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絮团技术构建的零换水养殖系统对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范鹏程 徐武杰 +6 位作者 文国樑 徐煜 许云娜 李卓佳 杨铿 张建设 曹煜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33-2840,共8页
【目的】探讨在零换水条件下开展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的可行性,为后续推动对虾零换水高效健康养殖模式的规模化产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封闭式串联养殖池系统,凡纳滨对虾虾苗放养密度690尾/m^3,养殖周期91 d(13周),以生物... 【目的】探讨在零换水条件下开展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的可行性,为后续推动对虾零换水高效健康养殖模式的规模化产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封闭式串联养殖池系统,凡纳滨对虾虾苗放养密度690尾/m^3,养殖周期91 d(13周),以生物絮团技术调控养殖水质,养殖全程不换水,定期监测与分析养殖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及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经13周的零换水养殖后,凡纳滨对虾平均存活率为(83.90±2.74)%,收获规格平均为14.50±0.99 g/尾,单位水体对虾产量平均为8.39±0.48 kg/m^3,饲料系数平均为1.25±0.06,养殖对虾单产平均耗水量为120.00±6.38 L/kg。从养殖第7周起,水体中生物絮团量维持在18.2~30.4 mL/L,pH基本维持在7.31~7.60,总碱度在116~224 mg/L范围内波动变化,总氨氮(TAN)浓度降低至0.45 mg/L以下并保持至试验结束,亚硝酸盐氮(NO2-N)浓度保持低于0.70 mg/L,硝酸盐氮(NO3-N)浓度呈持续上升趋势,至试验结束时接近135.0 mg/L。养殖水体中的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异养细菌从第9周后一直维持在×10^6CFU/mL的数量级水平,弧菌从第7周后一直维持在×10^2CFU/mL的数量级水平。【结论】科学运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质进行原位调控能实现高密度零换水的高效健康养殖,还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推动对虾养殖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高密度养殖 零换水 微生物调控 生物絮团
下载PDF
网衣对自升式桁架网箱结构响应的影响
2
作者 陈元帅 庞国良 +4 位作者 黄小华 李根 袁太平 胡昱 陶启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3,共11页
自升式桁架网箱凭借便于将养殖箱体下潜入水的结构特性,为更好地适应深远海养殖极端环境提供了一种选择。网衣作为桁架网箱关键部件,通过纲绳系缚于桁架管上,在外部环境载荷作用下可能会对网箱主体结构强度产生影响。针对一种自升式桁... 自升式桁架网箱凭借便于将养殖箱体下潜入水的结构特性,为更好地适应深远海养殖极端环境提供了一种选择。网衣作为桁架网箱关键部件,通过纲绳系缚于桁架管上,在外部环境载荷作用下可能会对网箱主体结构强度产生影响。针对一种自升式桁架网箱,基于SESAM/GeniE建立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在有无网衣及不同网衣参数条件下的网箱主体结构响应。结果表明:网衣对网箱主体结构响应评估存在较大影响,尤其在流速较高时,网衣阻力大幅增加,直接影响网箱桩腿受力和桁架利用系数(Utilization factor,UF)值,证明在校核网箱主体结构强度时不可忽略网衣的作用;不同网目群化比下,网衣对自升式深海网箱整体结构响应评估结果影响不大,在网箱主体结构响应仿真计算中可以考虑使用较大的网衣群化比来提升计算效率;网衣系缚纲绳数量变化对网箱主体结构的响应评估基本无影响,但增加系缚纲绳可以有效减少纲绳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衣 自升式网箱 强度分析 网目群化
下载PDF
停加红糖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水质和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天骄 徐武杰 +4 位作者 徐煜 文国樑 胡晓娟 苏浩昌 曹煜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88,共8页
试验以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养殖30 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及其池塘水体为基础,设定红糖持续添加组(BS-组)和不添加红糖组(NBS-组),探究在稳定的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Bioflic,BF)养殖系统中,适时停止添加... 试验以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养殖30 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及其池塘水体为基础,设定红糖持续添加组(BS-组)和不添加红糖组(NBS-组),探究在稳定的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Bioflic,BF)养殖系统中,适时停止添加红糖对养殖水质和氮收支的影响。在28 d内监测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等,并测定试验前后虾体和投喂饲料的总氮(TN)。结果显示,BS组和NBS组的TAN、NO2–-N均处于较低水平,试验期间两组TAN质量浓度维持在0.02~0.06 mg·L^−1,试验第7天后两组NO2−-N质量浓度在1.00 mg·L^−1以下。研究发现:1)氮收入主要为饲料,占比78.8%;氮输出主要为水体TN,BS组和NBS组的水体TN分别占45.06%和52.55%;2)收获虾体的氮输出分别占21.49%和25.43%,两组的饲料氮利用效率分别为18.14%和23.14%。可见,在稳定的BF养殖系统中适时停止添加红糖,对水体微生物去除TAN和NO2–-N的效果不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技术 凡纳滨对虾 红糖 水质 氮收支
下载PDF
春砂仁精油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消化、抗氧化能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成辉 董宏标 +6 位作者 郑晓婷 桂福坤 曾祥兵 明俊超 陈飞 陈健 张家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59,共9页
为评估春砂仁(Amomum villosum)精油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中促消化和保护肠道等功效,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0(对照组)、2(低剂量组)、4(中剂量组)和8(高剂量组)g·kg^(-1)]的春砂仁精油饲养罗非鱼幼鱼[(20.34... 为评估春砂仁(Amomum villosum)精油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中促消化和保护肠道等功效,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0(对照组)、2(低剂量组)、4(中剂量组)和8(高剂量组)g·kg^(-1)]的春砂仁精油饲养罗非鱼幼鱼[(20.34±2.08)g]连续8周。结果显示,随着精油添加剂量的增加,1)各实验组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饵料系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低剂量组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其他组(P<0.05)。2)各实验组胃蛋白酶(Pep)、胃淀粉酶(G-AMS)、肠淀粉酶(I-AMS)和肠脂肪酶(LPS)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低剂量组的各项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各实验组罗非鱼幼鱼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浓度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低剂量组升高显著(P<0.05)。4)各实验组罗非鱼幼鱼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O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浓度,碱性磷酸酶(ALP)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低剂量组TP、GLOB、TC、LDL-CH和HDL-CH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在该实验条件下拌喂2 g·kg^(-1)春砂仁精油能够显著增强罗非鱼幼鱼的消化和肠道抗氧化能力,提高脂质代谢水平,改善血清肝功能指标,进而提高其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春砂仁精油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抗氧化
下载PDF
广东沿海地区凡纳滨对虾EHP、VPAHPND和SHIV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卫芳 黄小帅 +3 位作者 胡晓娟 文国樑 曹煜成 张建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43-2349,共7页
【目的】掌握广东沿海对虾主养区虾肝肠胞虫(EHP)、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PAHPND)和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3种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广东省对虾养殖业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针对EHP、VPAHPND和SHIV的PC... 【目的】掌握广东沿海对虾主养区虾肝肠胞虫(EHP)、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PAHPND)和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3种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广东省对虾养殖业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针对EHP、VPAHPND和SHIV的PCR检测方法,在广东茂名和汕尾两地区采集凡纳滨对虾样品检测EHP、VPAHPND和SHIV 3种病原,并针对生长缓慢或个体规格差异明显的部分养殖凡纳滨对虾进行病原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广东茂名地区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VPAHPND和SHIV携带率分别为20.24%、2.38%和9.52%,汕尾地区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VPAHPND和SHIV携带率分别为26.98%、4.76%和42.86%。根据养殖模式划分,土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以携带EHP为主,携带率高达40.48%;高位池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主要感染SHIV,携带率为29.27%;工厂化池塘中,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和SHIV携带率较高,分别为21.88%和23.44%。池塘水、水源水、虾苗及丰年虫等养殖要素均能检出病原,其中池塘水和水源水中EHP和SHIV的检出率较高。对个体规格差异明显的患病凡纳滨对虾群体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小规格样品的EHP感染率分别为30.00%和80.00%;在表现生长缓慢的患病凡纳滨对虾群体中,大、小规格幼虾样品的EHP携带率分别为95.00%和100.00%。【结论】广东沿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的EHP和SHIV携带率较高、流行趋势明显,而VPAHPND检出率较低、流行趋势不明显。养殖水体是EHP、VPAHPND和SHIV的重要传播媒介,生物饵料也是养殖过程中病原传播的源头。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病原流行特点,尤其针对EHP和SHIV高携带率的现象,从病原、宿主和环境三方面同时着手进行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虾肝肠胞虫(EHP) AHPND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PAHPND) 虹彩病毒(SHIV) 携带率
下载PDF
互花米草绿色合成ZnO纳米颗粒及其光催化和抑菌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景花 纪丽丽 +3 位作者 周亚蕊 郭健 孙佳星 陆诗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9,共6页
利用互花米草(SAF)叶提取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O纳米颗粒(Nano-ZnO),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表面形貌、活性基团、晶型结构和光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 利用互花米草(SAF)叶提取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O纳米颗粒(Nano-ZnO),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表面形貌、活性基团、晶型结构和光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了ZnO纳米颗粒对孔雀石绿(MG)的光催化降解活性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互花米草叶提取物绿色合成的ZnO纳米颗粒具有丰富的含氧活性基团、较小的粒径和良好的分散性;经计算Nano-ZnO带隙能为3.09 eV,表明其光吸收利用效率较高;可见光下Nano-ZnO对孔雀石绿(MG)的降解效率达到98.2%;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h^(+)和·O^(2-)是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物种;Nano-Zn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是ZnO的2倍。该研究为互花米草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为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纳米ZNO 绿色合成 光催化活性 抑菌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