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高校协同教学机制研究——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冯雯 徐吉洪 +3 位作者 余志良 於建明 王鸿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39-343,共5页
"改到新处是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样态。在协同创新理论的指引下,协同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在诠释"协同创新"与"协同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协同教学机制... "改到新处是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样态。在协同创新理论的指引下,协同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在诠释"协同创新"与"协同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协同教学机制的现实困境,进而从联合育人理念、实践教育平台、内在整合机制、资源保障体系等四个维度构建了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高校协同教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协同教学 制药工程
下载PDF
利培酮的绿色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2
作者 薛鑫鑫 张书晴 +3 位作者 梁潇斌 薛浩天 苏为科 周嘉第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10-16,I0003,共8页
归纳了目前利培酮的合成方法,通过对利培酮的逆合成分析,得到2种利培酮的分子断裂方式,在位置1断裂的2种分子结构更容易合成,而从位置2、3断裂的2种分子结构不易再进行拆分合成,且合成方案不适合工业生产。位置1断裂的合成路线主要有2条... 归纳了目前利培酮的合成方法,通过对利培酮的逆合成分析,得到2种利培酮的分子断裂方式,在位置1断裂的2种分子结构更容易合成,而从位置2、3断裂的2种分子结构不易再进行拆分合成,且合成方案不适合工业生产。位置1断裂的合成路线主要有2条:路线1,由中间体3-(2-氯乙基)-6,7,8,9-四氢-2-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4-酮和6-氟-3-(4-哌啶基)-1,2-苯并异噁唑盐酸盐缩合生成利培酮,总收率25.9%;路线2,由中间体2-(2-甲基-4-氧代-6,7,8,9-四氢-4H-吡啶基[1,2-a]嘧啶-3-基)乙醛和6-氟-3-(4-哌啶基)-1,2-苯并异噁唑还原胺化合成,总收率5.0%。因此,路线1较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抗精神病药物 合成方法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预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培煜 郑小卫 +1 位作者 张轶雯 陈素红 《癌症》 CAS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癌症治疗的革命性突破被广泛用于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严重时甚至危及患...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癌症治疗的革命性突破被广泛用于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探索irAEs预测标志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现有irAEs预测标志物的研究,可为临床中ICIs的安全应用及irAEs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不良事件 预测标志物
下载PDF
衢枳壳主要化学成分及药效学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锦荣 陈国玉 +4 位作者 虞立 吕万强 张立将 尹来 邵金金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459-465,共7页
衢枳壳作为浙江地区道地中药材,在2018年入选新“浙八味”中药材培育品种后,其药理作用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研究发现,衢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平喘、降血糖、保肝、抗氧化、降血脂、调节肠道菌群、抑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衢枳壳作为浙江地区道地中药材,在2018年入选新“浙八味”中药材培育品种后,其药理作用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研究发现,衢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平喘、降血糖、保肝、抗氧化、降血脂、调节肠道菌群、抑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前景。本研究归纳总结了衢枳壳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为衢枳壳的进一步药用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衢枳壳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过渡金属催化C(sp2)-H键活化构建手性碳原子中心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熊儒恒 帅棋 《浙江化工》 CAS 2018年第3期1-4,11,共5页
手性碳原子中心是化合物中广泛存在的结构。该类结构的合成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以过渡金属-手性配体为核心催化体系,通过C_((sp2))-H键活化构建手性中心发展迅速。本文根据反应... 手性碳原子中心是化合物中广泛存在的结构。该类结构的合成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以过渡金属-手性配体为核心催化体系,通过C_((sp2))-H键活化构建手性中心发展迅速。本文根据反应底物的不同类型,综述了近三年来利用过渡金属催化C_((sp2))-H键活化构建手性碳原子中心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手性配体 C(sp2)-H键活化 手性碳原子中心
下载PDF
多级厌氧系统对土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的中试研究
6
作者 徐建清 陈舟舟 +5 位作者 陈代杰 林挺 谭俊 黄镇宇 储消和 刘鹏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3-480,共8页
目的研究多级厌氧系统对土霉素菌渣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水平以及沼泥对沙化土壤和紫花苜蓿的改良促进作用。方法以化学需氧量(COD)为减量化验证参数,土霉素含量为无害化验证参数,通过检测处理前后COD和土霉素的变化考察多级厌氧系统... 目的研究多级厌氧系统对土霉素菌渣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水平以及沼泥对沙化土壤和紫花苜蓿的改良促进作用。方法以化学需氧量(COD)为减量化验证参数,土霉素含量为无害化验证参数,通过检测处理前后COD和土霉素的变化考察多级厌氧系统的降解效率。以土壤养分和植物萌芽率及株高为资源化验证参数,以土壤中土霉素抗性基因含量为无害化验证参数,通过检测施加沼泥前后各参数的变化考察沼泥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结果经3个周期的多级厌氧系统处理,土霉素菌渣中COD降解率达到87.58%,土霉素含量降解率达到99.44%;施加沼泥至沙化土壤后,有机质含量增加1645.74%,全氮含量增加3654.39%,全磷含量增加29.17%,全钾含量增加31.08%,紫花苜蓿株高提高166.16%,土壤中抗性基因intⅠ1、tetC和tetW含量下降,抗性基因tetM含量无明显变化,抗性基因tetQ含量显著上升。结论多级厌氧系统能够实现土霉素菌渣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沼泥具有改良沙化土壤养分和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对部分抗性基因有促降解作用,但仍需关注抗性基因tetQ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厌氧系统 土霉素菌渣 抗性基因 减量化 无害化
下载PDF
纳米载体用于包载生物活性多肽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郑珊珊 蔡悦 +2 位作者 龚瑜贝 洪煜璐 孙漩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1,共10页
多肽药物因其适应症广、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肝炎、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但是,天然多肽进入人体后易被迅速降解并通过血液循环被迅速清除,安全递送是其发挥功效的基础。通过物理包埋、化学键合... 多肽药物因其适应症广、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肝炎、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但是,天然多肽进入人体后易被迅速降解并通过血液循环被迅速清除,安全递送是其发挥功效的基础。通过物理包埋、化学键合等手段合成基于多肽的纳米药物系统已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具有生物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易于修饰等特点,相关的开发研究正逐渐成为热点。综述多肽纳米给药系统的设计进展,总结抗菌肽、抗肿瘤肽、抗炎肽和肽疫苗等用于纳米药物递送的应用成果,展望未来生物活性多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当前构建负载多肽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提供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多肽 生物学功能 构建 纳米颗粒 药物递送
下载PDF
岩藻甾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8
作者 李丙乾 孙彬 金灿 《合成化学》 CAS 2023年第11期882-888,共7页
岩藻甾醇(1)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医药活性的植物甾醇,应用前景广阔,但岩藻甾醇天然来源少且提取率较低。本文设计并验证了一条以猪去氧胆酸(2)为起始原料,经甲酯化、磺酰化、选择性消除、DHP保护、水解、缩合、格氏、wittig和脱保护9步反... 岩藻甾醇(1)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医药活性的植物甾醇,应用前景广阔,但岩藻甾醇天然来源少且提取率较低。本文设计并验证了一条以猪去氧胆酸(2)为起始原料,经甲酯化、磺酰化、选择性消除、DHP保护、水解、缩合、格氏、wittig和脱保护9步反应合成岩藻甾醇的合成路线,总收率为53.31%。该方法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洁高效,对环境友好,为未来岩藻甾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甾醇 猪去氧胆酸 Weinreb酰胺 格氏反应 WITTIG反应
下载PDF
双多重刺激响应水凝胶应用于伤口愈合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林欣雨 李和霖 +2 位作者 苏凤 苏为科 张绮红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17-21,I0003,共6页
介绍了伤口愈合的过程以及愈合过程中伤口处微环境的变化,叙述了目前根据伤口处不同环境变化(如pH、温度、活性氧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等)而设计的智能响应水凝胶,总结了可以应对2种及以上伤口微环境变化的双重或多重刺激响应性水凝胶的制... 介绍了伤口愈合的过程以及愈合过程中伤口处微环境的变化,叙述了目前根据伤口处不同环境变化(如pH、温度、活性氧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等)而设计的智能响应水凝胶,总结了可以应对2种及以上伤口微环境变化的双重或多重刺激响应性水凝胶的制备过程,以及水凝胶如何对伤口实现智能响应和精准治疗的应用,并讨论了今后应用于伤口愈合水凝胶的设计方向。认为目前的水凝胶多数用于浅表创伤的治疗,如何对深度损伤的慢性伤口实现加速愈合的效果是扩展水凝胶应用的关键;从材料角度出发,可以深度研究创面愈合机制,设计开发多重刺激响应水凝胶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创面的需求,从而使水凝胶在伤口愈合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 愈合 水凝胶 刺激响应
下载PDF
不同配伍比例黄芪-白术水煎剂中黄芪黄酮溶出规律的研究
10
作者 王建业 王露莹 沃静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7-62,共6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HPLC法测定黄芪-白术水煎剂中4种黄芪黄酮类的含量,探讨黄芪配伍不同比例白术后黄酮类活性成分的溶出规律。试验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Plus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 本研究旨在通过HPLC法测定黄芪-白术水煎剂中4种黄芪黄酮类的含量,探讨黄芪配伍不同比例白术后黄酮类活性成分的溶出规律。试验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Plus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4种黄芪黄酮类成分的溶出率为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刺芒柄花素,在所观察的5个黄芪-白术配伍质量比例(1∶0,2∶1,1∶1,2∶3,1∶2)中,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和刺芒柄花素的溶出率随着黄芪-白术配伍比例增加而整体呈下降趋势,芒柄花苷的溶出率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黄芪-白术1∶1时达到最大值。由此可见,黄芪-白术的配伍比例会影响黄芪黄酮类成分在水煎剂中的溶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白术 配伍 黄酮类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磷酸西格列汀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改进
11
作者 张书晴 薛星星 +4 位作者 薛浩天 梁明明 齐婷婷 苏为科 周嘉第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3-6,I0002,共5页
研究以1,2,4-三氟苯作为起始原料制备得到磷酸西格列汀的中间体4-(2,4,5-三氟苯基)-3-氧丁酸甲酯。结果表明,氯甲基化反应中,当1,2,4-三氟苯与多聚甲醛、浓硫酸、氯化钠及相转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2.5∶4∶3∶0.05,60℃反应5h可达最高... 研究以1,2,4-三氟苯作为起始原料制备得到磷酸西格列汀的中间体4-(2,4,5-三氟苯基)-3-氧丁酸甲酯。结果表明,氯甲基化反应中,当1,2,4-三氟苯与多聚甲醛、浓硫酸、氯化钠及相转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2.5∶4∶3∶0.05,60℃反应5h可达最高收率85.2%;格氏反应中,当选用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为格氏试剂制备的溶剂,1,2,4-三氟苯与镁的摩尔比1∶5,在低温下制备格氏试剂后持续通入4h二氧化碳气体,最高收率可达88.6%;缩合反应及脱羧反应中,2,4,5-三氟苯乙酸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及4-二甲氨基吡啶的作用下与麦氏酸缩合反应后在甲醇溶液中脱羧,缩合反应摩尔比为1∶1.2∶1.2∶1.2,脱羧温度为65℃时可达最高收率86%。3步反应总收率达64.9%。产物结构经NMR及熔点等数据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 4 5-三氟苯基)-3-氧丁酸甲酯 磷酸西格列汀 1 2 4-三氟苯 格氏反应 二氧化碳
下载PDF
连续流Diels-Alder反应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梁明明 梁潇彬 +4 位作者 周义博 周涵琪 李军华 苏为科 刘峰帆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6-22,35,I0003,共9页
介绍了近年来连续流技术在Diels-Alder反应中的应用,通过协同连续流、催化剂和微波辐射等技术来优化Diels-Alder反应工艺。Diels-Alder反应广泛用于合成六元环加成中间体、天然产物、原料药和农药。但传统Diels-Alder反应的温度高、时... 介绍了近年来连续流技术在Diels-Alder反应中的应用,通过协同连续流、催化剂和微波辐射等技术来优化Diels-Alder反应工艺。Diels-Alder反应广泛用于合成六元环加成中间体、天然产物、原料药和农药。但传统Diels-Alder反应的温度高、时间长等缺点限制了该类反应的应用,连续流技术具有优异的传热传质效率,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安全地进行釜式反应中的一些危险实验,如硝化反应、氟化反应、叠氮化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等。未来,随着流动化学与其他先进技术的结合,如微波辐射技术、在线检测技术等,将连续流技术在Diels-Alder反应中应用,将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收率和反应过程更加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LS-ALDER反应 连续流 微波
下载PDF
TRP通道与遗传性疾病
13
作者 张文赫 朱家煊 《生物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82-286,共5页
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属于一个大而多样的整合蛋白家族,作为热、化学和机械刺激的细胞传感器出现,并且是Ca2+信号的主要贡献者,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RP通道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了众多编码TRP通道的基因缺陷引起的遗... 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属于一个大而多样的整合蛋白家族,作为热、化学和机械刺激的细胞传感器出现,并且是Ca2+信号的主要贡献者,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RP通道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了众多编码TRP通道的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疾病(TRP通道病)。本文主要对TRP通道与相应遗传性疾病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通道 遗传性疾病 离子通道
下载PDF
TFEB在溶酶体贮积症中的调控作用及研究进展
14
作者 程士雪 赵梦丽 《生物过程》 CA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溶酶体贮积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缺陷疾病,由于编码溶酶体水解酶、膜转运蛋白或运输蛋白的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细胞功能障碍。转录因子EB (TFEB)是自噬和溶酶体生物发生的主要调节因子,可促进溶酶体合成及溶酶体功能的恢复。本文总结了TFEB... 溶酶体贮积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缺陷疾病,由于编码溶酶体水解酶、膜转运蛋白或运输蛋白的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细胞功能障碍。转录因子EB (TFEB)是自噬和溶酶体生物发生的主要调节因子,可促进溶酶体合成及溶酶体功能的恢复。本文总结了TFEB的调节机制及TFEB的小分子激动剂在溶酶体贮积症的治疗作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症 转录因子EB 溶酶体
下载PDF
壳聚糖制备功能型微凝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进展
15
作者 储雨 李和霖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13-18,I0003,共7页
针对目前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药物的装载量有限、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差、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低,已对癌症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的问题,介绍了生物聚合物系统制备功能型微凝胶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多种生物聚合物的功能型微凝胶的... 针对目前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药物的装载量有限、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差、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低,已对癌症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的问题,介绍了生物聚合物系统制备功能型微凝胶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多种生物聚合物的功能型微凝胶的特性,例如pH敏感性、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认为他们具有高效负载各种活性剂(包括药物和生物制剂)的巨大潜力。基于这些特性,微凝胶可用作刺激触发降解和控制药物递送的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递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功能型微凝胶 药物递送系统 癌症治疗
下载PDF
中药抗高血压药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5
16
作者 吕圭源 苏洁 陈素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01-1311,共11页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和增长率很高,病理病机复杂不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高血压病无法根治,现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化学药降压疗效显著,但需终身应用和需多药合用,也有明显不良反应,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作用不显著。中药有中医理论指导,...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和增长率很高,病理病机复杂不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高血压病无法根治,现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化学药降压疗效显著,但需终身应用和需多药合用,也有明显不良反应,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作用不显著。中药有中医理论指导,在降压的同时能改善代谢异常,降低并发症和预后甚优,其优势或潜能尚未充分发挥,临床应用尚少。代谢性高血压已成为高血压病主体,其形成机制主要涉及代谢异常相关胰岛素抵抗和代谢性炎症等始动病理机制。系统阐述中药抗高血压药理学研究等现状、尤其代谢性高血压模型的研制与应用,对开展中药治疗高血压、尤其治愈高血压的新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药 药理学 代谢性高血压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一株苯乙烯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於建明 刘靓 +3 位作者 蔡文吉 成卓韦 陈建孟 蒋轶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64-1571,共8页
从某橡胶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可高效降解苯乙烯的微生物菌株WJ,通过透射电镜(TEM)、生理生化试验、Biolog鉴定和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建立等分析方法,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通过环境单因素试验,确... 从某橡胶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可高效降解苯乙烯的微生物菌株WJ,通过透射电镜(TEM)、生理生化试验、Biolog鉴定和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建立等分析方法,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通过环境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株WJ在温度30℃、pH值7.0的培养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通过不同初始浓度苯乙烯的降解及生长特性,确定该菌株的最大底物耐受浓度达到1500mg/L,且其生长动力学过程符合Haldane’s方程,相应动力学参数为:vmax=0.282h-1,Ks=23.57mg/L,Ki=1784.56mg/L.底物宽泛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苯系物(BTEX)、正己烯等与苯乙烯结构类似的碳氢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表明其具备良好的底物宽泛性.该菌株对苯乙烯的氧化降解途径主要为乙烯基侧链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恶臭假单胞菌 降解特性 动力学 产物分析
下载PDF
褐藻岩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鸿 张甲生 +4 位作者 严银春 李鑫 陈小春 柯松泽 李钰金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5,共7页
褐藻岩藻多糖是一种主要由岩藻糖和硫酸基团组成的水溶性杂多糖,褐藻岩藻多糖在食品、保健品和制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结构组成、分子量以及硫酸基团都会对生物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褐藻岩藻多糖结构、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 褐藻岩藻多糖是一种主要由岩藻糖和硫酸基团组成的水溶性杂多糖,褐藻岩藻多糖在食品、保健品和制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结构组成、分子量以及硫酸基团都会对生物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褐藻岩藻多糖结构、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抗凝血活性等展开综述,为褐藻岩藻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 岩藻多糖 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镧掺杂TiO_2纳米管对α-蒎烯光催化性能及催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成卓韦 周灵俊 +1 位作者 於建明 陈建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0-327,共8页
采用复合溶胶-凝胶和水热技术制备了金属镧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催化剂1.2%-La3+-TNTs,研究了其在波长254 nm紫外光照射下催化转化气态污染物α-蒎烯的特性。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发光光谱和比表面测试分析表明,获得的催化剂具有混合... 采用复合溶胶-凝胶和水热技术制备了金属镧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催化剂1.2%-La3+-TNTs,研究了其在波长254 nm紫外光照射下催化转化气态污染物α-蒎烯的特性。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发光光谱和比表面测试分析表明,获得的催化剂具有混合晶型、介孔结构、PL发光信号弱、比表面积大等特征。在相对湿度40%~50%、停留时间60 s时,该催化剂对50 mg?m?3的α-蒎烯转化率达到了92%,且反应介质的相对湿度对其转化有一定的影响。波长185 nm的UV灯可以使其恢复活性,再生3 h后催化性能恢复60%以上。碳平衡和光解产物分析表明,当湿度40%~50%时,产物的水溶性和可生化性较好,大约有55%的α-蒎烯转化为水溶性的碳,吸收液的B/C达到了0.36,产物的生态毒性得到了显著改善。光解产物主要是松莰酮、3-羟基-α-蒎烯等和一些小分子醛酮和羧酸类物质。制备的1.2%-La3+-TNTs可广泛用于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水热技术 二氧化钛 Α-蒎烯 光催化特性 失活与再生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昌海 李波 +3 位作者 雷珊珊 龙立华 柯清华 李林子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6期1168-1174,共7页
2019年12月,武汉发生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COVID-19)疫情,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流行,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目前对于SARS-CoV-2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整理了关于COVID-19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COVID-1... 2019年12月,武汉发生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COVID-19)疫情,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流行,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目前对于SARS-CoV-2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整理了关于COVID-19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COVID-19病原学特征、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治疗,为后续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