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士生媒介素养教育隐忧及对策——基于浙江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沁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8-120,共3页
以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为切入点的浙江大学学生匿名问卷调查显示:随着博士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展和国际媒介大融合的到来,博士生教育质量和媒介素养教育水平并未呈同步提升趋势,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有必要分析讨论博士生媒介素养现... 以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为切入点的浙江大学学生匿名问卷调查显示:随着博士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展和国际媒介大融合的到来,博士生教育质量和媒介素养教育水平并未呈同步提升趋势,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有必要分析讨论博士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课程渗透、媒介参与、网德过滤、导师网络团队等四种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以期唤起全社会共同关注博士研究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调查 博士生 媒介素养 对策 介素养教育问题
下载PDF
中国高校学报(英文版)国际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陆建平 徐珉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80-84,共5页
实现学术出版国际化是包括高校学报在内的我国众多学术出版人的目标和梦想。中国高校学报与高校之间关系紧密,在为高校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享受着高校丰富的资源和诸多便利。对国内40家英文版高校学报的调查显示:有关学报均拥... 实现学术出版国际化是包括高校学报在内的我国众多学术出版人的目标和梦想。中国高校学报与高校之间关系紧密,在为高校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享受着高校丰富的资源和诸多便利。对国内40家英文版高校学报的调查显示:有关学报均拥有国际刊号;半数以上学报聘用海外及港澳台编委并刊登海外及港澳台作者论文;绝大多数学报通过增强与国际知名出版公司合作"借船出海"走出去;所有接受调查的学报均在互联网上建立国际化的数字投稿平台,以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调研结果看,中国英文版高校学报的英语语言质量堪忧,很可能造成海外读者的理解障碍而影响其国际传播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英文版) 国际化 国际传播
下载PDF
语际语用学与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慧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6-117,148,共3页
本文从语际语用学角度探讨如何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总结语际语用学领域的最新理论观点,认为"外语教学的语用路向"的教学操作思路值得探讨,以期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语际语用学 跨文化语用能力 外语教学的语用路向
下载PDF
儒家与基督教孝文化对比
4
作者 王利红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5期17-18,共2页
从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观点以来,涌现出了大量关于基督教、儒教之间的同异对比、彼此之间的融合和互补以及如何通过取己之长、补己之短构建适应当代全球化社会的一种普世伦理的论述。鉴于孝文化作为儒家与基督教文... 从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观点以来,涌现出了大量关于基督教、儒教之间的同异对比、彼此之间的融合和互补以及如何通过取己之长、补己之短构建适应当代全球化社会的一种普世伦理的论述。鉴于孝文化作为儒家与基督教文化共有的观念与实践,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对儒家与基督教孝文化的渊源与实践作了对比,并同时探讨了构建适应当代全球化社会环境的一种新型孝文化,综合儒家基督教之长,以更好地应对即将来临的人口老龄化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基督教 伦理学 孝文化
下载PDF
论外语教师的角色转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清 顾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年第3期32-33,共2页
正确认识和提高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从外语教师角色定位的历史演变可以区别新定位与传统定位之间对外语教学能力结构的不同要求,有助于我们反思及解决医学院外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信念体系 交互式决策思维 教学论证能力 先决教学策略 行为主义论 案例分析法
下载PDF
欧盟对华反倾销贸易保护政策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清 《中国市场》 2015年第26期24-26,共3页
本文采用话语研究方法对欧盟对华反倾销贸易政策的话语策略特点进行分析和解剖,从其并不避讳的"保护"宗旨,到其对反倾销问题的法律性非政治性强调;从其反倾销与对华贸易政策的刻意"脱钩",到其影响公共心理的政治策... 本文采用话语研究方法对欧盟对华反倾销贸易政策的话语策略特点进行分析和解剖,从其并不避讳的"保护"宗旨,到其对反倾销问题的法律性非政治性强调;从其反倾销与对华贸易政策的刻意"脱钩",到其影响公共心理的政治策略使用,试图从这四个方面来揭示和了解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话语思维方式和策略原则,以谋求中国在与欧盟对华反倾销问题上的应对和沟通更为有效和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对华 反倾销 话语策略 贸易防御性措施
下载PDF
对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资本”概念的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婧琨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87-288,共2页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及其复杂。在其社会学理论体系中,"文化资本"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之一,是理解其整个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因此如何理解和解读"资本"概念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布迪厄对"资本"概念...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及其复杂。在其社会学理论体系中,"文化资本"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之一,是理解其整个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因此如何理解和解读"资本"概念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布迪厄对"资本"概念的定义入手,对其资本理论体系三种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分类及特征进行了归纳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资本 文化资本
下载PDF
王国维的悲剧观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哲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5期78-79,共2页
王国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悲剧"概念的学者,王氏青年时代曾深受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等人唯意志论的影响。在深受西方悲剧观影响的同时,身处中华文化熏陶的大背景下,王国维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中国本土化的影响。可以... 王国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悲剧"概念的学者,王氏青年时代曾深受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等人唯意志论的影响。在深受西方悲剧观影响的同时,身处中华文化熏陶的大背景下,王国维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中国本土化的影响。可以说王国维的悲剧观是中西悲剧观融合的产物。本文拟讨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的观点,对比西方悲剧的特点,探究王国维的悲剧观,为中西戏剧交流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悲剧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认知视角下隐喻翻译的归化与异化——以《劳拉原型》译本为例
9
作者 何婷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5期139-139,145,共2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隐喻翻译也是一种认知活动。本文以《劳拉原型》中隐喻的翻译为例,试图探索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隐喻 认知
下载PDF
作为悲剧英雄人物的麦克白
10
作者 肖丽 《科教文汇》 2012年第7期74-75,共2页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通过《麦克白》,莎士比亚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并且希望能用自己心目中的人文主义来惩恶扬善,鼓励人们从善如流。但是,在这部戏剧里的"恶人"麦克白,也仅仅是丑恶社会的受...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通过《麦克白》,莎士比亚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并且希望能用自己心目中的人文主义来惩恶扬善,鼓励人们从善如流。但是,在这部戏剧里的"恶人"麦克白,也仅仅是丑恶社会的受害者。那么,这个"恶人"的失败能不能称之为悲剧呢?麦克白能不能被称为悲剧英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白 莎士比亚悲剧 英雄人物
下载PDF
浅谈形成性评价在体职院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1
作者 林雅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5期116-117,共2页
我们在探究如何提高体职院学生的英语教学效果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教材、教法、工具手段,也应该重视评价方式。而形成性评价对改善英语课的教学活动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竞技体育专业的学生为范例,分析了如... 我们在探究如何提高体职院学生的英语教学效果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教材、教法、工具手段,也应该重视评价方式。而形成性评价对改善英语课的教学活动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竞技体育专业的学生为范例,分析了如何在体职院的英语课堂上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参与各种课堂交际活动和小组合作活动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教学活动 体职院
下载PDF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理论与实践》述评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忠华 郁伟伟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4-948,共5页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理论与实践》一书由英国兰卡斯特大学Tony McEnery教授与AndrewHardie博士合著,本文对该书做简要述评。
关键词 语料库语言学 理论与实践 述评 卡斯特
原文传递
《社会语言学与语料库语言学》简评
13
作者 陆娟鸿 肖忠华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38,共3页
《社会语言学与语料库语言学》是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教授PaulBaker的一部新作,为第一部系统介绍语料库语言学在社会语言学中应用的专著。本文将首先讨论该专著的创作背景,然后简要介绍本书各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简要评价。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语料库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隐喻及其认知机制思考
14
作者 杨桂飞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88-389,392,共3页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它更是体现了人类的深层认知机制。隐喻理解就是把接受的外部语言信息与头脑中已有概念表征建立种种语义联系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 隐喻 语言形式 认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