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视觉的食品外包装缺陷检测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戈明辉 张俊 陆慧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102,116,共9页
食品包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导致缺陷产生,包装缺陷种类多,背景复杂。通过视觉成像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完成包装的识别、检测和测量等任务的机器视觉检测,相比传统的人工检测,具有执行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可显著提高生产自动化... 食品包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导致缺陷产生,包装缺陷种类多,背景复杂。通过视觉成像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完成包装的识别、检测和测量等任务的机器视觉检测,相比传统的人工检测,具有执行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可显著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文章根据食品外包装常见缺陷,从缺陷检测算法的角度介绍传统机器视觉检测算法和深度学习相关算法在食品外包装缺陷检测中的研究应用,并对检测算法在食品外包装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 机器视觉 自动化 深度学习 缺陷检测算法
下载PDF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内涵及浙江典型模式
2
作者 朱梦矣 符勇 吴卫成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8期43-44,共2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城镇化、工业化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本文浅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实施阶段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并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浙江实施的4种典型模式,供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是城镇化、工业化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本文浅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实施阶段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并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浙江实施的4种典型模式,供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人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科学内涵 关键问题 浙江模式
下载PDF
挤压处理对全谷物理化和功能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薇薇 张治国 +2 位作者 杨开 步婷婷 吴卫成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5,共8页
全谷物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但其适口性差、消费者接受度低。挤压是一种高效、低耗及功能多样化的加工技术,通常用于开发具有高营养和感官质量的食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挤压技术在全谷物方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全谷物、挤压技术,并分... 全谷物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但其适口性差、消费者接受度低。挤压是一种高效、低耗及功能多样化的加工技术,通常用于开发具有高营养和感官质量的食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挤压技术在全谷物方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全谷物、挤压技术,并分析总结了挤压技术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挤压全谷物制品还体现出抑制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全谷物 理化特性 功能
下载PDF
雷笋采后木纤化及调控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4
作者 胡杰 吴伟杰 +5 位作者 房祥军 刘瑞玲 陈慧芝 张红印 陈杭君 郜海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0,共8页
为探究雷笋采后贮藏过程中木纤化规律,将雷笋分别置于常温(25℃)和低温(4℃)条件下贮藏,研究木质素含量及组分变化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贮藏至6 d,笋肉表现出黄化、腐烂等变化。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至第24天... 为探究雷笋采后贮藏过程中木纤化规律,将雷笋分别置于常温(25℃)和低温(4℃)条件下贮藏,研究木质素含量及组分变化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贮藏至6 d,笋肉表现出黄化、腐烂等变化。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至第24天,笋肉出现黄化、腐烂现象。低温贮藏至6 d时,木质素含量为13.22 mg/g,到24 d时木质素含量增至26.31 mg/g。氨基酸总量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变化不大。在常温条件下,其呈缓慢下降趋势,贮藏第6天时氨基酸下降了21.78%。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肉桂酸-4-羟化酶(C4H)等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常温贮藏下的酶活性高于低温贮藏的酶活性,表明低温时通过降低雷笋木纤化相关酶活性,减缓木纤化进程。在低温贮藏环境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数不断增加。低温贮藏24d时基因下调程度最明显,上调基因各组差别不大;贮藏12 d时上调基因数最少。LAC-10、POD-10、HCT-10、CAD-10和CCR-10等木质素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低温下整体呈上升趋势,而COMT-10基因相对表达量一直减小。本研究结果为雷笋采后木纤化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笋 贮藏 木纤化 酶活性
下载PDF
物理保鲜技术在禽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仝潇洋 张怡 +5 位作者 逄金鑫 柳洪入 刘晨霞 刘宝林 肖朝耿 乔勇进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禽肉是重要的经济肉类之一,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肉质细腻、风味独特的优点,是食品保鲜的重要研究对象。近年来,气调包装、静电场等物理保鲜技术对肉类保鲜效果的研究热度不减,诸多学者应用不同技术,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物理保鲜技术维持禽... 禽肉是重要的经济肉类之一,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肉质细腻、风味独特的优点,是食品保鲜的重要研究对象。近年来,气调包装、静电场等物理保鲜技术对肉类保鲜效果的研究热度不减,诸多学者应用不同技术,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物理保鲜技术维持禽肉品质并延长货架期的有效性,并初步揭示了物理保鲜技术对微生物腐败和蛋白质氧化、脂质氧化的抑制机理,拓宽了物理保鲜技术在禽肉中的应用范围。本文综述了导致禽肉品质劣化的主要因素以及低温保鲜技术、辐照保鲜技术等5种物理保鲜技术的保鲜效果,并分析了不同保鲜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此外,本文结合保鲜实例对物理保鲜综合协同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解决单一保鲜技术的短板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肉 物理保鲜技术 腐败机理 协同保鲜技术
下载PDF
不同体质指数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特征研究
6
作者 罗方 罗群 +2 位作者 张妤 朱立颖 贾卫国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 探索不同体质指数(BMI)的糖耐量异常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差异,为探索糖耐量异常患者肠道菌群代谢和发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为肠道菌群优化糖耐量异常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糖耐量异常患者根据BMI分成... 目的 探索不同体质指数(BMI)的糖耐量异常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差异,为探索糖耐量异常患者肠道菌群代谢和发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为肠道菌群优化糖耐量异常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糖耐量异常患者根据BMI分成两个组:糖耐量异常组(IGT组),包括:偏瘦组(BMI≤23.9 kg/m^(2))和偏胖组(BMI≥24kg/m^(2));对照组为血糖正常的健康志愿者。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分析不同体型IGT患者的TC、TG、FINS和2hINS水平以及粪便中SCFAs中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和差异。结果 IGT组的偏瘦组和偏胖组TC、TG、FINS和2hINS均增高,以偏胖组更为明显。IGT组的偏瘦组和偏胖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乙酸、丙酸浓度增高,丁酸减少(P<0.05)。TC、TG、FINS和2hINS水平与IGT组的偏瘦组和偏胖组的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与偏瘦组和偏胖组餐后2 h血糖呈负相关;BMI、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丙酸均与偏胖组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丙酸与偏瘦组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结论 在糖耐量异常阶段,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丙酸的浓度较明显的升高,而且不同BMI的IGT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变化也存在差异,这些变化与血糖的改变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体质指数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市售典型含油脂食品TBBQ含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晓兰 余宁翔 +2 位作者 叶沁 吴泽仪 孟祥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6-161,共6页
实验基于HPLC技术,对现有检测TBBQ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同时研究市售典型含油脂食品中TBBQ的含量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已测的118个样品中,TBBQ含量从低于定量限到(23.59±0.73)mg/kg之间,含量超过1.0、5.0、15.0 mg/kg的样品... 实验基于HPLC技术,对现有检测TBBQ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同时研究市售典型含油脂食品中TBBQ的含量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已测的118个样品中,TBBQ含量从低于定量限到(23.59±0.73)mg/kg之间,含量超过1.0、5.0、15.0 mg/kg的样品数分别占总样品数的53.39%、15.25%和3.39%。不同类型食品TBBQ的平均含量分布在(1.12±0.49)mg/kg至(4.16±4.99)mg/kg之间,整体趋势:膨化食品>油炸面制品>熟制坚果>腌制肉类>食用油>烘焙食品。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食品中TBBQ的含量和初始TBHQ的添加量及食品加工工艺有关。总体来看,TBBQ在市售含油脂食品中分布广泛,因TBBQ有潜在的生物毒性,将TBBQ列为风险评估因子对解决含油脂食品的安全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安全 TBBQ 样品前处理 分布 商业食品
下载PDF
负载柚皮苷的环糊精-多糖基凝胶球的制备、特性及缓释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娟 郑美瑜 +2 位作者 陆胜民 王璐 王阳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27,共9页
为了使柚皮苷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缓释性能,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柚皮苷较强的包合能力,先形成水溶性包合物,再以果胶与海藻酸钠复合多糖为载体,利用离子凝胶法诱导形成水凝胶外层,制备柚皮苷-复合多糖水凝胶球。研究了复合多糖浓度、... 为了使柚皮苷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缓释性能,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柚皮苷较强的包合能力,先形成水溶性包合物,再以果胶与海藻酸钠复合多糖为载体,利用离子凝胶法诱导形成水凝胶外层,制备柚皮苷-复合多糖水凝胶球。研究了复合多糖浓度、果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CaCl_(2)质量浓度和柚皮苷添加量对多糖凝胶球机械性能、粒径及载药能力的影响,并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多糖浓度为3%,果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3:1,氯化钙质量浓度为5%,柚皮苷添加量为5.5 mg/mL,制备的凝胶球包封率为68.34%±0.49%。扫描电镜显示,复合多糖凝胶球表面皱缩但结构致密,内部结构疏松多孔;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柚皮苷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被成功包埋在凝胶球中;溶胀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复合多糖凝胶球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和较好的缓释性。本研究制备的复合多糖凝胶球载体,可有效增加柚皮苷的溶解性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为柑橘黄酮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羟丙基-Β-环糊精 复合多糖凝胶球 包封率 缓释性
下载PDF
桃仁中苦杏仁苷高效提取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9
作者 黄欣莉 吴伟杰 +6 位作者 陈杭君 房祥军 韩延超 穆宏磊 牛犇 孙培龙 郜海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为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白桃加工副产物——桃仁中苦杏仁苷的工艺,研究其体外生物活性。在不同干燥方式下进行单因素提取试验,在选定微波干燥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对苦杏仁苷的体外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活性进行研究,并... 为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白桃加工副产物——桃仁中苦杏仁苷的工艺,研究其体外生物活性。在不同干燥方式下进行单因素提取试验,在选定微波干燥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对苦杏仁苷的体外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活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苦杏仁苷与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苦杏仁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1.43%,提取温度68.91℃,提取时间20.00 min。桃仁苦杏仁苷可以延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以及胰脂肪酶催化活性,同时,能结合牛磺酸胆酸盐和甘氨酸胆酸盐。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桃仁苦杏仁苷与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分子的亲水性氨基酸形成氢键结合,通过改变酶分子构象,与底物形成竞争性抑制,从而起到抑制酶催化活性的作用。桃仁中苦杏仁苷具有体外抗凝血、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桃仁中苦杏仁苷的高效提取和桃仁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苦杏仁苷 超声提取 生物活性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食品贮藏品质预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代帅帅 吴伟杰 +4 位作者 牛犇 房祥军 陈慧芝 陈杭君 郜海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7-348,共12页
食品贮藏和流通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品质劣变现象。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开展食品贮运过程中的品质预测研究,对食品品质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机器学习在食品贮藏品质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的品质... 食品贮藏和流通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品质劣变现象。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开展食品贮运过程中的品质预测研究,对食品品质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机器学习在食品贮藏品质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的品质预测方法及其局限性。重点介绍近年发展快、应用广的集成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以及预测性能评估方法,展望机器学习在食品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展食品科学的交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品质 预测 机器学习 微生物 模型评估
下载PDF
山核桃吸附-解吸等温线及平衡水分研究
11
作者 费颖昌 穆宏磊 +3 位作者 陈杭君 牛犇 刘瑞玲 郜海燕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12期18-29,共12页
以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为试材,采用静态称量法测定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在25、35、45℃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并采用等温线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测定其热力学参数。采用低场核磁研究不同水分活度下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中的水分结合状态。结... 以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为试材,采用静态称量法测定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在25、35、45℃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并采用等温线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测定其热力学参数。采用低场核磁研究不同水分活度下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中的水分结合状态。结果表明: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的吸附与解吸等温线属于Ⅱ型,GAB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的净等量吸附热、微分熵和积分焓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积分熵随含水率的增加而上升,扩张压力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上升,并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带壳山核桃的净等量吸附热、微分熵和积分焓均大于山核桃仁,而积分熵则相反。因此,带壳山核桃的贮藏稳定性较高,而山核桃仁易于干燥。根据安全水分活度可以得出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的安全贮藏含水率分别为7.38%和5.61%。此外,根据解吸过程净等量吸附热可以得出,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含水率分别低于14%和12%时需提供更多的热量以维持脱水速率。低场核磁结果表明,在高水分活度下,水分子主要以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状态存在,在低水分活度下,水分子主要以结合水状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吸附-解吸等温线 热力学性质 安全贮藏 低场核磁
下载PDF
油橄榄叶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婷 张程程 +3 位作者 吴文俊 章检明 牛海月 刘大群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6-266,共11页
油橄榄叶是油橄榄种植和橄榄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黄酮、裂环烯醚萜、羟基肉桂酸、简单酚和三萜酸等抗氧化活性物质,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抵抗机体氧化应激的作用。本文对油橄榄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制备方法、抗... 油橄榄叶是油橄榄种植和橄榄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黄酮、裂环烯醚萜、羟基肉桂酸、简单酚和三萜酸等抗氧化活性物质,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抵抗机体氧化应激的作用。本文对油橄榄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制备方法、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及抗氧化作用机制进行全面综述,并对油橄榄叶提取物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油橄榄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 抗氧化成分 提取工艺 抗氧化机制
下载PDF
脯氨酸及KCl替代食盐对海鲈鱼品质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卢文静 谌迪 +3 位作者 叶沁 张岑 肖朝耿 沈哲怡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320,共7页
为研究脯氨酸及KCl对海鲈鱼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用不同腌制组分(NaCl、NaCl+脯氨酸、NaCl+KCl、NaCl+KCl+脯氨酸)在4℃条件下干腌海鲈鱼,分别在腌制18 h、腌制36 h(结束)、风干3 h、风干6 h取样,测定海鲈鱼的pH值、色差、水分含量、含盐... 为研究脯氨酸及KCl对海鲈鱼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用不同腌制组分(NaCl、NaCl+脯氨酸、NaCl+KCl、NaCl+KCl+脯氨酸)在4℃条件下干腌海鲈鱼,分别在腌制18 h、腌制36 h(结束)、风干3 h、风干6 h取样,测定海鲈鱼的pH值、色差、水分含量、含盐量、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同时进行质构、微观结构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腌制海鲈鱼pH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含水量始终呈下降趋势,而含盐量则呈现上升趋势,用NaCl+脯氨酸腌制海鲈鱼后测得的TBA值最低,为1.4157mg·kg^(-1)。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添加脯氨酸使鱼肉组织更紧密,能更好地溶解肌球蛋白。使用NaCl+KCl+脯氨酸的减盐配方结合干腌法对海鲈鱼进行腌制,制得的海鲈鱼硬度和咀嚼性较高,并且能够有效抑制脂肪氧化,使肌球蛋白更好的凝集,得到风味及品质更好的产品。本研究结果为海鲈鱼的工业化腌制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鲈鱼 减盐 脯氨酸 理化指标
下载PDF
双孢蘑菇采后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14
作者 李昊珍 刘瑞玲 +4 位作者 牛犇 吴伟杰 陈杭君 房祥军 郜海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534-1538,共5页
为探究引起双孢蘑菇采后腐烂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及其生长特性,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后自然发病的双孢蘑菇进行病原菌分离,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双孢蘑菇上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为LB-3,经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 为探究引起双孢蘑菇采后腐烂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及其生长特性,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后自然发病的双孢蘑菇进行病原菌分离,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双孢蘑菇上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为LB-3,经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LB-3菌株在30℃下菌丝生长最快,在pH值为6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该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的营养,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且菌丝浓密。持续光照培养最利于菌丝生长;双孢蘑菇汁-葡萄糖培养基上菌丝扩展直径最大,菌丝致死温度为65℃。本文的研究为引起双孢蘑菇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采后病原菌 分离鉴定 生长特性
下载PDF
文成糯米山药的氧化酶含量分析
15
作者 孙彩霞 刘玉红 +2 位作者 夏其乐 徐明飞 郑蔚然 《农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为了了解文成糯米山药本底氧化酶含量,促进采后加工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以文成县7个糯米山药规模主体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2年的跟踪分析,获得糯米山药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酶含量的定量数据。... 为了了解文成糯米山药本底氧化酶含量,促进采后加工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以文成县7个糯米山药规模主体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2年的跟踪分析,获得糯米山药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酶含量的定量数据。结果表明,糯米山药本底的氧化酶含量受年份、生产基地的影响显著,不同食用部位的氧化酶本底含量分别为:SOD 69.15~163.71 U/g、POD 112.34~363.75 U/g、PPO 123.84~195.18 U/g。糯米山药的氧化酶含量和褐变程度为:中部>底部>上部。研究结果为糯米山药的采后贮藏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山药 氧化酶 酶促褐变 采收贮藏 品质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桑叶枸杞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及其口感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恒辉 王军峰 +5 位作者 韩延超 陈慧芝 吴伟杰 丁玉庭 童川 郜海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4,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桑叶枸杞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以桑叶、枸杞为基本原料,通过微波干燥、鼓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种方式分别制备桑叶枸杞固体饮料,并检测干燥后粉体的质构、色泽及营养品质变化。从物理性质来看,真空冷冻干燥的粉体...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桑叶枸杞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以桑叶、枸杞为基本原料,通过微波干燥、鼓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种方式分别制备桑叶枸杞固体饮料,并检测干燥后粉体的质构、色泽及营养品质变化。从物理性质来看,真空冷冻干燥的粉体在稳定性、可压性与均一性上表现较好,鼓风干燥的粉体在堆积性和流动性上相对更好。真空冷冻干燥粉体的总糖含量最高,亮度值最大,湿润下沉时间短。结合吸湿特性与微观结构判断,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的粉体品质优于其他2种干燥方式。为了改善饮料风味,采用响应面试验进行口感优化,结果表明,当木糖醇添加量为27.30%(质量分数,下同)、甜菊糖苷添加量为3.67%、苹果酸添加量为0.11%时,口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方式 桑叶 枸杞 固体饮料
下载PDF
蓝莓采后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郜海燕 肖尚月 +3 位作者 陈杭君 黎云龙 刘瑞玲 吴伟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7-334,共8页
霉变是导致蓝莓采后损失、货架期短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确定蓝莓贮藏期的主要致腐病原真菌,对浙江省杭州市安吉县蓝莓产区发病果实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株病原真菌(LMA、LMB、LMC1、LMC2和LMC3)。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初... 霉变是导致蓝莓采后损失、货架期短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确定蓝莓贮藏期的主要致腐病原真菌,对浙江省杭州市安吉县蓝莓产区发病果实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株病原真菌(LMA、LMB、LMC1、LMC2和LMC3)。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B.cinerea、T.viridescens、P.cecidicola、P.polonicum和P.expansum。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5株病原菌适宜生长条件为:蓝莓汁-葡萄糖培养基,25~30℃;菌株LMA、LMC1和LMC2的最适碳源为果糖,菌株LMB和菌株LMC3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和可溶性淀粉;菌株LMA、LMC1和LMC2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株LMB和LMC3的最适氮源为酵母浸出粉。光照对菌株LMA、LMC1和LMC2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影响,而对菌株LMB和LMC3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采后病害 分离鉴定 RDNA-ITS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山核桃加工过程脂肪酸氧化及抗氧化能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葛林梅 郜海燕 +2 位作者 穆宏磊 陈杭君 王玉良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71,共6页
试验选取浙江临安山核桃加工过程样品。研究了山核桃原料脂肪酸组成和相对质量分数以及加工过程中4种主要脂肪酸氧化规律及抗氧化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山核桃脂肪酸组分共确认13种,其中油酸(C18∶1)、亚油酸(C18∶2)、棕榈酸(C16∶0... 试验选取浙江临安山核桃加工过程样品。研究了山核桃原料脂肪酸组成和相对质量分数以及加工过程中4种主要脂肪酸氧化规律及抗氧化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山核桃脂肪酸组分共确认13种,其中油酸(C18∶1)、亚油酸(C18∶2)、棕榈酸(C16∶0)、亚麻酸(C18∶3)为山核桃中最主要的4种脂肪酸;加工过程4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均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亚油酸、亚麻酸在蒸煮阶段下降速度最快,棕榈酸则在第一次炒制阶段含量下降最快;蒸煮工序对抗氧化能力影响最大;山核桃细胞脂滴在蒸煮后即发生破裂,之后随着加工过程扩散融合。试验结果显示山核桃脂肪酸氧化在加工过程持续发生,长时间高温促进氧化加剧,自身抗氧化能力则逐渐下降,细胞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加工过程 脂肪酸 氧化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苦杏仁苷的分析、提取纯化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9
作者 夏其乐 王涛 +1 位作者 陆胜民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03-407,共5页
苦杏仁苷是常见的氰苷类物质,也是传统中药苦杏仁中的有效成分,迄今已成为医药上常用的祛痰止咳剂。大量的研究表明苦杏仁苷除了止咳平喘之外,还具有一定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的功效。本文对苦杏仁苷的降解途径、检测、提取和纯化方法以及... 苦杏仁苷是常见的氰苷类物质,也是传统中药苦杏仁中的有效成分,迄今已成为医药上常用的祛痰止咳剂。大量的研究表明苦杏仁苷除了止咳平喘之外,还具有一定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的功效。本文对苦杏仁苷的降解途径、检测、提取和纯化方法以及生物学功效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并对苦杏仁苷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苷 降解 检测 提取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香榧坚果生物活性成分与抗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兴飞 郜海燕 +2 位作者 陈杭君 房祥军 葛林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41-345,共5页
香榧为浙江著名的坚果,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诸如油脂、二萜类、多酚类等都具有一定的药用及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香榧的生物活性成分,并探讨其与氧化劣变之间的关系,可为更好的贮存坚果提供借鉴,也为进一步发展利用香榧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榧 活性成分 抗氧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