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6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现代化一流研究院 助力浙江林业高质量发展
1
作者 束鸣希 《浙江林业》 2024年第4期8-9,共2页
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全国林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结果,在36所省级林业科研院所中,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第4,各项分指标均位居前列,其中科技创新效率排名第3、科技创新实力排名第5。建院以来,省林科院... 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全国林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结果,在36所省级林业科研院所中,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第4,各项分指标均位居前列,其中科技创新效率排名第3、科技创新实力排名第5。建院以来,省林科院对改革创新的不懈追求,对初心使命的深入践行,对基础条件的长期建设,推动全院以高要求、高质量向前进步。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科研事业发展纵深推动科研项目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效率 浙江林业 科研项目立项 创新实力 科研院所 高质量发展 创新推动
下载PDF
2009年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大事记
2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0,共2页
1月,浙江省林业厅(浙林人[2008]16号)文,我院获2007年度厅直属事业单位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优胜集体,汪奎宏同志获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关键词 林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 大事记 工作责任制 目标考核 事业单位 林业厅
下载PDF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度大事记
3
《浙江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年 林业工作 荣誉
下载PDF
午潮林海 生物秘境——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然教育基地
4
作者 杨少宗 《浙江林业》 2022年第9期32-33,共2页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是浙江省五所重点公益类科研院所之一,承载着浙江林业应用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科技成果推广转让、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实验林场经营管理等重要职能,下属的浙江省午潮山实验林场是浙江省唯一的省级...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是浙江省五所重点公益类科研院所之一,承载着浙江林业应用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科技成果推广转让、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实验林场经营管理等重要职能,下属的浙江省午潮山实验林场是浙江省唯一的省级国有林场。3个林区的小气候舒适宜人,夏季较市区温度低3℃-4℃,年平均温度16.5℃,是林业科研、科普教育、自然体验和森林康养的理想场所。基地内峡谷清幽,林木茂密,清澈的山泉穿行其间,长年不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林业 国有林场 实验林场 林业科研 森林康养 科普教育 科技成果推广 舒适宜人
下载PDF
浙江省鼠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旭波 秦玉川 +5 位作者 王丽玲 王衍彬 方茹 杨少宗 童晓青 刘本同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45-52,共8页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浙江省鼠茅Vulpia myuros天然群落的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同时测定了土壤养分指标,结合各样地的气候因子和空间数据,探讨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对生态因子的响应,阐明影响鼠茅群落多样性的主...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浙江省鼠茅Vulpia myuros天然群落的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同时测定了土壤养分指标,结合各样地的气候因子和空间数据,探讨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对生态因子的响应,阐明影响鼠茅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浙江地区的鼠茅群落组成中,共出现了72种植物,其中灌木植物有4种,草本植物有68种(一年生草本22种、多年生草本46种),隶属67属31科。构成群落的多数种主要集中在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车前科Plantaginaceae、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 4科。浙江省鼠茅自然群落的组成种类较丰富,但种的分布不均匀,各鼠茅立地群落物种组成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一年生草本为辅,木本植物稀少。受鼠茅生长特性,尤其是其对光照需求强烈的影响,鼠茅常占据着群落的上层空间,群落形态结构简单。(2)鼠茅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经度、纬度等相关性不显著。(3)冗余分析(RDA)表明,鼠茅群落的多样性受土壤因子、水热因子和空间格局的变化影响较大。土壤因素是影响鼠茅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水解性氮含量与鼠茅群落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其解释量为15.7%,其次为土壤速效钾含量,其解释量为15.6%,水热因子对多样性的解释量为14.7%。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鼠茅群落多样性水平和空间分布现状,可以为浙江省鼠茅的合理保护与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茅群落 多样性 水热 土壤养分 浙江
下载PDF
浙江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汪奎宏 许利群 《浙江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从可持续的发展观和经济观理论出发,分析了林业在浙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就森林资源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客观剖析,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提出了浙江林业的主要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浙江 林业 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
下载PDF
不同萃取方法下绿萼梅花蕾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研究
7
作者 王衍彬 陈雅丹 +6 位作者 秦玉川 吴晓红 黄旭波 程俊文 王丽玲 方茹 贺亮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2023年3月13日,从浙江省长兴县东方梅园有限公司梅花基地采集绿萼梅花蕾,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水蒸气蒸馏、超临界二氧化碳3种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绿萼梅Prunus mume f.viridicalyx花蕾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明确... 2023年3月13日,从浙江省长兴县东方梅园有限公司梅花基地采集绿萼梅花蕾,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水蒸气蒸馏、超临界二氧化碳3种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绿萼梅Prunus mume f.viridicalyx花蕾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明确其花蕾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含量及不同萃取方式对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萃取方法获得的绿萼梅花提取物中共鉴定出醛、醇、酮、烯等9类57种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是苯甲醛、壬醛、金合欢醇、苯甲酸、α-香树脂醇、D-柠檬烯,其中苯甲醛含量最高。绿萼梅花顶空-固相微萃取物中共鉴定出21种化合物,以醛、醇和酯类化合物为主;水蒸气蒸馏物中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以酯、烯、酮等水难溶化合物为主;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中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以长链烷、酯类化合物为主。三种提取方法中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蜡质含量较高,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结合更适合作为植物芳香类挥发物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萼梅 挥发性成分 水蒸气蒸馏 顶空-固相微萃取 超临界CO_(2)萃取
下载PDF
浙江四明山沼泽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弘 杨乐 +3 位作者 李东宾 何立平 岳春雷 李贺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81-2890,共10页
为理解浙东亚高山沼泽湿地不同植物的生态策略,收集了浙江四明山12种典型沼泽湿地植物,对其主要功能性状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沼泽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CV)最大为叶片密度(216.16%),最小为相对叶绿素含量... 为理解浙东亚高山沼泽湿地不同植物的生态策略,收集了浙江四明山12种典型沼泽湿地植物,对其主要功能性状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沼泽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CV)最大为叶片密度(216.16%),最小为相对叶绿素含量(22.84%),平均变异为112.86%。(2)叶周长分别和叶面积、叶干重、叶长和叶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形指数与叶面积、叶长、叶长宽比和叶片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棘刺与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生活史与相对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根状茎或匍匐茎与叶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活型与异形叶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3)17项功能性状主成分分析(PCA)的前3大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47%,可综合表征和概述为:植物叶片的质量和大小(35.72%)、对水分和氮素的吸收(18.74%)、植物抵御草食动物的能力和强光下的自我保护能力(17.01%)。(4)物种-功能性状排序图结合UPGMA聚类分析均支持将12种植物划分为2个功能组,第1功能组包含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和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采取“高投入-缓慢回报”策略,而第2功能组包含其余10种植物,采取“低投入-快速回报”策略。总之,四明山沼泽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丰富,物种通过功能性状间的组合和权衡,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功能组,从而提高了山区沼泽湿地异质生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山区沼泽湿地 功能性状 变异 权衡 植物功能组 生态策略
下载PDF
浙江省3个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分析
9
作者 徐梁 林江 +5 位作者 赵婧 何庆海 石从广 杨少宗 李杰峰 龙伟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88-94,共7页
为摸清油橄榄Olea europaea引入浙江栽植后的表现,以3个主栽品种‘城固32号’O.uropaeain‘Chenggu32’‘鄂植8号’O.uropaeain‘Ezhi 8’和‘豆果’O.uropaeain‘Arbequina’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成熟度下的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并采... 为摸清油橄榄Olea europaea引入浙江栽植后的表现,以3个主栽品种‘城固32号’O.uropaeain‘Chenggu32’‘鄂植8号’O.uropaeain‘Ezhi 8’和‘豆果’O.uropaeain‘Arbequina’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成熟度下的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最佳采收期及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时间不同,成熟时间从早到晚依次为‘城固32号’(9月18日)、‘鄂植8号’(10月7日)和‘豆果’(10月28日);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期也不同,分别为28 d(‘城固32号’)、47d(‘鄂植8号’)和68d(‘豆果’);根据鲜果质量和含油率确定‘城固32号’‘鄂植8号’和‘豆果’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第5成熟度、第4成熟度和第5成熟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油橄榄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果实表型性状间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果实表型性状可以推测果实品质的差异;通过油橄榄果实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最大,分别为5.88、3.52和2.16,累积贡献率达到88.86%。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通过不同油橄榄品种的表型性状差异来推断果实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可为浙江油橄榄品种引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成熟度 表型性状 品质性状 含油率
下载PDF
酶法辅助提取人工培育蝉花多糖工艺优化及其动力学、热力学、抗氧化研究
10
作者 谢娜 程俊文 +5 位作者 徐娟 吴学谦 李春如 王玉芹 熊科辉 贺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目的:优化酶法辅助提取人工培育蝉花多糖的工艺,考察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提取时间等单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方法:借助Box-Behnken设计的四因素三水平法建立了该多糖提取工艺的理论模型,并研究多糖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根... 目的:优化酶法辅助提取人工培育蝉花多糖的工艺,考察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提取时间等单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方法:借助Box-Behnken设计的四因素三水平法建立了该多糖提取工艺的理论模型,并研究多糖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人工培育蝉花提取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速率常数、相对萃余率、活化能等参数,研究其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结果:经响应面分析得到该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 g/mL、酶添加量1.6%、酶解温度67℃、提取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蝉花多糖的得率可达7.91%,与理论值接近。在该工艺下的人工蝉花粗多糖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0.54和0.60 mg/mL,ORAC值是45.62 Troloxμmol/g,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论:利用酶法辅助提取人工培育蝉花多糖,为该类已商业化的蝉花资源的多糖组分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育蝉花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动力学 热力学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油茶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1
作者 潘晓凤 程诗明 +1 位作者 韩素芳 柳新红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油茶Camellia spp.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其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油茶的产量和质量,推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从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鉴定与评价以及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目前油茶育种的研究现状,并... 油茶Camellia spp.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其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油茶的产量和质量,推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从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鉴定与评价以及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目前油茶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油茶育种的发展方向和油茶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油茶育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质资源 杂交育种 分子育种
下载PDF
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覆盖时间毛竹林土壤质量进行评价——以浙江长兴毛竹林为例
12
作者 李颖 朱炜 +5 位作者 徐新泉 王波 倪惠菁 计玮玮 邱虹 陈梦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为探究不同覆盖时间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不同覆盖时间(覆盖1 a、连续覆盖2、3 a)的毛竹林,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土层深度(d)(0<d≤20 cm、20 cm<d≤40 cm)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将16个理化指标运用... 为探究不同覆盖时间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不同覆盖时间(覆盖1 a、连续覆盖2、3 a)的毛竹林,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土层深度(d)(0<d≤20 cm、20 cm<d≤40 cm)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将16个理化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用以综合评价毛竹林土壤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覆盖经营显著提高了表层(0<d≤20 cm)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密度,土壤结构得到改善,但均随覆盖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连续覆盖2 a后,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最高,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持续增加。对于较深层(20 cm<d≤40 cm)土壤,覆盖导致土壤密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下降趋势;在连续覆盖3 a后才对其田间持水量、pH、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全氮质量分数显著增加,田间持水量、pH、碱解氮和全钾质量分数显著降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不同覆盖时间毛竹林的土壤质量综合排序,0<d≤20 cm土层土壤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连续覆盖2 a、覆盖1 a、连续覆盖3 a、未覆盖;20 cm<d≤40 cm土层土壤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覆盖1 a、未覆盖、连续覆盖3 a、连续覆盖2 a。短期的覆盖经营(1~2 a)对于提升土壤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但是长期连续覆盖(≥3 a),土壤酸化程度加剧且质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覆盖经营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杭州市湿地的鸟类多样性及区系特征研究
13
作者 罗标 赵彤 +2 位作者 李嘉莉 谢颖盈 章旭日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21,共13页
杭州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区域,境内湿地面积大而多样,为鸟类提供了优质的栖息环境。为掌握杭州湿地的鸟类资源状况,搜集和整理了文献资料、科考报告、观鸟数据库、笔者的鸟类记录等,编制形成了《杭州湿地鸟类名录(202... 杭州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区域,境内湿地面积大而多样,为鸟类提供了优质的栖息环境。为掌握杭州湿地的鸟类资源状况,搜集和整理了文献资料、科考报告、观鸟数据库、笔者的鸟类记录等,编制形成了《杭州湿地鸟类名录(2023版)》。截至2023年3月,记录于杭州湿地的鸟类共20目73科228属428种,其中,水鸟167种,海鸟30种。在428种鸟类中,有1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10种鸟类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收录,有40种被附录II收录。有3种鸟类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有7种鸟类为濒危物种,有18种鸟类为易危物种;有4种鸟类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有12种鸟类为濒危物种,有17种鸟类为易危物种。在杭州湿地的428种鸟类中,候鸟物种数(263种)明显高于留鸟物种数(118种);古北种鸟类比例(56.78%)明显高于东洋种鸟类比例(22.90%);繁殖鸟中的东洋种比例(50.30%)明显高于古北种比例(8.88%)。杭州湿地的鸟类物种数的增加主要取决于调查的深入和观鸟活动的普及。加强科研监测、保护湿地环境、加大科教宣传、完善法律法规等,对湿地的鸟类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物种多样性 区系 湿地 杭州 物种保护
下载PDF
浙江省食用菌质量安全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徐丽红 张永志 +4 位作者 王钢军 王钫 张玉 吴应淼 柴振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679-685,共7页
2003—2005年间,通过对浙江省各地268个食用菌产品及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灌溉用水、覆土、原辅材料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超标现象,不同食用菌产品以干香菇、姬松茸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较多,不同重金属种类以Cd、A... 2003—2005年间,通过对浙江省各地268个食用菌产品及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灌溉用水、覆土、原辅材料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超标现象,不同食用菌产品以干香菇、姬松茸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较多,不同重金属种类以Cd、As含量超标较多,也有少数产品的Hg、Pb含量超标。因此,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高度关注,尤其是食用菌中的Cd。另外,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市场上干食用菌(尤其是干香菇、黑木耳)水分含量严重超标,影响品质,干香菇中亚硫酸盐超标率为53.8%,但是食用菌农药残留超标并不严重。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以下结论:(1)生产中应控制好培养基及其生长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以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安全水平;(2)栽培过程中严格按质量安全规程操作时,农药残留是可以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质量安全 浙江省
下载PDF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57
15
作者 袁位高 江波 +2 位作者 葛永金 朱锦茹 沈爱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根据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的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全省200多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共设置854个典型样地,样地根据气候区、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实测样株生物量,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对生长关系... 根据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的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全省200多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共设置854个典型样地,样地根据气候区、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实测样株生物量,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对生长关系,乔木以树高、胸径、枝下高为变量构建各分量生物量模型通式,下木层以地径和株数构建单位面积生物量,草本层则以盖度和高度构建生物量模型,共构建了松类、杉类、硬阔(Ⅰ、Ⅱ)、软阔、毛竹、杂竹、灌木(下层木)、草本9组主要树种(组)生物量模型,模型测算因子简单易得,经评价和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模型 构建 公益林 浙江省
下载PDF
浙江省干香菇重金属背景值及安全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曹群 吴学谦 +5 位作者 柴振林 魏海龙 付立忠 吴庆其 李海波 孙敏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0,共5页
为摸清浙江省干香菇的质量安全现状,测定出其重金属背景值,对浙江香菇主产区所产干香菇进行了抽样检测,经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浙江省干香菇重金属背景值为铅0.391mg/kg、镉0.453mg/kg、砷0.264mg/kg、汞0.040mg/kg,与《NY5095-2002无公... 为摸清浙江省干香菇的质量安全现状,测定出其重金属背景值,对浙江香菇主产区所产干香菇进行了抽样检测,经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浙江省干香菇重金属背景值为铅0.391mg/kg、镉0.453mg/kg、砷0.264mg/kg、汞0.040mg/kg,与《NY5095-2002无公害食品——香菇》卫生指标进行比较,其铅、砷、汞含量分别为标准限量的20%、26%、20%,含量最高的镉也只为标准限量的45%,表明浙江省干香菇重金属含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再经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污染指数法对香菇的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认干香菇铅、砷、汞的污染等级均属非污染,但镉污染等级处于警戒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食用菌 重金属 背景值 安全 质量
下载PDF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松类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应宝根 袁位高 +3 位作者 葛永金 江波 朱锦茹 沈爱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根据浙江省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浙江省200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按气候区、林分类型、林龄组成、立地条件、林分组成等设置松类树种(包括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华南松和火炬松)典型样地122个,实测标准木255株。通过相关分析表... 根据浙江省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浙江省200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按气候区、林分类型、林龄组成、立地条件、林分组成等设置松类树种(包括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华南松和火炬松)典型样地122个,实测标准木255株。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树干干重、木材干重、皮干重、枝干重、冠干重、根干重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系数较大,其冠干重、枝干重、叶干重则与胸径和树高以及枝下高有较大的相关系数,从变量得到的简洁性和准确性考虑,经不同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确定了松类生物量各器官的独立模型,总量、木材、树皮、树根、树干的模型结构为W=c1Dc2Hc3,树叶、树枝、树冠的模型结构为W=c1Dc2Lc3;拟合了浙江省重点公益林松类生物量各器官及总量的独立模型和相容性模型,经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样本总体预估精度指标(P%)在多数分量中以相容性模型最高,而且相对误差绝对值指标(E2%)最小,总量、木材,树干、树皮的预估精度超过了独立模型,其他分量仍保持了独立模型的水平;而且相对误差绝对值均略高于或等于独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模型 公益林 浙江省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娟 袁位高 +3 位作者 江波 朱锦茹 温莉娜 徐小静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3,29,共5页
利用在浙江省200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取得的854个典型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比较了不同地貌、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条件下样地的生物量及其组成,结合林龄、立木数等指标,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在浙江省200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取得的854个典型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比较了不同地貌、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条件下样地的生物量及其组成,结合林龄、立木数等指标,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点公益林现存生物量与地貌、坡向、坡位、坡度等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往往与平均生长量呈负相关。现存生物量随着地势的下降而下降,即中山>低山>丘陵;从坡向分析,西北向的平均生物量最大,南坡、东南和西南次之;从坡度看,以陡坡最高,急坡、斜坡次之,缓坡和险坡最低;从坡位分析,以上坡最高,中坡和山脊次之,下坡最低。(2)土层厚度是影响林地生物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土层厚度的加深,林地生物量迅速增加。年均生物量生长也与立地状况密切相关。年均生物量以丘陵最高,低山次之,中山最低;各坡向年均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西南、东南、西北、东北、西、东、北;从下坡、中坡、上坡至山脊也呈逐渐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公益林 环境因子 生物量 马尾松 杉木 阔叶林
下载PDF
浙江楠适生环境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吴初平 邹慧丽 +3 位作者 袁位高 黄玉洁 张骏 沈爱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选取2009-2011年浙江省森林生态监测的1 221个样地资料为研究样本,分析天然林中浙江楠的适生环境。结果表明:浙江楠主要分布在浙西、浙南海拔556~925 m的低山和中山,以中下坡为主,分布的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壤;浙江楠基本生存于林分的中... 选取2009-2011年浙江省森林生态监测的1 221个样地资料为研究样本,分析天然林中浙江楠的适生环境。结果表明:浙江楠主要分布在浙西、浙南海拔556~925 m的低山和中山,以中下坡为主,分布的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壤;浙江楠基本生存于林分的中层,在林分中比较弱势;群落中,浙江楠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说明浙江楠适合在类似研究样地建立建群优势种群;浙江楠和杉木、木荷的生态重叠值高达0.9以上,说明它们的生物生态特征相似,对生境要求比较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楠 适生环境 生态位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CDM-ARP杉木林碳汇监测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向辉 汪传佳 +5 位作者 王仁东 翁永发 马飞杰 过路 方怀远 朱汤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6-341,共6页
为满足浙江省重点产杉区造林再造林项目杉木林的碳汇监测需要,利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立地数量化模型、定量间伐技术、生长收获模型和生物量模型等,区分不同立地条件,采用定量方法,并考虑间伐因素,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 为满足浙江省重点产杉区造林再造林项目杉木林的碳汇监测需要,利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立地数量化模型、定量间伐技术、生长收获模型和生物量模型等,区分不同立地条件,采用定量方法,并考虑间伐因素,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CDM-ARP)杉木林碳汇监测方法学,对杉木林分碳密度、碳储量和二氧化碳净吸存量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分为项目规划阶段(造林前)预测和林分生长阶段(造林后)监测。选择易测定的碳库作为监测对象,并用常规测树因子来估测较难测定的各器官生物量和碳汇量。该方法科学准确,省时省力,成本低廉,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清洁发展机制 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 杉木 碳汇 监测方法 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