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1篇文章
< 1 2 1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叶兴乾教授作为负责人的果蔬加工专业分中心得到农业部认定
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果蔬加工 农业部 分中心 生物系统工程 负责人 食品科学 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技术
下载PDF
建立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应义斌 赵文波 +3 位作者 何勇 苗香雯 王俊 汪懋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系统论述了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向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科方向拓展的趋势和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的必要性 ,描述了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定义、主要研究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和预期就业前景。认为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 系统论述了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向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科方向拓展的趋势和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的必要性 ,描述了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定义、主要研究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和预期就业前景。认为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符合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前沿方向 ,将有利于拓宽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空间 ,加强工程技术和生命科学知识的交叉渗透 ,促进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向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生物系统工程 定义 培养目标
下载PDF
生物系统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应义斌 赵文波 +3 位作者 何勇 王俊 王剑平 郭亚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3-187,共5页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追踪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 ,提出了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向、发挥个性特长的教学改革思路 ,在改造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基础上 ,于 2 0 0 2年率先在全国设立了生物系统工...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追踪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 ,提出了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向、发挥个性特长的教学改革思路 ,在改造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基础上 ,于 2 0 0 2年率先在全国设立了生物系统工程本科专业 ,确定了生物系统工程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并对新专业进行了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全程导师制、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探索 ,从而建立了生物系统工程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为既具有生物科学知识背景又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生物系统工程师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系统工程 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农业工程类
下载PDF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沈明卫 郝飞麟 +1 位作者 何勇 冯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6-178,共3页
根据生物系统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国内外该学科领域的迅速发展,对创新性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①对原有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加强实验内容的设计综合性和研究探索性,采用灵活的实验形式;②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聘... 根据生物系统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国内外该学科领域的迅速发展,对创新性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①对原有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加强实验内容的设计综合性和研究探索性,采用灵活的实验形式;②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聘请技术人员担任实验教学指导教师;③开展与学科和科研实验室共享的尝试和实践,在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和运行方面形成了一些制度和规范,以保障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新性 生物系统工程
下载PDF
应用型专业探究性实验深入开展的探索实践--以浙江大学农业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沈明卫 吴晓琴 徐惠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探究性实验是农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方面,经过多年实践,浙江大学农业工程专业探究性实验受益课程增多,实验内容和深度方面得到拓展。为使探究性实验发挥更大的作用,着重分析了经费分配管理、实验室共享互惠、学科竞赛与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农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方面,经过多年实践,浙江大学农业工程专业探究性实验受益课程增多,实验内容和深度方面得到拓展。为使探究性实验发挥更大的作用,着重分析了经费分配管理、实验室共享互惠、学科竞赛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探究性实验指导规范、建立探究性实验指导小组五个方面的问题,根据农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优化方法和途径,在实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升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性实验 农业工程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生物系统工程新专业的创建与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素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是在改造原农业工程类专业的基础上,通过拓宽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在国内率先设立的新专业.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专业改造的背景与基础、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新专业创建的手段与机制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生物系统工程 专业 建立 实践
下载PDF
生物系统工程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陈素珊 赵文波 +1 位作者 何勇 应义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84,共2页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工程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追踪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在改造原农业工程类专业的基础上,于2002年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生物系统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04年...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工程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追踪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在改造原农业工程类专业的基础上,于2002年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生物系统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04年开始正式招收研究生。为此,系统阐述了新设立的生物系统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着重从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队伍建设 生物系统工程 农业工程类专业 农业工程技术 社会经济发展 2002年 2004年 人才培养 学科发展 食品科学 本科专业 工程专业 智力引进 人才引进 多种形式 研究生
下载PDF
从北美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谈我国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的必要性
8
作者 应义斌 王剑平 赵文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26-232,共7页
本文系统分析了北美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在我国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的必要性,描述了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定义和人才培养目标,认为尽快将农业工程学科从基于应用的工程类学科改造成一个基于生物科学,并... 本文系统分析了北美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在我国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的必要性,描述了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定义和人才培养目标,认为尽快将农业工程学科从基于应用的工程类学科改造成一个基于生物科学,并服务于整个生物系统领域应用的工程类学科,是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应 该加快向农业与生物系统学科转变的步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生物系统工程 学科 历史
下载PDF
创造“生物生长”的最佳环境——生物系统工程专业介绍
9
作者 应义斌 《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 2005年第8期111-111,共1页
近40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极为迅速,而且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已经越来越密切,利用工程技术可以对生物生产作数量预测,并对其生长过程进行控制,同时,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生产及其产品加工的工程问题也接踵而来,生物系统工程... 近40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极为迅速,而且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已经越来越密切,利用工程技术可以对生物生产作数量预测,并对其生长过程进行控制,同时,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生产及其产品加工的工程问题也接踵而来,生物系统工程专业也就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 高考 升学指导 志愿填报 专业介绍 课程设置 高校简介 收费标准
下载PDF
2002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技与教育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召开 被引量:2
10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4-154,171,共2页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国际会议 2002年 生物系统工程 科技 教育 发展战略
下载PDF
食品工业中细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润润 张颀宜 +3 位作者 楼倚洋 陈秀琴 冯劲松 丁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1-567,共17页
生物被膜是细菌在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具有三维结构的微生物群落及极强胁迫耐受性的特殊生态。在食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易引起消毒逃逸及细菌污染,进而造成毒素积累或食品变质,威胁消费者健康安全。在食品工业中... 生物被膜是细菌在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具有三维结构的微生物群落及极强胁迫耐受性的特殊生态。在食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易引起消毒逃逸及细菌污染,进而造成毒素积累或食品变质,威胁消费者健康安全。在食品工业中,预防、抑制和清除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是保证食品微生物安全的关键。因此,迫切需要找到高效阻控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并有效清除生物被膜的方法和策略。本文综述了食品工业中生物被膜污染的现状及其胁迫耐受机制,并有针对性地讨论了食品加工领域中生物被膜阻控技术,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由生物被膜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为研发高效绿色的生物被膜清除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生物被膜 食品工业 胁迫耐受性 清除技术
下载PDF
引领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 被引量:18
12
作者 罗自生 叶兴乾 +3 位作者 王蕾 刘东红 李莉 徐艳群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9-384,共6页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食品产业升级与转型迎来了严峻挑战,培养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迫在眉睫。教学团队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新要求、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食品产业升级与转型迎来了严峻挑战,培养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迫在眉睫。教学团队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新要求、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认证标准,对食品引领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教学团队通过推行“3+1”学年模式,建立“四维一体”培养体系,创新专业培养方案;通过促进教学工程化转变,创新双螺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方法;通过构建多层次课外科研训练平台,建立多形式国际化交流合作,搭建多维实践交流平台。改革后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目前教学中偏农偏理、课程衔接松散和创新实践平台薄弱等问题,有助于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人格和国际战略眼光的全方位培养,为食品国际化引领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产业 人才培养 国际化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4
13
作者 蒋益虹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46,共2页
论述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体制、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了综合性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教学管理体制 实习基地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性大学
下载PDF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中的问题思考 被引量:38
14
作者 沈明卫 涂澄海 +1 位作者 何勇 郭亚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7期133-135,共3页
浙江大学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经过9期的实施,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认为对培养高年级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科研素养、方法和科研动手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该文针对浙江大学SRTP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从教学模式、... 浙江大学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经过9期的实施,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认为对培养高年级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科研素养、方法和科研动手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该文针对浙江大学SRTP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从教学模式、导师作用、实验室管理和开放、观念等角度做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素质教育、观念培养等环节系统地进行研究型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问题和对策 创新
下载PDF
食品科学领域国际合作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郑江平 傅天珍 +1 位作者 叶兴乾 程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1-318,共8页
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InCites分析工具,对2008-2017年期间食品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论文进行追踪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国际合作发文量稳步增长,其年均增长率显著高于全球发文量的增长率,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日趋加大... 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InCites分析工具,对2008-2017年期间食品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论文进行追踪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国际合作发文量稳步增长,其年均增长率显著高于全球发文量的增长率,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日趋加大;美国始终是全球食品科研合作网络的中心,英、法、德等主要欧洲国家是国际合作网络中的强国,而中国大陆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国际合作地位趋中心化明显。通过分析还发现,自主研究是食品科学领域多数国家的主要组织模式,尤其是印度和中国大陆,国际合作比例偏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国际合作率与通讯作者率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国际合作贡献度与活跃度表现不一;国际合作研究模式对论文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合作 文献计量 食品科学 InCites VOSviewer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最新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关荣发 钱博 +1 位作者 叶兴乾 郝云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0-273,共4页
文章介绍了纳米技术的概念、特性,并对其在食品科学中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纳米技术 食品科学
下载PDF
数控压机伺服控制系统复合控制器I-ABC与PID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杰 泮进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3,共4页
为了提高数控压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针对伺服控制系统运行控制过程构建数学模型,在人工蜂群算法基础上融入了云分析模型,之后采用改进人工蜂群算法(Improved Artificial Bee Colony,I-ABC)调节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 为了提高数控压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针对伺服控制系统运行控制过程构建数学模型,在人工蜂群算法基础上融入了云分析模型,之后采用改进人工蜂群算法(Improved Artificial Bee Colony,I-ABC)调节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PID)参数,建立了一种复合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I-ABC进行PID控制时,可以使幅度差降低到0.4%,相位差基本在-0.54°之内,系统加载精度也获得了明显提升,表现出了更优的跟踪性能。以I-ABC进行PID控制时,能够对多余力起到明显抑制作用,响应速度也获得明显提升,可以有效满足系统的准确控制要求。在系统内加入干扰信号,引入I-ABC实施PID调节可以减小系统超调量,还可以获得更短调节时间,使系统获得更强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压机 伺服控制系统 改进人工蜂群算法 比例-积分-微分 复合控制器 抗干扰
下载PDF
基于分子感官科学技术鉴定热处理杨梅汁的关键香气组分变化
18
作者 程焕 陈颖 +2 位作者 陈健乐 陈士国 叶兴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1-353,共13页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技术、气味活性值(OAVs)与香气组分重组模型等分子感官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气相色谱-嗅闻(GC-O)、电子鼻等现代仪器分析新鲜杨梅汁热处理前、后风味差异的关键贡献组分。香气萃取物稀...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技术、气味活性值(OAVs)与香气组分重组模型等分子感官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气相色谱-嗅闻(GC-O)、电子鼻等现代仪器分析新鲜杨梅汁热处理前、后风味差异的关键贡献组分。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后,杨梅汁中青草和清鲜香气活性组分稀释因子减小,呈现甜香的香气活性组分稀释因子增大,并新生成煮甜瓜、刺激、腐臭和皮革等气味。结合香气活性组分的变量投影重要度(VIP)和香气活性值(OAVs),鉴定得到13种关键香气变化组分,包括正己醛(青草/清鲜)、(Z)-3-己烯醛(青草/清鲜)、(E)-2-辛烯醛(甜香)、(E,Z)-3,6-壬二烯醛(西瓜皮)、(E)-2-壬烯醛(动物油脂)、(E,E)-2,6-壬二烯醛(青瓜/草药)、(E,E)-2,4-壬二烯醛(动物油脂)、2,5-二甲氧基苯甲醛(粪臭)、芳樟醇(青苹果)、丙酸香茅醇(苦味)、2,4-吡咯烷酮(刺鼻)、β-大马烯酮(甜香)和反-2-(2-戊烯基)呋喃(甜瓜味),可作为区分热处理杨梅汁与新鲜杨梅汁风味差异的贡献化合物,其中大马士酮的OAV(100756.95)最高。本研究可为杨梅汁产品开发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汁 热处理 挥发性组分 感官组学技术
下载PDF
基于IFT国际认证新体系的食品科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士国 陈启和 刘东红 《中国轻工教育》 2021年第6期67-71,共5页
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IFT)作为国际食品科技界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开创了食品科学专业认证以及相关培养标准——IFT国际认证,其标准每十年修订一次。2019年该认证标准再次修订,为食品专业... 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IFT)作为国际食品科技界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开创了食品科学专业认证以及相关培养标准——IFT国际认证,其标准每十年修订一次。2019年该认证标准再次修订,为食品专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意见。基于2019年新修订的IFT国际认证体系,从培养方案、结果评估、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等方面对食品科学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为培养全面掌握食品科学专业知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食品科学 本科专业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三文鱼生物保鲜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蔡路昀 赵敏 +6 位作者 沈俊 刘鹰 林邦楚 李钰金 李剑 朱盈盈 徐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12-19,共8页
三文鱼是一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且备受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然而,在贮藏、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三文鱼易受到微生物、内源酶及自身氧化作用的影响,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引发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流通和经济价值。因此,如何保持其品... 三文鱼是一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且备受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然而,在贮藏、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三文鱼易受到微生物、内源酶及自身氧化作用的影响,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引发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流通和经济价值。因此,如何保持其品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与传统保鲜剂相比,生物保鲜剂因其安全、绿色、无毒无害、易降解等优点,已成为水产品保鲜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绿色安全的角度综述了不同来源的生物保鲜剂在三文鱼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从保鲜剂的施加形式入手,展示了多方式联用技术在三文鱼中的应用,并基于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状况,展示了多方式联用技术在三文鱼中的应用。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展望三文鱼生物保鲜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以期为三文鱼等水产品产业链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生物保鲜技术 保鲜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