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强迫气流下木屑逆向阴燃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马增益 李月宁 +3 位作者 黄群星 罗娅 严建华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97-500,共4页
在搭建的小型阴燃实验台上,对木屑的一维水平逆向阴燃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稳定的逆向阴燃过程,并对各种因素对阴燃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加,阴燃的传播速度随之增加,而材料含水量的增大会降低阴燃的传播速... 在搭建的小型阴燃实验台上,对木屑的一维水平逆向阴燃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稳定的逆向阴燃过程,并对各种因素对阴燃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加,阴燃的传播速度随之增加,而材料含水量的增大会降低阴燃的传播速度.另外对阴燃过程中产生的CO2和CO进行分析,计算出这两种气体在不同空气流速下的平均排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燃 逆向阴燃 传播速度 含水量 平均排放速率
下载PDF
利用火焰图像同时重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飞 马增益 +3 位作者 严建华 池涌 倪明江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04-2408,共5页
煤粉火焰图像是火焰辐射经过发射、衰减和散射等过程后到达摄像机靶面的投影。火焰发射出的辐射强度与火焰自身的温度密切相关 ,而辐射强度的衰减则取决于弥散介质的特性和浓度。该文首先研究了辐射衰减系数与粒子浓度场的关系 ,提出了... 煤粉火焰图像是火焰辐射经过发射、衰减和散射等过程后到达摄像机靶面的投影。火焰发射出的辐射强度与火焰自身的温度密切相关 ,而辐射强度的衰减则取决于弥散介质的特性和浓度。该文首先研究了辐射衰减系数与粒子浓度场的关系 ,提出了对温度场和浓度场进行同时重建的控制方程。最后 ,在小型煤粉炉上进行断面温度场和浓度场的重建试验。图 1 1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火焰图像 温度场 浓度场
下载PDF
气化参数影响气流床煤气化的模型研究(Ⅰ)——模型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43
3
作者 吴学成 王勤辉 +2 位作者 骆仲泱 方梦祥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61-1365,1386,共6页
为评价和优化气流床煤气化中的气化方案和气化参数,从化学动力学角度并结合化学平衡,依据气流床特性建立了气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煤热解和气化所经历的各反应过程,如C-O2、C-H2O、C-CO2、C-H2等异相反应以及挥发分燃烧、水煤气平... 为评价和优化气流床煤气化中的气化方案和气化参数,从化学动力学角度并结合化学平衡,依据气流床特性建立了气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煤热解和气化所经历的各反应过程,如C-O2、C-H2O、C-CO2、C-H2等异相反应以及挥发分燃烧、水煤气平衡、甲烷蒸汽重整等均相反应.模型对三个工况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同时对气流床煤气化整个气化过程(氧化、还原和平衡三阶段)的模拟合理、正确,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气化参数对气流床煤气化的影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 煤气化 煤热解 气化动力学 挥发分 水煤气 反应过程 吻合 合化 影响
下载PDF
气化参数影响气流床煤气化的模型研究(Ⅱ)——模型预测及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学成 王勤辉 +2 位作者 骆仲泱 方梦祥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83-1489,共7页
为评价和优化气流床煤气化中的气化方案和气化参数,利用已建立的气流床煤气化动力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气化剂、气化剂质量比率、气化温度、气化压力和停留时间等参数对气化过程和煤气组分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 为评价和优化气流床煤气化中的气化方案和气化参数,利用已建立的气流床煤气化动力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气化剂、气化剂质量比率、气化温度、气化压力和停留时间等参数对气化过程和煤气组分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2/H2O和O2/CO2两种气化方案各有特点,O2/H2O气化剂方案反应速度快,煤气中H2体积分数高,而O2/CO2气化剂方案可以降低未分解的水煤气,并回收利用CO2.气化温度是影响气化进程和煤气组分的最关键因素,气化压力对气化反应进程影响较大,但对接近平衡时的煤气组分影响却较小;对给定的气化反应系统,存在最佳气化剂质量比率和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剂 气流床 煤气化 气化压力 气化反应 组分 气化温度 影响 分析 比率
下载PDF
不同气氛下煤燃烧固硫化学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范红宇 曹欣玉 +2 位作者 周俊虎 程军 岑可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9,共6页
针对煤高温下燃烧脱硫技术的效率较低这一现状 ,对钙基固硫剂在流化床燃烧条件下还原性气氛和交变气氛下的固硫反应机理以及煤粉炉燃烧过程中氧化性和还原性气氛下固硫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述 ,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 针对煤高温下燃烧脱硫技术的效率较低这一现状 ,对钙基固硫剂在流化床燃烧条件下还原性气氛和交变气氛下的固硫反应机理以及煤粉炉燃烧过程中氧化性和还原性气氛下固硫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述 ,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气氛下流化床和煤粉炉燃烧条件下石灰石固硫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的若干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硫化学反应机理 气氛 煤燃烧 钙基固硫剂 煤粉炉 流化床 石灰石
下载PDF
煤中氯的分布及燃烧过程中氯析出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蒋旭光 徐旭 +3 位作者 严建华 何杰 池涌 岑可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7-670,共4页
测定了我国 4 1种煤中氯含量 ,分析了我国煤中氯的分布特性 .选取了两种中等氯含量的五阳贫煤和兖州烟煤在马弗炉内进行了不同温度和燃烧时间的煤燃烧残渣中氯含量的测定 ,从氯平衡角度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氯的析出特性 。
关键词 灰分 析出特性 燃烧过程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中废弃木料流化床热解气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肖刚 池涌 +6 位作者 倪明江 张加权 缪麒 朱文俐 郑皎 屠宏斌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39-646,共8页
为开发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低污染气化熔融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中广泛存在的废弃木料组分进行了流化床热解与气化试验。流化床中,在反应温度400~700℃、过量空气系数0~0.8的范围内,对木料进行了系统的热解气化试验,分析... 为开发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低污染气化熔融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中广泛存在的废弃木料组分进行了流化床热解与气化试验。流化床中,在反应温度400~700℃、过量空气系数0~0.8的范围内,对木料进行了系统的热解气化试验,分析了反应产物特性及其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温度5000℃,热解油产量最大,可占原料质量的38%,热解气产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大;气化温度600℃、过量空气系数0.4时,气化效率最高,达到73%,此时每标准立方米气化气热值为5800kJ,气化气产率为2.01m^3/kg;并进行相关的反应特性及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木料 流化床 热解 气化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内局部颗粒混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群星 马增益 +1 位作者 池涌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了研究流化床内固体粒子的混合特性,从固体粒子运动速度的脉动特性和浓度分布出发,提出了局部颗粒混合因子的概念及数学模型。并利用高速摄影CCD和相关分析等图像处理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和分析。从试验结果来看:混合因子的分... 为了研究流化床内固体粒子的混合特性,从固体粒子运动速度的脉动特性和浓度分布出发,提出了局部颗粒混合因子的概念及数学模型。并利用高速摄影CCD和相关分析等图像处理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和分析。从试验结果来看:混合因子的分布与粒子混合的剧烈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描述了流化床投影面上粒子的混和特性。在实现上,计算混合因子所需要的信息全部来自粒子运动图像,属于非接触测量,易于在线分析。因此,该因子可以作为一个定性参数来描述流化床内局部区域粒子的混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流化床 混和因子 高速CCD 混和特性 图像相关分析
下载PDF
遗传算法用于颗粒粒度分布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严建华 黄群星 +3 位作者 马增益 王琼 王飞 岑可法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9,共4页
消光法是一种基于消光定律的非接触式颗粒浓度和颗粒粒度测量的有效方法。由于它原理简单、易操作、易实现,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粒度谱重建算法是消光法粒度谱测量的核心内容,为了克服以往粒度谱重建算法需要先验知识的局限性... 消光法是一种基于消光定律的非接触式颗粒浓度和颗粒粒度测量的有效方法。由于它原理简单、易操作、易实现,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粒度谱重建算法是消光法粒度谱测量的核心内容,为了克服以往粒度谱重建算法需要先验知识的局限性,提出了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来重建颗粒的粒度分布函数,并给出了算法的实现步骤。从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来看,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它不受颗粒粒度分布影响,对噪声不敏感,同时还可以用于未知光学常数颗粒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粒度分布 消光法 遗传算法
下载PDF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勤辉 沈洵 +1 位作者 骆仲泱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11-2715,2675,共6页
以CO2接受体法气化技术为基础构建了新型的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煤被加入压力循环流化床气化炉里以水蒸汽为气化介质进行部分气化产生H2、CO和CO2。在以CaO作为接受体吸收CO2并放出气化反应所需的热量的同时,CO也通过水煤气变... 以CO2接受体法气化技术为基础构建了新型的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煤被加入压力循环流化床气化炉里以水蒸汽为气化介质进行部分气化产生H2、CO和CO2。在以CaO作为接受体吸收CO2并放出气化反应所需的热量的同时,CO也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被转化。气化过程所产生高纯度氢气供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煤经部分气化后所剩的低活性焦碳和吸收CO2后产生的CaCO3一起被送入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焦炭和燃料电池所排出的含氢尾气燃烧提供CaCO3分解所需的热量。燃烧炉产生的高浓度CO2与其他污染物(SOx、NOx等)一起经余热发电后综合处理,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近零污染物排放。经计算,以烟煤为燃料的系统发电效率可达65.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近零排放 CO2接受体气化
下载PDF
应用组合热电偶测量火焰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镇福 李彬彬 +4 位作者 浦兴国 周劲松 周洁 岑可法 陈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4,53,共5页
由于火焰烟温的脉动性使得无法采用常规的3热电偶法测定真实的烟气温度。采用3热电偶法测量火焰温度时,实时测量热电偶的时间常数,对热电偶测量值进行动态补偿。测试结果表明:3热电偶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5%,与抽气热电偶测量值... 由于火焰烟温的脉动性使得无法采用常规的3热电偶法测定真实的烟气温度。采用3热电偶法测量火焰温度时,实时测量热电偶的时间常数,对热电偶测量值进行动态补偿。测试结果表明:3热电偶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5%,与抽气热电偶测量值的相对偏差小于±4%。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用于测量炉膛内真实的火焰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烟气温度 3热电偶 动态补偿
下载PDF
旋流动力稳定性对传热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翔 骆仲泱 +2 位作者 周劲松 倪明江 岑可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3-647,共5页
旋流动力稳定性是影响旋流传热和流动性能的重要因素, 今提出了基于旋流稳定性基本判据的瑞利判据和失稳指标b,分析旋流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传热效果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旋流强度、轴向分量速度和旋转流道的几何尺寸均会对旋流... 旋流动力稳定性是影响旋流传热和流动性能的重要因素, 今提出了基于旋流稳定性基本判据的瑞利判据和失稳指标b,分析旋流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传热效果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旋流强度、轴向分量速度和旋转流道的几何尺寸均会对旋流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旋流失稳指标b 的提高传热系数明显增加,对于Vz=2.14ms-1的旋流, b 由0增至500时传热系数提高100%以上。旋流动力稳定性的研究结果为旋流强化传热研究的深入提供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 动力稳定性 传热 失稳指标
下载PDF
直吹式制粉系统煤粉相对浓度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浦兴国 潘晓辉 +1 位作者 周洁 袁镇福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54,61,共4页
初步实验研究表明电容传感器输出电压随煤粉浓度呈单调上升趋势,且都有较好的线性度和较高的灵敏度,有望用于直吹式制粉系统煤粉相对浓度的在线检测。煤粉水分经常改变,使传感器的电容量随着变化,因此电容传感器不适宜水分经常变化的煤... 初步实验研究表明电容传感器输出电压随煤粉浓度呈单调上升趋势,且都有较好的线性度和较高的灵敏度,有望用于直吹式制粉系统煤粉相对浓度的在线检测。煤粉水分经常改变,使传感器的电容量随着变化,因此电容传感器不适宜水分经常变化的煤粉的浓度测量。但对煤粉相对浓度的测量没有影响,少量水分反而能提高相对煤粉浓度测量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传感器 煤粉浓度 直吹式制粉系统
下载PDF
天然气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军军 方梦祥 +4 位作者 王勤辉 刘耀鑫 王俊琪 骆仲泱 岑可法 《能源工程》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开发和利用能够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文章介绍了天然气利用的几种典型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如发电、燃料电池、天然气汽车、化工、城市燃气。文章还对国内的天然气利用动向和浙江省天然气利用途径进行了简单分析...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开发和利用能够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文章介绍了天然气利用的几种典型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如发电、燃料电池、天然气汽车、化工、城市燃气。文章还对国内的天然气利用动向和浙江省天然气利用途径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加快浙江省天然气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利用技术 清洁能源 能源结构 应用
下载PDF
接触式风水共冷对流化床灰渣的活化作用研究
15
作者 施正展 王观华 +1 位作者 骆仲泱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64-867,共4页
提出了接触式风水共冷的灰渣冷却方式,研究了这种冷却方式对流化床灰渣的活化作用机理.在冷渣器中通入冷却风使高温灰渣处于流化状态,通过雾化喷嘴将冷却水喷入床内与灰渣直接接触.采用分峰法对冷却后灰渣样品的X衍射图谱进行非晶态含... 提出了接触式风水共冷的灰渣冷却方式,研究了这种冷却方式对流化床灰渣的活化作用机理.在冷渣器中通入冷却风使高温灰渣处于流化状态,通过雾化喷嘴将冷却水喷入床内与灰渣直接接触.采用分峰法对冷却后灰渣样品的X衍射图谱进行非晶态含量分析,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灰渣的活性指标——抗压强度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冷却方式与堆积自然冷却、风冷、喷雾冷却等相比,冷却速率提高5倍以上;对灰渣颗粒表面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有效增加了灰渣中的非晶态矿物含量,使灰渣得以活化;灰渣的抗压强度比提高了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渣 接触式风水共冷 冷却速率 活化
下载PDF
CMAC逆模型用于电站负荷协调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智雄 袁镇福 +1 位作者 浦兴国 周洁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常规PID负荷协调控制回路中加入CMAC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很好地解决负荷协调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参数可变等问题。仿真对比试验表明:负荷协调控制系统引入CMAC逆模型后,系统的跟踪速度... 在常规PID负荷协调控制回路中加入CMAC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很好地解决负荷协调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参数可变等问题。仿真对比试验表明:负荷协调控制系统引入CMAC逆模型后,系统的跟踪速度加快了大约1个周期,调节精度提高。CMAC逆模控制器有较好的适应性、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工程 控制优化 仿真 协调控制系统 CMAC逆模型
下载PDF
三热电偶测量火焰温度、速度和热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彬彬 浦兴国 +3 位作者 袁镇福 周洁 岑可法 陈宇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16-2419,共4页
由于炉内火焰温度存在波动 ,使得采用常规的三热电偶方法无法测定真实的烟气温度。采用实时测量热电偶的时间常数 ,对热电偶测量的烟气温度进行动态补偿 ,可正确测量火焰真实温度。实验台测试结果表明 :三热电偶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 由于炉内火焰温度存在波动 ,使得采用常规的三热电偶方法无法测定真实的烟气温度。采用实时测量热电偶的时间常数 ,对热电偶测量的烟气温度进行动态补偿 ,可正确测量火焰真实温度。实验台测试结果表明 :三热电偶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4.9%。三热电偶的测量值与抽气热电偶测量值的相对偏差小于± 2 .8% ,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较高的正确性。同时还可间接测量烟气的流速和热流。图 1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温度 三热电偶 温度测量 热流测量
下载PDF
回转窑处理危险废弃物技术探讨 被引量:29
18
作者 朱江 蒋旭光 +2 位作者 刘刚 严建华 池涌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61,共5页
危险废弃物因其对环境极大的破坏性 ,以及对人类和牲畜健康的巨大威胁而需特殊处置。热处理法是最有效的危险废弃物处理方法 ,而回转窑是危险废弃物处理中最有效的设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回转窑处理危险废弃物技术 。
关键词 危险废弃物 技术探讨 处理 环境 处置 用水 回转窑 巨大 健康 人类
下载PDF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在煤灰熔点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9
作者 周昊 郑立刚 +1 位作者 樊建人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79-1482,共4页
为了提高估算煤灰熔点的精度,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对求解煤灰熔点问题进行了建模.将煤灰组分作为网络输入,煤灰软化温度作为网络输出,采用实验数据训练网络,训练完成的网络作为模型预测煤灰熔点.仿真结果表明,GRNN的预测值与实... 为了提高估算煤灰熔点的精度,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对求解煤灰熔点问题进行了建模.将煤灰组分作为网络输入,煤灰软化温度作为网络输出,采用实验数据训练网络,训练完成的网络作为模型预测煤灰熔点.仿真结果表明,GRNN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81%,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预测煤灰熔点的相对误差为3.62%.由于GRNN可应用于小样本问题的学习,GRNN比BPNN对煤灰熔点具有更好的预测和泛化能力.GRNN具有设计简单与收敛快的优点,并提高了实时处理与反映最新运行工况参数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熔点 灰组分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GRNN
下载PDF
高速数字摄影应用于流化床内颗粒旋转特性的测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学成 王勤辉 +3 位作者 骆仲泱 高琼 方梦祥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72-77,共6页
该文成功地把由高速数字摄影设备和大功率激光构成的测试系统应用于流化床内固相颗粒旋转可视化.为提高颗粒转速测量范围,提出了双帧频拍摄法,并进行了数学推导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两帧频最小公倍数一半内的颗粒转速进行... 该文成功地把由高速数字摄影设备和大功率激光构成的测试系统应用于流化床内固相颗粒旋转可视化.为提高颗粒转速测量范围,提出了双帧频拍摄法,并进行了数学推导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两帧频最小公倍数一半内的颗粒转速进行准确的测定,实验误差小于1%.同时在一截面为200×200 mm、高为4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颗粒旋转速度的初步实验研究,当截面气体速度Vg=3.5m/s时,测得450~850μm透明玻璃珠在布风板以上0.98m的过渡区域内的平均旋转速度约为280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高速数字摄影 循环流化床 气固两相流 颗粒旋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