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菜品文化研究的误识、误区与饮食文化场——再谈“菜系”术语的理解与使用 |
赵荣光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1
|
|
2
|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研究述评 |
周鸿承
刘征宇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3
|
饮食文化变迁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赵荣光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饮食文化圈”理论认知中华饮食史的尝试——《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序 |
赵荣光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2
|
|
5
|
老挝饮食文化略论 |
郑南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2
|
|
6
|
从“饮食文化”到“食学”——赵荣光先生食学科建构思路初探 |
周鸿承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7
|
民生有鱼,游哉优哉——“中国连环湖生态鱼食文化高峰论坛”主题演讲 |
赵荣光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0 |
|
8
|
中国食育文化的历史评估与现实思考 |
赵荣光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12
|
|
9
|
博物馆视野下的中国酱盐文化及其保护策略——以首座中国酱文化博物馆的建立为例 |
周鸿承
|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0
|
中国食育文化的历史评估与现实思考 |
赵荣光
|
《黑龙江科学》
|
2010 |
4
|
|
11
|
中国醋的起源与中国醋文化流变考述 |
赵荣光
|
《饮食文化研究》
|
2005 |
9
|
|
12
|
中国酱的起源、品种、工艺与酱文化流变考述 |
赵荣光
|
《饮食文化研究》
|
2004 |
8
|
|
13
|
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的文化境遇——与季鸿崑先生风雨同舟廿五年 |
赵荣光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4
|
中国酱文化博物馆的创建与期待 |
赵荣光
|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
2008 |
4
|
|
15
|
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餐饮文化的选择历程与趋向 |
赵荣光
|
《饮食文化研究》
|
2005 |
1
|
|
16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食学研究历程 |
赵荣光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7
|
中国传统调味品文化初探 |
刘征宇
|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8
|
“拼死吃河豚”的饮食史意义 |
赵荣光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9
|
“浦江吴氏”女厨师说质疑——《吴氏中馈录》的菜谱学识读 |
赵荣光
|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
2025 |
0 |
|
20
|
中华食学两高峰:《中国食谱》《随园食单》——从袁枚到杨步伟 |
赵荣光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8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