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的细胞焦亡调控作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钟泽
罗秀英
+4 位作者
相鹏
季红慧
吴新东
崇爱国
胡新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年第1期13-13,共13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对象:选择95只SD雄性大鼠,体重250-300 g,其中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对象:选择95只SD雄性大鼠,体重250-300 g,其中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SIRT1高表达组、SIRT1低表达组和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抑制组,每组16只;另15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SIRT1高表达组和SIRT1低表达组,每组5只。干预措施:80只大鼠每组处理方法如下:(1)假手术组:仅开胸暴露心脏,不做心肌缺血再灌注处理;(2)模型组:心肌内注射空白载体慢病毒7 d后,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SIRT1高表达组:心肌内注射SIRT1高表达慢病毒7 d后,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SIRT1低表达组:心肌内注射SIRT1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表达慢病毒7 d后,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5)AMPK信号通路抑制组:心肌内注射SIRT1高表达慢病毒7 d后,给予AMPK信号通路抑制剂compound C,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麻醉后,通过慢病毒注射技术,按每只老鼠1×10^(7)TU/30μl的量,将空白载体慢病毒、过表达SIRT1慢病毒或SIRT1 siRNA慢病毒,在左心室前壁分别取5个部位进行心肌注射。在注射慢病毒后第7天,阻断左前降支冠状动脉40 min再松开120 min,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另外15只大鼠用于检测SIRT1慢病毒感染效率,分为:(1)对照组:心肌注射空白载体慢病毒7 d;(2)SIRT1高表达组:心肌内注射SIRT1高表达慢病毒7 d;(3)SIRT1低表达组:心肌内注射SIRT1 siRNA表达慢病毒7 d。观测指标与测量方法:待构建模型后对大鼠行安乐死,取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生化检测以评价血清心肌酶活性;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焦亡相关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ASC)、炎性半胱天蛋白酶(caspase)-1 P10、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以及AMPK信号通路活性;另取缺血区组织做病理切片,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表达量的数值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柱状图使用Graph Pad Prism 7制作。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IRT1高表达组CK-MB[(961.64±11.62)vs.(1400.32±16.16),P<0.05]、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974.46±69.58)vs.(1752.97±99.62),P<0.05]水平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30.06±6.10)vs.(69.36±3.66),P<0.05];焦亡相关蛋白NLRP3[(4.60±0.83)vs.(7.58±0.77),P<0.05]、ASC[(2.90±0.19)vs.(5.28±0.59),P<0.05]、caspase-1 P10[(3.19±0.20)vs.(5.06±1.01),P<0.05]及IL-1β[(5.05±0.19)vs.(8.32±0.85),P<0.05]蛋白表达大量下降;AMPK通路活性增加[(3.49±1.05)vs.(0.76±0.02),P<0.05];与SIRT1组比较,AM PK信号通路抑制组CK-MB[(1568.28±121.34)vs.(932.79±11.27),P<0.05]及LDH[(1930.75±95.79)vs.(956.41±102.83),P<0.05]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69.70±2.52)vs.(29.28±7.03),P<0.05]。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活性,降低焦亡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再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WNT信号通路
AMP活化蛋白激酶类
原文传递
题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的细胞焦亡调控作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钟泽
罗秀英
相鹏
季红慧
吴新东
崇爱国
胡新央
机构
浙江杭州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浙江
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
心血管
内科
出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年第1期13-13,共13页
基金
2018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8KY661)
2017杭州市科技计划引导项目(20171226Y278)
文摘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对象:选择95只SD雄性大鼠,体重250-300 g,其中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SIRT1高表达组、SIRT1低表达组和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抑制组,每组16只;另15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SIRT1高表达组和SIRT1低表达组,每组5只。干预措施:80只大鼠每组处理方法如下:(1)假手术组:仅开胸暴露心脏,不做心肌缺血再灌注处理;(2)模型组:心肌内注射空白载体慢病毒7 d后,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SIRT1高表达组:心肌内注射SIRT1高表达慢病毒7 d后,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SIRT1低表达组:心肌内注射SIRT1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表达慢病毒7 d后,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5)AMPK信号通路抑制组:心肌内注射SIRT1高表达慢病毒7 d后,给予AMPK信号通路抑制剂compound C,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麻醉后,通过慢病毒注射技术,按每只老鼠1×10^(7)TU/30μl的量,将空白载体慢病毒、过表达SIRT1慢病毒或SIRT1 siRNA慢病毒,在左心室前壁分别取5个部位进行心肌注射。在注射慢病毒后第7天,阻断左前降支冠状动脉40 min再松开120 min,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另外15只大鼠用于检测SIRT1慢病毒感染效率,分为:(1)对照组:心肌注射空白载体慢病毒7 d;(2)SIRT1高表达组:心肌内注射SIRT1高表达慢病毒7 d;(3)SIRT1低表达组:心肌内注射SIRT1 siRNA表达慢病毒7 d。观测指标与测量方法:待构建模型后对大鼠行安乐死,取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生化检测以评价血清心肌酶活性;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焦亡相关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ASC)、炎性半胱天蛋白酶(caspase)-1 P10、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以及AMPK信号通路活性;另取缺血区组织做病理切片,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表达量的数值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柱状图使用Graph Pad Prism 7制作。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IRT1高表达组CK-MB[(961.64±11.62)vs.(1400.32±16.16),P<0.05]、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974.46±69.58)vs.(1752.97±99.62),P<0.05]水平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30.06±6.10)vs.(69.36±3.66),P<0.05];焦亡相关蛋白NLRP3[(4.60±0.83)vs.(7.58±0.77),P<0.05]、ASC[(2.90±0.19)vs.(5.28±0.59),P<0.05]、caspase-1 P10[(3.19±0.20)vs.(5.06±1.01),P<0.05]及IL-1β[(5.05±0.19)vs.(8.32±0.85),P<0.05]蛋白表达大量下降;AMPK通路活性增加[(3.49±1.05)vs.(0.76±0.02),P<0.05];与SIRT1组比较,AM PK信号通路抑制组CK-MB[(1568.28±121.34)vs.(932.79±11.27),P<0.05]及LDH[(1930.75±95.79)vs.(956.41±102.83),P<0.05]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69.70±2.52)vs.(29.28±7.03),P<0.05]。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活性,降低焦亡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关键词
Ⅲ型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再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WNT信号通路
AMP活化蛋白激酶类
Keywords
Group Ⅲ histone deacetylases
Reperfusion injury
Pyroptosis
Wnt signaling pathway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分类号
R54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的细胞焦亡调控作用
钟泽
罗秀英
相鹏
季红慧
吴新东
崇爱国
胡新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