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准化图库的骨科阅片教学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滕冲 陈遥 黄乐怡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标准化图库的阅片教学模式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提高学员阅片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2022年1—10月初次进入骨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8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相同的骨科常见X线... 目的探究基于标准化图库的阅片教学模式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提高学员阅片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2022年1—10月初次进入骨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8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相同的骨科常见X线影像教学内容,对照组以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试验组以基于标准化图库的新模式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进行阅片测试、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及参与度问卷调查。结果基于线上标准化图库进行教学的试验组学员的阅片测试成绩(8.57±0.88)分,高于对照组的(6.07±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学员的满意度及参与度问卷调查结果[(7.93±0.99)分、(3.86±0.75)分]相比,试验组学员的教学满意度及参与度评分[(9.14±0.59)分、(4.50±0.42)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基于标准化图库的阅片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探索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阅片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图库 骨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教学 影像学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钟卓霖 胡建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66-469,共4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骨在后纵韧带中异化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临床上导致患者发生颈椎脊髓病变的常见原因。颈椎OPLL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前者包括密切随访、物理...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骨在后纵韧带中异化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临床上导致患者发生颈椎脊髓病变的常见原因。颈椎OPLL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前者包括密切随访、物理治疗及口服止痛药物等;后者包括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单开门成形术以及后路椎板切除术等。颈椎OPLL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尽相同,本文对颈椎OPLL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因素做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 预后
下载PDF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崔志明 雷涛 王子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6期217-218,220,共3页
目的:分析1例颅骨锁骨不全综合征的影像表现以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020年我院1例颅骨锁骨发育不全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其影像学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骨骨质异常改变、锁骨发育不全及牙齿发育异常是本病的最常见的骨质异常。结... 目的:分析1例颅骨锁骨不全综合征的影像表现以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020年我院1例颅骨锁骨发育不全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其影像学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骨骨质异常改变、锁骨发育不全及牙齿发育异常是本病的最常见的骨质异常。结论:颅骨锁骨发育不全是先天性骨质发育异常的罕见疾病,其典型的外貌特征和骨质异常影像表现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数字X线摄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睿 陈锴 +2 位作者 楼溢桯 王鉴顺 郭晓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5-07诊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5-07诊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12~16)个月。观察组术后1年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使得骨折复位更加可靠,内固定置入更加精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3D打印技术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Ⅰ、Ⅱ度腰椎滑脱症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舒鹏 王智伟 陈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治疗单节段Meyerding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8月应用UBE-...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治疗单节段Meyerding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8月应用UBE-TLIF治疗的26例单节段Meyerding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35~76岁,平均61.5岁。病变节段:L_(3、4)2例,L_(4、5)18例,L_(5)、S_(1)6例。其中退行性滑脱17例,峡部裂性滑脱9例;根据Meyerding滑脱分度:Ⅰ度19例,Ⅱ度7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21例,腰椎管狭窄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腰椎前凸角变化及术后滑脱复位情况;术前,术后2 d、1周、2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腰背痛和腿痛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224 min,平均181.9 min;住院时间3~9 d,平均6.3 d。术后1 d Hb水平较术前下降,血清CK水平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94,P<0.001;t=–15.647,P<0.001)。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3 d CT检查发现经皮螺钉位置不佳,2例术后出现神经麻痹症状(疼痛、麻木),均于术后2周内改善。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8.7个月。24例(92.3%)患者滑脱完全复位(滑脱复位率100%),2例(7.7%)部分复位(滑脱复位率87.5%)。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融合器下沉或移位以及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术后各时间点腰背痛及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腰背痛及腿痛VAS评分与术后2 d比较、术后2周腰背痛VAS评分与术后1周比较,以及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DI及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应用UBE-TLIF治疗单节段MeyerdingⅠ、Ⅱ度腰椎滑脱症微创优势明显,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滑脱症 腰椎管狭窄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1例多学科联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钙化防御的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邵丽芳 鄢诚丽 +2 位作者 俞杰 鲜雪梅 毛卓英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7-810,共4页
总结1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12年余并发罕见且威胁生命的钙化防御的护理经验。护理主要内容如下:术前饮食护理,实施个体化的血液透析护理方案,多学科联合治疗下的术后创面护理、疼痛管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个体化的终末期肾... 总结1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12年余并发罕见且威胁生命的钙化防御的护理经验。护理主要内容如下:术前饮食护理,实施个体化的血液透析护理方案,多学科联合治疗下的术后创面护理、疼痛管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个体化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钙化防御预防性护理等。患者住院期间共进行2次手术,历时25 d,右上肢功能恢复良好出院,伤口造口门诊规律换药,创面完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钙化防御 多学科联合治疗 护理
原文传递
心理社会干预对创伤者创伤后成长及情绪状态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玉玉 刘安诺 +2 位作者 杨丽黎 吴冰冰 鄢诚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3期3097-310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社会干预对创伤者创伤后成长(PTG)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有关心理社会干预对创伤...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社会干预对创伤者创伤后成长(PTG)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有关心理社会干预对创伤者PTG效果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8月。使用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RCT研究,共91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团体心理社会干预[WMD=8.49,95%CI(2.74~14.25),P<0.01]和个体心理干预[WMD=6.78,95%CI(2.13~11.44),P<0.01]均提高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心理社会干预提高创伤者的情绪状态,提升乐观水平[WMD=1.87,95%CI(1.18~2.56),P<0.01],降低抑郁水平[SMD=-0.76,95%CI(-1.03~-0.49),P<0.01];不同的随访时间亚组分析发现,随访时间<3个月、3~6个月、>6个月,创伤者的PTG均有增高趋势,但随访时间仅在3个月以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7.16,95%CI(2.70~11.62),P=0.002]。结论:心理社会干预能提高创伤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还能提高创伤者的情绪调控能力,有利于创伤后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社会干预 创伤者 创伤后成长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胫骨皮质骨横向搬移术治疗下肢创伤后远期慢性创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跃良 徐坚翔 +2 位作者 潘孙文 盛灵超 徐永清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3-488,共6页
目的探讨胫骨皮质骨横向搬移术治疗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为19~57岁,平... 目的探讨胫骨皮质骨横向搬移术治疗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为19~57岁,平均32.3岁。腘动脉损伤7例,胫前合并胫后动脉损伤4例。创面部位:小腿远端5例,足踝部6例。创面面积为3.2 cm×2.8 cm~9.5 cm×7.3 cm。在胫骨内侧远离创面10 cm以上行皮质骨开窗,开窗面积为5.0 cm×1.8 cm,然后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装置。创面有限清创,彻底冲洗后包扎。术后7 d开始横向搬移,创面全部敞开换药。横向搬移持续25 d,术后2个月拆除外固定装置。观察患者创面愈合和横向搬移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3~20个月(平均5.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时间为35~277 d。末次随访时所有创面均愈合,无复发。2例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继续搬移,局部清创后愈合;1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予减慢搬移速度后逐渐愈合。结论对于下肢创伤后远期小腿和足踝部发生的慢性创面,胫骨皮质骨横向搬移术可明显改善肢体局部血供,促进创面肉芽增生和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创伤和损伤 外固定器 伊利扎罗夫技术 慢性创面 胫骨横向搬移
原文传递
硝普钠诱导猪软骨细胞凋亡
9
作者 单霖 闫飞 +6 位作者 杨明 宁旭 代端明 陈晓菲 许雪 左玲莉 曹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408-1413,共6页
[目的]研究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诱导猪软骨细胞凋亡的适宜剂量和作用时间,构建猪软骨细胞的凋亡模型。[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猪踝关节软骨细胞。分别用0、0.05、0.1、0.2、0.4、0.8、1.6 mmol/L的SNP处理软骨细胞。于12、2... [目的]研究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诱导猪软骨细胞凋亡的适宜剂量和作用时间,构建猪软骨细胞的凋亡模型。[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猪踝关节软骨细胞。分别用0、0.05、0.1、0.2、0.4、0.8、1.6 mmol/L的SNP处理软骨细胞。于12、24、48 h后分别检测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随SNP浓度增加,细胞增殖呈曲线改变,SNP在0.1 mmol/L时OD值达峰值,而后下降,不同浓度SN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SNP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检测显示0.2、0.4、0.8、1.6 mmol/L SNP处理的猪软骨细胞发生了凋亡,且凋亡率随SNP浓度的增大而加大。线粒体膜电位染色显示随着SNP浓度的增大,猪软骨细胞的红色荧光强度与绿色荧光强度的相对比值逐渐缩小。[结论] 0.2、0.4、0.8、1.6 mmol/L SNP均引发了猪软骨细胞凋亡,可以用于构建猪软骨细胞凋亡模型。且当SNP的浓度逐渐增大,猪软骨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硝普钠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