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沉积记录中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信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指示 被引量:4
1
作者 翁焕新 张兴茂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9-536,共8页
文章研究了南海北部陆坡沉积柱中常量元素钠、钾、镁、铝和营养元素磷以及碳酸钙的含量变化特征 ,并从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的角度揭示了它们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 ,海洋沉积物中钾、铝含量变化与陆源区化学风化程度有关 ,而钠... 文章研究了南海北部陆坡沉积柱中常量元素钠、钾、镁、铝和营养元素磷以及碳酸钙的含量变化特征 ,并从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的角度揭示了它们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 ,海洋沉积物中钾、铝含量变化与陆源区化学风化程度有关 ,而钠、镁含量变化受温度的控制 ;海洋沉积磷的积累与大气圈CO2 的变化相关联 ,沉积磷积累量的减少和碳酸钙积累量的增加 ,可能是引起冰期大气圈CO2 降低的一个关键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 环境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磷碳酸盐
下载PDF
菠菜对外源碘的生物地球化学吸收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向武 翁焕新 +1 位作者 雍文彬 顾爱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通过在土壤中施放固体外源碘和对叶片进行液体外源碘的喷洒,研究了菠菜对外源碘的生物地球化学吸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含量范围内,菠菜中碘含量随土壤外源碘含量的增加和喷洒液中碘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外源碘施放的方式对菠菜碘的... 通过在土壤中施放固体外源碘和对叶片进行液体外源碘的喷洒,研究了菠菜对外源碘的生物地球化学吸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含量范围内,菠菜中碘含量随土壤外源碘含量的增加和喷洒液中碘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外源碘施放的方式对菠菜碘的吸收产生明显影响;叶片喷洒的碘主要集中在叶片,说明碘在菠菜中属于不易循环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外源碘 生物地球化学吸收 富碘蔬菜 碘缺乏病 食疗
下载PDF
土壤-青菜系统中^(125)Ⅰ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严爱兰 翁焕新 +2 位作者 洪春来 宋秀辉 谢伶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532,共8页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青菜生态系统中125I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与转化机制,并运用箱式模型分析了125I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土壤的125I随深度而衰减,绝大部分滞留在土壤0~10cm表层内,125I的滞留量与土壤质地有关;青菜...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青菜生态系统中125I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与转化机制,并运用箱式模型分析了125I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土壤的125I随深度而衰减,绝大部分滞留在土壤0~10cm表层内,125I的滞留量与土壤质地有关;青菜通过根部能很快吸收土壤中的125I,并可将大部分转运至地上部分,青菜各部位125I的富集系数为根>茎>叶柄>叶,嫩叶中富集的125I明显大于老叶;土壤和青菜中125I的动态分布服从指数变化方程,土壤和青菜中的碘可以相向迁移,青菜中碘的积累量即为土壤和青菜中碘迁移量的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病(IDD) ^125I 土壤青菜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转移 箱式模型
下载PDF
土壤碘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的^(125)I示踪 被引量:4
4
作者 严爱兰 翁焕新 李锋 《同位素》 CAS 2009年第3期139-144,共6页
应用125I示踪技术,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淋溶试验和青菜吸收碘实验,研究了土壤碘的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了土壤碘转移的定量模式。结果表明,土壤碘(125I)的迁移、挥发和被淋溶的数量与土壤质地有关,淋溶液的酸碱度对土壤... 应用125I示踪技术,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淋溶试验和青菜吸收碘实验,研究了土壤碘的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了土壤碘转移的定量模式。结果表明,土壤碘(125I)的迁移、挥发和被淋溶的数量与土壤质地有关,淋溶液的酸碱度对土壤碘的流失有显著影响;青菜根系能很快吸收土壤中的125I,并转运至茎叶部分,青菜各部分对125I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根、茎、叶柄和叶;土壤保存的碘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作物对碘的吸收。这些结果为提高作物吸收碘的效率,进而开辟生产化防治碘缺乏病(IDD)的新途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土壤 地球化学迁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铁-磷积累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被引量:9
5
作者 翁焕新 张兴茂 +5 位作者 吴能友 陈立红 陈静峰 王颖 秦亚超 田荣湘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98-904,共7页
通过揭示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柱状样中铁、磷和碳酸钙等的赋存特征,结合现代表层海水中磷与水温、溶解氧的关系,讨论了海洋沉积物中铁-磷积累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沉积磷与碳酸钙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呈相反趋势,而沉积铁与碳... 通过揭示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柱状样中铁、磷和碳酸钙等的赋存特征,结合现代表层海水中磷与水温、溶解氧的关系,讨论了海洋沉积物中铁-磷积累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沉积磷与碳酸钙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呈相反趋势,而沉积铁与碳酸钙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这与冰期时表层海水温度降低而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使部分陆源磷溶入海水刺激了海洋初级生产力,从而导致生源碳酸钙在沉积物中积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关,也与海水中来自大气和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的氧,促使铁的氧化而加速沉淀到沉积物中有关.沉积物柱状样中可溶性铁和磷结合态(Fe-P)的含量变化,能够敏感地反映来自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表明了沉积物中铁和磷结合态的积累特征与赋存状况.对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碳酸钙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南海陆坡沉积物
原文传递
硅藻土改性对工业废水降氟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翁焕新 沈忠悦 +4 位作者 张兴茂 蔡奇雄 钟国林 孙向武 潘淑萍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6-371,389,共7页
从研究硅藻土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着手 ,通过对比实验 ,讨论硅藻土的改性及其对工业废水降氟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硅藻土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增大 ,而堆积密度减少 ,同时碱金属或碱土金属被结合在硅藻土的缺损表面上 ,为吸... 从研究硅藻土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着手 ,通过对比实验 ,讨论硅藻土的改性及其对工业废水降氟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硅藻土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增大 ,而堆积密度减少 ,同时碱金属或碱土金属被结合在硅藻土的缺损表面上 ,为吸附氟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可以显著地提高去氟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硅藻土 工业废水 净化剂 废水处理 吸附
下载PDF
农业土壤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21
7
作者 洪春来 贾彦博 +1 位作者 杨肖娥 翁焕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0-596,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农业土壤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包括了土壤环境中汞的来源,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汞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影响汞对植物有效性的主要因子。同时讨论了汞对植物、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土壤中...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农业土壤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包括了土壤环境中汞的来源,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汞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影响汞对植物有效性的主要因子。同时讨论了汞对植物、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土壤中汞污染对食物中汞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及通过食物链途径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了汞污染土壤的各种修复措施,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 生态效应
原文传递
阿德雷岛企鹅种群分布、繁殖行为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孙维萍 蔡明红 +4 位作者 王海燕 邢闯 卢冰 H.U.Peter A.Froehlich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41,共9页
2006/2007夏季对南极长城站地区的企鹅种群数量、分布及其繁殖行为进行了生态学调查与研究,共记录到5种企鹅:白眉企鹅、阿德利企鹅、纹颊企鹅、王企鹅和帝企鹅,前3种企鹅在本地区繁殖,后2种为本区旅鸟。阿德雷岛是本地区最重要的企鹅繁... 2006/2007夏季对南极长城站地区的企鹅种群数量、分布及其繁殖行为进行了生态学调查与研究,共记录到5种企鹅:白眉企鹅、阿德利企鹅、纹颊企鹅、王企鹅和帝企鹅,前3种企鹅在本地区繁殖,后2种为本区旅鸟。阿德雷岛是本地区最重要的企鹅繁殖地,2006/2007南极夏季阿德雷岛上繁殖的企鹅约为9724只,繁殖期后的企鹅总数约为17220只,繁殖成功率为0.40—1.41只/对。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初步分析了近年来在本地区繁殖的企鹅数量与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企鹅 种群分布 繁殖行为 气候环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海藻修复富营养化海域与内陆缺碘环境的潜力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睿 刘嘉伟 +5 位作者 洪春来 周骏 胡春琴 宋明义 戴之希 翁焕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4-291,共8页
系统测定了采自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的大型海藻——海带的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水平,分析了海带营养元素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对富营养化海域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显示,海带中的氮、磷和碘的含量分别是海水中相... 系统测定了采自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的大型海藻——海带的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水平,分析了海带营养元素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对富营养化海域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显示,海带中的氮、磷和碘的含量分别是海水中相应元素含量的9.80×104倍、2.00×105倍和5.80×104倍.同时,利用海带制成海藻有机碘肥,培育富碘蔬菜,其碘含量可比普通蔬菜高10余倍.揭示了外源碘对提高土壤碘背景含量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从而建立了海带修复生态环境的潜在模式,将修复沿海水域富营养化和改善缺碘生态环境的技术串联起来,为建立包括规模化海带养殖、海带发酵提取生物质能源、海藻有机碘肥生产、含碘植物性食品培育在内的生态产业链,提供了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病 海水富营养化 海带 海藻碘肥 生态修复 生态产业链
下载PDF
浙江沿海贝类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与评价 被引量:30
10
作者 孙维萍 潘建明 +2 位作者 刘小涯 黄永祥 郑旻辉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4期43-49,共7页
利用2006年秋季在浙江沿海潮间带采集的27个典型的双壳纲、腹足纲和头足纲类软体动物(贝类)样品,分析检测了其肌肉组织中锌、铜、镉、砷、铬、铅和汞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种类贝类肌肉组织中的含量是不同... 利用2006年秋季在浙江沿海潮间带采集的27个典型的双壳纲、腹足纲和头足纲类软体动物(贝类)样品,分析检测了其肌肉组织中锌、铜、镉、砷、铬、铅和汞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种类贝类肌肉组织中的含量是不同的,铜、锌元素的含量相对最高,铅、镉、铬和砷元素的含量次之,汞元素的含量最低;重金属元素在贝类体内吸收过程中可能存在拮抗作用,铅、铬、砷与铜、锌元素含量负相关性显著。(2)双壳纲贝类对重金属元素的生物累积最明显,其作为海洋环境监测的指标生物具有明显优势。(3)生物体质量评价表明,铜、锌元素在贝类体内的富集明显,具有潜在的生物累积危害,其他重金属元素在贝类体内的累积均没有超过"潜在危害"的阈值;牡蛎体内铜、锌元素的含量超过海洋生物Ⅲ级质量标准,并超过无公害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污染现象,其余贝类生物质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基本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重金属 浙江沿海
下载PDF
大豆对外源碘吸收与积累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洪春来 翁焕新 +1 位作者 严爱兰 谢伶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大豆对外源碘(海藻固体碘肥)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大豆体内碘含量均随着外源碘处理浓度提高而逐渐增加,但碘在大豆植株不同器官的分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为根>叶>茎>荚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大豆对外源碘(海藻固体碘肥)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大豆体内碘含量均随着外源碘处理浓度提高而逐渐增加,但碘在大豆植株不同器官的分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为根>叶>茎>荚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碘在可食部位积累逐渐增加,即碘的累积量表现为老豆>嫩豆,显示出碘具有向大豆可食部位持续积累的趋势。两种试验条件下对碘的吸收与积累存在差异,土培条件下大豆对外源碘的积累效应明显强于大田。在土培条件下,高浓度的外源碘(≥100mg/kg)对大豆的生长发育表现出抑制作用,地上部的生物量显著下降,而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外源碘添加量均未对大豆的生长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碘 碘缺乏症 大豆 吸收 积累
下载PDF
水葫芦防治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2
作者 洪春来 魏幼璋 +2 位作者 贾彦博 杨肖娥 翁焕新 《科技通报》 2005年第4期491-496,共6页
本文阐述了水葫芦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分布概况及其独特的吸收积累金属元素的特性。论述了当前水葫芦对环境危害的严重性以及防治研究的现状。重点讨论了生物防治的方法及实际运用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水葫芦开发利用的多种方式。展... 本文阐述了水葫芦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分布概况及其独特的吸收积累金属元素的特性。论述了当前水葫芦对环境危害的严重性以及防治研究的现状。重点讨论了生物防治的方法及实际运用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水葫芦开发利用的多种方式。展望了今后开展水葫芦防治及利用研究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 水葫芦 防治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性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翁焕新 许赟溢 +2 位作者 楼竹山 苏闽华 孙向卫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8-594,600,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对全球环境的潜在影响与它将成为未来重要的能源一样引起当今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在综合论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标志和稳定条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冰期与间冰期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海洋地质灾害和海底... 天然气水合物对全球环境的潜在影响与它将成为未来重要的能源一样引起当今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在综合论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标志和稳定条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冰期与间冰期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海洋地质灾害和海底生物种群的影响,同时给出了甲烷释放量的计算公式,并对拓展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与全球环境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 稳定性 环境效应
下载PDF
磷、铁营养盐的交互作用对隐藻(Cryptomonassp.)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静峰 翁焕新 孙向卫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3,共5页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初步研究和探讨了磷、铁营养盐交互作用对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营养盐的交互作用(P×Fe)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得出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10μmol/...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初步研究和探讨了磷、铁营养盐交互作用对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营养盐的交互作用(P×Fe)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得出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10μmol/L磷浓度和100 nmol/L铁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作用影响 隐藻(Cryptomonas sp.)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甲基汞的检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维萍 潘建明 +2 位作者 翁焕新 朱利中 郑旻辉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2期45-51,共7页
综述了常用的环境样品中甲基汞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步骤,认为在实际的甲基汞检测过程中,选择或评价所选用检测方法的原则通常是,在确保检测限的基础上,首选考虑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如何,而快捷方便、经济实惠的检测技术也是现实运用中的实际... 综述了常用的环境样品中甲基汞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步骤,认为在实际的甲基汞检测过程中,选择或评价所选用检测方法的原则通常是,在确保检测限的基础上,首选考虑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如何,而快捷方便、经济实惠的检测技术也是现实运用中的实际需要。作为定量检测,GC分别与AAS、AES、AFS的联用是目前较常用的技术,而与ICP-MS或ID-ICPMS的联用,在今后的实际检测中将得到更广泛的运用。生物传感器检测到的汞一般是生物可利用的汞,降低其检测限并将其作为对污染水体与沉积物检测的重要方法,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总之,在人类对环境安全和身体健康日益重视的今天,发展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快速方便和低成本的检测技术是未来甲基汞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环境样品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红壤中各种结合态磷分布状况及其对酸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项海光 翁焕新 孔祥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通过考察和对浙江沿海地区红壤研究,明确了各种状态磷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对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磷以闭蓄态的Fe-P为主,占80%以上,而可溶性磷和有机磷的含量不足20%。这与红壤的化学成分和风化程度有关。可溶性磷对酸的敏感性... 通过考察和对浙江沿海地区红壤研究,明确了各种状态磷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对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磷以闭蓄态的Fe-P为主,占80%以上,而可溶性磷和有机磷的含量不足20%。这与红壤的化学成分和风化程度有关。可溶性磷对酸的敏感性很高,闭蓄态磷对酸的敏感性比较低,但对磷的迁移还是起一定影响。可溶性磷中Ca-P和Al-P的敏感性又比Fe-P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结合态磷 区域分布 敏感性
下载PDF
海洋沉积粘土矿物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探讨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孔祥乐 项海光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3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对我国粘土矿物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初步综述 ,概述了海洋沉积粘土矿物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探讨了海洋沉积粘土矿物的古环境、古气候指示意义。
关键词 海洋沉积 粘土矿物 全球变化 古气候
下载PDF
蔬菜植物对I^-、IO_3^-的吸收及其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翁焕新 严爱兰 +2 位作者 洪春来 夏天虹 刘会萍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93-400,共8页
通过水培方法培育含碘芹菜,揭示了蔬菜植物对I–、IO–3的吸收特征,并在烹饪条件下,通过与碘盐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蔬菜植物中有机碘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芹菜对I–、IO–3的吸收速率随外源碘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的碘浓度下,... 通过水培方法培育含碘芹菜,揭示了蔬菜植物对I–、IO–3的吸收特征,并在烹饪条件下,通过与碘盐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蔬菜植物中有机碘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芹菜对I–、IO–3的吸收速率随外源碘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的碘浓度下,芹菜对不同形态碘的吸收速率存在差异,这与I–和IO–3被吸收的方式不同有关;市售芹菜在100~160℃下爆炒90 s,添加碘盐,碘的损失率达54.80%~80.34%,含碘芹菜的碘损失率为3.00%~40.77%;在100℃下烹煮5 min,市售芹菜加碘盐,菜和汤中的碘含量分别仅为碘添加含量的1.56%和29.03%,而含碘芹菜仍保留原始碘含量的85.26%;加醋会促使烹饪时添加的碘盐中无机碘丢失,而对含碘芹菜不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碘芹菜 食盐加碘 人体补碘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大型海藻营养元素的区域性差异及其修复生态环境的潜在模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嘉伟 洪春来 +4 位作者 刘会萍 包律婷 戴之希 王国栋 翁焕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4-268,共5页
为了揭示大型海藻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修复环境的能力,通过系统测定4个区系的大型海藻——海带的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水平,发现海带中氮、磷、碘、铁等元素含量有很大差异,且含碘量随纬度递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由8 ... 为了揭示大型海藻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修复环境的能力,通过系统测定4个区系的大型海藻——海带的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水平,发现海带中氮、磷、碘、铁等元素含量有很大差异,且含碘量随纬度递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由8 165μg/g降低至2 896μg/g。利用海带制作海藻碘肥,在此基础上培育含碘蔬菜。结果表明,蔬菜中含碘量有明显的提升,最高可达103 mg/kg,同时土壤中碘的溶出率控制保持在6.5%以下,这论证了海藻碘肥培育含碘蔬菜及提高土壤碘背景值的可行性。以海带为基础,提出了构建包括规模化海带养殖、海带发酵提取生物质能源、海藻有机碘肥生产、含碘植物性食品培育在内的潜在模式和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海藻碘肥 营养元素 区域性差异 生物地球化学 生态环境 修复 潜在模式 技术框架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陆坡铁锰沉积记录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兴茂 翁焕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100,共8页
通过对南海东北陆坡沉积柱的研究,建立了高分辨率铁、锰、CaCO3,Fe/Mn的值和醋酸溶性镁的变化序列.研究表明,铁和锰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在垂直方向上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锰的氧化还原界面的深度要比铁的浅.经过成岩作用,铁基本... 通过对南海东北陆坡沉积柱的研究,建立了高分辨率铁、锰、CaCO3,Fe/Mn的值和醋酸溶性镁的变化序列.研究表明,铁和锰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在垂直方向上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锰的氧化还原界面的深度要比铁的浅.经过成岩作用,铁基本上可以保存它原始的沉积含量,间冰期沉积物中铁含量要比冰期的高,铁含量波动幅度和频率可以表示短期的气候剧烈波动的强度和频率,同时也表明了陆源供给的相对稳定性.锰保存的含量比它原始的沉积含量明显减少,锰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海洋沉积环境的控制,在冰期锰含量得到相对富集,锰含量的较大波动多出现在碳酸盐含量发生较大变化的时候,锰含量的变化反映了曾经发生的海洋生产力、沉积速率和温度的巨大波动.在沉积柱中Fe/Mn的值的变化与碳酸钙的变化在总体上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冰期Fe/Mn的值小,而在间冰期时其比值较大,Fe/Mn的值可以作为一个表征碳酸盐旋回的灵敏的替代性指标,同时Fe/Mn的值的变化可以表征大气二氧化碳的波动和海洋沉积速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和锰 碳酸钙 古环境 指示性指标 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