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技术的建立及种质资源抗性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柴荣耀
游雨欣
+5 位作者
邱海萍
郭峻宁
张震
李斌
沈升法
王艳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9-578,共10页
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CFU·mL^(-1)),对...
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CFU·mL^(-1)),对最具代表性的6个甘薯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并与田间抗性品种比较进行验证,室内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新抗性鉴定技术的鉴定结果具有准确性、可靠性。进一步对65个甘薯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发现绝大部分材料表现为感病或中感,7份种质(YD7002、DY7082-1、浙紫薯1号、TF1118、DY7032、南薯88和浙紫薯4号)对甘薯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文章建立了甘薯抗茎腐病的新鉴定技术,鉴定和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表现稳定抗性的种质,为甘薯抗茎腐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对于甘薯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腐病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株小麦赤霉病生防菌的鉴定及其生防机制初探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震
邱海萍
+4 位作者
柴荣耀
郝中娜
王教瑜
王艳丽
孙国昌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3-680,共8页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自稻茬分离获得1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细菌hzq1601。经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hzq160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zq1601与多菌灵相容性分析结果显示其可...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自稻茬分离获得1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细菌hzq1601。经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hzq160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zq1601与多菌灵相容性分析结果显示其可在1000 mg/L的多菌灵药液中正常存活。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0~8 cfu/mL的hzq1601菌液分别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667m^(2)和70 g/667m^(2)联合施用的防治效果为87.1%和81.0%,与单独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单独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667m^(2)和70 g/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说明上述hzq1601菌液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2种组合对赤霉病的防治具有减药增效作用。对菌株hzq1601基因组的分析表明其基因组中存在13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显示其具有多方面的生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小麦赤霉病
多菌灵协同应用
生防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技术的建立及种质资源抗性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柴荣耀
游雨欣
邱海萍
郭峻宁
张震
李斌
沈升法
王艳丽
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国家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试验站
浙江
大学
生物
技术
研究所
浙江省
农业
科学院
作物
与核技术利用
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9-578,共10页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C0200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设计项目(2010DS700124-ZZ2014)。
文摘
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CFU·mL^(-1)),对最具代表性的6个甘薯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并与田间抗性品种比较进行验证,室内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新抗性鉴定技术的鉴定结果具有准确性、可靠性。进一步对65个甘薯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发现绝大部分材料表现为感病或中感,7份种质(YD7002、DY7082-1、浙紫薯1号、TF1118、DY7032、南薯88和浙紫薯4号)对甘薯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文章建立了甘薯抗茎腐病的新鉴定技术,鉴定和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表现稳定抗性的种质,为甘薯抗茎腐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对于甘薯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甘薯
茎腐病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Keywords
sweet potato
stem rot
germplasm resourc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435.3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小麦赤霉病生防菌的鉴定及其生防机制初探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震
邱海萍
柴荣耀
郝中娜
王教瑜
王艳丽
孙国昌
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国家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试验站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3-680,共8页
基金
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LGN19C1400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200507)。
文摘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自稻茬分离获得1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细菌hzq1601。经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hzq160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zq1601与多菌灵相容性分析结果显示其可在1000 mg/L的多菌灵药液中正常存活。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0~8 cfu/mL的hzq1601菌液分别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667m^(2)和70 g/667m^(2)联合施用的防治效果为87.1%和81.0%,与单独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单独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667m^(2)和70 g/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说明上述hzq1601菌液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2种组合对赤霉病的防治具有减药增效作用。对菌株hzq1601基因组的分析表明其基因组中存在13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显示其具有多方面的生防潜能。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小麦赤霉病
多菌灵协同应用
生防机制
Keyword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heat fusarium head blight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arbendazim
biocontrol mechanism
分类号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5.121.4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技术的建立及种质资源抗性分析
柴荣耀
游雨欣
邱海萍
郭峻宁
张震
李斌
沈升法
王艳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株小麦赤霉病生防菌的鉴定及其生防机制初探
张震
邱海萍
柴荣耀
郝中娜
王教瑜
王艳丽
孙国昌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