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
1
作者 段昭丞 王静 +1 位作者 董丹申 李静源 《华中建筑》 2024年第5期65-70,共6页
高校建筑的更新应当以学科发展的需求为引导,并往往伴随着多因素的耦合变化。该文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逸夫科教馆改造项目为例,探究在产教研一体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建筑本体的更新,使其在时间、空间、功能、情理多维之间包容相生。在平衡... 高校建筑的更新应当以学科发展的需求为引导,并往往伴随着多因素的耦合变化。该文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逸夫科教馆改造项目为例,探究在产教研一体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建筑本体的更新,使其在时间、空间、功能、情理多维之间包容相生。在平衡建筑“和合共生”的理念指导下,提出“空间赋能,文化予新”的设计策略,即在建筑内部创造同时承载生产、教学、科研三大功能的容器,外部则保留历史风貌使其融于校园环境,同时通过系列节点改造加强学科建筑群之间的联系,以满足校园与城市、历史、景观、教学、研究、产业等各因素之间的和合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更新 产教研一体 空间赋能 和合共生
下载PDF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风貌特色塑造研究
2
作者 叶婷 李剑峰 黎冰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46-49,共4页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即将进入最后环湖核心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在新时代背景和新的教育建设理念下,校园建设需兼顾自然、人文等要素,因此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风貌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即将进入最后环湖核心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在新时代背景和新的教育建设理念下,校园建设需兼顾自然、人文等要素,因此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风貌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校园建筑风貌特色的梳理,分析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现状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西区核心建筑风貌特色的三点塑造策略,并将建筑风貌归纳为八个要素,进一步提出具体控制措施,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风貌 校园规划 城市设计 校园核心区
下载PDF
校城共生视角下的校园更新设计研究——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为例
3
作者 王静 陆文凯 +1 位作者 董丹申 贺勇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在当下高校教育大众化、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双重背景下,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步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关系。该文立足浙江大学平衡建筑和合共生的理念,以校城共生域为视角创新探讨了校园边界对城市和校园的双向互动影响。基于共生域这一校城关... 在当下高校教育大众化、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双重背景下,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步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关系。该文立足浙江大学平衡建筑和合共生的理念,以校城共生域为视角创新探讨了校园边界对城市和校园的双向互动影响。基于共生域这一校城关系的载体,研究对校城边界空间的设计要素进行整体梳理,分层总结校城边界空间的设计策略,并通过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研究与设计作为实践验证,以期为城市中心区校城边界空间更新提供更普适、具体、深入的方法理论和实践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城共生域 校园更新 和合共生 平衡建筑 浙大西溪校区
下载PDF
王健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
作者 董丹申 《当代建筑》 2023年第12期18-23,共6页
自校园至工作,从师生到共事,我认识王健已逾三十载。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关注建筑学的本原,独立思考创作,坚守学术立场,勇于探索实践,同时深耕建筑消防设计方向,不断探寻创作和技术的平衡之路,用态度和观念表达了对建筑设计不变的恒心和... 自校园至工作,从师生到共事,我认识王健已逾三十载。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关注建筑学的本原,独立思考创作,坚守学术立场,勇于探索实践,同时深耕建筑消防设计方向,不断探寻创作和技术的平衡之路,用态度和观念表达了对建筑设计不变的恒心和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消防设计 建筑设计 王健 建筑学 学术立场 观念表达 独立思考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下载PDF
“知行合一”的建筑创新——对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UAD)实践中“创新性”内涵的建构与思考
5
作者 程啸 董笑砚 董丹申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2期19-24,共6页
重申对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性”内涵进行理论化思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以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UAD)的“平衡建筑”观念基于“知行合一”的思想来建构其实践中“创新性”的独特内涵,并通过代表性作品中此内涵的具体呈现来支... 重申对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性”内涵进行理论化思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以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UAD)的“平衡建筑”观念基于“知行合一”的思想来建构其实践中“创新性”的独特内涵,并通过代表性作品中此内涵的具体呈现来支撑此理论建构。以此为基础反思UAD建筑创新中的相关问题,以优化“平衡建筑”的总体设计观念并更好地指导建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 知行合一 平衡建筑 设计主体专业
下载PDF
基于空间数据的灰色空间解析——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6
作者 于学锋 张焕 +2 位作者 鲁家明 蒋卓松 龚梦超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师生日常生活、交流、休憩的综合性场所。在大学校园中,“灰色空间”是一种功能界限相对模糊的空间类型,其使用情况也无法从图面上直接了解,且存在设计与使用上的差异。研究希望从使用者的空间数据和问卷... 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师生日常生活、交流、休憩的综合性场所。在大学校园中,“灰色空间”是一种功能界限相对模糊的空间类型,其使用情况也无法从图面上直接了解,且存在设计与使用上的差异。研究希望从使用者的空间数据和问卷调查入手,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为例,研究校园中的“灰色空间”的使用现状与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激活策略,以求对校园空间营造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 社会调查 空间行为 大学校园
下载PDF
诗意表达与绿色建造——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B1楼实践 被引量:5
7
作者 董丹申 莫洲瑾 高天宇 《世界建筑》 202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本文以住建部装配式示范项目——浙大院紫金院区B1楼为例,解析了其结构空间的流线组织、构件标准化的节奏协律与建筑表皮的参数化设计3种设计策略,强调了"工业化也有诗意"的设计理念;同时从基于总建筑师制的绿色策划、全专业... 本文以住建部装配式示范项目——浙大院紫金院区B1楼为例,解析了其结构空间的流线组织、构件标准化的节奏协律与建筑表皮的参数化设计3种设计策略,强调了"工业化也有诗意"的设计理念;同时从基于总建筑师制的绿色策划、全专业协同的绿色设计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绿色施工3个方面探讨了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造的技术和实施保障措施,最终实现感性的人文精神与理性的装配式建造的完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标准化设计 协同设计 绿色建造
下载PDF
借巧用精,不假于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冰陶 董丹申 +1 位作者 邝洋 殷农 《新建筑》 2023年第4期60-63,共4页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下文简称艺博馆)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是中美两国设计师合作的成果。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双方在理念、认知判断及手法取舍方面的诸多差异,造成了些许“冲突”,双方都有一些对方不太认同的“习惯”,正...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下文简称艺博馆)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是中美两国设计师合作的成果。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双方在理念、认知判断及手法取舍方面的诸多差异,造成了些许“冲突”,双方都有一些对方不太认同的“习惯”,正是对这些习惯的反思,促生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相比之下,美方设计师在谋篇布局时的取舍更趋务实,中方设计师则有较多程式化的考虑;但在建构逻辑方面则刚好相反,中方更多妥协,美方更多坚持。建筑的“形”与“用”之辨,是个老问题,而其中潜在的对审美目标和空间本质的认知,则是个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本质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 谋篇布局 中美两国 建构逻辑 设计师 程式化
下载PDF
建筑空间可视性分析的量化研究综述
9
作者 浦欣成 杨立昱 劳燕青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文章通过对空间可视性分析方法相关文献的检索和梳理,对通视性分析、可视域分析和可视图分析法进行了介绍。这些方法为空间量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工具,通过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解释不同领域的空间环境问题。具体而言,文章从... 文章通过对空间可视性分析方法相关文献的检索和梳理,对通视性分析、可视域分析和可视图分析法进行了介绍。这些方法为空间量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工具,通过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解释不同领域的空间环境问题。具体而言,文章从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建筑空间认知与行为预测、消防安全、战术规划和军事应用、自然景观等五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环境空间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性分析 通视性分析 可视域分析 可视图分析 量化研究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步行捷径系统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穆特 劳燕青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11期10-12,共3页
以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为例,建立研究对象的线段模型,导入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并设置分析半径,利用该半径下的空间句法参数值,找到捷径系统中实用性较高和较低的道路,分析形成原因,讨论该捷径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针对实用性较... 以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为例,建立研究对象的线段模型,导入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并设置分析半径,利用该半径下的空间句法参数值,找到捷径系统中实用性较高和较低的道路,分析形成原因,讨论该捷径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针对实用性较差的捷径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验证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选择度 整合度 捷径系统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变电站建筑减碳优化研究
11
作者 樊永航 李丹乐 罗晓予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24-29,92,共7页
变电站作为城市供配电系统的重要枢纽,在建设、安装和运维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变电站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研究,可明确变电站建筑的碳排放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减碳技术措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变电站作为城市供配电系统的重要枢纽,在建设、安装和运维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变电站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研究,可明确变电站建筑的碳排放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减碳技术措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以浙江安吉110 kV城北变电站建设方案为例,对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从平面布置、围护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暖通设计、模块化设计5个方面进行减碳优化,并与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整体优化后全生命周期总减碳量为1619362.52 kgCO_(2)e,减碳率72.32%,其中地基与基础设计优化和暖通设计优化是全生命期减碳总量较大的措施,减碳量分别为650400.80 kgCO_(2)e和440897.60 kgCO_(2)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全生命周期 评估 碳排放
下载PDF
基于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的浙江省小城镇人居环境发展特征研究
12
作者 莫洲瑾 樊简敏 曲劼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其中,浙江省经过系列举措,在该方面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文章聚焦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四大维度,运用Python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对国家和浙江省相关政策文本... 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其中,浙江省经过系列举措,在该方面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文章聚焦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四大维度,运用Python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对国家和浙江省相关政策文本进行了中文分词、语义相似度和词频统计等量化研究,提出了中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发展的四大阶段,探究了每个发展阶段中浙江省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具体举措,总结出其在社会治理、经济产业、生态建设和社会人文四方面的主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文本 人居环境 小城镇 浙江省 Python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和合共生消融边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规划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丹申 陈建 陈璐 《当代建筑》 2022年第7期20-23,共4页
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打破了“围墙内办大学”的传统城校关系,提出了“共享区”的规划方案,消融了大学与城市的边界,增强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项目积极探索“三院一体”医科模式下的创新,秉承“共享、开放”的理念,聚... 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打破了“围墙内办大学”的传统城校关系,提出了“共享区”的规划方案,消融了大学与城市的边界,增强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项目积极探索“三院一体”医科模式下的创新,秉承“共享、开放”的理念,聚焦“人本为先”的核心,打造一所临水融城、传承文化、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共生 消融边界 开放 共享
下载PDF
平衡主线和匝道交通运行的强化学习型匝道控制研究
14
作者 章立辉 余宏鑫 +2 位作者 熊满初 胡文琴 王亦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7,107,共12页
考虑合流区域主线和匝道的交通流运行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鲁棒自适应匝道控制模型——DRLARM模型。根据交通流运行特征,构造了平衡主线交通效率和匝道排队长度的强化学习奖励函数;为适应动态变化的交通环境,采用多交通流... 考虑合流区域主线和匝道的交通流运行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鲁棒自适应匝道控制模型——DRLARM模型。根据交通流运行特征,构造了平衡主线交通效率和匝道排队长度的强化学习奖励函数;为适应动态变化的交通环境,采用多交通流场景混合训练控制模型,在不同拥堵成因、不同拥堵时长、不同需求分布等测试场景下开展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无控制及DRLARM、ALINEA和PI-ALINEA模型控制的车辆平均行程时间A、车道占有率o、匝道排队长度W和匝道损失时间比P等评价指标。研究表明:DRLARM模型控制的平均行程时间A相比无控工况节省了22%,略好于ALINEA模型,与PI-ALINEA模型控制效果相当;DRLARM模型在不同测试场景下产生的匝道损失时间比P较稳定,匝道排队长度W绝对值相较于ALINEA模型和PI-ALINEA模型均缩短了约16%;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兼顾了通行效率和路权公平性,训练所得DRLARM模型在动态交通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适应匝道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高速公路 匝道排队管理 鲁棒性
下载PDF
基于双“3E”视角下的地景建筑关键指标研究与实证
15
作者 王昕洁 王玥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49-53,共5页
参照可持续发展“环境-公平-经济”3E体系与“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在此双“3E”视角下导出地景建筑四大关键指标:经济(场容率)、环境(绿容率)、能源(覆盖度)、公平(开放度)。并以亚运场馆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运动中心为例,对四大关键... 参照可持续发展“环境-公平-经济”3E体系与“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在此双“3E”视角下导出地景建筑四大关键指标:经济(场容率)、环境(绿容率)、能源(覆盖度)、公平(开放度)。并以亚运场馆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运动中心为例,对四大关键指标进行实证研究,考察其应用场景与可行性,为“双碳”目标下的地景建筑的可持续性能定量分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设计 双3E系统 地景建筑 亚运会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张治成 叶志凯 +2 位作者 孙晓燕 王海龙 高君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6,共13页
为深入研究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基于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及同尺寸整体现浇对照柱试验建立构件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其轴压荷载-位移响应及失效形态。针对界面粘结性能、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打印模板厚度、荷载... 为深入研究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基于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及同尺寸整体现浇对照柱试验建立构件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其轴压荷载-位移响应及失效形态。针对界面粘结性能、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打印模板厚度、荷载偏心距等参数开展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叠合柱轴压极限承载力随着薄弱界面剪切强度、刚度及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打印材料的抗压强度高于现浇混凝土,叠合柱抗压极限承载力提升率与打印模板厚度呈近似线性关系,叠合圆柱的抗压极限承载力随着荷载偏心距的增大而降低,呈近似线性负相关。此外,偏心距对叠合圆柱极限承载力下降幅度的影响大于现浇圆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永久模板 叠合柱 抗压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17
作者 王激扬 刘修良 +2 位作者 王树斌 纪恩文 胡志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良好工作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本试验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裂缝病害问题,对4组采用不同钢筋配筋率和保护层厚度的横桥向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桥面板进行了抗弯破坏试验,研究了组...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良好工作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本试验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裂缝病害问题,对4组采用不同钢筋配筋率和保护层厚度的横桥向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桥面板进行了抗弯破坏试验,研究了组合板的荷载-挠度关系与裂缝开展特征;用等效截面法计算了开裂应力、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力,验证了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板的抗裂性能。结果表明:60 mm厚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铺装层在小配筋率(2.6%)和低于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厚度(15 mm)条件下呈现出多缝开裂的破坏形态,具备较高的延性和开裂应力,满足规范和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 组合板 抗弯性能 等效截面法 裂缝宽度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的水利工程EPC项目价值增值机理研究
18
作者 俞洪良 杨正涵 +1 位作者 徐铨彪 潘益斌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总承包模式的水利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研究其价值增值机理有利于总承包方做好项目的价值管理。从水利工程EPC项目的价值链分析入手,基于文献和专家访谈得到23个价值增值影... 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总承包模式的水利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研究其价值增值机理有利于总承包方做好项目的价值管理。从水利工程EPC项目的价值链分析入手,基于文献和专家访谈得到23个价值增值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得到各因素间的影响程度评分,用决策实验和评估实验(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法计算了各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结合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对数据进行分析,将价值增值因素划分为6类,构建了水利工程EPC项目价值增值的递阶模型,探究和揭示了项目价值增值的路径和机理。研究结果对水利工程EPC总承包方制订管理策略有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 价值增值 决策实验和评估实验-解释结构模型(DEMATEL-SIM)
下载PDF
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
19
作者 罗晓予 曹星煜 宋志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减排在日本已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为准确开展中日建筑碳排放对比分析带来了难度。文中首先从计算边界、建材统计精度、碳排放因子数量等方面建立了中日同口径的全生... 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减排在日本已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为准确开展中日建筑碳排放对比分析带来了难度。文中首先从计算边界、建材统计精度、碳排放因子数量等方面建立了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基于此对中日案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开展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案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略高于日本,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明显高于日本。此外建筑建材性能对碳排放影响显著,日本建筑利用低碳建材,生产碳排放低,建材使用寿命长,使维护、废弃阶段碳排放均低于中国建筑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碳排放因子 统计分析 对比
下载PDF
高层会展中心建筑方舱改造实践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俊祥 曹益坚 +2 位作者 高克文 吴美娴 黎仁贺 《暖通空调》 2023年第2期21-25,共5页
以某高层会展中心为例,介绍了该类建筑方舱医院的改造经验,对设计导则中通风空调系统方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讨论了对污染区全空气系统回风工况、卫生通过防疫通风做法等问题,并结合工程经验对此类方舱医院改造与运行方案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方舱医院 列装防护舱 卫生通过 回风工况 排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