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
1
作者 段昭丞 王静 +1 位作者 董丹申 李静源 《华中建筑》 2024年第5期65-70,共6页
高校建筑的更新应当以学科发展的需求为引导,并往往伴随着多因素的耦合变化。该文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逸夫科教馆改造项目为例,探究在产教研一体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建筑本体的更新,使其在时间、空间、功能、情理多维之间包容相生。在平衡... 高校建筑的更新应当以学科发展的需求为引导,并往往伴随着多因素的耦合变化。该文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逸夫科教馆改造项目为例,探究在产教研一体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建筑本体的更新,使其在时间、空间、功能、情理多维之间包容相生。在平衡建筑“和合共生”的理念指导下,提出“空间赋能,文化予新”的设计策略,即在建筑内部创造同时承载生产、教学、科研三大功能的容器,外部则保留历史风貌使其融于校园环境,同时通过系列节点改造加强学科建筑群之间的联系,以满足校园与城市、历史、景观、教学、研究、产业等各因素之间的和合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更新 产教研一体 空间赋能 和合共生
下载PDF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风貌特色塑造研究
2
作者 叶婷 李剑峰 黎冰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46-49,共4页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即将进入最后环湖核心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在新时代背景和新的教育建设理念下,校园建设需兼顾自然、人文等要素,因此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风貌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即将进入最后环湖核心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在新时代背景和新的教育建设理念下,校园建设需兼顾自然、人文等要素,因此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风貌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校园建筑风貌特色的梳理,分析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现状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西区核心建筑风貌特色的三点塑造策略,并将建筑风貌归纳为八个要素,进一步提出具体控制措施,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风貌 校园规划 城市设计 校园核心区
下载PDF
校城共生视角下的校园更新设计研究——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静 陆文凯 +1 位作者 董丹申 贺勇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在当下高校教育大众化、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双重背景下,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步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关系。该文立足浙江大学平衡建筑和合共生的理念,以校城共生域为视角创新探讨了校园边界对城市和校园的双向互动影响。基于共生域这一校城关... 在当下高校教育大众化、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双重背景下,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步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关系。该文立足浙江大学平衡建筑和合共生的理念,以校城共生域为视角创新探讨了校园边界对城市和校园的双向互动影响。基于共生域这一校城关系的载体,研究对校城边界空间的设计要素进行整体梳理,分层总结校城边界空间的设计策略,并通过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研究与设计作为实践验证,以期为城市中心区校城边界空间更新提供更普适、具体、深入的方法理论和实践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城共生域 校园更新 和合共生 平衡建筑 浙大西溪校区
下载PDF
诗意表达与绿色建造——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B1楼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董丹申 莫洲瑾 高天宇 《世界建筑》 202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本文以住建部装配式示范项目——浙大院紫金院区B1楼为例,解析了其结构空间的流线组织、构件标准化的节奏协律与建筑表皮的参数化设计3种设计策略,强调了"工业化也有诗意"的设计理念;同时从基于总建筑师制的绿色策划、全专业... 本文以住建部装配式示范项目——浙大院紫金院区B1楼为例,解析了其结构空间的流线组织、构件标准化的节奏协律与建筑表皮的参数化设计3种设计策略,强调了"工业化也有诗意"的设计理念;同时从基于总建筑师制的绿色策划、全专业协同的绿色设计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绿色施工3个方面探讨了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造的技术和实施保障措施,最终实现感性的人文精神与理性的装配式建造的完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标准化设计 协同设计 绿色建造
下载PDF
基于集约共享理念的公共体育建筑设计——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北体育健身中心为例
5
作者 陈霖玲 沈晓鸣 《华中建筑》 2025年第2期30-34,共5页
在以人为本、运维优先,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公共体育建筑设计正朝集约化与共享化发展。目前,国内的相关实践正在积极转型,对已有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北体育健身中心项目为... 在以人为本、运维优先,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公共体育建筑设计正朝集约化与共享化发展。目前,国内的相关实践正在积极转型,对已有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北体育健身中心项目为例,分析了用地紧张条件下的体育建筑设计策略,主要包括集约布局、设计特色立面、设置共享空间、打造活力社区与布置多功能复合场馆五个方面,以期为新时代城市公共体育建筑设计提供探索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建筑 集约 共享 多功能复合
下载PDF
王健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
作者 董丹申 《当代建筑》 2023年第12期18-23,共6页
自校园至工作,从师生到共事,我认识王健已逾三十载。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关注建筑学的本原,独立思考创作,坚守学术立场,勇于探索实践,同时深耕建筑消防设计方向,不断探寻创作和技术的平衡之路,用态度和观念表达了对建筑设计不变的恒心和... 自校园至工作,从师生到共事,我认识王健已逾三十载。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关注建筑学的本原,独立思考创作,坚守学术立场,勇于探索实践,同时深耕建筑消防设计方向,不断探寻创作和技术的平衡之路,用态度和观念表达了对建筑设计不变的恒心和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消防设计 建筑设计 王健 建筑学 学术立场 观念表达 独立思考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下载PDF
“知行合一”的建筑创新——对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UAD)实践中“创新性”内涵的建构与思考
7
作者 程啸 董笑砚 董丹申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2期19-24,共6页
重申对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性”内涵进行理论化思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以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UAD)的“平衡建筑”观念基于“知行合一”的思想来建构其实践中“创新性”的独特内涵,并通过代表性作品中此内涵的具体呈现来支... 重申对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性”内涵进行理论化思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以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UAD)的“平衡建筑”观念基于“知行合一”的思想来建构其实践中“创新性”的独特内涵,并通过代表性作品中此内涵的具体呈现来支撑此理论建构。以此为基础反思UAD建筑创新中的相关问题,以优化“平衡建筑”的总体设计观念并更好地指导建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 知行合一 平衡建筑 设计主体专业
下载PDF
基于空间数据的灰色空间解析——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8
作者 于学锋 张焕 +2 位作者 鲁家明 蒋卓松 龚梦超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师生日常生活、交流、休憩的综合性场所。在大学校园中,“灰色空间”是一种功能界限相对模糊的空间类型,其使用情况也无法从图面上直接了解,且存在设计与使用上的差异。研究希望从使用者的空间数据和问卷... 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师生日常生活、交流、休憩的综合性场所。在大学校园中,“灰色空间”是一种功能界限相对模糊的空间类型,其使用情况也无法从图面上直接了解,且存在设计与使用上的差异。研究希望从使用者的空间数据和问卷调查入手,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为例,研究校园中的“灰色空间”的使用现状与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激活策略,以求对校园空间营造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 社会调查 空间行为 大学校园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步行捷径系统评价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穆特 劳燕青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11期10-12,共3页
以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为例,建立研究对象的线段模型,导入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并设置分析半径,利用该半径下的空间句法参数值,找到捷径系统中实用性较高和较低的道路,分析形成原因,讨论该捷径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针对实用性较... 以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为例,建立研究对象的线段模型,导入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并设置分析半径,利用该半径下的空间句法参数值,找到捷径系统中实用性较高和较低的道路,分析形成原因,讨论该捷径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针对实用性较差的捷径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验证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选择度 整合度 捷径系统
下载PDF
以文化场景为核心的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以江西省宜丰县中心城区为例
10
作者 吴昕潞 杨建军 《中外建筑》 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
随着我国进入高品质城市建设阶段,对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日益重视,城市风貌饱含文化基因。文章基于对风貌的内涵诠释,运用后工业时期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研究的场景理论,深入探讨了场景与城市风貌的关联,以文化场景为核心搭建城市风貌构建... 随着我国进入高品质城市建设阶段,对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日益重视,城市风貌饱含文化基因。文章基于对风貌的内涵诠释,运用后工业时期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研究的场景理论,深入探讨了场景与城市风貌的关联,以文化场景为核心搭建城市风貌构建肌理和研究框架,通过对场景内舒适物的识别与分析,对文化场景进行发现、分类和营造,进而凝练城市风貌特色和构成。并以江西省宜丰县中心城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风貌 场景理论 城市文化 文化场景 空间感知 社交媒体数据
原文传递
夏热冬冷地区(杭州)建筑表皮系统节能策略研究
11
作者 张建超 杨毅 +3 位作者 邢浩威 张钧涵 王孟晖 胡乘海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我国建筑领域能源消耗巨大,建筑节能任务艰巨。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节能成为建筑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伴随光伏技术的日益成熟,以遮阳板、百叶等建筑构件为例的建筑表皮设计对于建筑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存在显著影响。为... 我国建筑领域能源消耗巨大,建筑节能任务艰巨。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节能成为建筑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伴随光伏技术的日益成熟,以遮阳板、百叶等建筑构件为例的建筑表皮设计对于建筑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存在显著影响。为探讨绿色节能的建筑表皮系统设计策略,借鉴了夏热冬冷地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紫金院区B1楼的建筑表皮,选取建筑表皮单元尺寸、单元孔隙率、单元旋转角度为优化参数,利用遗传算法研究和探讨了建筑表皮与典型办公楼建筑本体能耗、光伏发电量、建筑净能耗的影响关系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表皮单元孔隙率与旋转角度的增长将显著降低建筑本体能耗与光伏发电量;在以不提高建筑本体能耗的情况下,追求建筑净能耗的最优化为目标,对建筑表皮进行优化后,各朝向建筑表皮可得2.19~3.16 kW·h/(m^(2)·a)的建筑净能耗节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表皮系统 绿色节能 建筑本体能耗 光伏发电量
下载PDF
借巧用精,不假于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冰陶 董丹申 +1 位作者 邝洋 殷农 《新建筑》 2023年第4期60-63,共4页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下文简称艺博馆)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是中美两国设计师合作的成果。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双方在理念、认知判断及手法取舍方面的诸多差异,造成了些许“冲突”,双方都有一些对方不太认同的“习惯”,正...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下文简称艺博馆)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是中美两国设计师合作的成果。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双方在理念、认知判断及手法取舍方面的诸多差异,造成了些许“冲突”,双方都有一些对方不太认同的“习惯”,正是对这些习惯的反思,促生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相比之下,美方设计师在谋篇布局时的取舍更趋务实,中方设计师则有较多程式化的考虑;但在建构逻辑方面则刚好相反,中方更多妥协,美方更多坚持。建筑的“形”与“用”之辨,是个老问题,而其中潜在的对审美目标和空间本质的认知,则是个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本质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 谋篇布局 中美两国 建构逻辑 设计师 程式化
下载PDF
和合共生消融边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规划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丹申 陈建 陈璐 《当代建筑》 2022年第7期20-23,共4页
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打破了“围墙内办大学”的传统城校关系,提出了“共享区”的规划方案,消融了大学与城市的边界,增强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项目积极探索“三院一体”医科模式下的创新,秉承“共享、开放”的理念,聚... 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打破了“围墙内办大学”的传统城校关系,提出了“共享区”的规划方案,消融了大学与城市的边界,增强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项目积极探索“三院一体”医科模式下的创新,秉承“共享、开放”的理念,聚焦“人本为先”的核心,打造一所临水融城、传承文化、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共生 消融边界 开放 共享
下载PDF
建筑空间可视性分析的量化研究综述
14
作者 浦欣成 杨立昱 劳燕青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文章通过对空间可视性分析方法相关文献的检索和梳理,对通视性分析、可视域分析和可视图分析法进行了介绍。这些方法为空间量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工具,通过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解释不同领域的空间环境问题。具体而言,文章从... 文章通过对空间可视性分析方法相关文献的检索和梳理,对通视性分析、可视域分析和可视图分析法进行了介绍。这些方法为空间量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工具,通过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解释不同领域的空间环境问题。具体而言,文章从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建筑空间认知与行为预测、消防安全、战术规划和军事应用、自然景观等五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环境空间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性分析 通视性分析 可视域分析 可视图分析 量化研究
下载PDF
乡村聚落平面形态的建筑节点网络图研究——从有效可视空间到一阶邻域
15
作者 浦欣成 孙锳润 +2 位作者 徐洁颖 劳燕青 金雁南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2期294-297,共4页
在乡村聚落中,建筑是以空间化方式、自组织机制聚集生长,从而在聚落内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部空间;每个建筑都通过一定的局部空间为介质,与其他建筑建立秩序关联;求解所有这些具有空间关联的两两建筑之间的秩序关系量值,便可通过统计汇集... 在乡村聚落中,建筑是以空间化方式、自组织机制聚集生长,从而在聚落内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部空间;每个建筑都通过一定的局部空间为介质,与其他建筑建立秩序关联;求解所有这些具有空间关联的两两建筑之间的秩序关系量值,便可通过统计汇集为聚落整体的形态秩序趋向。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在既往研究中采用了基于有效可视空间原则的建筑节点网络图来计量两两建筑之间的秩序关系量值。文章在对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空间中轴线划分聚落空间,形成建筑户域,并根据户域相邻性原则和影响距离的限制,确定两两建筑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进而绘制基于一阶邻域原则的建筑节点网络图。从有效可视空间网络图到一阶邻域网络图的方法提升,能够使研究对象聚焦于更核心的局部空间,进而使网络图更简洁、数据运算更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平面形态 秩序 有效可视空间 一阶邻域
下载PDF
基于轨道交通客流的城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16
作者 饶传坤 朱铖扬 翟端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围”模式,单中心特征明显,轨道交通中长距离通勤出行占比较高,且站点间通勤客流联系呈现向心性、局部组团化以及核心站点主导的特征。杭州市轨道交通存在通勤韧性不足、部分通勤社区通勤效率低下和通勤距离较长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就业型站点的网络化布局,优化不同通勤距离的客流结构,提升轨道交通通勤的韧性以及促进通勤社区内的职住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流 通勤特征 职住关系 杭州市
下载PDF
“精致校园”:当代大学校园系统性建设新范式
17
作者 董丹申 王健 +1 位作者 朱佐想 王静 《世界建筑》 2025年第3期181-187,共7页
中国大学校园在城市化浪潮中面临土地资源紧张、交通复杂、校城隔离及缺乏社区感等挑战,亟需新的建设范式应对。“精致校园”作为一个系统性建设新范式,倡导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和发展6个不同阶段实现校园的高质量建设与可... 中国大学校园在城市化浪潮中面临土地资源紧张、交通复杂、校城隔离及缺乏社区感等挑战,亟需新的建设范式应对。“精致校园”作为一个系统性建设新范式,倡导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和发展6个不同阶段实现校园的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包含6个核心宗旨:即师生为本、人文传承、整体有序、多元共生、智慧创新和持续生态,并延申出大学校园建设的6个分类目标、24项控制方向、48个控制子项及其对应的多个控制要素,以此构建宗旨—目标—方法—要素4个层级的校园建设新范式。“精致校园”旨在探索一条协调历史文化与现代需求的未来发展路径,整合总结全球高校实践经验,并通过UAD产研深度融合下的多设计实践案例,论证与补充该范式的完整性与可行性。研究成果有望在系统性引导城市大学校园建设、促进“城市—校园”一体化共生发展、为大学校园在新时代的建设与运营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致校园 大学校园 城市更新 校园建设
下载PDF
城市中心广场改造后评价——以临安人民广场为例
18
作者 叶长青 金立 《华中建筑》 2025年第3期99-103,共5页
我国城市中心广场通常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往往具有较大的空间尺度。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广场需求的提升及中国轨道交通的建设,这些广场的改造也提上了日程。该文以杭州市临安人民广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包括行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使用... 我国城市中心广场通常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往往具有较大的空间尺度。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广场需求的提升及中国轨道交通的建设,这些广场的改造也提上了日程。该文以杭州市临安人民广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包括行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使用后评价。调查表明,临安人民广场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全龄段活动设施还需加强、广场可视性可达性不足、广场文脉尚需更好延续等。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适合中国中心广场的部分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广场 广场改造 使用后评价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变电站建筑减碳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永航 李丹乐 罗晓予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24-29,92,共7页
变电站作为城市供配电系统的重要枢纽,在建设、安装和运维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变电站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研究,可明确变电站建筑的碳排放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减碳技术措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变电站作为城市供配电系统的重要枢纽,在建设、安装和运维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变电站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研究,可明确变电站建筑的碳排放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减碳技术措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以浙江安吉110 kV城北变电站建设方案为例,对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从平面布置、围护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暖通设计、模块化设计5个方面进行减碳优化,并与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整体优化后全生命周期总减碳量为1619362.52 kgCO_(2)e,减碳率72.32%,其中地基与基础设计优化和暖通设计优化是全生命期减碳总量较大的措施,减碳量分别为650400.80 kgCO_(2)e和440897.60 kgCO_(2)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全生命周期 评估 碳排放
下载PDF
小城镇有机更新设计策划的实施机制研究
20
作者 莫洲瑾 遇美含 曲劼 《城市建筑》 2025年第6期44-47,共4页
针对小城镇有机更新过程中设计目标制定不科学、组织架构不明确、长效机制不持续等实施机制问题,文章提出小城镇有机更新需要一个上衔规划先于并指导设计的系统性策划。文章分析并借鉴英国、美国和国内的城市设计策划的特性与实施机制,... 针对小城镇有机更新过程中设计目标制定不科学、组织架构不明确、长效机制不持续等实施机制问题,文章提出小城镇有机更新需要一个上衔规划先于并指导设计的系统性策划。文章分析并借鉴英国、美国和国内的城市设计策划的特性与实施机制,得出小城镇有机更新设计策划应基于城镇特质科学地制定设计目标,应成立设计策划专项组织保障多元主体参与,应设立弹性和刚性并存的管制导则保障设计与实施,以及明确闭环工作流程,保证设计策划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策划 城市设计导则 小城镇 小城镇有机更新 实施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