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致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治进展
1
作者 杜益维(综述) 马建婷(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据2021年世界范围的癌症数据统计[1],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1位。乳腺癌手术后内分泌治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方式。《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2]指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据2021年世界范围的癌症数据统计[1],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1位。乳腺癌手术后内分泌治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方式。《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2]指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应进行内分泌治疗,原则:①绝经前患者首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antagonist,SERM),包括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和枸橼酸托瑞米芬;②中高复发风险的绝经前患者,推荐在辅助内分泌治疗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5年后仍未绝经,延长药物使用时间至10年,若用药期间绝经可改为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③绝经后患者优先选择AI;④不能耐受AI的绝经后患者可选择SERM[2]。ER主要分为ERα、ERβ和膜G蛋白偶联ER(GPER,也称GPR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内分泌治疗 子宫内膜病变 乳腺癌手术 浸润性乳腺癌 他莫昔芬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医院—家庭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对二胎产褥期高龄产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徐琴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4期2489-2491,共3页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有计划生育调整为全面开放二胎,加上长期累积的生育需求突然井喷式释放[1],使得许多不符合再次生育条件,或者具有高危因素(高龄、瘢痕子宫)的产妇数量增加。二胎虽然让她们充满希望,但是伴随妊娠晚期而来的各种并发症...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有计划生育调整为全面开放二胎,加上长期累积的生育需求突然井喷式释放[1],使得许多不符合再次生育条件,或者具有高危因素(高龄、瘢痕子宫)的产妇数量增加。二胎虽然让她们充满希望,但是伴随妊娠晚期而来的各种并发症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压力,因此如何做好产褥期二胎产妇的护理,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将医院—家庭一体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引入到对该类人群的产褥期护理之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护理 高龄产妇 一体化 二胎 家庭 医院 计划生育 生育政策
下载PDF
倾斜式卧位在母婴病房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任云珠 汪素珍 陆杏仁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1-1022,共2页
目的探讨母婴病房中产妇与婴儿的合理卧位。方法按分娩顺序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200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观察组采用倾斜式卧位,对照组采用平卧位。结果观察组产妇48h后恶露明显减少,开奶时间提早,新生儿溢乳和... 目的探讨母婴病房中产妇与婴儿的合理卧位。方法按分娩顺序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200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观察组采用倾斜式卧位,对照组采用平卧位。结果观察组产妇48h后恶露明显减少,开奶时间提早,新生儿溢乳和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减少,避免了新生儿生理性体重减轻。结论母婴病房产妇和新生儿取倾斜式卧位有利于母婴康复,促进母乳喂养的有效实施,无任何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式卧位 母婴病房 产妇 新生儿
下载PDF
卵巢颗粒细胞瘤2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邹云峰 傅云雀 +2 位作者 苏雪锋 严树宏 杨春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6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治疗预后。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2~77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16例,17例呈实性为主,少...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治疗预后。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2~77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16例,17例呈实性为主,少数区可见大小不一囊腔,仅1例肿瘤为单房囊性。病理组织学特点是瘤细胞呈小的多边形或椭圆形,细胞质稀少,淡红色,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呈石榴子样,可见纵行核沟,呈咖啡豆样外观及14例部分区可见Call-Exner小体。免疫组化:α-inhibin表达阳性率为92.00%(23/25),CD99、CD56、Vimentin表达阳性率为100.00%(25/25),SMA阳性率为72.00%(18/25),CKPan阳性率为44.00%(11/25),ER表达阳性率为48.00%(12/25),PR表达阳性率为60.00%(15/25);Ki-67呈低表达;25例Syn、CGA、CK7、CEA均阴性。7例施根治术(包括切除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16例患者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2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后辅助化疗7例,18例未化疗。23例随访6个月~12年,1例肿瘤破裂、部分区伴有支持细胞成份的73岁患者术后11个月因出现腹腔转移与腹水而死亡;1例因脑出血死亡;其余21例患者均存活;2例失访。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较为少见,属于低度恶性的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分期、肿瘤是否破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应终身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颗粒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
下载PDF
宫腔镜与腹腔镜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邵华江 马建婷 +1 位作者 周丽芳 张海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比较宫腔镜与腹腔镜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疗效,以寻求更简便、有效、微创的早期输卵管妊娠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3月~2005年4月,对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145例(宫腔镜组)早期输卵管妊娠行宫腔镜下插管注射MTX,选择同期相同条... 目的比较宫腔镜与腹腔镜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疗效,以寻求更简便、有效、微创的早期输卵管妊娠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3月~2005年4月,对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145例(宫腔镜组)早期输卵管妊娠行宫腔镜下插管注射MTX,选择同期相同条件并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行腹腔镜保守手术56例(腹腔镜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血B-hCG、孕酮及月经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宫腔镜组均明显长于腹腔镜组(t=6.187,P=0.000;t=8.277,P=0.000;t=3.840,P=0.000;t=2.454,P=0.015)。2组疗效、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宫腔镜组医疗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组(t=-85.584,P=0.000)。结论宫腔镜下插管注射MTX与腹腔镜保守手术相比.更简便、经济、微创.是可供选择的早期输卵管妊娠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腹腔镜 输卵管妊娠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EMs侵袭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星光 马建婷 +1 位作者 傅云雀 傅家欣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与非EMs患者正常子宫内膜中β-cate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EMs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CA125水平,探讨Wnt/β-catenin... 目的通过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与非EMs患者正常子宫内膜中β-cate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EMs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CA125水平,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EMs侵袭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与EMs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EM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标本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因其他妇科良性疾病入院治疗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100例作为对照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β-catenin、VEGF、MMP-9和MVD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强度;检测EMs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25的水平,结合EMs分期及术后复发情况,分析β-catenin、VEGF、MMP-9和MVD的蛋白表达强度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β-catenin、VEGF、MMP-9和MVD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以腺上皮细胞表达为主。观察组β-catenin、VEGF、MMP-9和MVD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54、5.426、2.537、2.091,均P<0.05),各指标的表达情况与EMs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4、0.651、0.588、0.742,均P<0.05)。EMs患者术后血清CA125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水平(t=8.375,P<0.05),EMs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25水平均与EMs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2、0.781,均P<0.05)。手术1年后100例EMs患者复发11例,EMs患者复发例数与EMs分期及β-catenin、VEGF、MMP-9和MVD的表达强度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但由于复发例数较少,相关性检验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β-catenin、VEGF、MMP-9和MVD的高表达与EMs发病相关,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EMs的迁移和侵袭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越大,术后疾病复发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子宫内膜异位症 Β-CATENIN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血管密度 CA125 复发
下载PDF
女性恶性腹膜间皮瘤52例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建婷 傅云雀 +1 位作者 杨春林 苏雪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3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mesothelioma,MPM)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地区诊治的52例女性MP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 目的探讨女性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mesothelioma,MPM)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地区诊治的52例女性MP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上皮型、肉瘤型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分别为12个月、5个月,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10%患者MST长于Ki67>10%患者(15个月vs.11个月),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0.0%、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肾母细胞瘤蛋白-1(Wilms tumor1,WT-1)阳性、阴性者MST分别为12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腹膜活检(或附件切除)+紫杉醇+铂类灌注、腹膜活检(或附件切除)+培美曲塞+铂类灌注、减瘤+紫杉醇+铂类灌注、减瘤+培美曲塞+铂类灌注不同疗法MST分别为6个月、11个月、12个月、24个月,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0%、35.7%、45.5%、73.3%,以减瘤+培美曲塞+铂类生存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分析中年龄、Ki67与生存时间无关(P>0.05),病理类型、TNM分期、治疗方案是MPM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PM患者的预后与其病理亚型、临床期别、减瘤手术、后续化疗使用培美曲塞相关,彻底的减瘤手术及术后培美曲塞的治疗对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恶性腹膜间皮瘤 预后 病理亚型 减瘤手术 培美曲塞
下载PDF
Klk6、Her-2蛋白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邹云峰 熊雅波 +3 位作者 杨春林 鲁洁琼 傅云雀 苏雪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4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6(Klk6)、Her-2蛋白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增生期内膜、单纯性增生性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性内膜各19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38例中Klk6、Her-2蛋白、Ki-67的表达情况。利... 目的探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6(Klk6)、Her-2蛋白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增生期内膜、单纯性增生性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性内膜各19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38例中Klk6、Her-2蛋白、Ki-67的表达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和Graphpad Prism 5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并探讨其意义。结果 Klk6、Her-2蛋白、Ki-67在癌组织中表达高于其他病变(P<0.05),Klk6在不同肿瘤临床分期中表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Klk6、Her-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分级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Klk6、Her-2蛋白、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Klk6与子宫内膜癌分期相关,对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KLK6 HER-2蛋白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20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秋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59-1460,共2页
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病例相对增多,该病治疗棘手,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大出血,是异位妊娠中的严重类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20例的病例资料,来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 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病例相对增多,该病治疗棘手,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大出血,是异位妊娠中的严重类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20例的病例资料,来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方法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瘢痕部位妊娠 子宫 病例资料 剖宫产率 异位妊娠 大出血 有效性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建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84-386,共3页
目的 评估腺苷蛋氨酸 (SAMe)联合熊去氧胆酸 (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效果。方法 选择 6 3例ICP患者 ,随机分成 3组 ,SAMe联合UDCA组 (A组 ,2 1例 )采用SAMe 10 0 0mg加 5 %葡萄糖液 5 0 0ml静滴 ,1次 /d ,UDCA 10 0mg... 目的 评估腺苷蛋氨酸 (SAMe)联合熊去氧胆酸 (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效果。方法 选择 6 3例ICP患者 ,随机分成 3组 ,SAMe联合UDCA组 (A组 ,2 1例 )采用SAMe 10 0 0mg加 5 %葡萄糖液 5 0 0ml静滴 ,1次 /d ,UDCA 10 0mg/次 ,3次 /d ,10天为 1个疗程。SAMe对照组 (B组 ) :用SAMe 10 0 0mg加 5 %葡萄糖液 5 0 0ml静滴 ,1次 /d,10天为 1个疗程。UDCA对照组 (C组 ) :单用UDCA 10 0mg/次 ,3次 /d ,10天为 1个疗程 ,观察 3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 3组患者瘙痒症状的评分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治疗后 3组患者血清TBA、AST、ALT、TBil、DBil含量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妊娠结局 :A组新生儿早产率 ,羊水污染率 ,新生儿窒息率与B组、C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3组患者新生儿体重间的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SAMe联合UDCA是治疗ICP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改善妊娠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蛋氨酸 熊去氧胆酸 治疗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思美泰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12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杏调 沈荣乐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11期62-62,共1页
目的观察思美泰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该院采用思美泰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未使用思美泰针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及新... 目的观察思美泰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该院采用思美泰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未使用思美泰针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瘙痒症状控制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3.6±1.4)d和(8.9±1.7)分,对照组分别为(6.2±2.2)d和(7.4±2.0)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260,7.112;P=0.000<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和早产率分别为54.29%和1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0%和1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90,9.942;P=0.000<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思美泰,可有效提高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有效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郁积症 妊娠期 新生儿 思美泰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D-D及血小板指标对围产及优生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群 胡耀文 赵志伟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51-452,共2页
本文对妊高征和健康单胎孕妇的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D-D)及血小板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2009年3月~2010年12月间来诊的妊娠妇女中随机挑选330例,其中各项生理指标检查均正常的单胎妊娠妇女200例作为... 本文对妊高征和健康单胎孕妇的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D-D)及血小板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2009年3月~2010年12月间来诊的妊娠妇女中随机挑选330例,其中各项生理指标检查均正常的单胎妊娠妇女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5~37)岁。妊高征患者130例,年龄(25~35)岁,其中余姚市人民医院90例,锦州市中心医院4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患者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指标 锦州市中心医院 优生 围产 妊娠妇女 D-二聚体
下载PDF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圆形IUD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苏雪锋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年第8期560-561,共2页
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器官萎缩导致宫内节育器(IUD)在阴道内出现错位、嵌顿,给取器术带来了不便,妇女在取器时容易出现疼痛、生殖器官损伤等并发症。本院对绝经期取IUD手术的妇女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器官萎缩导致宫内节育器(IUD)在阴道内出现错位、嵌顿,给取器术带来了不便,妇女在取器时容易出现疼痛、生殖器官损伤等并发症。本院对绝经期取IUD手术的妇女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UD 取器 绝经期妇女 宫内节育器 子宫附件 器官损伤 生殖器官 子宫内膜厚度 功能衰退 宫颈扩张
下载PDF
妊娠期自体血贮备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学军 俞燕燕 +1 位作者 韩科萍 汪棋秦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8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自体血贮备(PABD)在胎盘前置(PP)合并或未合并胎盘植入产妇剖宫产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98例于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PP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伴有胎盘植入者为植入组,无胎盘植入者为非植入组... 目的分析妊娠期自体血贮备(PABD)在胎盘前置(PP)合并或未合并胎盘植入产妇剖宫产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98例于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PP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伴有胎盘植入者为植入组,无胎盘植入者为非植入组,两组各49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中实施/未实施PABD者异体血输注情况,并分析PP患者分娩前不同PABD量与贫血发生率的关系。结果非植入组49例患者中,实施PABD 21例,未实施28例,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3,P>0.05),异体血浆使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58,P>0.05),实施PABD组患者异体血输注率显著低于未实施PABD组患者(χ~2=5.03,P<0.05),且异体RCS使用量显著低于未实施PABD组患者(t=10.60,P<0.05)。植入组49例患者中,实施PABD 25例,未实施24例。3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中,出血量≥2 000mL者7例(23.33%),1 000~2 000mL者9例(30.00%),<1 000mL者14例(46.67%)。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59,P>0.05),异体血浆使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66,P>0.05),实施PABD组患者异体血输注率显著低于未实施PABD组患者(χ~2=6.28,P<0.05),且异体RCS使用量显著低于未实施PABD组患者(t=10.30,P<0.05)。三组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4.06,P<0.01),进一步每两组间比较发现,A组产妇术前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χ~2值分别为20.61、6.40,均P<0.05)。三组轻度贫血发生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χ~2=4.29,P>0.05)。三组中度贫血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19,P<0.01)。结论对PP患者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采取PABD以有效减少妊娠期异体血输注率及输注量,改善医疗安全,建议具备条件的患者可于妊娠期进行1次备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贮备 胎盘前置 胎盘植入 剖宫产 产妇
下载PDF
43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荣乐 王杏调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0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43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中209例行阴道试产(试产率48.60%),177例顺利阴道分娩...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43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中209例行阴道试产(试产率48.60%),177例顺利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84.69%),试产过程中剖宫产32例(试产失败率15.31%);入院后直接或择期剖宫产221例(51.40%)。阴道分娩率41.16%,剖宫产率58.84%。177例阴道分娩组分娩后24h内出血量明显少于再次剖宫产组;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分娩方式目前以手术为主,在符合适产条件下需要降低再次剖宫产给孕妇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及危险,可以通过增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阴道分娩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下载PDF
130例妊高征患者检测血浆D-D和血清CHE、AFP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群 王世俊 +1 位作者 黄伟萍 胡耀文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34-335,共2页
本文对130例妊高征和200例健康单胎孕妇的血清D-二聚体(D-D)、胆碱酯酶(CHE)及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清CHE 妊高征患者 检测 AFP 血浆 D-二聚体 甲胎蛋白 胆碱酯酶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甲状腺激素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华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6期99-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112例育龄期PCOS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育龄期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SH、T3、T4、FT3、FT4)的分布差异,同时根据有无甲状腺功能异常将观察组分...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112例育龄期PCOS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育龄期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SH、T3、T4、FT3、FT4)的分布差异,同时根据有无甲状腺功能异常将观察组分为甲减组和非甲减组,比较两组患者PCOS主要症状发生情况。同时甲状腺激素与PCOS的主要症状指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观察组中43.8%(49/112)的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照组13.0%(13/100)的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SH、T3、T4、FT3、FT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甲减的PCOS患者中伴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月经紊乱者比例分别是65.3%、71.4%、42.9%、53.1%,均明显高于非甲减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T4、FT4与PCOS患者的T呈正相关(r=0.612、0.473、0.581,P<0.05),TSH、T4、FT4与PCOS患者的FINS呈正相关(r=0.449、0.352、0.533,P<0.05)。结论 PCOS患者伴有明显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失常,甲状腺激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甲状腺激素 高雄激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未破裂包块型宫角妊娠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苏晓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1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未破裂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的24例未破裂包块型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未破裂包块型宫角妊娠患者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成功18例,成功率为79.... 目的探讨未破裂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的24例未破裂包块型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未破裂包块型宫角妊娠患者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成功18例,成功率为79.1%,其中孕囊直径2~3cm者成功率最高,达84.6%。未成功的6例中宫角妊娠破裂行患侧宫角楔形切除术1例。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未破裂的包块型宫角妊娠成功率较高,但适应证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角妊娠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子宫破裂
下载PDF
剖宫产瘢痕妊娠微创治疗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邵华江 马建婷 +2 位作者 徐丽萍 杨秀儿 傅云雀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联合内镜微创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β-HCG水平接近或大于5 000 IU/L的30例CSP患者,行子宫动脉插管灌注甲氨蝶呤(m ethotrexate,MTX)加双侧...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联合内镜微创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β-HCG水平接近或大于5 000 IU/L的30例CSP患者,行子宫动脉插管灌注甲氨蝶呤(m ethotrexate,MTX)加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然后行宫腔镜引导下刮宫术,必要时加腹腔镜监视。根据胚胎存活与否及绒毛活性将病灶分为4型,比较各型之间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差异性。结果除1例中转经腹行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外,29例(96.7%)微创治疗成功。本组平均住院时间(20.3±9.8)d,平均医疗费用(10 276±4 295)元,血β-HCG平均转阴时间(25.4±9.9)d。在临床各型之间,代表病情严重程度的治疗前血β-HCG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代表疗效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血β-HCG转阴时间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介入联合内镜的微创方法治疗CSP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并能改善重症CSP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血管介入治疗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邬远野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9期45-46,79,共3页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900例VVC患者采用Soble分类对临床特征进行评分,培养、分离菌株,并对不同菌株进行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单纯型VVC的临床特征平均...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900例VVC患者采用Soble分类对临床特征进行评分,培养、分离菌株,并对不同菌株进行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单纯型VVC的临床特征平均分显著低于非白念珠菌VVC和RVVC(P<0.05);689例(76.56%)为白念珠菌,211例(23.44%)为非白念珠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均为100%,白念珠菌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间有显著性差异(χ2=9.57,P<0.01),非白念珠菌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间有显著性差异(χ2=9.21,P<0.01)。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致病菌,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有所差异,非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较白念珠菌低,白念珠菌的耐药性不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临床特征 抗真菌药物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