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柔性作业车间动态调度 被引量:19
1
作者 汤洪涛 费永辉 +3 位作者 陈青丰 詹燕 鲁建厦 李晋青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97-2510,共14页
为提高柔性作业车间动态调度的实际可操作性、计算效率与对车间扰动的实时响应能力,提出一种从具有工业大数据特点的调度相关历史数据中挖掘调度规则的方法。该方法在进行数据预处理时,结合开源大数据技术完成数据采集、清洗、整合与筛... 为提高柔性作业车间动态调度的实际可操作性、计算效率与对车间扰动的实时响应能力,提出一种从具有工业大数据特点的调度相关历史数据中挖掘调度规则的方法。该方法在进行数据预处理时,结合开源大数据技术完成数据采集、清洗、整合与筛选。同时,考虑到动态调度问题中,扰动环境变化会改变生产属性对于调度决策的影响程度,对调度相关历史数据集合进行基于扰动属性的聚类,从而对不同扰动环境下做出的调度决策所产生的数据集合进行合理划分。此外,在调度规则挖掘中,提出了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通过实例研究证明了该调度规则挖掘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 动态调度 调度规则挖掘 聚类 改进随机森林算法 工业大数据
下载PDF
螺旋深小孔电解加工间隙多相流场特性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明环 刘望生 彭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8-753,共6页
针对电解加工(ECM)成形尺寸难以预测与控制问题,以螺旋深小孔ECM为研究对象,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扩展的κ-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应用流体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对ECM间隙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验证性实验,揭示了ECM间隙流场的流... 针对电解加工(ECM)成形尺寸难以预测与控制问题,以螺旋深小孔ECM为研究对象,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扩展的κ-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应用流体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对ECM间隙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验证性实验,揭示了ECM间隙流场的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间隙流场的流速分布影响着间隙内产物的排出规律,随着孔深加大,流速沿流程逐渐减小,使得加工稳定性变差;沿电解液流程方向上间隙气泡率含量逐渐增加,致使电解液电导率逐渐降低,工件加工后尺寸前大后小,增加出口背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这一问题;阴极形状影响着间隙内流场的流动特性,合理的阴极形状可避免间隙流场"死水区"的形成及短路和烧伤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电解加工 螺旋孔 气液两相流 流动特性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255
3
作者 计时鸣 黄希欢 《机电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1-13,共13页
工业机器人具有工作效率高、稳定可靠、重复精度好、能在高危环境下作业等优势,在传统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回顾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背景和起源,介绍了本体与主要核心部件的骨干生产企业;总结了... 工业机器人具有工作效率高、稳定可靠、重复精度好、能在高危环境下作业等优势,在传统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回顾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背景和起源,介绍了本体与主要核心部件的骨干生产企业;总结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感知系统、驱动系统、操作系统、手把手示教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给出了基于PDA示教的船舶焊接机器人、双臂装配机器人、装配/拆卸双功能机器人、移动式工业机器人、打磨抛光机器人和缝纫机器人等新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换人 机器人操作系统 手把手示教 双臂机器人 装配/拆卸双功能机器人
下载PDF
软性磨粒流精密加工的仿真及实验 被引量:7
4
作者 计时鸣 章定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3期245-248,共4页
为改进现有磨粒流加工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软性磨粒流加工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各种微小型腔及通道的加工中。首先针对加工表面配置了相应的约束模块从而构成密封的加工流道,建立了欧拉双流体数值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Fluent开展了流道中... 为改进现有磨粒流加工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软性磨粒流加工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各种微小型腔及通道的加工中。首先针对加工表面配置了相应的约束模块从而构成密封的加工流道,建立了欧拉双流体数值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Fluent开展了流道中软性磨粒流固-液两相流动特性的分析,然后通过对工件表面进行喷漆的方法,观察了软性磨粒流的实际加工效果,并进行了相应的软性磨粒流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工表面喷漆磨损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细腻,体现了软性磨粒流加工的先进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工件表面喷漆磨损的分布与仿真中颗粒相压力的分布比较接近,这为软性磨粒流的加工提供了一种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磨粒流 约束流道 双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静电微量润滑技术的磨削加工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林建斌 吕涛 +2 位作者 黄水泉 胡晓冬 许雪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783-2791,2798,共10页
在构建静电微量润滑(EMQL)磨削加工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荷电电压下润滑液液滴的荷质比和润湿渗透性能,研究了正负荷电电压下静电微量润滑技术的磨削加工特性。通过分析工件表层的显微硬度和显微组织,揭示了静电微量润滑技术的磨削... 在构建静电微量润滑(EMQL)磨削加工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荷电电压下润滑液液滴的荷质比和润湿渗透性能,研究了正负荷电电压下静电微量润滑技术的磨削加工特性。通过分析工件表层的显微硬度和显微组织,揭示了静电微量润滑技术的磨削加工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荷电液滴的表面张力与润湿角减小,液滴的渗透性和润湿性提高。与传统微量润滑(MQL)相比,荷电液滴更易在砂轮-工件接触面渗透铺展,提升了润滑与换热能力,在正荷电静电微量润滑条件下,工件表层显微组织中的铁素体相对含量增加,工件表层显微硬度降低,磨削加工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 静电微量润滑 水基润滑液 显微硬度 显微组织 磨削性能
下载PDF
脉冲磁场辅助磁性复合磨粒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及其加工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亦申 赵彬善 +2 位作者 黄水泉 游红武 许雪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5-1179,1238,共6页
提出一种脉冲磁场辅助新型磁性复合磨粒化学机械抛光技术。该技术利用磁性聚合物微球与SiO2磨粒组成的复合磨粒抛光液,在脉冲磁场辅助作用下,实现磨粒尺寸对硬质抛光盘微观形貌依赖性小、磨粒易进入抛光区域、材料去除率较高的抛光。设... 提出一种脉冲磁场辅助新型磁性复合磨粒化学机械抛光技术。该技术利用磁性聚合物微球与SiO2磨粒组成的复合磨粒抛光液,在脉冲磁场辅助作用下,实现磨粒尺寸对硬质抛光盘微观形貌依赖性小、磨粒易进入抛光区域、材料去除率较高的抛光。设计了"之"字形的对位式结构电磁铁,模拟计算表明其磁感应强度沿抛光平面分布均匀,磁性微球受到的磁力一致性好。磁性微球在抛光系统中的受力分析表明:磁性微球受磁力作用时有利于复合磨粒从近抛光区进入抛光区,以二体磨损的方式去除加工表面;磁性微球不受磁力作用时,复合磨粒随抛光液的流动而移动,避免大量聚集形成磁链。以表面粗糙度Ra=1.1μm的硬质抛光盘进行硅片抛光试验,施加不同频率和占空比的脉冲磁场前后,硅片的去除率从137 nm/min提高到288 nm/min,频率5 Hz、占空比50%时获得最大值,硅片表面粗糙度由抛光前Ra=405 nm减小到Ra=0.64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脉冲磁场 磁性复合磨粒 材料去除率 硅片
下载PDF
聚醚酮酮材料个性化人工颅骨植入体热压成型工艺仿真及实验
7
作者 游嘉 张青青 +4 位作者 程康杰 徐略乾 姜献峰 MSH Al-Furjan 刘云峰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7-1306,共10页
创伤、肿瘤切除等引起的成人颅骨缺损高发,临床上对个性化人工颅骨植入体有较大的需求,而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人工颅骨植入体存在热学、力学性能与骨不匹配等诸多弊端,聚醚酮酮(PEKK)材料具有与人体骨组织相近的热学和力学性能,以及优异的... 创伤、肿瘤切除等引起的成人颅骨缺损高发,临床上对个性化人工颅骨植入体有较大的需求,而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人工颅骨植入体存在热学、力学性能与骨不匹配等诸多弊端,聚醚酮酮(PEKK)材料具有与人体骨组织相近的热学和力学性能,以及优异的耐磨性、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用于颅骨植入体非常适合。本文基于拉伸实验数据,构建了PEKK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并通过PEKK人工颅骨的热压成型有限元仿真,模拟了不同成型温度和压边力下的成型过程,获得了最佳热压成型工艺参数,最后通过PEKK热压成型实验验证了个性化人工颅骨植入体成型工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人工颅骨植入体 热压成型 聚醚酮酮(PEKK)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下载PDF
低频振动小孔径内壁面微结构电解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垚彬 王明环 《电加工与模具》 2016年第2期31-34,共4页
为了研究低频振动电解加工对小孔径内壁面加工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电解加工,分析影响加工结果的工艺参数及低频振动对小孔径内壁面加工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阴极低频振动加工小孔径内壁面,有利于加工间隙内... 为了研究低频振动电解加工对小孔径内壁面加工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电解加工,分析影响加工结果的工艺参数及低频振动对小孔径内壁面加工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阴极低频振动加工小孔径内壁面,有利于加工间隙内电解液的循环更新和电解产物、电解热的排除,提高加工精度,改善加工定域性,同时也延长了工具电极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动 螺旋孔加工 加工精度
下载PDF
基于FANUC-0i数控车床系统的曲线牙型螺纹加工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石显奎 赵燕伟 《机械工程师》 2014年第5期81-83,共3页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在一些机械零件上使用的螺纹牙型要求也越来越多,对于常用的三角牙型螺纹、梯形螺纹都有比较成熟的加工技术,但是一些特殊的曲线牙型螺纹由于牙型复杂,面积较大,采用成型刀加工时易出现振动,同时零件精度不能满足使...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在一些机械零件上使用的螺纹牙型要求也越来越多,对于常用的三角牙型螺纹、梯形螺纹都有比较成熟的加工技术,但是一些特殊的曲线牙型螺纹由于牙型复杂,面积较大,采用成型刀加工时易出现振动,同时零件精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文中针对常见的非标二次曲线螺纹的加工基于FANUC-0i数控车床进行技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 二次曲线螺纹 椭圆曲线螺纹 数控 宏程序
下载PDF
某特种装备前滑板的抗撞击设计
10
作者 陈欣 卢波 +2 位作者 梅金虎 朱甫宏 翁泽宇 《新技术新工艺》 2011年第5期22-24,共3页
为改善某特种装备前滑板的抗撞击性能,本文采用了有限元软件ABAQUS作为非线性动力学仿真分析的工具,以撞击速度为变量,调用显式分析模块ABAQUS/Explieit,分别模拟计算了由铝合金、高强度钢及特种工程塑料制成的前滑板因撞击而引起的应... 为改善某特种装备前滑板的抗撞击性能,本文采用了有限元软件ABAQUS作为非线性动力学仿真分析的工具,以撞击速度为变量,调用显式分析模块ABAQUS/Explieit,分别模拟计算了由铝合金、高强度钢及特种工程塑料制成的前滑板因撞击而引起的应力及变形情况,得到了各种材料的撞击速度与其最大Mises应力的关系,并对材料达到屈服应力时的撞击速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给出了某特种装备前滑板的抗撞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撞击性能 动力学仿真 运动速度 ABAQUS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与欧拉多相流技术的激光沉积IN718组织形貌模拟
11
作者 石新升 董太宁 +5 位作者 葛鸿浩 邹朋津 沈盟凯 张群莉 刘云峰 姚建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3-1635,共13页
为研究激光沉积过程中沉积层微观枝晶外延生长及转向机制,基于欧拉多相流技术与元胞自动机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激光沉积IN718二维熔化凝固模型;获得了沉积层温度场、流场以及微观凝固组织的演变过程,对比了模拟与实验所得沉积层枝晶外延... 为研究激光沉积过程中沉积层微观枝晶外延生长及转向机制,基于欧拉多相流技术与元胞自动机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激光沉积IN718二维熔化凝固模型;获得了沉积层温度场、流场以及微观凝固组织的演变过程,对比了模拟与实验所得沉积层枝晶外延生长区厚度,分析了顶部枝晶转向的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场与流场相互影响,模型对沉积层厚度预测误差约为7.0%。沉积层顶部和中部晶体织构取向不同,枝晶的生长方向更偏向于局部热梯度方向,在沉积层顶部,局部热梯度的方向接近水平方向,枝晶的生长方向与局部热梯度偏角较小,因此,形成平行于激光扫描方向的枝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沉积 组织模拟 欧拉多相流 元胞自动机 外延生长 转向枝晶
下载PDF
二维插装式流量调节阀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12
作者 戴权超 尤逸铭 +2 位作者 赵建涛 李胜 阮健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9-670,共12页
针对流量阀功重比低、体积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二维插装式流量调节阀。阀体后端的力矩马达带动具有双自由度的二维活塞转动并进行功率放大驱动阀芯,阀体上的压差反馈杆可精准地测量进出口压差,无需安装额外的压力传感器。首先建立该... 针对流量阀功重比低、体积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二维插装式流量调节阀。阀体后端的力矩马达带动具有双自由度的二维活塞转动并进行功率放大驱动阀芯,阀体上的压差反馈杆可精准地测量进出口压差,无需安装额外的压力传感器。首先建立该阀的数学模型,并使用Matlab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其次以AMESim为平台搭建了模型,对其动静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进行实验验证。该阀滞环为4.4%,线性度为1.6%,响应时间约为44 ms,幅频宽约为17 Hz,相频宽约为28 Hz,压差测量范围为8 MPa。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二维插装式流量调节阀不仅结构简单、功重比高,且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是较为合适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阀 流量阀 高集成度 AMESim仿真软件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液压激振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3
作者 邢彤 左强 +1 位作者 杨永帅 阮健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2-367,377,共7页
分类阐述了各种液压激振技术的原理、性能优缺点及应用情况,介绍了典型液压激振装备的最新发展、系统结构与性能指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液压激振控制技术最新成果。指出多轴、高频液压激振技术是当今的研究热点,其中采用2D激振阀的激振... 分类阐述了各种液压激振技术的原理、性能优缺点及应用情况,介绍了典型液压激振装备的最新发展、系统结构与性能指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液压激振控制技术最新成果。指出多轴、高频液压激振技术是当今的研究热点,其中采用2D激振阀的激振方法是大幅度提高液压激振频率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激振 激振控制方法 2D激振阀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光伏面板积灰及除尘清洁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7
14
作者 鲍官军 张林威 +3 位作者 蔡世波 蒋建东 胥芳 贾桂红 《机电工程》 CAS 2013年第8期909-913,共5页
针对光伏面板积灰、影响因素、积灰对面板转换效率的降低效应等问题,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介绍了灰尘的来源及组成,着重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光伏面板积灰形成过程及积灰引起的面板输出效率降低或... 针对光伏面板积灰、影响因素、积灰对面板转换效率的降低效应等问题,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介绍了灰尘的来源及组成,着重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光伏面板积灰形成过程及积灰引起的面板输出效率降低或太阳辐射透过率降低等研究文献,分析了面板倾角、风速风向、灰尘性质、环境湿度等主要因素对光伏面板积灰的形成和面板效率/太阳辐射透过率的影响。总结了基于灰尘性质、降尘、降雨等因素建立的积灰模型及其对面板效率的影响模型。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光伏面板清洁技术:电帘除尘和机械除尘。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积灰实验完整性、灰尘特性、积灰沉积机理、面板除尘清洁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面板 积灰模型 除尘技术
下载PDF
基于SLM技术的表面多孔钛金属多根牙种植体的骨结合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游嘉 方利华 +2 位作者 张青 高亦林 彭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5-322,共8页
为研制具有良好骨结合特性的多根牙种植体表面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优化设计一种三维连通多孔结构,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SLM)3D打印技术实现了钛金属多根牙种植体及其表面三维连通多孔结构的制造。采用市售可吸收介质喷砂(RBM)表面处理的... 为研制具有良好骨结合特性的多根牙种植体表面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优化设计一种三维连通多孔结构,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SLM)3D打印技术实现了钛金属多根牙种植体及其表面三维连通多孔结构的制造。采用市售可吸收介质喷砂(RBM)表面处理的种植体作为对照组,在18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胫骨上做同体对照植入实验,并分别于术后4、8、12周获取种植体-骨组织标本。通过微CT扫描标本,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V/TV值;同时制作硬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种植体周围骨形成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4周时可见实验组的BV/TV已高于对照组,12周时BV/T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值达到47.83%。由拟合的曲线可见实验组的新增骨量在12周后的增长趋势强于对照组。硬组织切片观察发现,4周时骨组织开始长入至种植体表面孔隙中,8周时双根分叉区域内可以观察到骨组织。同期对照可见新增骨组织的致密性也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SLM3D打印技术加工的、表面具有三维连通多孔结构的多根牙种植体成骨效能优于市售RBM表面处理的种植体,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根种植体 SLM技术 孔隙结构 骨结合 微CT
下载PDF
连续进动气囊抛光行间距优化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金明生 计时鸣 +2 位作者 张利 陈伟强 蒋鑫鑫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1-865,共5页
为提高和调控模具加工质量,针对行切法连续进动气囊抛光的行间距优化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在取得优化进给速度和叠加次数的基础上,兼顾抛光效率与抛光效果,运用二分法原理,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行间距对气囊抛光材料去除特性... 为提高和调控模具加工质量,针对行切法连续进动气囊抛光的行间距优化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在取得优化进给速度和叠加次数的基础上,兼顾抛光效率与抛光效果,运用二分法原理,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行间距对气囊抛光材料去除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优化行间距D=8.2mm。基于建立的连续进动气囊抛光离线规划原型系统进行了实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进动 气囊抛光 行间距 离线规划 优化
下载PDF
螺旋孔电解加工多物理场耦合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明环 章巧芳 彭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4-779,共6页
基于建立的三维多相流模型及间接耦合多物理模型(热电耦合和热流耦合),以螺旋孔电解加工为研究对象,对电解加工间隙中的电场、流场、温度场进行分析,掌握间隙参数变化规律,包括间隙电解液的流速与温度、间隙氢气气泡率分布、材料表面电... 基于建立的三维多相流模型及间接耦合多物理模型(热电耦合和热流耦合),以螺旋孔电解加工为研究对象,对电解加工间隙中的电场、流场、温度场进行分析,掌握间隙参数变化规律,包括间隙电解液的流速与温度、间隙氢气气泡率分布、材料表面电流密度分布等。进而对影响材料去除的主要因素——电导率进行研究,确定了电导率在整个加工间隙内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材料去除的影响,并提出了增加电解液出口背压以改善工件材料去除的一致性。最后,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螺旋孔电解加工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多相流模型 多物理场耦合 内螺旋孔 气液两相流
下载PDF
基于修正Preston方程的气压砂轮加工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计时鸣 曾晰 +1 位作者 金明生 谭大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9-1306,共8页
为了解决高硬度、高耐磨激光强化自由曲面难以高效光整的问题,提出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加工方法.通过高聚物黏结剂在充气柔性砂轮表面构成磨粒层,使每颗磨粒受力后可以局部微动,影响周边磨粒群的受力状况而发生群体效应,达到软性条件下... 为了解决高硬度、高耐磨激光强化自由曲面难以高效光整的问题,提出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加工方法.通过高聚物黏结剂在充气柔性砂轮表面构成磨粒层,使每颗磨粒受力后可以局部微动,影响周边磨粒群的受力状况而发生群体效应,达到软性条件下的应力集中,形成高效切削.以拉宾诺维奇(Rabinoweizc)磨损理论为依据,引入硬度比例系数和表面硬度系数,结合磨粒粒度对材料去除的影响,给出修正系数.结合弹性力学理论,对柔性基体供力环境下的材料去除进行应力修正,给出修正的Preston方程,提出该方法材料去除的量化模型.建立砂轮表面磨粒群在任一接触状态下的速度计算公式,通过ANSYS仿真给出下压量与压力的关系谱图.修正系数经实验验证基本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该方法可以降低材料去除的量化误差.根据不同磨粒粒度的实验对比,给出针对高硬度表面光整的工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强化 软固结磨粒 气压砂轮 修正的Preston方程
下载PDF
考虑线圈温升的电磁开关阀动态响应特性检测
19
作者 何贤剑 徐恩光 +3 位作者 王军 钟麒 李研彪 杨华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8,共9页
针对电磁开关阀内部阀芯运动过程难以被精准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电流多阶导数特性的电磁开关阀动态性能无损识别方法.考虑电磁铁线圈温升对线圈电阻的影响规律,以线圈电感导数、电流导数和阀芯运动速度建立数学模型.基于磁化曲线探究电... 针对电磁开关阀内部阀芯运动过程难以被精准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电流多阶导数特性的电磁开关阀动态性能无损识别方法.考虑电磁铁线圈温升对线圈电阻的影响规律,以线圈电感导数、电流导数和阀芯运动速度建立数学模型.基于磁化曲线探究电流导数与阀芯运动状态的匹配关系,分析磁导率导数对判断电磁开关阀启闭状态的影响规律.推导得到开启电流导数中的凸/凹点对应电磁开关阀的临界/完全开启时刻,关闭电流导数中的上/下折点匹配电磁开关阀的临界/完全关闭时刻.试验结果表明,开启和关闭时间最大检测偏差分别为2.40%和3.08%,单周期总启闭时间最大检测偏差为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开关阀 温升特性 动态性能 高精度检测 电流导数
下载PDF
磨粒流加工中单颗磨粒冲击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计时鸣 章定 谭大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8-73,共6页
基于磨粒流已经形成了一些表面加工方法,利用磨粒流与加工表面接触时的壁面效应,形成磨粒对表面的微切削实现表面的光整加工。该文建立了可行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作为前处理器。磨粒流加工主要针对金属或合金等塑性材料,以典型的Ti-6... 基于磨粒流已经形成了一些表面加工方法,利用磨粒流与加工表面接触时的壁面效应,形成磨粒对表面的微切削实现表面的光整加工。该文建立了可行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作为前处理器。磨粒流加工主要针对金属或合金等塑性材料,以典型的Ti-6Al-4V材料为靶材,建立相应Johnson-Cook弹塑性材料模型。经过LS-DYNA求解,观察材料的破坏过程,可发现磨损包含了变形磨损和切削磨损。计算结果符合Hashish对于塑性材料的微切削理论,磨粒以一定的角度撞击壁面时,形成的微切削更大。磨损量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磨损率随着撞击次数和颗粒直径(<200μm)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 磨损 有限元法 塑性材料 加工 Johnson-Coo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