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浮游动物调查
1
作者 张晓辉 周燕 +4 位作者 龙华 杨元利 黄家庆 余俊 张成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1,共3页
研究了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动态变化及浮游动物数量变化与营养盐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动物98种,主要有暖温带近海类群和暖水性外海类群;8月份南麂列岛浮游动物生物... 研究了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动态变化及浮游动物数量变化与营养盐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动物98种,主要有暖温带近海类群和暖水性外海类群;8月份南麂列岛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出现最高值,9、10月份逐渐减少,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78,4.38,平均3.99;保护区内浮游动物数量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与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保护区 浮游动物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黄海南部及东海中小型浮游桡足类生态学研究Ⅳ.拟哲水蚤属 被引量:9
2
作者 高露姣 杨元利 +1 位作者 李丁成 陈亚瞿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23-30,共8页
根据1981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4个航次在黄海南部和东海海域(28°-34°N,127°E以西)的中网标本,研究了中小型桡足类-拟哲水蚤属(ParacalanusGenus)优势种丰度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本次调查中拟哲水蚤... 根据1981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4个航次在黄海南部和东海海域(28°-34°N,127°E以西)的中网标本,研究了中小型桡足类-拟哲水蚤属(ParacalanusGenus)优势种丰度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本次调查中拟哲水蚤属由小拟哲水蚤(P.parvus)、强额拟哲水蚤(P.crassirostris)、针刺拟哲水蚤(P.aculeatus)和瘦拟哲水蚤(P.gracilis)4个种组成,种群数量皆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小拟哲水蚤是其中最重要的优势种,其种群数量占拟哲水蚤属的73.92%~86.18%,对浮游动物的总数量变动起着关键作用。拟哲水蚤属总丰度的平面分布特点是:沿岸水域的数量比外海水域高,且皆与表层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桡足类 拟哲水蚤属 黄海南部 东海 生态学
下载PDF
黄海南部及东海中小型浮游桡足类生态学研究Ⅱ.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亚瞿 徐兆礼 杨元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9-15,共7页
重点探讨黄海南部及东海(28°00′~34°00′N、121°00′~127°00′E)中小型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多样度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鉴定到种的中小型浮游桡足类有71种,4季皆出现的种类比例高达83.1%,种类季节变... 重点探讨黄海南部及东海(28°00′~34°00′N、121°00′~127°00′E)中小型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多样度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鉴定到种的中小型浮游桡足类有71种,4季皆出现的种类比例高达83.1%,种类季节变化不大明显。种数平面分布呈南部高、北部低、外海高、近海低的分布特征,种数分布与该海域水团势力消长相关,在水系交汇处,种类较多的往往位于暖流的一侧。4季共出现优势种15种(优势度Y≥0.02),主要有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simil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par)和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affinis)等,但在秋季,上述优势种类由尖额保猛水蚤(Aegisthusmucronatus),孔雀丽哲水蚤(Calocalanuspavo),锦丽哲水蚤(Calocalanuspavoninus)等替代。优势种更替率R值分析结果表明,黄海南部及东海调查区中小型桡足类群落所栖息的环境从夏季转至秋季的变化较大,从冬季转至夏季的变化相对较小。桡足类物种多样度(H′)、均匀度(J′)和单纯度(C)指数4季均值分别为2.58(2.27~2.99)、0.72(0.64~0.7)和0.26(0.21~0.38),H′值平面分布趋势与种数分布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桡足类 黄海南部、东海 种类组成 群落特征
下载PDF
东海磷营养盐变动影响因子分析(英文)
4
作者 刘莲 章守宇 吴多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S1期57-64,共8页
采用“有进有出”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影响东海磷营养盐变动的各环境因子的显著性及其影响权重,得到对东海磷营养盐变动起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硅酸盐>硝酸盐>温度>溶解氧>亚硝酸盐>pH>盐度>... 采用“有进有出”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影响东海磷营养盐变动的各环境因子的显著性及其影响权重,得到对东海磷营养盐变动起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硅酸盐>硝酸盐>温度>溶解氧>亚硝酸盐>pH>盐度>碱度>氨,影响权重系数分别为18.01%、17.84%、15.17%、10.98%、8.43%、7.9%、7.63%、7.53%、6.52%;硅酸盐对磷营养盐变动显著性影响最大,表明东海磷、硅等营养盐的结构变化在浮游植物群落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与该海域近岸赤潮生物逐渐由中型(硅藻种类多)向小型和微型(甲藻种类多)发展的事实相符合。在构建东海磷营养盐动力学模型和海洋生态模型中时,必须对硅酸盐等环境因子予以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磷营养盐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