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20年国内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述评
被引量:
41
1
作者
高奋
鲁彦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42,共7页
本文从译介出版、总体研究、作品研究三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学术界近 2 0年来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 :已经翻译出版了伍尔夫几乎全部的作品 ;从小说理论、创作实践、女性主义、主题、形式等多个方面对伍尔夫的思想和作品进行了研究和...
本文从译介出版、总体研究、作品研究三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学术界近 2 0年来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 :已经翻译出版了伍尔夫几乎全部的作品 ;从小说理论、创作实践、女性主义、主题、形式等多个方面对伍尔夫的思想和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解读。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几个方面的问题 :确立批评中的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 ,关注研究视野和观点的创新 ,加强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和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小说理论
译介
创作实践
本土意识
作品研究
女性主义
应该
近20年
研究述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性大获全胜,信仰无人问津——乔治·赫伯特诗歌中的反理性主题
2
作者
邢锋萍
沈弘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17世纪宗教诗人乔治·赫伯特在许多诗歌中对科学理性的兴起作了回应,表现出鲜明的反理性立场。本文从17世纪初时代背景出发,主要围绕赫伯特的《虚空(一)》和《伤痛》这两首诗展开分析,试图挖掘同时代的培根和爱德华·赫伯特的...
17世纪宗教诗人乔治·赫伯特在许多诗歌中对科学理性的兴起作了回应,表现出鲜明的反理性立场。本文从17世纪初时代背景出发,主要围绕赫伯特的《虚空(一)》和《伤痛》这两首诗展开分析,试图挖掘同时代的培根和爱德华·赫伯特的理性思想在他诗歌中的体现,以及他对理性时代的反思。赫伯特在诗中探讨了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对立,揭示了科学理性背后傲慢的企图和徒劳无功的结果。在他看来,信仰高于理性,是人得救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赫伯特
《虚空(一)》
《伤痛》
理性
信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读《我站在这儿熨烫》
被引量:
3
3
作者
高奋
沈艳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3,共5页
本文在充分解读蒂莉·奥尔森在论文集《沉默》中关于母性涵义的理论的基础上,用精神分析理论剖析了蒂莉·奥尔森的小说《我站在这儿熨烫》,说明这个发生在20世纪美国经济萧条时期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人类的天性、欲望和永不...
本文在充分解读蒂莉·奥尔森在论文集《沉默》中关于母性涵义的理论的基础上,用精神分析理论剖析了蒂莉·奥尔森的小说《我站在这儿熨烫》,说明这个发生在20世纪美国经济萧条时期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人类的天性、欲望和永不枯竭的潜力”与“抑制、压迫、扭曲、扼杀这一切的生活现实”碰撞和冲突的真实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性
生活现实
人类天性
自我
欲望
小说
《我站在这儿熨烫》
原文传递
蒂莉·奥尔森其人其作
被引量:
2
4
作者
沈艳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4,共2页
蒂莉·奥尔森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声音。很少有人像她一样,仅靠寥寥数篇作品就在美国文学史上为自己奠定了一席之地;也很少有人像她一样,崭露头角之后就在文坛上销声匿迹,沉寂20年之久才又重新动笔,并赢得了广泛的...
蒂莉·奥尔森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声音。很少有人像她一样,仅靠寥寥数篇作品就在美国文学史上为自己奠定了一席之地;也很少有人像她一样,崭露头角之后就在文坛上销声匿迹,沉寂20年之久才又重新动笔,并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她的小说《告诉我一个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莉·奥尔森
美国
小说创作
《哦
是的》
《帮助她信仰》
《告诉我一个谜》
原文传递
题名
近20年国内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述评
被引量:
41
1
作者
高奋
鲁彦
机构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浙江大学
外语
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42,共7页
文摘
本文从译介出版、总体研究、作品研究三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学术界近 2 0年来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 :已经翻译出版了伍尔夫几乎全部的作品 ;从小说理论、创作实践、女性主义、主题、形式等多个方面对伍尔夫的思想和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解读。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几个方面的问题 :确立批评中的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 ,关注研究视野和观点的创新 ,加强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和引进。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小说理论
译介
创作实践
本土意识
作品研究
女性主义
应该
近20年
研究述评
Keywords
Virginia Woolf studies review problems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性大获全胜,信仰无人问津——乔治·赫伯特诗歌中的反理性主题
2
作者
邢锋萍
沈弘
机构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研究"(编号:13RWBS13)的阶段性成果
2013-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资助
文摘
17世纪宗教诗人乔治·赫伯特在许多诗歌中对科学理性的兴起作了回应,表现出鲜明的反理性立场。本文从17世纪初时代背景出发,主要围绕赫伯特的《虚空(一)》和《伤痛》这两首诗展开分析,试图挖掘同时代的培根和爱德华·赫伯特的理性思想在他诗歌中的体现,以及他对理性时代的反思。赫伯特在诗中探讨了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对立,揭示了科学理性背后傲慢的企图和徒劳无功的结果。在他看来,信仰高于理性,是人得救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
乔治·赫伯特
《虚空(一)》
《伤痛》
理性
信仰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读《我站在这儿熨烫》
被引量:
3
3
作者
高奋
沈艳燕
机构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3,共5页
文摘
本文在充分解读蒂莉·奥尔森在论文集《沉默》中关于母性涵义的理论的基础上,用精神分析理论剖析了蒂莉·奥尔森的小说《我站在这儿熨烫》,说明这个发生在20世纪美国经济萧条时期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人类的天性、欲望和永不枯竭的潜力”与“抑制、压迫、扭曲、扼杀这一切的生活现实”碰撞和冲突的真实再现。
关键词
母性
生活现实
人类天性
自我
欲望
小说
《我站在这儿熨烫》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蒂莉·奥尔森其人其作
被引量:
2
4
作者
沈艳燕
机构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4,共2页
文摘
蒂莉·奥尔森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声音。很少有人像她一样,仅靠寥寥数篇作品就在美国文学史上为自己奠定了一席之地;也很少有人像她一样,崭露头角之后就在文坛上销声匿迹,沉寂20年之久才又重新动笔,并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她的小说《告诉我一个谜》
关键词
蒂莉·奥尔森
美国
小说创作
《哦
是的》
《帮助她信仰》
《告诉我一个谜》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20年国内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述评
高奋
鲁彦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理性大获全胜,信仰无人问津——乔治·赫伯特诗歌中的反理性主题
邢锋萍
沈弘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解读《我站在这儿熨烫》
高奋
沈艳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3
原文传递
4
蒂莉·奥尔森其人其作
沈艳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