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机械智能化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华勇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7年第12期19-21,共3页
本文根据杨华勇院士2017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发展高峰(CTO)论坛上的主旨演讲进行整理,文章分别从装备智能化发展现状、智能工程机械发展现状、浙江大学智能工程机械的相关研究、智能工程机械展望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和探讨,涉题广泛、内容... 本文根据杨华勇院士2017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发展高峰(CTO)论坛上的主旨演讲进行整理,文章分别从装备智能化发展现状、智能工程机械发展现状、浙江大学智能工程机械的相关研究、智能工程机械展望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和探讨,涉题广泛、内容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智能化 工程机械 发展趋势 机械技术 浙江大学
下载PDF
工程机械智能化进展与发展趋势(二)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华勇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8年第1期38-39,共2页
(上接本刊2017年第12期P21页)2.2智能工程机械的必要性传统工程机械的特点:(1)施工: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受环境的限制;(2)人机交互: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作强度大;(3)节能环保方面:能源利用率低,污染少,可持续发展.随着电子技术、... (上接本刊2017年第12期P21页)2.2智能工程机械的必要性传统工程机械的特点:(1)施工: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受环境的限制;(2)人机交互: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作强度大;(3)节能环保方面:能源利用率低,污染少,可持续发展.随着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测试与传感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程机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智能化 工程机械 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 电子技术 自动化程度 能源利用率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工程机械智能化进展与发展趋势(三)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华勇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8年第2期44-46,共3页
3.2.3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可以分为智能云端服务器的开发和任务识别装置的开发.3.2.4决策系统决策系统由控制系统框架、工况决策、智能挖机轨迹规划以及3D轨迹规划仿真等部分组成.控制系统框架a.规划水平:任务分析,得到结构的轨迹序列;b.... 3.2.3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可以分为智能云端服务器的开发和任务识别装置的开发.3.2.4决策系统决策系统由控制系统框架、工况决策、智能挖机轨迹规划以及3D轨迹规划仿真等部分组成.控制系统框架a.规划水平:任务分析,得到结构的轨迹序列;b.伺服水平:根据轨迹序列,控制机器人施工和监控状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智能化 发展趋势 控制系统 工程 决策系统 轨迹规划 轨迹序列 识别装置
下载PDF
工程机械智能化进展与发展趋势(四)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华勇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8年第3期36-37,共2页
4智能工程机械展望4.1智能工程机械发展意义和未来趋势.智能工程机械将会表现为如下特征:(1)高精度、高效率传感系统精确定位、工作轨迹规划、行走路径规划、执行精确控制;(2)节约能源流量分配、能量匹配、数字控制、负载口独立柔性控... 4智能工程机械展望4.1智能工程机械发展意义和未来趋势.智能工程机械将会表现为如下特征:(1)高精度、高效率传感系统精确定位、工作轨迹规划、行走路径规划、执行精确控制;(2)节约能源流量分配、能量匹配、数字控制、负载口独立柔性控制、能量回收;(3)智能操控基于大数据在线分析与决策、远程遥控、状态监测、自主作业;(4)大数据与集群控制人工智能技术、故障诊断、在线评估、远程群控、云通讯、云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智能化 工程机械 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 远程遥控 集群控制 精确定位 传感系统
下载PDF
第13届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会议
5
《国际学术动态》 2015年第3期52-53,共2页
第13届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会议(13th CIRP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ided Tolerancing, CIRP-CAT 2014)于2014年5月11-14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该系列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 生产工程 科学院 国际 CIRP 浙江大学
下载PDF
水下大振幅压电纤维致动柔性结构的非线性流体动力特性及实验
6
作者 杨浙栋 娄军强 +3 位作者 陈特欢 崔玉国 魏燕定 李国平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2024年第3期365-373,共9页
水下智能材料驱动柔性结构在机器鱼、水下航行器及精密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水下大振幅压电纤维(Macro Fiber Composite,MFC)致动柔性结构的非线性流体动力特性,建立了流固耦合振动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参数... 水下智能材料驱动柔性结构在机器鱼、水下航行器及精密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水下大振幅压电纤维(Macro Fiber Composite,MFC)致动柔性结构的非线性流体动力特性,建立了流固耦合振动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参数化的二维CFD分析了不同特征振动频率及振幅下柔性结构周围流场的分布演化规律,发现随着柔性结构特征振幅增大,其周围流场逐渐出现了涡旋脱落及对流现象,且流体阻尼效应的非线性随之增强。提出了由特征振动频率和振幅共同确定的非线性修正流体动力函数解析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小振幅情况下,修正流体动力函数虚部也就是流体阻尼效应随着特征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当特征振幅增大到一定值后,流体阻尼效应随着特征振动频率的增大却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性。开展了水下MFC致动柔性结构振动特性验证实验,证实柔性结构在MFC主动激励下的实测幅频、相频特性与理论预测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提修正流体动力函数表达式及流固耦合振动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流体动力学 流体动力函数 流固耦合振动 水下柔性结构 压电纤维
下载PDF
压电柔性机械臂的实验辨识及最优极点配置抑振控制 被引量:9
7
作者 娄军强 廖江江 +2 位作者 李国平 杨依领 魏燕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8-25,共8页
研究了压电柔性臂系统的实验辨识和基于极点配置法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针对粘贴应变传感器和压电致动器的压电柔性臂系统,提出了零点重新分布的理论传递函数模型。通过扫频实验采用频域辨识方法确立了从压电致动器控制电压输入到应变... 研究了压电柔性臂系统的实验辨识和基于极点配置法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针对粘贴应变传感器和压电致动器的压电柔性臂系统,提出了零点重新分布的理论传递函数模型。通过扫频实验采用频域辨识方法确立了从压电致动器控制电压输入到应变桥路电压输出的实验传递函数模型,辨识模型与实际结构响应吻合程度达94.8%。并通过多频激励实验证实了辨识模型与实际结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辨识得到的传递函数模型建立了系统状态方程表达式,提出了一种移动距离最短、满足系统闭环阻尼要求的闭环极点位置确立方法。不同闭环极点下的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明了采用的最优极点配置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柔性臂在特定激励和外界干扰激励下产生的弹性振动均得到了有效抑制。所提出的模型辨识方法和极点配置策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柔性臂 系统辨识 最优极点配置 振动主动控制
下载PDF
S变换引导变分模态提取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郭远晶 金晓航 +1 位作者 魏燕定 杨友东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9-1298,共10页
针对信号变分模态分解(VMD)存在分解层数难以确定、目标模态难以选取的问题,介绍了一种信号分解方法——变分模态提取(VME),且提出了基于S变换(ST)与VME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VME将信号分解成两层——期望模态和残余信号,并基于一个... 针对信号变分模态分解(VMD)存在分解层数难以确定、目标模态难以选取的问题,介绍了一种信号分解方法——变分模态提取(VME),且提出了基于S变换(ST)与VME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VME将信号分解成两层——期望模态和残余信号,并基于一个新的准则:期望模态与残余信号之间具有最小的频谱重叠。为了使VME得到的期望模态包含充分的故障特征,采用S变换对信号进行处理,确定故障特征所在的频段,据此选取VME期望模态的中心频率初始值。为了从期望模态中提取出故障特征频率,采用平方包络谱(SES)对期望模态进行分析。仿真信号与实际振动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ST‐VME方法能够成功提取出有价值的期望模态和准确的故障特征频率,实现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且与VMD相比,ST‐VME方法的目标性更强,实施更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旋转机械 变分模态提取 S变换 平方包络谱
下载PDF
二自由度大行程无耦合压电粘滑定位平台
9
作者 吴彤 杨依领 +2 位作者 吴高华 崔玉国 魏燕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2-72,共11页
针对微操作与微装配任务对多维大范围精密定位运动的需求,采用粘滑驱动原理并结合压电柔顺机构设计二自由度、大行程、无耦合并联定位平台。利用桥式机构对内置压电驱动器进行位移放大,并与复合解耦结构配合构成二维柔顺驱动机构。交叉... 针对微操作与微装配任务对多维大范围精密定位运动的需求,采用粘滑驱动原理并结合压电柔顺机构设计二自由度、大行程、无耦合并联定位平台。利用桥式机构对内置压电驱动器进行位移放大,并与复合解耦结构配合构成二维柔顺驱动机构。交叉滚柱导轨则连接移动台与驱动机构,并通过预紧螺钉调整接触摩擦力,进而获得良好的粘滑运动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定位平台的静力学模型,并对位移放大倍数、应力和固有频率进行仿真分析。最后,搭建实验测试系统验证定位平台的输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扫描驱动模式下,驱动电压为150 V时,平台x和y向的输出位移分别为63.84μm和62.61μm,耦合比为0.52%和0.59%,分辨率为6.5 nm和7.2 nm;在步进驱动模式下,驱动电压为120 V时,平台在x和y向的单步位移分别为47.31μm和47.20μm,耦合比为0.69%和0.73%,x正向、x反向、y正向和y反向的运动分辨率分别为0.49,0.47,0.47和0.42μm,最大垂直负载为50 N,设计的压电粘滑定位平台满足所需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 桥式机构 粘滑运动 定位平台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建模技术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李琳利 李浩 +3 位作者 顾复 丁宁 顾新建 罗国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7-1319,共13页
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实现产品物理模型和信息模型的融合与迭代优化,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返工成本。针对复杂产品多学科协同性差、研发成本高的难题,将数字孪生的理念引入到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中。分析了多学科协同设计和数... 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实现产品物理模型和信息模型的融合与迭代优化,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返工成本。针对复杂产品多学科协同性差、研发成本高的难题,将数字孪生的理念引入到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中。分析了多学科协同设计和数字孪生的研究进展,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探讨了产品、生产及其性能数字孪生模型的信息表达、集成与数据交互问题,给出了数字孪生的演变过程模型;在分析产品数字孪生多阶段建模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产品数字孪生多学科协同设计建模参考架构,提出了机电一体化的多学科协同设计与虚拟工程方法和产品数字孪生多学科协同设计关键技术,通过优化仿真和虚拟调试构建了复杂机械产品的数字孪生模型,解决了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学科系统的信息物理融合问题。通过案例验证了所提数字孪生多学科建模理论及其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复杂机械产品 多学科协同设计 机电一体化 虚拟调试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物理系统 建模
下载PDF
云环境下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机制研究
11
作者 房刚 宋晓云 《大学(研究)》 2018年第3期27-33,共7页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随着协同创新计划的深入实施,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改革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云计算模式及技术的出现是加快实现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创业一种有力的推动器。文章首先阐明了云环境下基于协...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随着协同创新计划的深入实施,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改革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云计算模式及技术的出现是加快实现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创业一种有力的推动器。文章首先阐明了云环境下基于协同创新的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的意义。其次,论述了云环境下基于协同创新的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机制,包括构建工程学科研究生协同创新创业云环境、建立健全云环境下的研究生协同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和基于云计算的工程学科研究生过程培养机制。最后,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云平台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协同创新体制下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组建与培养对策、健全创新始业教育课程体系及不同类型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管理方法等。文章提出创新创业机制及实现方法对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招生 创新体制 工程学科 机制 创业 环境 改革力度 上海交通大学
下载PDF
定制皂制作工程训练项目设计
12
作者 孙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第18期102-103,共2页
本文针对目前学生对于传统金工实习缺乏兴趣的问题,开发了一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定制皂创新工程拓展项目,项目整合了CAD/CAM、模具、铸造、数控加工、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将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该项目体验到制“皂... 本文针对目前学生对于传统金工实习缺乏兴趣的问题,开发了一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定制皂创新工程拓展项目,项目整合了CAD/CAM、模具、铸造、数控加工、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将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该项目体验到制“皂”的无限乐趣。结果表明,项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动手热情,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皂 创新项目 皂模 工程训练
下载PDF
带RTCP功能的五轴机床后处理程序开发
13
作者 林志伟 周哲平 +1 位作者 王郑拓 栾丛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4,共5页
为解决带旋转刀具中心点(RTCP)功能五轴机床的后处理问题,以国产桌面式双回转工作台型五轴机床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链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建立了其正向运动学方程;对旋转轴和平动轴分别进行了反向运动学求解,分析了旋转轴双解问题的... 为解决带旋转刀具中心点(RTCP)功能五轴机床的后处理问题,以国产桌面式双回转工作台型五轴机床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链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建立了其正向运动学方程;对旋转轴和平动轴分别进行了反向运动学求解,分析了旋转轴双解问题的求解策略;同时结合五轴机床的RTCP功能,开发了一套通用性较强的后置处理程序。最后对后处理程序进行了五轴加工实验,验证了该程序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机床 后置处理 旋转刀具中心点 反向运动学
下载PDF
压电致动的谐振式水下柔性结构动态迟滞建模及前馈补偿
14
作者 王泽锴 娄军强 +3 位作者 陈特欢 邓益民 崔玉国 魏燕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具有运动灵活且操作方便优点的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MFC)致动水下柔性结构广泛应用于水下仿生推进和变形控制系统中,但是MFC的迟滞非线性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定位精度和操控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Prandtl-Ishlinskii(... 具有运动灵活且操作方便优点的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MFC)致动水下柔性结构广泛应用于水下仿生推进和变形控制系统中,但是MFC的迟滞非线性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定位精度和操控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Prandtl-Ishlinskii(PI)静态迟滞和传递函数动态模型串联的复合式模型来描述MFC致动水下柔性结构谐振状态下的动态迟滞行为。首先基于所提出水下结构的准静态迟滞特性辨识得到改进PI迟滞模型参数,然后通过传递函数串联馈通环节的动态模型捕捉MFC致动柔性结构的水下谐振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复合式动态迟滞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MFC致动水下柔性结构在谐振状态下的动态迟滞行为,并且在固有频率附近一定带宽范围内仍具有较高准确性。基于复合式逆模型的前馈补偿下,水下柔性结构在谐振状态下跟踪正弦轨迹的实测位移与期望位移基本重合,补偿后二者线性度较高,显著提升了MFC致动柔性结构谐振状态下的动态定位和跟踪精度,证实了所提出动态迟滞模型和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柔性结构 谐振 动态迟滞 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 前馈补偿
下载PDF
基于接触式压脚的机器人制孔垂直度优化研究
15
作者 连哲楠 郭英杰 +2 位作者 霍超 赵树滨 董辉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8-426,共9页
针对传统非接触式法向校正技术在弱刚性薄壁上的不足,在接触式压脚结构的基础上对传统法向校正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仅适用于接触式压脚结构的两点校正算法,同时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法向测量系统标定方法。针对弱刚性薄壁受... 针对传统非接触式法向校正技术在弱刚性薄壁上的不足,在接触式压脚结构的基础上对传统法向校正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仅适用于接触式压脚结构的两点校正算法,同时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法向测量系统标定方法。针对弱刚性薄壁受到压脚单向压紧力产生回退对制孔位置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工具中心点(Tool center point, TCP)变位补偿技术,该技术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监测壁板回退量,在法向校正前动态调整TCP位置,实现对壁板回退量的实时补偿。搭建试验平台并通过制孔试验验证了接触式法向校正技术与TCP变位补偿技术可有效保证孔的垂直度与孔位精度,实现孔垂直度误差小于0.25°,孔位偏差小于0.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机器人制孔 接触式压脚 法向校正 实时补偿
下载PDF
“自适应控制”原理下建造智能化认知与策略
16
作者 孙源 王竹 +1 位作者 郑媛 李坰其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在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建造体系的革新为建筑实践提供了多样的优化可能性和创造潜力。针对建筑设计建造的复杂性和建造场景的动态性特点,通过对于当前应用建筑智能化领域的机器人建造自适应原理相关内容及其实践案例的研究解析... 在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建造体系的革新为建筑实践提供了多样的优化可能性和创造潜力。针对建筑设计建造的复杂性和建造场景的动态性特点,通过对于当前应用建筑智能化领域的机器人建造自适应原理相关内容及其实践案例的研究解析,建立起面向建筑师的系统控制思维和认知。从建筑构件制造、建造环境响应、材料性能测试三个方面的细分研究入手,梳理了近十余年来以自适应控制导向下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建造的演化发展脉络;结合国内外多尺度案例分析,厘清建筑建造过程中在加工精度把控、动态环境交互和材料行为模拟等应用技术研究中的反馈循环机制;总结了包括“设计-响应-建造-感知”等核心节点在内的自适应设计建造流程以及潜在影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建筑智能 机器人建造 概念认知 应用实践
下载PDF
谭建荣:创新设计助力“中国智造”
17
作者 《中国科技奖励》 2023年第1期41-42,共2页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科学设计是一个国家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要成为制造强国,首先要科学制造,而科学制造则首先需要科学设计,要研发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科学设计是一个国家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要成为制造强国,首先要科学制造,而科学制造则首先需要科学设计,要研发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必须要将创新设计放在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智造 基础产业 制造强国 创新设计 制造大国 制造业 高技术含量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激光跟踪仪三维坐标转换综合优化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鹏 王青 +2 位作者 李江雄 俞慈君 柯映林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12-2920,共9页
为了减少飞机等大型机械产品在安装过程中公共点测量误差的影响,提高坐标转换的精度,提出一种加权点匹配计算方法。该方法以匹配残差加权平方和最小作为解的最优性条件,根据不等精度测量时的加权原则,按照公共点的点位误差确定权重。基... 为了减少飞机等大型机械产品在安装过程中公共点测量误差的影响,提高坐标转换的精度,提出一种加权点匹配计算方法。该方法以匹配残差加权平方和最小作为解的最优性条件,根据不等精度测量时的加权原则,按照公共点的点位误差确定权重。基于广义逆矩阵理论,建立了近似的测量误差传递模型,分析了测量误差和权重对匹配结果的影响。为了指导跟踪仪位置的优选,借鉴结构力学理论提出一个公共点分布评价指标。重复测量实验表明,在相同测量条件下,与奇异值分解法相比,该匹配算法转换参数的标准差减小了约10%,稳定性较好。对某型飞机附件测量方案的优选实例表明,应用该评价指标有助于选择转换精度较高的跟踪仪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激光跟踪仪 测量误差 位姿评估
下载PDF
基于孔特征约束的飞机部件位姿优化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青 郑飞 +3 位作者 任英武 程亮 李江雄 柯映林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为了实现飞机大部件的最佳位姿装配、保证装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制造准确度与对接深孔协调准确度的大部件位姿优化算法。以制造特征点的三维相对偏差和协调深孔的位置相对偏差的加权组合为变量,建立部件装配误差评价目标函数;以最小的... 为了实现飞机大部件的最佳位姿装配、保证装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制造准确度与对接深孔协调准确度的大部件位姿优化算法。以制造特征点的三维相对偏差和协调深孔的位置相对偏差的加权组合为变量,建立部件装配误差评价目标函数;以最小的装配误差为优化目标,将装配过程中对应对接深孔之间轴线的相对偏差为约束条件,建立飞机大部件数字化装配姿态评价的最优化数学模型。对于模型的求解,以奇异值分解算法计算结果作为初值,采用Lagrange法结合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得到部件的最优位姿,使部件在满足制造准确度的同时对接深孔孔轴方向的偏差最小,满足装配的要求。通过在飞机数字化装配中的运用并与奇异值分解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准确度 装配误差 对接深孔 最优位姿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视觉测量的沉头孔垂直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12
20
作者 毕运波 徐超 +1 位作者 樊新田 严伟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2-318,共7页
为了提高沉头孔垂直度检测精度,实现检测过程自动化,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沉头孔垂直度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沉头孔平行投影数学计算模型,将三维空间测量问题转换为二维平面测量问题.为减小视觉测量过程中因透视投影产生的计算误差... 为了提高沉头孔垂直度检测精度,实现检测过程自动化,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沉头孔垂直度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沉头孔平行投影数学计算模型,将三维空间测量问题转换为二维平面测量问题.为减小视觉测量过程中因透视投影产生的计算误差,应用透视几何原理修正计算模型,通过牛顿法求解该模型,分析模型计算精度与窝深、物距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了机器人自动化制孔与视觉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得沉头孔垂直度的平均视觉测量误差约为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度 视觉测量 沉头孔 透视投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