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断开拓“引进-内化-出海”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之路——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中德莱茵“双元制”试点为例
1
作者 贺星岳 陶宇 王耀军 《教育国际交流》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坚持为国家培养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和制造业人才,实施了中德莱茵“双元制”试点,推进国际产教融合、扩大国际教育科研合作。学校通过本土创新,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资格标准,创新研发出一批...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坚持为国家培养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和制造业人才,实施了中德莱茵“双元制”试点,推进国际产教融合、扩大国际教育科研合作。学校通过本土创新,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资格标准,创新研发出一批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探索职业院校境外办学的形式内容,为境外中资企业培养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企业国际化战略。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互认项目,构建专业领域职业技术教育标准,并与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国家分享职业教育教学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制 产教融合 职教国际化
下载PDF
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刘双耀 王伟 +3 位作者 王瑞权 程文锋 陈罡 王伟春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6-779,共14页
在设备轻量化与设备高端化并进的背景下,镁合金作为轻质合金,其年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因具有高沉积速率、加工灵活性等特点,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AAM)成为制备高性能镁合金的重要手段,为此,对国内外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在设备轻量化与设备高端化并进的背景下,镁合金作为轻质合金,其年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因具有高沉积速率、加工灵活性等特点,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AAM)成为制备高性能镁合金的重要手段,为此,对国内外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梳理。首先,对镁及其合金的特性进行了总结(其具有轻质、高比强度、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镁合金在交通、医疗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其次,对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对不同WAAM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针对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成型质量、微观组织性能、耐腐蚀性能、常见缺陷(如气孔、热裂纹、残余应力较大)的成因,以及针对这些制造技术缺陷的解决方案。展望未来,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进一步研究与改进的方向可以聚焦以下几个核心领域:一是优化制造过程中的热积累和冷却速率;二是创新镁合金焊丝的成分设计;三是对制造完成后的热处理工艺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镁合金特性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 成型质量 微观组织性能 耐腐蚀性能 制造缺陷
下载PDF
智能制造对五金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以浙江永康五金产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传好 李彬彬 +1 位作者 王正成 盛超超 《时代经贸》 2024年第11期188-192,共5页
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对五金制造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及其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本文基于熵值法对智能制造水平的测算和基于DEA模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探究分析智能制造对五金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模式... 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对五金制造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及其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本文基于熵值法对智能制造水平的测算和基于DEA模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探究分析智能制造对五金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模式。以浙江永康五金制造业为案例,运用基准回归模型分析了智能制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创新产出在智能制造促进五金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中的调节效用。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制造对五金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同时,创新产出在智能制造促进五金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中具有显著调节效应。相关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应用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金制造业 智能制造 全要素生产率 熵值法
下载PDF
质量品牌建设水平评价研究——以浙江永康五金产业为例
4
作者 郭传好 孙琪 +1 位作者 王正成 陆玲 《生产力研究》 2024年第11期70-74,共5页
产业质量品牌在带动消费经济增长、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品牌引领、品牌管理和品牌发展三个视角出发,构建面向五金产业的质量品牌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永康市五金产业为例,利用AHP和T... 产业质量品牌在带动消费经济增长、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品牌引领、品牌管理和品牌发展三个视角出发,构建面向五金产业的质量品牌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永康市五金产业为例,利用AHP和TOPSIS法,评价了永康五金产业质量品牌的建设水平,并依此制定了面向永康五金产业的质量品牌水平划分标准,实证检验和分析了所设计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及评价结果的科学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金产业 质量品牌 AHP TOPSIS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和TOPSIS法的五金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5
作者 郭传好 杨斯婷 +1 位作者 王正成 朱佳慧 《科技和产业》 2025年第4期180-186,共7页
科技创新是实现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及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以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支持为主要评价指标,设计构建了面向五金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浙江永康五金行业为例,利用熵权法TOPSIS法,检验和分析了所构建评价体系... 科技创新是实现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及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以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支持为主要评价指标,设计构建了面向五金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浙江永康五金行业为例,利用熵权法TOPSIS法,检验和分析了所构建评价体系的合理及有效性,对浙江永康的杯业、门业、其他日用五金和工具五金四大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对策。相关研究成果对五金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行业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金行业 科技创新能力 熵权法 TOPSIS法
下载PDF
基于超级基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反演非奇异滑模纱线恒张力控制
6
作者 王罗俊 彭来湖 +2 位作者 熊叙一 李杨 胡旭东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为解决针织圆机高速工作时纱线张力波动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级基(HBF)神经网络区间观测器的反演非奇异滑模纱线恒张力控制方法。通过构建运动纱线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神经网络逼近系统参数(输纱器与编织机构转动惯量)变动所导致... 为解决针织圆机高速工作时纱线张力波动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级基(HBF)神经网络区间观测器的反演非奇异滑模纱线恒张力控制方法。通过构建运动纱线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神经网络逼近系统参数(输纱器与编织机构转动惯量)变动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响应,将HBF神经网络与区间观测器相结合设计了一个区间状态观测器,估算出系统转速及纱线张力的边界范围,提高了状态识别的准确性。基于纱线张力估算值,构建反演非奇异终极滑模控制器,确保了张力跟踪误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收敛,从而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与动态响应能力。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成功地使运动纱线张力在1.6 s内达到并维持在预设值,调节时间相较于标准滑模控制及现有文献中的滑模控制器分别缩短了57%和33%,验证了该控制算法的高效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纱线张力 超级基神经网络 状态观测器 张力误差 滑模控制器 针织圆机
下载PDF
2-PRU-PRRPa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与性能优化
7
作者 张伟中 冯邵江 +3 位作者 袁鑫宏 孙鹏 杨超 鹿业波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7-506,共10页
两转一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在五轴混联加工装备上应用广泛。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商用Exechon并联机构设计的启发,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平行四边形子闭环结构分支的2-PRU-PRRPa并联机构。采用螺旋理论分析自由度,求解得到该机构具有2个转动和... 两转一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在五轴混联加工装备上应用广泛。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商用Exechon并联机构设计的启发,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平行四边形子闭环结构分支的2-PRU-PRRPa并联机构。采用螺旋理论分析自由度,求解得到该机构具有2个转动和1个移动自由度。基于闭环矢量法建立了2-PRU-PRRPa并联机构运动学模型,建立驱动关节输入与动平台末端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考虑驱动行程以及奇异位形,采用搜索法对2-PRU-PRRPa并联机构工作空间进行求解。对并联机构运动学方程进行微分得到了机构速度方程,并且基于速度雅可比矩阵分析机构输入、输出与混合奇异位型。根据运动/力传递指标对机构性能进行评价,得到了机构传递性能分布图谱。以优质传递空间优化为目标,基于空间模型法对2-PRU-PRRPa并联机构进行尺度综合。研究结果对五轴混联加工装备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运动学分析 性能优化 尺度综合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甲壳虫全域搜索算法的机织物疵点检测
8
作者 李杨 张永超 +2 位作者 彭来湖 胡旭东 袁嫣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4,共6页
为解决深度学习模型在面对跨场景的织物疵点检测时存在泛化性能差的问题,在甲壳虫全域搜索算法(BAS)的基础上添加了本地搜索能力构建了一种基于甲壳虫算法的混合算法,该算法可具体分为训练阶段和检测阶段。在训练阶段,通过对无疵点织物... 为解决深度学习模型在面对跨场景的织物疵点检测时存在泛化性能差的问题,在甲壳虫全域搜索算法(BAS)的基础上添加了本地搜索能力构建了一种基于甲壳虫算法的混合算法,该算法可具体分为训练阶段和检测阶段。在训练阶段,通过对无疵点织物进行训练构建二维Gabor滤波器,然后使用改进BAS的混合模型对Gabor滤波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使改进后的算法具备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的能力;在检测阶段,根据在训练阶段获得最佳参数构造Gabor滤波器,对待检测的织物图像进行卷积运算,并对卷积后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最终识别待测试织物是否含有疵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征提取具有良好的类别区分性,更加集中在疵点范围内,检测准确率可达99.26%,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全域搜索算法 GABOR滤波器 织物疵点检测 泛化性能 图像识别
下载PDF
基于运动/力传递性能的索并联机器人尺度综合研究
9
作者 王耀军 金翔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9-2040,2118,共13页
索并联机器人使用柔性绳替代传统并联机器人的刚性连杆,以控制末端动平台,在搬运、医疗康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解决索并联机器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尺度综合问题,对索并联机器人的性能评估指标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螺旋理论确定... 索并联机器人使用柔性绳替代传统并联机器人的刚性连杆,以控制末端动平台,在搬运、医疗康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解决索并联机器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尺度综合问题,对索并联机器人的性能评估指标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螺旋理论确定了索并联机器人驱动输入与运动输出的运动/力传递关系,并提出了局部运动/力传递性能指标,评估了其在指定工作空间下的全局运动/力传递性能;然后,借助空间模型法,得到了索并联机器人在参数设计空间的性能图谱,并基于参数设计空间的性能图谱,对索并联机器人进行了尺度综合,以得到优化后的尺寸参数;最后,采用了平面3自由度索并联机构的试验样机,对运动学可达工作空间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了得到了优化尺寸参数下的运动可达工作空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尺度综合方法优化后的机构允许姿态角达到|θ|≤60°的工作空间,占总工作空间的95.1%,可达工作空间提高了29.4%;优化后机构姿态角达到|θ|≤80°的工作空间,占总工作空间的67.3%,可达工作空间提高了81.3%;优化后允许机构姿态角达到|θ|=80°的工作空间,占总工作空间的14.5%,可达工作空间提高了172%。因此,对运动/力传递性能尺寸参数进行优化,可避免索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内的奇异位形,满足绳索单向力传递的特性要求,可在索并联机器人设计中作为尺度综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索并联机器人 性能评估指标 尺度综合问题 运动/力传递性能指标 运动学可达工作空间 允许机构姿态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