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排空功能改变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蕾民 张启宇 王建国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排空功能的异常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及西沙比利疗效。方法 :对 3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 4种症状进行分级 ,并行胃排空检查 ,分别与健康人对照组 12例比较 ,并与西沙比利 5mg ,po ,tid治疗后自身对照比较。结... 目的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排空功能的异常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及西沙比利疗效。方法 :对 3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 4种症状进行分级 ,并行胃排空检查 ,分别与健康人对照组 12例比较 ,并与西沙比利 5mg ,po ,tid治疗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半排时间固体实验组治疗前为 5 9min±s 10min ,健康人对照组为 5 0min± 11min(P <0 .0 5 ) ,治疗后为 4 9min± 9min(P <0 .0 5 ) ;液体半排时间分别为 13min± 4min ,15min± 6min (P >0 .0 5 ) ,治疗后为 13min± 3min与治疗前比较P >0 .0 5。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与固体胃排空延迟的回归系数分别为 0 .381,0 .5 43,0 .178,0 .4 63。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固体胃排空延迟 ,且可被西沙比利纠正 ,腹胀、腹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比利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排空功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雷贝拉唑改善消化性溃疡症状情况及其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金杭斌 顾竹影 +6 位作者 季峰 姒健敏 戴宁 杜勤 蔡建庭 吕宾 孟立娜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12期884-885,890,共3页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相关症状的改善程度及其安全性。方法在浙江省13家医院进行多中心、开放试验。观察对象:经胃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有上腹痛、反酸和上腹烧灼感等症状的患者。服用雷贝拉唑片(波利特)10mg,每晨服一次,共5d;...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相关症状的改善程度及其安全性。方法在浙江省13家医院进行多中心、开放试验。观察对象:经胃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有上腹痛、反酸和上腹烧灼感等症状的患者。服用雷贝拉唑片(波利特)10mg,每晨服一次,共5d;记录用药前1天及用药后第1、2、5天的症状并评分,同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本试验共入选消化性溃疡患者1159例。第1、2、5天患者总体症状缓解率分别为67.5%、98.3%、99.7%;而总体症状消失率分别为23.3%、51.8%、83.6%。第2、5天的缓解率及消失率分别与第1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雷贝拉唑能快速有效的缓解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症状,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雷贝拉唑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抗肿瘤细胞增殖及增敏抗肿瘤药物作用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洪燕 全康 +2 位作者 蒋燕灵 吴加国 唐修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对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其与抗肿瘤药联用的增敏作用。方法:选用5μmol/L或10μmol/L木犀草素与不同浓度抗肿瘤药联合作用肿瘤细胞24 h后,用MTS法检测其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5μmol/L木犀...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对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其与抗肿瘤药联用的增敏作用。方法:选用5μmol/L或10μmol/L木犀草素与不同浓度抗肿瘤药联合作用肿瘤细胞24 h后,用MTS法检测其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5μmol/L木犀草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胃腺癌细胞(AGS)、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抗增殖作用均<20%,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作用约20%。Bexarotene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抑制率达50%(IC50)的浓度约为2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IC50约0.2μmol/L,5μmol/L木犀草素与0.1μmol/L Bexarotene联用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作用达44%,Bexarotene与木犀草素联用在MGC-803、HepG2、A549细胞中增敏较小,在Caco2和MCF-7细胞中无增敏作用;顺铂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的IC50>30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IC50约3μmol/L,联用后在MGC-803、HepG2和A549中增敏较小;博来霉素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的IC50>100μmol/L,对A549细胞的IC50约为100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Hela细胞的IC50约为1μmol/L,与10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A549细胞的IC50约为10μmol/L。木犀草素与格列卫联用在MGC-803、HepG2、A549和AGS中增敏较小。结论:木犀草素在低于10μmol/L浓度时,对肿瘤细胞体外抗增殖作用较小。低浓度(5μmol/L^10μmol/L)的木犀草素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对抗肿瘤药的增敏作用强度不同,在Hela细胞中增敏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肿瘤 药物作用 木犀草素 投药和剂量 博来霉素 抗肿瘤药 治疗应用 顺铂 药物疗法 联合 药物协同作用
下载PDF
慢性胃炎的临床与病理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勤 房静远 +1 位作者 于成功 戴宁 《胃肠病学》 2013年第2期65-70,共6页
慢性胃炎在中国相当普遍,其中绝大多数源自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萎缩、异型增生和癌变。近来大量临床和病理学研究结果提示,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和多灶性胃上皮萎缩具有较高致癌潜能。这些癌前病... 慢性胃炎在中国相当普遍,其中绝大多数源自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萎缩、异型增生和癌变。近来大量临床和病理学研究结果提示,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和多灶性胃上皮萎缩具有较高致癌潜能。这些癌前病变多始于胃角和胃窦,沿胃小弯发展至全胃窦,然后扩展至胃体和贲门,伴功能性胃泌酸细胞萎缩、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下降、胃泌素-17水平上升。随着广泛胃上皮萎缩的发生,胃上皮细胞发生异型增生,直至癌变。及时阻断这些癌前病变环节,能从源头遏制、防止胃癌的发生。因此,应对所有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作系统性活检和详尽的组织病理学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诊断和分期,这是成功治疗慢性胃炎,防止胃癌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胃肿瘤 化生 螺杆菌 幽门 中国
下载PDF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6
5
作者 姒健敏 王良静 +2 位作者 吕宾 唐承薇 钱家鸣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1-252,共2页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 会议纪要 生长因子类激素 三叶肽 生长抑素 胃肠激素 内脏敏感性
原文传递
Nrf2-ARE通路抑制作用研究展望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秀君 吴加国 唐修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p45(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通过上调解毒酶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为人体提供防御系统。然而,Nrf2表达过高,不但对肿瘤形成和生长起促进作用,而且可增强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关键词 核胞浆转运蛋白类 氧化性应激 基因表达 反应元件
下载PDF
加用多西环素的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静 戴宁 夏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57-1658,共2页
目的观察加用多西环素的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近、远期疗效,并与传统三联疗法进行对比。方法接受治疗的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片+埃索美拉唑),观... 目的观察加用多西环素的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近、远期疗效,并与传统三联疗法进行对比。方法接受治疗的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片+埃索美拉唑),观察组73例(三联疗法加用多西环素)。分析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8%,67/73 vs 70.77%,46/65;χ^2=10.230,P=0.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w,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Hp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96%,6/67 vs 23.91%,11/46;Log-rankχ^2=4.922,P=0.027)。结论加用多西环素的四联疗法根治Hp感染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多西环素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吴蓉 陈淑洁 姒健敏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50-352,385,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没有统一的理论能解释IBS的发病,也没有单一的药物能缓解IBS的所有症状。此文就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血红素氧合酶在人肠易激综合征结肠中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启志 章明 +4 位作者 朱有法 张梅 高敏 潘剑威 任天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血红素氧合酶 l(HO 1)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中 的表达,探讨气体信使分子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在IB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 化学EnVision和SABC染色法,对符...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血红素氧合酶 l(HO 1)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中 的表达,探讨气体信使分子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在IB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 化学EnVision和SABC染色法,对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34例IBS患者肠镜活检标本分别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 iNOS和HO 1的阳性细胞,并以16名健康者做对照。 结果 iNOS和HO 1主要表达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IBS患 者表达强于对照组(P<0.001),且HO 1和iNOS表达呈正相关(r=0.5744,P=0.0004)。 结论 iNOS和HO 1在 IBS患者结肠中的表达异常,表明CO和NO在IBS等肠动力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红素氧合酶-1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出血的保守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国 王冬飞 +3 位作者 戴宁 高敏 吴加国 王良静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3年第2期97-98,共2页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等疾病,创伤小,成功率高.EST的主要并发症为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和胆道感染等,其中出血的发生率约为2%~48%[1],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预防和治疗EST出...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等疾病,创伤小,成功率高.EST的主要并发症为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和胆道感染等,其中出血的发生率约为2%~48%[1],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预防和治疗EST出血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出血 治疗 急性胰腺炎 胆道感染
下载PDF
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1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章明 王启志 +2 位作者 高敏 朱有法 赵冬久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12期896-898,共3页
目的研究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中的表达,探讨气体信使分子一氧化碳(CO)在UC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在符合临床和病理诊断标准的33例UC患者肠镜活检标本中分别检... 目的研究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中的表达,探讨气体信使分子一氧化碳(CO)在UC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在符合临床和病理诊断标准的33例UC患者肠镜活检标本中分别检测结肠组织的HO-1的阳性细胞,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HO-1主要表达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UC患者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结论HO-1在UC患者结肠中的异常表达表明气信使分子CO在UC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一氧化碳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机制和诊断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霞 戴宁 《胃肠病学》 2012年第8期499-502,共4页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胃肠道疾病关系密切,发病机制复杂。诊断SIBO的方法较多,既往以小肠液细菌培养为金标准,但为侵入性检查,操作复杂,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各类呼气试验简便、迅速、无创,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易受影响。寻找一种简单、...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胃肠道疾病关系密切,发病机制复杂。诊断SIBO的方法较多,既往以小肠液细菌培养为金标准,但为侵入性检查,操作复杂,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各类呼气试验简便、迅速、无创,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易受影响。寻找一种简单、准确的SIBO诊断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SIBO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发病机制 诊断 呼吸试验
下载PDF
具有典型烧心、反流症状患者临床特点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一宏 吕宾 +5 位作者 黄争 盂立娜 陈春晓 杜勤 高敏 王彩花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863-1865,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引发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是常见病。胃灼热和酸反流是GERD的主要症状。在我国,GER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诊断GERD的方法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引发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是常见病。胃灼热和酸反流是GERD的主要症状。在我国,GER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诊断GERD的方法有症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症状 临床特点 烧心 调查 患者 胃食管反流病 胃内容物反流 GERD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诊断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钢志(综述) 戴宁(审校) 《医学综述》 2008年第7期1009-1011,共3页
在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中,内镜检查是最直接、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目前,有多种内镜检查方法用于临床:普通电子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荧光内镜、近红外线电子内镜、窄谱成像技术、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各种方法在EG... 在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中,内镜检查是最直接、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目前,有多种内镜检查方法用于临床:普通电子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荧光内镜、近红外线电子内镜、窄谱成像技术、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各种方法在EGC的诊断中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临床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相应的筛查方案,以提高EGC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诊断 早期胃癌
下载PDF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6例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阮洪军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9年第4期430-431,共2页
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是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以取代既往使用的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并应用到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的诊断中。IN定义为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以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是否占据上皮的上半部为界,可进一... 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是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以取代既往使用的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并应用到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的诊断中。IN定义为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以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是否占据上皮的上半部为界,可进一步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目前有关结直肠活检标本高级别IN的研究报道较多刚,而对胃黏膜活检中高级别IN病理诊断国内研究报道较少。本次研究回顾分析46例经胃镜钳取活组织病理诊断为胃黏膜高级别IN患者胃镜下表现,并对照分析28例接受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旨在探讨胃黏膜高级别IN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胃黏膜活检 组织病理诊断 WHO肿瘤新分类 手术切除标本 异型增生 癌前病变 肠道上皮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皮肤脂膜炎1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迎春 孙蕾民 高敏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年第1期76-77,F0003,共3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脂膜炎 皮肤 肠外表现 首发症状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相关基因片段的筛选及克隆分析
17
作者 李爱清 戴宁 +1 位作者 严杰 朱永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筛选幽门螺杆菌(Hp)对甲硝唑耐药相关基因片段。方法:以5株临床分离的耐药株作为被检菌,1株敏感株作为参考菌,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进行基因组差异研究,获取Hp对甲硝唑耐药相关的基因片段,并以斑点杂交方法对所获的基因片段进行了... 目的:筛选幽门螺杆菌(Hp)对甲硝唑耐药相关基因片段。方法:以5株临床分离的耐药株作为被检菌,1株敏感株作为参考菌,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进行基因组差异研究,获取Hp对甲硝唑耐药相关的基因片段,并以斑点杂交方法对所获的基因片段进行了杂交鉴定。结果:在获得的差减阳性克隆中,经斑点杂交筛选后共有37个基因片段的拷贝数在耐药和敏感菌株中存在差异(2倍以上),而其中17个片段其拷贝数存在明显差异(3倍以上)。对以上17个差异片段进行单向测序,根据最高同源性比对结果,分别代表二肽ABC载体渗透酶(dppB)、二肽ABC载体结合蛋白(dppA)等10个基因的同源基因片段在耐药株中存在高拷贝数。结论:所获得的10个差异基因片段可能与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药物作用 甲硝唑/药理学 基因组 细菌 杂交 遗传 抗药性 微生物/遗传学 螺杆菌 幽门/遗传学
下载PDF
王不留行耳压延长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时间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佳萍 吴佳玲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8年第3期234-234,241,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黏膜,达到消炎收敛的治疗效果。临床证明,给药后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 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黏膜,达到消炎收敛的治疗效果。临床证明,给药后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疗效。保留时间愈长,治疗愈佳。为了延长保留灌肠时间,我科采用王不留行压迫耳穴的方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观察 灌肠时间 王不留行 治疗效果 耳压 大肠黏膜 保留灌肠
下载PDF
草药土三七引起肝小静脉闭塞病文献分析
19
作者 余颖聪 戴宁 +2 位作者 郑亮 任天华 姜源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143-1144,1146,共3页
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简称VOD)主要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肝大、肝区疼痛、腹水、体重增加等,为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之一。相比之下,中草药引起的VOD较为少见。... 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简称VOD)主要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肝大、肝区疼痛、腹水、体重增加等,为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之一。相比之下,中草药引起的VOD较为少见。但最近几年来,我国陆续有草药土三七引起VOD的报道,我们也遇到了1例该类患者。为进一步提高对土三七引起VOD的认识,我们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分析 静脉闭塞 土三七 肝大 草药 高胆红素血症 骨髓干细胞 VOD
下载PDF
美国胃肠病协会首届中国学术论坛精要
20
作者 王侃 戴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8-730,共3页
美国胃肠病协会(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AGA)成立于1897年,是美国最权威的消化医师学术团体,目前拥有涉及该学科各个方面的17000名成员,致力于促进胃肠病学的临床实践和发展。 AGA在制定卫生政策、标准、指... 美国胃肠病协会(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AGA)成立于1897年,是美国最权威的消化医师学术团体,目前拥有涉及该学科各个方面的17000名成员,致力于促进胃肠病学的临床实践和发展。 AGA在制定卫生政策、标准、指南和消化疾病研究方面是全美乃至全球的引领者。其出版的《胃肠病学》杂志( Gastroenterology)是消化病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每年5月其参与主办的消化疾病周是全球最为知名的消化病学术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质量控制 胰腺疾病/治疗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肠易激综合征 炎性肠疾病/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