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耐低钾种质的鉴定及其生理特性(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波 曾建斌 +3 位作者 吴德志 蔡圣冠 杨丽娜 张国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以99份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基因型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比较它们对低钾耐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显示,供试的野生大麦基因型在低钾耐性上差异显著,其中,XZ107、XZ153和XZ159表现出较高的低钾耐性,而XZ141表现为低钾敏感.然后以上述4种低... 以99份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基因型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比较它们对低钾耐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显示,供试的野生大麦基因型在低钾耐性上差异显著,其中,XZ107、XZ153和XZ159表现出较高的低钾耐性,而XZ141表现为低钾敏感.然后以上述4种低钾耐性不同的野生大麦基因型和钾素利用效率不同的2个栽培品种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低钾胁迫条件下的钾素利用效率、净光合速率和HvHAK1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以上参数值均为耐低钾基因型显著高于低钾敏感基因型.另外,利用DArT标记进行遗传关联分析表明,大麦组织中的钾含量受多基因控制.表明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可为栽培大麦及其他作物的钾素高效育种提供有益的种质及基因,在低钾与正常钾素水平下的相对干物质质量和钾素利用效率是评估大麦低钾耐性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野生大麦 基因型 耐低钾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烟草BTB/POZ蛋白家族的鉴定及其在抗马铃薯Y病毒中的作用
2
作者 张劭文 赵天伦 +2 位作者 肖钦之 祝水金 陈进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5-307,共13页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侵染烟草(Nicotiana tabacum)会引起烟草脉带病,造成烟叶品质下降。broad complex,tramtrack,and bric-à-brac/pox virus and zinc finger(BTB/POZ)是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质家族,在植物生长...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侵染烟草(Nicotiana tabacum)会引起烟草脉带病,造成烟叶品质下降。broad complex,tramtrack,and bric-à-brac/pox virus and zinc finger(BTB/POZ)是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质家族,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各个环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鉴定到90个烟草BTB/POZ家族蛋白,对应71个基因。在这些蛋白质的序列中,识别到9种保守基序(motif),并根据其出现顺序将BTB/POZ家族成员划分至6个亚家族。结构域分析表明,BTB/POZ同一亚家族成员的结构域具有一致性。对BTB/POZ蛋白的三维构象进行预测发现,所有亚家族成员结构都以α螺旋为主,同一亚家族成员的三维构象相似。烟草品种K326和突变体M867(抗PVY)的BTB/POZ家族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叶片接种PVY后,NtBTB2M、NtBTB2K、NtBTB2L、NtBTB6E基因的表达丰度显著增加,这可能与烟草M867对PVY的抗性较强有关。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NtBTB2K、NtBTB2L、NtBTB2M和NtBTB6E基因的上游2000 bp区域内含有若干逆境响应相关元件,包括水杨酸响应元件、MYB结合位点等,可能和这些基因的上调表达有关。本研究为BTB/POZ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烟草抗病育种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BTB/POZ家族 保守基序 顺式作用元件
下载PDF
陆地棉耐镉胁迫的遗传与QTL定位分析
3
作者 钟镇涛 赵天伦 +1 位作者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6,共12页
【目的】棉花是1种较耐重金属镉的作物,培育与种植耐镉胁迫棉花品种对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陆地棉耐镉性的遗传并对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进行定位分析。【方法】以陆地棉种质HS46和... 【目的】棉花是1种较耐重金属镉的作物,培育与种植耐镉胁迫棉花品种对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陆地棉耐镉性的遗传并对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进行定位分析。【方法】以陆地棉种质HS46和MARCABUCAG8US-1-88为亲本构建的188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为材料,调查RIL群体在镉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和干/鲜物质质量等表型数据,并计算各家系的镉胁迫系数;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RIL群体的各性状的镉胁迫系数及镉胁迫综合系数进行QTL定位和遗传分析。【结果】MARCABUCAG8US-1-88为耐镉材料,HS46则为镉敏感材料,188个RIL家系的耐镉性相关性状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包含强耐镉型材料23份、耐镉型材料49份、中等耐镉型材料67份、镉敏感型材料49份。连锁分析共鉴定到28个与镉胁迫系数相关的QTL,分布于14条染色体上,单个位点解释1.58%~8.41%的表型变异,其中根鲜物质质量镉胁迫系数位点qRFW-13-1在2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分别解释7.66%和7.71%的表型变异。【结论】棉花耐镉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受环境影响较大,定位到的耐镉QTL qRFW-13-1为稳定QTL,该结果对于棉花耐镉分子育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镉胁迫 QTL定位
下载PDF
Pool-ARMS:一种高效检测混合遗传样本中特定单核苷酸变异的方法
4
作者 曹丽淼 谭瑗瑗 +3 位作者 汪庆 钱秋 于清涛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2,共8页
单核苷酸变异(SNV)是控制人类疾病和动植物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之一,经济、简便和高效的检测体系可助力遗传病筛查和植物碱基编辑与诱变群体中携带SNV的个体的定向筛选。本研究根据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RMS-PCR)的原理,设计了一种适合... 单核苷酸变异(SNV)是控制人类疾病和动植物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之一,经济、简便和高效的检测体系可助力遗传病筛查和植物碱基编辑与诱变群体中携带SNV的个体的定向筛选。本研究根据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RMS-PCR)的原理,设计了一种适合在水稻混合样本中筛选特定SNV个体的方法 Pool-ARMS。该方法的要点是:设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建立特异性扩增携带SNV片段的PCR程序;分析不同组织和样品混合比例提取DNA的扩增效果;建立筛选特定SNV的Pool-ARMS体系。以控制光周期敏感性雄性不育(PGMS)水稻的两个基因为例,通过优化PCR引物和反应程序,建立了利用叶片和芽鞘组织混样提取DNA检测突变的体系,前者突变检出水平为1∶49,后者为1∶24。利用该技术体系对63份碱基编辑水稻幼苗进行检测,结果与Sanger测序分析一致。本研究建立的Pool-ARMS方法有望应用于包括水稻在内的动植物单碱基编辑群体和理化诱变群体中目标变异的定向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检测 碱基编辑 诱发突变 单核苷酸变异 水稻
下载PDF
镉胁迫对三个棉花品种(系)产量、纤维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悦 李玲 +2 位作者 何秋伶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1-530,共10页
以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ZD-90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s GK3为材料,以陆地棉标准系TM-1为对照,研究了镉(Cd)胁迫下棉花生育期内的植株生长、产量、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d对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 以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ZD-90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s GK3为材料,以陆地棉标准系TM-1为对照,研究了镉(Cd)胁迫下棉花生育期内的植株生长、产量、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d对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Cd对植株的生产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植株生长量、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显著降低。Cd胁迫对棉花单株铃数、铃重和单铃种子数的影响较大,而对衣分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Cd处理间的棉花纤维品质性状无显著差异。棉花植株体内的抗氧化化物酶(POD、SOD和CAT)活性在棉花生长发育的初期或低浓度胁迫条件下迅速升高,但随着Cd浓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受到抑制。植株体内累积的MDA含量则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3个品种比较,TM-1对Cd较敏感,ZD-90次之,s GK3受Cd胁迫的为害相对较轻,是一个较耐Cd的棉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镉胁迫 产量 纤维品质 抗氧化酶系统 MDA
下载PDF
2个转基因抗虫杂交棉Bt蛋白含量的时空表达特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余恩 蔡芸菲 +2 位作者 赵茹冰 陈进红 祝水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2,共6页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方法,分析了2个转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杂交棉(浙大13-1和浙大13-2)以及转Bt基因纯系亲本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的Bt蛋白表达规律。结果表明,Bt...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方法,分析了2个转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杂交棉(浙大13-1和浙大13-2)以及转Bt基因纯系亲本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的Bt蛋白表达规律。结果表明,Bt基因在所检测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和转基因纯系亲本各器官中均有表达,但不同器官Bt蛋白含量明显不同,品种之间各器官的Bt蛋白含量也有明显差异。2个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苗期以三叶期的子叶最高,苗期叶片次之;苗期根系和茎秆中Bt蛋白表达呈抛物线形,分别在第33天和第40天达到峰值,其中根系表达量高于茎秆。叶片中的Bt蛋白含量随着棉花生长发育进程而降低,盛花期Bt蛋白含量最低,之后又有所增强,整个生育期呈"V"字形规律。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盛花期棉株各器官中,花药的Bt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器官。2个杂交棉品种之间各器官的Bt蛋白含量的趋势基本相同,但浙大13-1器官中的Bt蛋白含量大多高于浙大13-2。亲本各器官中的Bt蛋白含量高于其杂交棉品种,但植株生长后期的叶片和花药中的Bt蛋白低于其杂交棉品种,二者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抗虫杂交棉 BT蛋白 时空表达 酶联免疫
下载PDF
植物I型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安可 孙英超 +4 位作者 何秋伶 潘晶晶 李书霞 祝水金 陈进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88,共8页
综合分析植物Kennedy途径中最后一步的反应酶/限速酶——I型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亚型)的种类、结构、对底物的亲和性和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点,重点综述DGAT1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并就深入开展植物DGTA1的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I型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亚型 结构 底物亲和性 时空表达 植物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叶绿体基因组拼接及系统进化分析(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林张翔 王营营 +2 位作者 付菲 叶楚玉 樊龙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为了优化叶绿体基因组DNA序列的获取和拼接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嫩绿叶为材料,不需分离叶绿体DNA,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的全基因组短序列及叶绿体基因组高度保守的特性,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组装拼接出叶绿体DNA序列,并... 为了优化叶绿体基因组DNA序列的获取和拼接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嫩绿叶为材料,不需分离叶绿体DNA,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的全基因组短序列及叶绿体基因组高度保守的特性,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组装拼接出叶绿体DNA序列,并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进行补洞.最终获得东乡野生稻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大小为134 537bp,大、小单拷贝区和反向互补重复区大小分别为80 585bp,12 346bp,20 803bp,共注释叶绿体基因152个.基于获取的东乡野生稻及其他稻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结果支持已有的关于栽培籼粳稻起源的结论,即栽培籼粳稻分别与野生稻聚类到2个亚群中,其中粳稻与中国普通野生稻聚在1个亚群中,表明粳稻驯化起源于中国,而籼稻起源于另外一次独立驯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叶绿体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水稻驯化 东乡野生稻(中国)
下载PDF
菰(Zizania latifolia)主要农艺性状及其驯化育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营营 黄璐 樊龙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9-635,共7页
通过收集我国菰野生资源和半野生资源并进行驯化育种,获得了株型紧凑、茎叶粗壮直立的2个半驯化菰材料"加油1号"和"戈山1号",并以该半驯化菰为育种材料,对它们的染色体基数、花期、花序结构、种子性状及发芽率等进... 通过收集我国菰野生资源和半野生资源并进行驯化育种,获得了株型紧凑、茎叶粗壮直立的2个半驯化菰材料"加油1号"和"戈山1号",并以该半驯化菰为育种材料,对它们的染色体基数、花期、花序结构、种子性状及发芽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菰(Zizania latifolia)染色体数为2n=34条,不同于北美菰;"加油1号"的花期主要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之间,总体比野生菰早约15d,比"戈山1号"晚约10d;在菰花序中雌雄花比例约为1∶1.8,并首次绘制了其花序模式图;"加油1号"菰糙米千粒质量为12.7g,粒长和宽分别为9.70mm和1.48mm,比北美沼生菰(Z.palustris)偏小;电镜观察发现菰米淀粉粒排列规则;采用改良的种子处理方法,菰种发芽率可以达到62.9%.本研究获得的半驯化菰材料开花正常,株型紧凑,为实现中国菰驯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遗传材料,但在落粒性和花期等目标农艺性状上还有待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育种 农艺性状 花序模式图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对陆地棉种子中7种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芸菲 余恩 +4 位作者 赵茹冰 黄洁琼 何秋伶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0-469,共10页
为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10个陆地棉品种在长江流域棉区10个试点的样品为研究材料,测定棉籽中7种矿质元素N、P、K、Na、Ca、Mg和S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 为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10个陆地棉品种在长江流域棉区10个试点的样品为研究材料,测定棉籽中7种矿质元素N、P、K、Na、Ca、Mg和S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7种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含量与Mg、N与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棉籽中矿质元素含量主要受环境影响,但基因型及两者互作对其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棉籽成熟过程中N、P、Mg同步积累,合理施用Na对棉籽矿质元素的积累有促进作用。这些结果为棉花种籽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棉花种籽的综合利用和棉花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SYPIUM hirsutum 棉籽 矿质元素 基因型 环境 互作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座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振 徐建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5-898,共14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测序效率,大幅度降低了测序成本,同时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精确性高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变异、转录组学和表观组学等研究。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转座子的研究,并取得了丰... 高通量测序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测序效率,大幅度降低了测序成本,同时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精确性高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变异、转录组学和表观组学等研究。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转座子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综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座子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转座子含量估算、靶点偏好性及分布、多态性及群体频率、稀有转座子的鉴定、转座子的水平转移以及转座子标签技术中的应用等,并简要介绍了目前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测序策略和算法,及其存在的利弊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尤其是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它们在转座子未来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转座子 偏好性 多态性 水平转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VgDGAT1a基因棉花茎尖转化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安可 何秋伶 +3 位作者 潘晶晶 孙英超 祝水金 陈进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260,共8页
为了将斑鸠菊(Vernonia galamensis)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VgDGAT1a)导入棉花,创制转基因高油棉花种质,优化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棉花茎尖转化体系,以‘中棉所49’茎尖为外植体,以HptⅡ基因为筛选标记,VgDGAT1a为目的基因,用农杆菌介导法... 为了将斑鸠菊(Vernonia galamensis)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VgDGAT1a)导入棉花,创制转基因高油棉花种质,优化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棉花茎尖转化体系,以‘中棉所49’茎尖为外植体,以HptⅡ基因为筛选标记,VgDGAT1a为目的基因,用农杆菌介导法,研究外植体培养时间、浸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吸光度A600值等对棉花茎尖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培养3~5d、生长点纵切、菌液吸光度A600值0.6~0.9、浸菌40~60min、浸菌后暗培养1d和使用MSB+活性炭1g/L+头孢霉素400mg/L作为生根培养基的条件下能高效获得再生转化植株,从而为转基因高油棉花种质的创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茎尖培养 农杆菌介导转化 斑鸠菊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 种子含油量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乐 赵鑫泽 蒋立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313,共11页
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high-affinityK^(+)/K^(+)uptake permease/K^(+)transporter)家族成员在植物对钾(K)的吸收和转运以及植物生长发育、耐盐性和渗透势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材料,共... 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high-affinityK^(+)/K^(+)uptake permease/K^(+)transporter)家族成员在植物对钾(K)的吸收和转运以及植物生长发育、耐盐性和渗透势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材料,共鉴定出45个HAK/KUP/KT基因,分别命名为BnHAK1~BnHAK45,并对油菜中的HAK/KUP/KT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结构、进化和表达以及染色体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中的HAK/KUP/KT基因家族在染色体上呈现不均匀分布,其中在A01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有5个BnHAKs基因。根据不同物种HAK/KUP/KT蛋白构建系统进化树,将其分为2个组群,其中双子叶植物中的拟南芥、甘蓝、白菜和甘蓝型油菜基因的保守性更强,亲缘关系更近。在表达量分析中,尽管HAK/KUP/KT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但是总体而言,它们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角果中的表达量最低,这说明不同HAK/KUP/KT基因家族成员的分工是不同的。BnHAK4、BnHAK9基因在叶中特异性高表达,BnHAK11、BnHAK18和BnHAK23在根中特异性高表达,BnHAK7和BnHAK17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说明该基因家族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甘蓝型油菜HAK/KUP/KT基因家族的功能机制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 基因家族分析
下载PDF
棉花植株形态学性状遗传网络的关联分析(英文)
14
作者 梅拥军 余霁雯 +6 位作者 薛昂立 范术丽 宋美珍 庞朝友 裴文锋 喻树迅 朱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棉花形态性状对于棉株营养生长至关重要,同时,对其生殖生长也有着关键影响。该研究对来源于3个不同种植环境下的39个陆地棉品种材料及其178个F1组合的株高、茎秆粗、第一果节数和果枝数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剖析。关联分析采用基于混合线性... 棉花形态性状对于棉株营养生长至关重要,同时,对其生殖生长也有着关键影响。该研究对来源于3个不同种植环境下的39个陆地棉品种材料及其178个F1组合的株高、茎秆粗、第一果节数和果枝数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剖析。关联分析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方法,剖析的遗传效应包括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共检测到25个数量性状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位点与这4个形态学性状显著相关,总遗传率达到63.08%~78.28%;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棉花形态性状遗传的重要遗传资源,直接选择显著的SSR位点可优化棉株的形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关联分析 形态性状 上位性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
下载PDF
棉花microRNA功能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玉姣 裘波音 +3 位作者 王汐妍 徐晓建 祝水金 陈进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0-1056,共7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节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应答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深度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中miRNAs的功能探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综述了miRNAs在棉花生物和...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节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应答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深度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中miRNAs的功能探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综述了miRNAs在棉花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应答、纤维发育、形态建成方面的功能,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棉花 逆境胁迫 纤维发育
下载PDF
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棉花幼苗生长与生理及无机离子器官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汐妍 裘波音 +4 位作者 刘玉姣 徐晓建 苏文 祝水金 陈进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280,共8页
为了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棉花耐盐性的生理机制,采用水培法,研究氯化钠(Na Cl)胁迫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系(耐盐品系:早熟长绒7号;盐敏感品系:南丹巴地大花)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丙二醛(malon... 为了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棉花耐盐性的生理机制,采用水培法,研究氯化钠(Na Cl)胁迫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系(耐盐品系:早熟长绒7号;盐敏感品系:南丹巴地大花)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及不同器官无机离子Na^+、K^+、Ca^(2+)、Mg^(2+)和Na+/K+分布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盐浓度下具有较大的根系生长量是耐盐品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150 mmol/L Na Cl处理下,早熟长绒7号的侧根数、主根长与地下部鲜质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4.3%、10.9%与21.7%。在盐胁迫下,耐盐性强的品系能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随着Na Cl胁迫加强,2个品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趋势为早熟长绒7号逐渐升高和南丹巴地大花先升高后降低。在同一Na Cl浓度处理下,早熟长绒7号不同器官中的Na+含量为根>茎和叶,地上部(茎和叶)能维持相对较高的K^+、Ca^(2+)、Mg^(2+)含量及较低的Na^+/K^+:表明根系能蓄积一部分Na^+,从而减轻Na^+对地上部的毒害。随着盐胁迫程度加重,盐敏感品系的MDA含量上升幅度显著高于耐盐品系。在150和300mmol/L Na Cl处理条件下,南丹巴地大花的MDA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0.3%和83.5%,早熟长绒7号的MDA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1.6%和64.7%。综上表明,在盐胁迫下,棉花耐盐品系通过调节自身根系的生长、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协调不同无机离子间的平衡,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从而减轻盐胁迫导致的离子毒害和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耐盐性 抗氧化 无机离子
下载PDF
茶树“龙井43"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及其系统进化(英文)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晓倩 赵忠辉 +5 位作者 朱全武 王营营 林张翔 叶楚玉 樊龙江 须海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412,共9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茶树品种龙井43"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进行测定,拼接补洞后再利用Sanger测序法对序列进行验证,最终得到龙井43"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KF562708.1).该基因组大小为157 085bp,其中大...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茶树品种龙井43"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进行测定,拼接补洞后再利用Sanger测序法对序列进行验证,最终得到龙井43"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KF562708.1).该基因组大小为157 085bp,其中大单拷贝区的长度为86 642bp,小单拷贝区的长度为18 283bp,反向重复区的长度为26 080bp,共注释叶绿体基因134个.与韩国茶树品种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对,在编码区发现15个基因发生了非同义突变,在非编码区有100多个多态性位点,这些突变可作为茶树品种鉴定的DNA标记.同时,选取12个中国茶树品种,对其叶绿体基因组上的特异性片段(ycf1,psbA-trnH,psbK-psbI-psbI)进行测序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2个茶树品种在进化树上分为2个亚群,其中凌云白毛茶"单独形成一支,其他11个品种形成一支;而11个品种中,龙井瓜子"龙井长叶"龙井圆叶"中茶102"形成一支,自展支持率为100%.表明利用叶绿体基因片段可有效区分茶树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43 叶绿体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亲缘关系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西藏野生大麦与栽培大麦氮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丽娜 胡宏亮 +3 位作者 朱波 金晓丽 邬飞波 张国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以82份西藏野生大麦和16份栽培大麦为材料,利用水培试验,以生物量和氮素吸收为指标,比较了它们耐低氮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耐性的基因型差异显著,野生大麦的变异大于栽培大麦.在此基础上,以鉴定获得的2个耐低氮野生大麦(XZ113和XZ1... 以82份西藏野生大麦和16份栽培大麦为材料,利用水培试验,以生物量和氮素吸收为指标,比较了它们耐低氮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耐性的基因型差异显著,野生大麦的变异大于栽培大麦.在此基础上,以鉴定获得的2个耐低氮野生大麦(XZ113和XZ149),1个中度耐低氮野生大麦(XZ125)和1个耐低氮栽培大麦品种(ZD9)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不同氮浓度下的生长与生理表现.氮素吸收动力学分析表明,ZD9与XZ113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相似,但ZD9的亲和系数(Km)值较小,与XZ149相近;在供试的4个基因型中,XZ113的光合能力较强,而ZD9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表明西藏一年生野生大麦的耐低氮机制可能与栽培大麦不同,为大麦低氮耐性或高效利用研究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基因型 氮利用效率 生物量
下载PDF
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代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佳惠 赵天伦 +3 位作者 李诚 余静文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3,共10页
【目的】对比克氏棉(G.bickii Prokh)种子形成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特点、色素腺体与棉酚含量的动态关系及其分子机理进行探究。【方法】以比克氏棉为材料,进行组织切片观察、棉酚含量测定并分析对种子萌发期色素腺... 【目的】对比克氏棉(G.bickii Prokh)种子形成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特点、色素腺体与棉酚含量的动态关系及其分子机理进行探究。【方法】以比克氏棉为材料,进行组织切片观察、棉酚含量测定并分析对种子萌发期色素腺体形成及棉酚合成基因的表达谱。【结果】比克氏棉在种胚形成过程中,子叶上形成大量色素腺体原,并在种子萌发后12 h形成腔体结构,转换成成熟的色素腺体;比克氏棉种胚形成过程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均未检测到棉酚,但从种子萌发12 h开始可以检测到较低含量的棉酚。种子萌发期色素腺体形成及棉酚合成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GoPGF基因在比克氏棉种子萌发12 h的子叶上表达量较高,与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成有关;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PS)基因在种子萌发24 h的子叶上表达量较高,可能与棉酚向子叶色素腺体转运有关;CYP706B1基因在种子萌发0 h较高,HMG1基因在种子萌发0 h、36 h和48 h的子叶上表达量均较高,说明这两个基因与种子萌发后色素腺体腔的形成有关,并参与棉酚的贮运;杜松烯合酶基因(CAD1-A)和HMG2基因与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成无密切关系。【结论】种子萌发后的12 h为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的关键时期,且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与棉酚出现的时间具有同步性。GoPGF、FPS、CYP706B1、HMG1参与色素腺体的形成及棉酚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克氏棉 色素腺体 棉酚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棉仁植酸含量的离子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智辉 阎君 +3 位作者 辛文慧 徐晓建 祝水金 陈进红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1-569,共9页
为准确测定棉仁植酸含量,本研究从提取工艺、色谱条件改进等方面入手,优化建立了棉仁植酸含量的快速提取及离子色谱测定方法:棉仁粉样品烘干后用乙醚脱脂,以10 m L 0.66 mol·L-1的HCl提取,沸水浴1 h,4℃震荡12 h,离心分离,取上清... 为准确测定棉仁植酸含量,本研究从提取工艺、色谱条件改进等方面入手,优化建立了棉仁植酸含量的快速提取及离子色谱测定方法:棉仁粉样品烘干后用乙醚脱脂,以10 m L 0.66 mol·L-1的HCl提取,沸水浴1 h,4℃震荡12 h,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稀释并纯化后上样分析;采用DIONEX ICS-2000离子色谱仪、AG11-HC Guard(4 mm×50 mm)保护柱和AG11-HC Analytical(4 mm×250 mm)分离柱,在30.0 mmol·L-1的KOH为淋洗液,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1,采样时间为25 min,抑制电流为75 m A,柱温30℃,进样量20μL的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棉仁植酸的回归曲线R2为0.999,在检测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各项指标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以内,平均回收率为98.64%~102.31%,检出限(样品中检出待测物的最小浓度)为0.059μg·m L-1,定量限(样品中待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为0.196μg·m 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仁 植酸 离子色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