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蜡梅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倪士峰 潘远江 +2 位作者 傅承新 吴平 陈玉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05-1405,共1页
关键词 夏蜡梅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中药 化学成分 提取
下载PDF
紫金牛地上和地下部位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倪士峰 黄静 +2 位作者 潘远江 傅承新 吴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研究紫金牛生药地上部位、地下部位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紫金牛地上部分和根部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分析,并用气相色谱及气相-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色谱条件:Varian 3300气相色谱仪,HP-inno... 目的:研究紫金牛生药地上部位、地下部位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紫金牛地上部分和根部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分析,并用气相色谱及气相-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色谱条件:Varian 3300气相色谱仪,HP-innowax型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cm×0.25μm)。载气为高纯氦气,FID检测器。质谱条件:Saturn 2000质谱仪(Varian,USA),EI电离源,电离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40℃,扫描范围:40-450 amu,进样量1.0μL,分流比10:1。结果:本研究从紫金牛地上部分鉴定出了61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65%,含量在4%以上的组分有:芳樟醇(4.20%)、石竹烯(4.26%)、苯乙醇(4.38%)、水杨酸甲酯(4.47%)、兰桉醇(5.07%)、α-石竹烯(5.14%)、己酸(9.10%)、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14.07%)。从根部共鉴定出45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17%,含量在4%以上的组分有:丁子香基乙醇(4.22%)、兰桉醇(6.02%)、α-杜松醇(8.90%)、龙脑(9.16%)、α-石竹烯(12.89%)、石竹烯(30.13%)。结论:从其不同部位成分比较来看,紫金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要区别对待,分别人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牛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油 植物药
下载PDF
不同季节山地六月雪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倪士峰 傅承新 +3 位作者 吴平 卢延斌 陈玉成 潘远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 :分析不同季节山地六月雪挥发油成分 ,为其合理采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地六月雪地上部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并用面积归一化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 :从深秋季节的山地六月... 目的 :分析不同季节山地六月雪挥发油成分 ,为其合理采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地六月雪地上部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并用面积归一化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 :从深秋季节的山地六月雪鉴定出 43个组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78.91% ;含量在 3 %以上的组分有甲基亚麻酸酯 (4.14 % ) ;库贝醇 (5.97% ) ;1b ,5,5,6a tetramethyl octahydro 1 oxa cyclopropa[a]inden 6 one (7.3 2 % ) ;2 甲氧 4 乙烯基苯酚 (10 .87% ) ;δ 9(10 ) 四氢广木香内酯 1 酮 (3 5.51% ) ;夏季的山地六月雪鉴定出 72个组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79.88% ;含量在 3 %以上的组分有石竹烯 (3 .3 2 % ) ;乙苯 (3 .52 % ) ;3 己烯 1 醇 (4.54% ) ;2 甲氧 4 乙烯基苯酚 (6.52 % ) ;5 丙酰基 2 氯 苯乙酸甲酯 (8.54% ) ;大根香叶酮D(12 .3 1% )。结论 :2 ,2 二甲基 6 亚甲基 环己烷基丙醇、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3 ,7 二甲基 1,6 辛二炔 3 醇、库贝醇、二十二烷、二十碳烷等相同成分可以作为该植物的指纹性成分 ;不同季节采集的生药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六月雪 挥发油成分 比较研究 季节性变异 气相色谱-质谱 中药
下载PDF
海金沙全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倪士峰 潘远江 +3 位作者 吴平 陈玉成 傅承新 许华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 研究海金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海金沙全草经过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分离鉴定了其中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 目的 研究海金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海金沙全草经过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分离鉴定了其中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1.70%。结论 海金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不饱和烃类(30.43%)、有机酸类(14.926%)、酮类(12.818%)、非萜源醇类(8.296%)。其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3-甲基-1-戊醇(4.097%)、2-(甲基乙酰基)-3-蒈烯(4.25%)、环辛酮(7.616%)、(E)-己烯酸(12.767%)、十一炔(2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全草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大气CO_2倍增对植物根内AMF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如意 唐建军 +3 位作者 陈欣 陈静 蒋琦清 Shuijin HU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60,共7页
采用环境控制生长室控制CO2浓度的方法,研究了CO2浓度(350—400μmol mol^-1和680—750μmol mol^-1对植物根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的影响。12种宿主植物于CO2浓度不同的生长室栽培180d后收获取样... 采用环境控制生长室控制CO2浓度的方法,研究了CO2浓度(350—400μmol mol^-1和680—750μmol mol^-1对植物根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的影响。12种宿主植物于CO2浓度不同的生长室栽培180d后收获取样,通过CTAB法提取共生菌根内丛枝菌根真菌的DNA,由特异引物U1/U2扩增编码核糖体28S大亚基的rDNA部分序列,并进行DG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2种植物根内的AMF存在特异的AMF类群(unique species group,US)和共有类群(common species group,CS),而且CO2浓度倍增使US减少而CS增加。与350μmol mol^-1 对照相比,700μmol mol^-1处理的玉米、刺苋、大豆、陆稻、无芒稗、黑麦草6种植物的AMF群落多样性下降,下降幅度分别达27.12%、16.84%、10.12%、8.62%、8.58%和2.67%;白车轴、牛筋草、早熟禾、鼠曲草、野燕麦、北美车前6种植物的AMF群落多样性上升,分别达76.26%、28.50%、17.60%、15.08%、1.46%和0.96%。CO2倍增处理后12种植物的AMF多样性平均指数略呈上升趋势。研究指出未来环境变化(如CO2增加)将影响AMF群落结构从而影响菌根共生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倍增 丛枝菌根真菌 物种多样性 PCR-DGGE
下载PDF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化效率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应珊 何晓薇 +1 位作者 王秀荣 寿惠霞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2-40,共9页
本研究运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的方法,探讨了包括基因型和抗生素在内的对大豆转基因效率有重要影响的多个因素。研究发现通过侵染4周后丛生芽报告基因表达的检测可以早期评估农杆菌的侵染效率,而侵染4周后丛生芽的出芽率刚能准... 本研究运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的方法,探讨了包括基因型和抗生素在内的对大豆转基因效率有重要影响的多个因素。研究发现通过侵染4周后丛生芽报告基因表达的检测可以早期评估农杆菌的侵染效率,而侵染4周后丛生芽的出芽率刚能准确地反映大豆的再生能力。通过比较9个大豆品种的再生能力和对农杆菌EHA101的敏感性,得出对该法侵染效果最好的受体品种为黑农37;通过对转基因组培系统中广泛运用的4种抗生素组合的抑菌效果及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的比较,得出最优的抗生素组合为头孢噻肟(cefotaxime)100mg/L加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500mg/L。实验还发现,农杆菌侵染大豆子叶节的最佳侵染时间为30 ̄60min,共培养时间为3 ̄5d,组培筛选体系选用草丁膦代替潮霉素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转化 因素 转基因效率
下载PDF
植物茎分枝的分子调控 被引量:14
7
作者 杜黎明 毛传澡 毛伟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植物茎分枝结构决定了不同植物的不同形态结构.本文从腋生分生组织的发生、腋芽的生长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分枝发生发育相关的分子机理研究及其进展.发现在不同植物中腋分生组织形成的基本机制是相似的,LS(lateral suppressor)及... 植物茎分枝结构决定了不同植物的不同形态结构.本文从腋生分生组织的发生、腋芽的生长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分枝发生发育相关的分子机理研究及其进展.发现在不同植物中腋分生组织形成的基本机制是相似的,LS(lateral suppressor)及其同源基因在不同植物中都参与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而BL(blind)及其同源基因也参与调控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可能也是受激素调控的.目前,对腋芽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的认识主要集中于生长素通过二级信使的作用调控腋芽的生长.而生长素调控腋芽生长的机制已经较为清楚的有两条途径:一是生长素通过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来调控腋芽的生长;另一途径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衍生的信号物质参与生长素的运输调控(MAX途径)来调控腋芽的生长.最新研究表明,TB1的拟南芥同源基因在MAX途径的下游负调控腋芽的生长.此外,增强表达OsNAC2也促进腋芽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茎分枝 腋生分生组织 分子机理
下载PDF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兼论其保护途径与今后研究方向 被引量:39
8
作者 陈欣 唐建军 王兆骞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重点论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害虫控制、土壤侵蚀防治、退化环境恢复、消除污染和促进养分循环等方面。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及今后应开展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功能
下载PDF
点腺过路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倪士峰 傅承新 +2 位作者 吴平 潘远江 陈玉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点腺过路黄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神经重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艳坤 姚玉峰 +2 位作者 朱也飞 聂欣 陈汉民 《科技通报》 2006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神经重建过程。方法新西兰兔麻醉后行冰冻保存角膜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分别于第7、21天,第1、2、3、4、6个月摘取术眼角膜,行乙酰胆碱酯酶神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神经重建过程。方法新西兰兔麻醉后行冰冻保存角膜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分别于第7、21天,第1、2、3、4、6个月摘取术眼角膜,行乙酰胆碱酯酶神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术后7天,植片内神经溃变,同时植床远端未损伤神经发出分支,穿过创缘进入植片。术后21天,神经溃变完成。术后1个月,植片内较多细、长、直的神经纤维,创缘外侧植床基质神经发出较多分支平行于创缘,但未进入植片。术后3个月,植床近端基质神经同一部位同时发出2 ̄4个分支进入植片,植片内细、长、直的神经纤维达到最多。术后4 ̄6个月,植片内神经重新塑型。少数植床近端基质神经形态基本接近正常。结论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神经再生恢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 神经重建
下载PDF
Bacillus sp.C3细胞色素P450CYP102A16酶活性研究
11
作者 李泽莉 丁海涛 +3 位作者 杨玉义 陈雪娇 赵宇华 周启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2-668,共7页
通过异源表达及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Bacillus sp.C3细胞色素P450CYP102A16蛋白;以CYP102A16纯酶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温度、pH、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金属和非金属离子等对该酶活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 通过异源表达及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Bacillus sp.C3细胞色素P450CYP102A16蛋白;以CYP102A16纯酶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温度、pH、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金属和非金属离子等对该酶活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消减法测定CYP102A16的酶活性.结果表明:CYP102A16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6.5-7.5,该酶在45℃以下、pH5.0~10.0的范围内稳定;CYP102A16能完全耐受20%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30%甲醇、10%乙醇和20%丙酮,经10%乙腈、正丙醇和异丙醇处理后残余酶活性在45%以上,经10%正丁醇处理几乎失活;添加低质量浓度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etylpyridine chloride,CPC)(0.003-0.02g/L)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0.1-0.2g/L)可使CYP102A16酶活性分别提高40%和60%左右,而添加低质量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 sulphate,SDS)(O.004-0.008g/L)对该酶活性无显著影响;1-20mmol/L K^+、20-50mmol/L Na^+、0.05mmol/L Cd^2+对CYP102A16酶活性表现出轻微的促进效应,NH4^+、Ca^2+、Mg^2+、Fe^3+、CO^2+、Mn^2+、Zn^2+、Cu^2+和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YP102A16的活性,在离子浓度为1-100mmol/L时抑制效应表现为Ca^2+〉Mg^2+〉NH^4+〉EDTA,抑制作用的大小总体上与离子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CYP102A16蛋白 酶活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石斛对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金红峰 周云连 +3 位作者 陈云龙 单绮娴 陆源 夏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 :观察石斛的血管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 ,记录张力变化。结果 :石斛 (0 .0 1~ 3g·L- 1)剂量依赖性地舒张苯肾上腺素 (PE ,3× 10 - 7mol·L- 1)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的大鼠胸... 目的 :观察石斛的血管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 ,记录张力变化。结果 :石斛 (0 .0 1~ 3g·L- 1)剂量依赖性地舒张苯肾上腺素 (PE ,3× 10 - 7mol·L- 1)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的大鼠胸主动脉环 ;在高浓度氯化钾 (6× 10 - 2 mol·L- 1)预收缩的去内皮动脉环 ,石斛剂量依赖性地舒张血管 ;在无钙液中 ,石斛抑制PE(10 - 6 mol·L- 1)引起的去内皮主动脉环的短暂收缩 ;K+ 通道阻断剂四乙胺 (TEA ,5×10 - 3 mol·L- 1)预处理去内皮的动脉环 ,可部分抑制石斛的舒血管作用。结论 :石斛的血管舒张作用是非内皮依赖性的 ,其舒血管机制可能与其减少Ca2 + 经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流入血管平滑肌细胞 ,以及抑制内质网内Ca2 + 释放有关 ;TEA敏感性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大鼠 胸主动脉环 舒张作用 血管平滑肌 中药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形成及次生代谢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唐建军 陈欣 志水胜好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表明 ,诱导出愈率在不同外植体类型、外植体年龄与部位、外植体接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 ,5 mm× 5 m m大小、叶龄为 15 d左右的糙皮杜仲叶片的中下部外植体在采用叶片背面贴置于培养基的培养方式出愈率最高 ... 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表明 ,诱导出愈率在不同外植体类型、外植体年龄与部位、外植体接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 ,5 mm× 5 m m大小、叶龄为 15 d左右的糙皮杜仲叶片的中下部外植体在采用叶片背面贴置于培养基的培养方式出愈率最高 ;培养基类型、激素水平和光照条件对出愈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 ,在附加 2 ,4 - D(0 .5 m g·L- 1 )和 BA(0 .6 m g· L- 1 )的 Harada培养基和附加 2 ,4 - D(0 .5 mg· L- 1 )、BA(0 .6 m g· L- 1 )和 BA(0 .6 m g· L- 1 )或附加 NAA(0 .5 m g· L- 1 )的 Bourgin & Nistch培养基上 ,以 2 4 h的黑暗启动培养加以光暗交替培养 (光照 14 h+黑暗 10 h) ,并在接种后 12 d内更换培养基 ,均能诱导出杜仲愈伤组织 ,以叶片作外植体时 ,BA的浓度建议不高于 1.0 mg· L- 1 ,KT的存在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在附加了 KT(0 .7mg· L- 1 )、NAA(0 .8m g· L- 1 )和 10 mg· L- 1 葡聚糖的 MS培养基上 ,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递进浓度的丙酮酸研究表明 ,杜仲愈伤组织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桃叶珊瑚甙的产量 ;通过继代培养的 4因素 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 ,培养温度、碳源、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水平对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及愈伤组织中的氯原酸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适宜愈伤组织生长的培养条件有别于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愈伤组织 诱导 次生代谢调控 培养条件 培养基 激素 光照条件 药用植物
下载PDF
农业生态系统中杂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49
14
作者 陈欣 唐建军 +1 位作者 赵惠明 志水胜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0-346,共7页
杂草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重要影响的伴生植物。杂草具有耐不良环境、生长快、繁殖力强等优良特性,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可利用杂草的优良基因作为农作物遗传改良的基因供体,利用其有用成分开发中医药,利用植物他感... 杂草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重要影响的伴生植物。杂草具有耐不良环境、生长快、繁殖力强等优良特性,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可利用杂草的优良基因作为农作物遗传改良的基因供体,利用其有用成分开发中医药,利用植物他感效应进行害虫生物防治,可开发成观赏植物,可作为先锋物种进行生态恢复、改良环境、促进养分循环、保护土壤微生物等。杂草的化学防除是导致杂草资源丧失的重要因素,寻找既利于杂草资源保护又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防除途径、杂草资源数据库的创建、杂草资源有益基因的发掘和开发利用,是杂草科学今后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杂草资源 可持续利用 农作物遗传改良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大豆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晓凤 卢涛 +2 位作者 周正剑 寿惠霞 唐桂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2-556,共5页
以适宜转化大豆受体YC-2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率,随α-硫辛酸浓度的增加外植体褐化率明显减少,但白化率增加,... 以适宜转化大豆受体YC-2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率,随α-硫辛酸浓度的增加外植体褐化率明显减少,但白化率增加,且这些白化的外植体在后期不易产生诱导芽;共培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α-硫辛酸可增强GUS瞬时表达率和芽诱导的再生率,且以25 mg·L-1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Α-硫辛酸 GUS瞬时表达 芽诱导率
原文传递
红壤坡地杂草群落VA菌根真菌的宿主物种调查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欣 方治国 唐建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本研究调查了红壤坡地幼龄果园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主要物种被VA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 ,分析了VA菌根真菌侵染与根际土壤磷素水平的关系。研究区域幼龄果园杂草群落共有杂草 96种 ,分属 2 7科。对 17个科的 39个物种的调查发... 本研究调查了红壤坡地幼龄果园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主要物种被VA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 ,分析了VA菌根真菌侵染与根际土壤磷素水平的关系。研究区域幼龄果园杂草群落共有杂草 96种 ,分属 2 7科。对 17个科的 39个物种的调查发现 ,所调查的物种均不同程度上被VA真菌所侵染 ,但科与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同一科的不同种之间也差异明显。相关分析表明 ,VA菌根真菌对不同杂草种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与土壤磷素水平关系不甚密切 ,VA菌根真菌侵染强度可能主要决定于宿主植物特性和VA菌根真菌的选择。因此 ,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多样性 VA菌根 侵染 宿主 红壤坡地 杂草群落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ce Vacuolar ATPase B Subunit Gene and Its Expression Pattern Analysis Under Phosphorus Deficiency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铭 王小兵 +1 位作者 李海波 吴平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5期573-578,共6页
A vacuolar ATPase (V-ATPase.) B subunit gene has been cloned and characterized front a phosphorus starvation induced rice root subtractive cDNA library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method and RT-PCR ... A vacuolar ATPase (V-ATPase.) B subunit gene has been cloned and characterized front a phosphorus starvation induced rice root subtractive cDNA library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method and RT-PCR amplification. This gene encodes a polypeptide of 487 amino acid residues, containing a conservative ATP binding site and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54.06 kD and an isoelectric point of 4.99, southern analysis of the. genomic DNA indicates that V-ATPase B subunit is encoded by a single gene in rice genome. The amino acid homologies of V-ATPase B subunits among different organisms range from 76% to 97% and reveals that the evolution of V-ATPase B subunit is accompanied with the biological evolution. Expression patter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aximal expression of V-ATPase B subunit gene occurred at an early stage (6 - 12 h) after phosphorus starvation in roots, and lately stage (24 - 48 It) in leaves. Under phosphorus deficiency, the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V-ATPase gene was presumed to strengthen the proton transport and provide the required energy to maintain an electrochemical gradient across the tonoplast to facilitate Phosphorus trans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tiva vacuolar ATPase B subunit gene phosphorus starvation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gene cloning
下载PDF
八角莲的植物化学成分和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琦 傅承新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2年第3期51-54,共4页
八角莲为我国重要的医药药用植物,药名鬼臼,我国特有的渐危三级保护多年生草木植物其根茎含鬼臼毒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本文就八角莲各属植物外部形态研究,以及化学成分、生长激素和其它化合物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 八角莲为我国重要的医药药用植物,药名鬼臼,我国特有的渐危三级保护多年生草木植物其根茎含鬼臼毒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本文就八角莲各属植物外部形态研究,以及化学成分、生长激素和其它化合物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 植物化学 组织培养
原文传递
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健慧 王首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提取膜荚黄芪叶片总RNA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核酸序列设计引物,从cDNA中扩增到PAL的开放阅读框区段,并将该区段亚克隆到pUCm-T载体上.通过设计与毕赤... 通过提取膜荚黄芪叶片总RNA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核酸序列设计引物,从cDNA中扩增到PAL的开放阅读框区段,并将该区段亚克隆到pUCm-T载体上.通过设计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具有同源区段的引物,从pUCm-T-PAL上扩增出带同源臂的PAL,利用体外同源重组技术将其克隆到pPIC9K中构建成pPIC9K-PAL表达载体.与传统的酶切连接载体构建方法相比,该方法可避免酶切位点可利用性的限制.将SalⅠ线性化的pPIC9K-PAL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中,于2.0mg/mL G418抗性平板上进行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经1%甲醇诱导120h后,重组菌株GS115/pPIC9K-PAL与负对照相比,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图谱在77.96ku处有1条明显的蛋白带,大小与预期PAL蛋白一致.利用Q-Sepharose FF蛋白纯化柱对总蛋白进行纯化,获得了较纯的苯丙氨酸解氨酶.Bradford法测得纯化后PAL质量浓度为0.08mg/mL,含量占总蛋白的11.54%,最高比活达到4 270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荚黄芪 苯丙氨酸解氨酶 同源重组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下载PDF
水稻OsbHLH156互作蛋白筛选、鉴定与表达分析
20
作者 方静 李杰 +1 位作者 朱佳美 寿惠霞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85-1495,共11页
铁(Fe)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植物一般通过机制I或机制II两种不同途径从土壤中吸收铁。OsbHLH156是调控水稻(Oryza sativa)铁吸收机制II的核心转录因子。为了进一步探究OsbHLH156的功能和调控网络,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和... 铁(Fe)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植物一般通过机制I或机制II两种不同途径从土壤中吸收铁。OsbHLH156是调控水稻(Oryza sativa)铁吸收机制II的核心转录因子。为了进一步探究OsbHLH156的功能和调控网络,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筛选出并验证了两个与OsbHLH156互作的转录因子——OsbHLH168和OsZFP7,并通过亚细胞定位、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展开分析。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ZFP7定位于细胞核,OsbHLH168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与OsbHLH156共表达时,OsbHLH168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OsbHLH168属于bHLH转录因子家族,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的AtbHLH167和AtbHLH168亲缘关系较近,编码基因包含两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OsZFP7属于锌指蛋白家族,具有1个保守的C2H2型锌指结构域,与拟南芥中AtZFP4和At ZFP7亲缘关系较近,编码基因中只有1个外显子,没有内含子。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Osb HLH168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在野生型水稻根中受缺铁诱导表达,在osbhlh156突变体的根中表达不受缺铁影响,表明OsbHLH156突变抑制了OsbHLH168在根中的缺铁诱导表达;OsZFP7主要在根中表达,在野生型水稻根中不受缺铁诱导表达,但在突变体osbhlh156根中受缺铁诱导表达,说明OsbHLH156抑制了OsZFP7的缺铁诱导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水稻缺铁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bHLH156 互作蛋白 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