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转型研究
1
作者 虞舟鲁 柴祥君 +4 位作者 安文占 滕龙妹 林霖 康琴 张敏 《电力勘测设计》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研究总结了传统电网规划编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下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指标管控与传导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定目标”“定需求”“定布点”“定空间”及“定管制”五项... 本文研究总结了传统电网规划编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下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指标管控与传导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定目标”“定需求”“定布点”“定空间”及“定管制”五项核心编制内容,并在统一规划基础、规划衔接传导、空间布局要求和规划评估反馈四方面提出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技术转型方向与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施布局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专项规划 规划转型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县域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臻 王向彬 +2 位作者 司宇倩 马亮亮 郑恩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58-59,共2页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背景下,村庄规划迎来了新的机遇与定位。文章在梳理村庄规划的传统村庄规划的弊端以及新时代村庄规划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象山县县域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实践与特色探索,对未来村庄规划发展进行浅析...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背景下,村庄规划迎来了新的机遇与定位。文章在梳理村庄规划的传统村庄规划的弊端以及新时代村庄规划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象山县县域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实践与特色探索,对未来村庄规划发展进行浅析与思考,以期总结实用性村庄规划开展过程中的地方性优秀经验,同时为其他地区村庄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实用性 村庄规划 象山县
下载PDF
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管一体化”框架与实现路径
3
作者 董彧 陈忠 +2 位作者 俞彪 陆哲锴 虞舟鲁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承担了统筹市域、管理市区两个层次的职责,但其编制与管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在分析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在规划体系传导逻辑、技术体系编制标准和实施体系监管效能3个维度的转变趋势基础上,面向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承担了统筹市域、管理市区两个层次的职责,但其编制与管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在分析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在规划体系传导逻辑、技术体系编制标准和实施体系监管效能3个维度的转变趋势基础上,面向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在编制与管理上的一体化需求,建构由“总—专”传导路径、“刚—弹”管控方法和“编—管”审核事权3大核心体系构成的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管一体化”框架,并以绍兴市为例,结合其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管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提供“绍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市级 专项规划 编管一体化
下载PDF
“千万工程”视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与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佑勇 徐汉梁 +3 位作者 虞舟鲁 邱乐丰 邱问心 王珂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88-2998,共11页
研究总结“千万工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特征,并揭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千万工程”实施的机制,基于“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成功案例,总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的多种模式,剖析新时期“千万工程”视角下的全... 研究总结“千万工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特征,并揭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千万工程”实施的机制,基于“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成功案例,总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的多种模式,剖析新时期“千万工程”视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矛盾,并提出相关建议,助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研究发现:“千万工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内涵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乡村空间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等方面支撑“千万工程”的实施,不同条件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形成相应模式与经验,对未来与“千万工程”的协同实施发展,进一步全面保护与利用乡村土地资源,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整治模式
下载PDF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及成果可视化研究——以象山县为例
5
作者 吕统华 王巧莹 +2 位作者 马亮亮 李洪帅 李娟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77-78,共2页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环节。首先基于安全底线思维和五大发展理念,在《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基础上构建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价体系。其次,以象山县为例,建立了可视化表达国土...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环节。首先基于安全底线思维和五大发展理念,在《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基础上构建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价体系。其次,以象山县为例,建立了可视化表达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评估成果的技术体系。希望通过以上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现状评估 成果可视化 象山县
下载PDF
生态恢复与城市规划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6
作者 潘敏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0155-0158,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恢复,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考量之中,以确保城市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恢复与城市规划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恢复,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考量之中,以确保城市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恢复与城市规划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还能提升城市的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旨在对生态恢复与城市规划的融合进行案例分析与评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城市规划 案例分析 评估
下载PDF
国有资产改革对自然资源资产“两权”分离的启示与借鉴
7
作者 林霖 黄志豪 +4 位作者 康琴 陈丹 张敏 王珂 虞舟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了从统一到分散再到统一的改革历程。在此过程中,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逐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探索了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两权”分离的路径。鉴于自...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了从统一到分散再到统一的改革历程。在此过程中,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逐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探索了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两权”分离的路径。鉴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较强相似性,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在促进国有资产“两权”分离中的关键作用,为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的分离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在完成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后,建议管理方式由“资源管理”逐步转向“资产管理”,授权设立自然资源投资运营公司,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两权”的有效分离,从“自然资源部门—自然资源资产”的二级管理体制转变为“自然资源部门—自然资源投资运营公司—自然资源资产”的三级管理体制,以期为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的有效监管和资产增值提供改革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改革 自然资源资产 “两权”分离 投资运营公司
原文传递
杭州都市圈跨城通勤方式选择——基于教职工群体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陈梦微 孔怡 +1 位作者 邓一凌 王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9,共6页
对都市圈跨城通勤的交通方式选择的研究,特别是对采用多层次轨道交通通勤的意向方面的研究对都市圈交通设施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杭州都市圈内的跨城通勤为例,考虑样本代表性、可获得性,选择教职工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跨城通勤... 对都市圈跨城通勤的交通方式选择的研究,特别是对采用多层次轨道交通通勤的意向方面的研究对都市圈交通设施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杭州都市圈内的跨城通勤为例,考虑样本代表性、可获得性,选择教职工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跨城通勤方式选择意愿探讨,采用SP/RP融合的调查方法获取居民的选择数据,构建多项logit模型,从通勤者特性、通勤约束和主观态度3方面分析跨城通勤方式选择影响因素与内部作用机制,并基于模型结果构建ASI(Avoid-Shift-Improve)策略体系,提出相关规划政策和建议,为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同城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跨城通勤 多层次轨道交通 方式选择 意向调查
下载PDF
基于时空维度的国土空间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研究
9
作者 何佑勇 徐汉梁 +5 位作者 石黄磊 虞舟鲁 杨山 洪梦佳 徐周瞬 陈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69-176,共8页
基于“结构─功能─问题”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以土地用地格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要研究内容,耦合不同研究机制,在时空维度下定性定量评估了近20 a(2000—2020年)宁波市生态系统质量功能变化,分析了生态退化机制,研究显示:宁波市土地... 基于“结构─功能─问题”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以土地用地格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要研究内容,耦合不同研究机制,在时空维度下定性定量评估了近20 a(2000—2020年)宁波市生态系统质量功能变化,分析了生态退化机制,研究显示:宁波市土地利用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耕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间相互转化,尤其是耕地向林地、建设用地的转化较明显。伴随城镇化发展,建设用地的扩张压缩了生物栖息空间,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因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工干扰植被群落,导致了连片的森林群落降低及森林质量部分下降,影响了生物生活环境、固碳能力和生产服务总体增强。应从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农业集约化、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开展森林精准抚育、改善森林固碳能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推进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布局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化 土地利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 宁波市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适宜性评价中复合功能空间修正--以瑞安市为例
10
作者 林乃发 杨山 +2 位作者 张玲 薛烽 戎奕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第11期44-47,共4页
本文立足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视角,针对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城镇建设的适宜重叠空间,即复合功能空间,引入CA-Markov模型,从国土空间土地利用方式时空演变角度,明确适宜性评价最优解。研究显示,对比修正前后适宜性评价的结... 本文立足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视角,针对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城镇建设的适宜重叠空间,即复合功能空间,引入CA-Markov模型,从国土空间土地利用方式时空演变角度,明确适宜性评价最优解。研究显示,对比修正前后适宜性评价的结果,生态保护适宜面积(占比)和农业生产适宜面积分别由884.75 km^(2)(65.63%)、299.41 km^(2)(22.21%)降低到868.21 km^(2)(64.40%)、250.34 km^(2)(18.57%),城镇建设适宜面积由164.01 km^(2)(12.17%)增加到229.62 km^(2)(17.03%),结果更加符合现阶段国土空间格局发展规律,对国土空间规划,尤其是三区三线的划定,具有可操作的指导意义,从而提高工作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功能空间 适宜性评价 修正 CA-Markov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