吴云龙 黄曼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10期749-753,共5页
目的比较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DFPP+胰岛素、胰岛素3种不同治疗方案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患者降低三酰甘油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目的比较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DFPP+胰岛素、胰岛素3种不同治疗方案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患者降低三酰甘油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共纳入确诊为HTG-AP患者62例,将其分为DFPP组、DFPP+胰岛素组和胰岛素组,分析3组患者基本情况及检验结果。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者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因素。结果DFPP+胰岛素组较另外2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F=4.414,P=0.016),医疗费用(K=35.923,P<0.001),入住ICU时间(K=46.105,P<0.001),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K=9.089,P=0.011)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K=12.059,P=0.00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DFPP组与胰岛素组在治疗前血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K=-2.136,P=0.098),在三酰甘油降至5.65 mmol/L上存在显著性差异(K=25.508,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入院时胆固醇(β=0.320,P=0.005)、降钙素原(β=0.243,P=0.042)、D二聚体(β=0.385,P=0.001)、血糖指标(β=0.251,P=0.050)、是否有糖尿病(β=﹣0.284,P=0.008)及患者年龄(β=0.302,P=0.007)独立相关。结论对于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行DFPP治疗能够快速降低患者三酰甘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三酰甘油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胰岛素
下载PDF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舒伟锋 施小燕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94-196,共3页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为来自全身灌注血管床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其数值并不反映某一器官的灌注状态,而是反映全身的氧供应和氧需要的平衡状态,可用于判断组织的氧合状态。本文拟就SvO2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监测 临床 全身灌注 灌注状态 平衡状态 氧合状态 SvO2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红转 华玮 张根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急诊监护病房65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急诊时测定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急诊监护病房65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急诊时测定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根据RDW水平分为正常水平组(11.5%~14.5%)和高水平组(〉14.5%),对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的RDW值(15.71±0.87)%高于存活组(14.55±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高水平组的死亡率(40.0%)高于正常水平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高水平组的APACHEII评分(21.96±3.18)和SOFA评分(10.60±2.27)均高于RDW正常组(17.73±3.75,8.15±2.1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DW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率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作为老年脓毒症预后风险的一个独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脓毒症 危险因素 死亡率
下载PDF
冠脉造影患者中凝血因子ⅫC46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康松 徐耕 +3 位作者 金国栋 黄成林 马骥 单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378,共5页
目的:观察凝血因子Ⅻ(FⅫ)C46T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突变分离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方法检测37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凝血因子ⅫC46T基因多态性。结果:FⅫC46T基因多态性的等位基... 目的:观察凝血因子Ⅻ(FⅫ)C46T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突变分离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方法检测37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凝血因子ⅫC46T基因多态性。结果:FⅫC46T基因多态性的等位基因C、T频率在冠心病组(168人)和对照组(210人)分别为29.8%、70.2%和31.4%、68.6%,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2=0.244,P>0.05)。CC基因型、CT基因型、TT基因型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9.5%、40.5%、50.0%和5.2%、52.6%、42.2%,其分布差异显著(2=6.393,P<0.05)。与CC基因型比较,CT基因型降低冠心病危险度57%(OR=0.43,95%CI0.19-0.97)。TT基因型在冠心病组ACS亚组和非ACS亚组的频率分别为46.3%和64.3%,其分布差异显著(2=4.200,P<0.05)。C46T基因型频率在冠脉狭窄支数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汉族人群中FⅫC46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存在相关性,其C→T突变可能有预防冠心病和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凝血因子Ⅻ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ICU营养支持患者并发再喂养综合征的序贯性营养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海燕 龙兴霞 +4 位作者 吴文英 曾妃 唐佳迎 姚梅琪 封秀琴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总结89例ICU患者并发再喂养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基于营养评估制订营养支持方案;实施序贯性营养支持;纠正以低血磷为主的电解质紊乱。89例患者均成功救治,康复出院。
关键词 危重病护理 再喂养综合征 症状群 低磷血症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