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肝不同免疫自然史阶段肝脂肪变性程度与血清病毒学及肝脏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惠田辰 周哲雯 +4 位作者 王守豪 徐成安 郑伟 尹乔乔 潘红英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CHB)不同免疫自然史阶段肝脂肪变性程度与血清病毒学及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肝脏穿刺活检的175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脂肪变性程度分为F_(0)~F_(1)组(无或轻度肝脂...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CHB)不同免疫自然史阶段肝脂肪变性程度与血清病毒学及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肝脏穿刺活检的175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脂肪变性程度分为F_(0)~F_(1)组(无或轻度肝脂肪变性)122例和F_(2)~F_(4)组(中重度肝脂肪变性)53例,比较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各免疫自然史阶段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患者血清病毒学指标。结果175例CHB患者肝脂肪变性发生率为46.3%。F_(2)~F_(4)组患者BMI、高脂血症占比、血清HBs Ag水平均明显高于F_(0)~F_(1)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年龄、Hb、PT、ALT、AST、ALP、谷氨酰转肽酶、抗病毒治疗占比、HBV DNA水平、HBe Ag水平以及免疫自然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免疫清除期,G_(3)~G_(4)或S_(0)~S_(2)时F_(2)~F_(4)组血清HBs Ag水平均明显高于F_(0)~F_(1)组(均P<0.05),G_(3)~G_(4)时F_(2)~F_(4)组血清HBe Ag水平明显高于F_(0)~F_(1)组(P<0.05);而G_(0)~G_(2)或S_(3)~S_(4)时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患者血清病毒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免疫耐受期、免疫控制期、再活动期,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期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患者血清病毒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CHB不同免疫自然史阶段,仅发现免疫清除期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中重度肝脂肪变性患者血清HBsAg、HBeAg水平明显升高;而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中重度肝脂肪变性患者血清HBsAg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脂肪变性 免疫自然史 肝脏炎症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雷极普罗威登斯菌致尿路感染一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益澄 潘红英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95-96,共2页
2013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从感染病科一例尿道插管的老年患者尿液样本中分离出一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etamases,ESBLs)的雷极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雷极普罗威登斯菌 尿路感染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学应答疗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英民 杨丹红 +1 位作者 郦卫星 李敏伟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776-1778,共3页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学应答的效果.方法 使用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YMDD变异,并采用全自动测序仪对PCR产物直接进行HBV-P基因测序,同时对46例拉米夫定...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学应答的效果.方法 使用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YMDD变异,并采用全自动测序仪对PCR产物直接进行HBV-P基因测序,同时对46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48周,观察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毒学相关指标.结果 46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出现YMDD变异株35例;12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57.78%,ALT正常率58.90%;24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73.91%,ALT正常率78.26%;治疗48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80.43%,ALT正常率86.96%.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各时段的原发性治疗无应答组HBV-DNA转阴率均低于病毒学突破组(均P<0.05或0.01);治疗48周后HBV-DNA转阴者的治疗前HBV-DNA平均载量低于未转阴者(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有效、安全,且原发性治疗无应答组HBV-DNA转阴率低于病毒学突破组,治疗前HBV-DNA水平较低者联合治疗后转阴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抗药性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倍正常上限值且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预测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陈闪闪 黄海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上限值(2ULN)且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无创预测模型,以评估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95例ALT≤2ULN且HBeAg阴性的CHB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根...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上限值(2ULN)且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无创预测模型,以评估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95例ALT≤2ULN且HBeAg阴性的CHB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进行肝纤维化分期,以纤维化分期S≥2作为显著肝纤维化的判别标准。其中肝纤维化轻度组(S≤1)94例,显著组(S≥2)201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无创模型,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以识别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核心抗体升高可能是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该模型的AUC为0.721(95%CI:0.660~0.782,P<0.01),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敏感性为60.0%,特异性为74.5%。结论:基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核心抗体两项指标构建的无创预测模型对评估CHB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血清学指标 无创预测模型
下载PDF
2009~2014年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微微 黄益澄 +1 位作者 罗晓明 俞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8期66-68,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血培养检出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4月我院儿科疑诊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住院患儿血培养标本.结果 5 731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130份,分离率为2.3%.共... 目的 了解儿童血培养检出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4月我院儿科疑诊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住院患儿血培养标本.结果 5 731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130份,分离率为2.3%.共分离出133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9株(89.4%),革兰阴性菌13株(9.8%),真菌1株(0.8%).前5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95.5%的菌株分布在<3周岁患儿,86.5%分布在<1周岁.药敏结果显示,93.9%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80.0%耐苯唑西林,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耐药严重.但对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替加环素均100%敏感.结论 儿童血培养检出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且耐药情况严重,临床上应加强细菌监测以指导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培养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2008~2012年无菌部位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斐斐 吕火烊 +3 位作者 胡庆丰 黄益澄 沈燕 俞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0期73-74,共2页
目的了解本院无菌部位标本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我院临床无菌部位标本连续分离获得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并用WHONET-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 目的了解本院无菌部位标本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我院临床无菌部位标本连续分离获得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并用WHONET-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305株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86株,占44.9%)、肺炎克雷伯菌(413株,占31.6%)、阴沟肠杆菌(92株,占7.0%)、奇异变形杆菌(80株,占6.1%)和产气肠杆菌(34株,占2.6%)。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如下:肠杆菌科细菌对替加环素(0~9.1%)、阿米卡星(12.9%)、美洛培南(14.1%)、亚胺培南(16.8%)、厄他培南(17.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0.8%)、头孢哌酮/舒巴坦(21.4%)和头孢两丁(29.7%)的总耐药率较低,而其他药物基本大于40%。结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问题严峻,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其耐药变化趋势以指导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体液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洪 王英民 张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4-35,共2页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短期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情况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1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了4年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情况,Cox风险模型分析发生原发性肝癌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共有30例并发原发性肝...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短期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情况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1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了4年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情况,Cox风险模型分析发生原发性肝癌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共有30例并发原发性肝癌,第一年肝癌的发病率为2.2%,第二年为5.5%,第三年为5.7%,第四年为6.8%。平均每年发病率为4.8%。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年龄大于50岁、有长期饮酒史(饮酒量大于75g/天)、有出血史、甲胎蛋白大于50μg/L、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70%、血小板计数小于60×109/、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70%为独立的危险因素。根据独立的危险因素可建立并发原发性肝癌的预测公式,其预测值为0-4.84。预测值大于2.57的患者为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高风险人群,其4年中肝癌的累积发生率为61%。预测值小于2.57的患者为低风险人群,其4年中肝癌的累积发生率为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后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芹菜素纳米乳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对MMP-1,TIMP-1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庄让笑 潘旭旺 +5 位作者 方红英 王福根 邵益丹 史婷婷 席建军 潘红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观察芹菜素纳米乳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24 h,取大鼠血和... 目的:观察芹菜素纳米乳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24 h,取大鼠血和肝脏,观察芹菜素纳米乳对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肝纤维化指标(HA、LN、Ⅲ-C、Ⅳ-C)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羟脯氨酸(Hyp)、MMP-1、TIMP-1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芹菜素纳米乳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MMP-1和TIM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纳米乳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下载PDF
透明水胶体敷料对腹腔置管拔除后局部渗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姚美燕 殷晓俊 张瑞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6期1516-1517,共2页
目的了解透明水胶体敷料应用于腹腔置管拔除后对局部渗液的影响,为腹腔置管拔除后局部渗液提供有效的处理方式。方法将72例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腹腔置管拔除后,对照组采用纱布敷料处理,观察组采用透明水胶... 目的了解透明水胶体敷料应用于腹腔置管拔除后对局部渗液的影响,为腹腔置管拔除后局部渗液提供有效的处理方式。方法将72例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腹腔置管拔除后,对照组采用纱布敷料处理,观察组采用透明水胶体敷料处理。腹腔置管拔除后72h评价拔管后的换药次数、引流口局部愈合、引流口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的换药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引流口愈合率97.3%,对照组愈合率71.4%,观察组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引流口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水胶体敷料可有效预防和处理腹腔置管拔除后的局部渗液,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胶体敷料 康惠尔透明贴 腹腔置管 局部渗液
下载PDF
低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学改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家杰 黄海军 +1 位作者 童永喜 潘红英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 了解低水平ALT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肝组织活检且ALT低于2倍正常上限值(ULN)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共321例纳入研究,根据肝脏组织学病变程度,分为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 目的 了解低水平ALT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肝组织活检且ALT低于2倍正常上限值(ULN)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共321例纳入研究,根据肝脏组织学病变程度,分为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217例)和无显著组织学改变组(104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WBC、肝功能、HBeAg、HBV DNA等临床资料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无显著组织学改变组的年龄为(35.14±9.35)岁,ALT、AST、γ-GT的中位数分别为29.00、25.00、19.00 U/L,均明显低于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t=-3.214,P<0.01;Z=-2.269,P<0.05;Z=-4.596,P<0.01;Z=-2.810,P<0.01),而PLT为(197.09±64.44)×10^9/L,ALB、HBV DNA的中位数分别为45.25 g/L、5.16 lgIU/mL,高于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t=2.777,P<0.01;Z=3.148,P<0.01;Z=2.38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ST(OR=1.071,95%CI=1.043~1.100)、HBV DNA(OR=0.828,95%CI=0.743~0.923)两项因素可能与肝脏组织学改变有关.预测概率P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13%和70.19%.结论 对于低水平ALT的HBV慢性感染者,AST和HBV DNA是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组织病理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焱 陈燕芳 郭丽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第10期658-658,共1页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 观察及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治疗 临床观察 护理 治疗前后 治疗措施 衰竭病人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殷晓俊 余焱 郭丽玉 《健康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52-54,共3页
对25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术前做好心理及物品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置管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明显好转,加强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各个护理环节,有助于治疗成功。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护理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并发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2,共2页
为明确肝硬化患者短期内并发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2 1例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特点。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临床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子。 2 7例患者并发肾功能衰竭。腹水是... 为明确肝硬化患者短期内并发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2 1例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特点。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临床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子。 2 7例患者并发肾功能衰竭。腹水是引起肝硬化患者短期内并发肾功能衰竭独立的危险因子。自发性腹膜炎、静脉注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肝功能ChildC级均可增加肝硬化患者并发肾功能衰竭的危险 ,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2 6 8、2 5 2、5 2 4及 5 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 肾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病例分析
下载PDF
痰培养中分离出美洲爱文菌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益澄 吕火烊 沈燕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0-640,共1页
爱文菌属(Ewingella)属肠杆菌科,为机会性致病菌,较少引起临床感染。2013年3月我们从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1株美洲爱文菌(E.americana),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因"脑梗死"于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糖尿病病史10余年... 爱文菌属(Ewingella)属肠杆菌科,为机会性致病菌,较少引起临床感染。2013年3月我们从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1株美洲爱文菌(E.americana),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因"脑梗死"于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糖尿病病史10余年。住院期间出现咳嗽、咳痰,但体温、血常规、CRP均正常。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肺部CT检查:两肺纹理略增浓,右肺中叶条片状密度增高影,两肺下叶少许条索状影。考虑存在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培养 美洲爱文菌
下载PDF
“乙肝三系”模式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改变
15
作者 姜宁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
下载PDF
品管圈在改善患者入院接待时间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露露 姚美燕 +2 位作者 华丽群 范小丽 王梦瑶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0期896-897,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患者入院接待时间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于2015年8月查检患者入院接待共61例,分为一级护理31例,二级护理30例;对入院接待时间长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入院接待中接待及准备、病史采集、...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患者入院接待时间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于2015年8月查检患者入院接待共61例,分为一级护理31例,二级护理30例;对入院接待时间长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入院接待中接待及准备、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三大项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措施实施后,于2016年1月查检入院接待73例,分为一级护理33例,二级护理40例。对改善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品管圈实施后一级护理三大项目由原来的(1 459.0±332.1)s缩短至(991.5±284.6)s(P<0.05),二级护理由原来的(1 104.0±39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缩短至(684.8±211.8)s(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改善入院接待时间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显缩短入院接待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入院接待时间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无心脏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析
17
作者 徐婵娣 郑伟 +4 位作者 宋文渊 王军伟 陈英俊 戴伊宁 潘红英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96-399,共4页
目的 探讨无心脏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NHDI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确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86例,分为NHDIE(49例)和有心脏疾病(HDIE)组(37例).比较两组基础疾病、实验室... 目的 探讨无心脏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NHDI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确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86例,分为NHDIE(49例)和有心脏疾病(HDIE)组(37例).比较两组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手术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NHDIE组患者贫血、二尖瓣累及率分别为71.4%和65.3%,明显高于HDIE组(x2=4.626、12.363,P<0.05).NHDIE组有22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或成形术治疗,比例高于HDIE组(x2=3.188,P<0.05);但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18.9%,x2=0.732,P>0.05).NHDIE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属(16株),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各4株.链球菌耐药较高的前3种药物依次为四环素(6/8)、复方磺胺甲噁唑(6/8)、红霉素(9/1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G耐药,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耐药.结论 NHDIE患者常存在贫血、累及二尖瓣等表现,手术治疗预后仍较差;感染菌株耐药现象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心脏疾病 临床特点 病原菌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性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伟 潘宏义 +3 位作者 吴青青 尹乔乔 戴伊宁 潘红英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肝脂肪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肝穿刺检查的CHB患者共841例,根据肝脏病理组织中脂肪变性程度,分为脂肪...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肝脂肪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肝穿刺检查的CHB患者共841例,根据肝脏病理组织中脂肪变性程度,分为脂肪变性组和非脂肪变性组,采用倾向值匹配法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近(≤1岁)的原则进行配对,共获得135对CHB患者,采用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合并肝脂肪变性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肝脂肪变性的程度与HBV DNA水平和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χ^2=3.947,OR=1.436,95%CI 1.005~2.051,P<0.05)及高脂血症(χ^2=4.277,OR=1.803,95%CI 1.031~3.151,P<0.05)为CHB患者发生肝脂肪变性的危险因素。肝脂肪变性程度与血清HBeAg、HBV DNA均无相关性(Z=-1.762,r=-0.011,P>0.05),但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分期呈负相关(r=-0.146和-0.192,P<0.05)。结论超重/肥胖及高脂血症的CHB患者容易发生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并不会加重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脂肪变性 肝脏炎症 纤维化 倾向值匹配法
原文传递
溶血隐秘杆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益澄 吕火烊 +3 位作者 贾伟 沈燕 杨丹红 王洪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7-118,共2页
患者女,26岁,近4个月来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伴畏寒、寒战、乏力,发热时有关节疼痛,无胸闷、憋气等不适,于2012年6月20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8℃,心率9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98/58 mm Hg(1 mm Hg =0.133 kP... 患者女,26岁,近4个月来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伴畏寒、寒战、乏力,发热时有关节疼痛,无胸闷、憋气等不适,于2012年6月20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8℃,心率9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98/58 mm Hg(1 mm Hg =0.133 kPa).精神欠佳,慢性病容,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前区可及3/6级收缩期杂音,余未见明显异常.6月20日查红细胞沉降率(ESR)60 mm/1 h;C-反应蛋白(CRP)79.5 mg/L;血常规:白细胞5.16×109/L,中性粒细胞0.821,血红蛋白90g/L;并行血培养检查,次日显示阳性,经鉴定为溶血隐秘杆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耐药性:菌株对青霉素G、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氯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对红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隐秘杆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 青霉素
原文传递
应用健康评价系统对205例肝硬化患者病死率的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洪 刘水渠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48-349,共2页
目的:了解急性生理、年龄及慢性健康评价系统(acute physiology, age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Ⅲ)评分对肝硬化患者死亡危险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分别记录205例患者入院第一天的APACHEⅢ评分及Child-Pugh评分,应用... 目的:了解急性生理、年龄及慢性健康评价系统(acute physiology, age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Ⅲ)评分对肝硬化患者死亡危险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分别记录205例患者入院第一天的APACHEⅢ评分及Child-Pugh评分,应用判别分析比较两者预测的准确性。结果:50例死亡。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和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6%、10.6%、8.8%、8.8%和4.8%;主要死因为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功能衰竭、自发性腹膜炎。分别占40%、34%、20%、6%。生存组的APACHE Ⅲ评分及Child评分分别为19.3±8.6和7.4±1.8,显著低于死亡组(47.9±20.1,10.6±2.4),APACHE评分系统对住院患者死亡的预测准确率为82.3%,显著高于Child评分系统(72.7%),其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91%。综合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间及腹水指标,其预测准确率可提高至88.2%。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价,APACHEⅢ评分是一个较Child评分准确率高的预测系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预后 健康评分系统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