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6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氟化工开发进展
1
作者 杜国浩 张增英 《浙江化工》 CAS 2000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 氟化工 哈龙灭火剂 氯氟烃 氟聚合物
下载PDF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成立70周年公告 七十年筚路蓝缕写荣耀 新时代科学至上创辉煌
2
作者 《浙江化工》 CAS 2020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2020年11月18日,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将迎来建院70周年。70年来,作为中国最早的"三所"化工研究机构之一,浙江省化工研究院肩负振兴国家化学工业的科研使命,伴随共和国走过70年不平凡的道路,勇挑重担,矢志向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 2020年11月18日,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将迎来建院70周年。70年来,作为中国最早的"三所"化工研究机构之一,浙江省化工研究院肩负振兴国家化学工业的科研使命,伴随共和国走过70年不平凡的道路,勇挑重担,矢志向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健康环保事业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值此建院70周年之际,我们向一直关心、支持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发展的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敬意!向为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发展和建设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全体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科学至上 我国经济社会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 健康环保 全体员工 无私奉献 筚路蓝缕
下载PDF
回顾浙江省化工学会历史——发言稿
3
作者 乔关根 《浙江化工》 CAS 2001年第4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浙江省化工学会 发展史 协会工作 理事会
下载PDF
有限空间内制冷剂掠遇障碍物的扩散分布特性和燃爆区域研究
4
作者 李亚伦 周培旭 +4 位作者 叶恭然 庄园 严昱昊 欧阳洪生 韩晓红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3,共13页
制冷剂泄漏至有限空间内掠遇障碍物后会出现不同的扩散和分布特性,分析制冷剂物性对于制冷剂掠遇障碍物后扩散过程和分布的影响,对可燃制冷剂泄漏所形成燃爆区域的预测具有重大意义。选择R717、R290、R32和R1234yf为泄漏制冷剂,探究制... 制冷剂泄漏至有限空间内掠遇障碍物后会出现不同的扩散和分布特性,分析制冷剂物性对于制冷剂掠遇障碍物后扩散过程和分布的影响,对可燃制冷剂泄漏所形成燃爆区域的预测具有重大意义。选择R717、R290、R32和R1234yf为泄漏制冷剂,探究制冷剂泄漏至有限空间后掠遇较高和较低两种类型障碍物的扩散和分布特性,详细分析工质物性参数对制冷剂扩散过程及燃爆区域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冷剂泄漏后掠遇较高的障碍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刚性膨胀,密度小的制冷剂迅速朝着与泄漏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在空间顶部聚集,密度大的制冷剂沿着障碍物表面向地面运动。随着测点高度降低,R717的质量分数从2.04%降至0.024%,R1234yf的质量分数从0.192%增至1.64%。泄漏孔下方R290和R74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2%和1.27%,制冷剂密度接近时,黏度大的制冷剂质量分数更高。形成的可燃区域主要存在于较高障碍物的上方,随着泄漏量增大,燃爆区域在y-z截面上逐渐向地面延伸;制冷剂泄漏后掠遇较低障碍物主要在泄漏孔下方堆积,并沿着较低障碍物的表面逐渐向空间其他低质量分数区域扩散。密度较小的制冷剂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制冷剂密度增大,制冷剂在泄漏孔下方堆积显著。竖直方向上,随着测点高度降低,R1234yf和R717的质量分数分别从0.066%和1%增至2.12%和1.14%。燃爆区域主要存在于泄漏孔下方障碍物与墙体围成的角落,随着制冷剂泄漏量增大,燃爆区域沿着较低障碍物的表面向地面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制冷剂 泄漏 障碍物 热物性参数 燃爆区域
下载PDF
新型环保工质HP-1物性和高温热泵应用特性研究
5
作者 欧阳洪生 张董鑫 +5 位作者 岑淑婷 燕鸿飞 严丽霞 胡斌 郭智恺 韩晓红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HP-1是新一代环保HFOs制冷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和环保性能,且其临界参数和饱和蒸气压均与R245fa性质接近,具有替代高GWP的R245fa用于高温热泵等领域的潜力。通过理论与实验的方法,对HP-1的可燃性、溶油性和材料相容性等关键物... HP-1是新一代环保HFOs制冷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和环保性能,且其临界参数和饱和蒸气压均与R245fa性质接近,具有替代高GWP的R245fa用于高温热泵等领域的潜力。通过理论与实验的方法,对HP-1的可燃性、溶油性和材料相容性等关键物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P-1可燃极限为9.75%~16.10%,与MK220润滑油高温下互溶性良好,与高温热泵系统材料相容性良好。HP-1应用高温热泵机组,在蒸发温度为50~70℃时,机组冷凝温度均可达125℃,制热量为99.27~153.14 kW,COP为2.25~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制冷剂替代 HFOs制冷剂 物性
下载PDF
腈类化合物在高电压电解液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南 马静 +6 位作者 黄挺秀 沈毅星 沈旻 江依义 洪涛 马国强 马紫峰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7-1009,共13页
提高工作电压是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但由此引发的电解液氧化分解、过渡金属离子溶出以及正极材料结构破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具有优异电化学稳定性的电解液成为研究的热点。腈类化合物由于高介电常... 提高工作电压是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但由此引发的电解液氧化分解、过渡金属离子溶出以及正极材料结构破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具有优异电化学稳定性的电解液成为研究的热点。腈类化合物由于高介电常数和优良的氧化稳定性,被视为高电压体系中优化电解液的理想选择。本文回顾了腈类化合物作为溶剂和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及性能特点,针对腈类溶剂与石墨及锂金属不相容的问题,讨论了高浓度电解液、弱溶剂化电解液、含氟腈类电解液及共晶电解质等4种优化策略,并总结了各策略的实际应用前景及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局限性,明确指出添加剂是当前最有效的应用方式。此外,通过介绍含硅、硼、硫等元素的化学基团修饰的新型腈类添加剂,探究了不同官能团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潜力。最后,本文阐述了腈类化合物在开发与应用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望了通过合成工艺的优化与新型添加剂的开发,获得低黏度、高纯度、界面稳定性更强的多官能团腈类化合物,并探讨其在高电压电解液,尤其是在钴酸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腈类化合物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下载PDF
1,1,1,2-四氟乙烷气相脱氟化氢制备三氟乙烯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力嘉 程浩 +4 位作者 林胜达 李玲 张迪 于万金 刘武灿 《工业催化》 2025年第2期26-33,共8页
三氟乙烯(HFO-1123、TrFE)作为新型HFOs类制冷剂,其消耗臭氧潜能值(ODP)为0,百年全球变暖潜能值(GWP_(100))值仅为0.005,对环境友好且应用领域广泛,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其中,通过1,1,1,2-四氟乙烷(HFC-134a)催化裂解生成HFO-1123,... 三氟乙烯(HFO-1123、TrFE)作为新型HFOs类制冷剂,其消耗臭氧潜能值(ODP)为0,百年全球变暖潜能值(GWP_(100))值仅为0.005,对环境友好且应用领域广泛,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其中,通过1,1,1,2-四氟乙烷(HFC-134a)催化裂解生成HFO-1123,不仅能够降低HFC-134a引起的温室效应,同时还能解决其产能过剩问题。总结了近年来HFC-134a脱氟化氢制备HFO-1123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催化剂种类、制备方法、稀释气等方面进行分类归纳、讨论、总结,以期为HFC-134a脱氟化氢制备HFO-1123反应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HFO-1123 HFC-134A 脱氟化氢
下载PDF
氮气和空气氛围中多组分PVF薄膜的热分解行为及热稳定性优化研究
8
作者 魏一帆 张艳中 +2 位作者 马培良 刘伟 常怀云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以聚氟乙烯(PVF)树脂、γ-丁内酯、钛白粉等为原料制备而成的多组分PVF薄膜,在热压固化过程中表现出高温热稳定性差的现象。为提升PVF薄膜的热稳定性,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PVF薄膜在氮气和空气两种不同氛围下的热解行为,并通过Kissinge... 以聚氟乙烯(PVF)树脂、γ-丁内酯、钛白粉等为原料制备而成的多组分PVF薄膜,在热压固化过程中表现出高温热稳定性差的现象。为提升PVF薄膜的热稳定性,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PVF薄膜在氮气和空气两种不同氛围下的热解行为,并通过Kissinger最大失重率法,计算了不同氛围下PVF薄膜的热解活化能(E_a)及频率因子(A)。结果显示,气体氛围会改变PVF热分解反应过程,进而影响热解反应活化能和频率因子,PVF薄膜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下的热解活化能分别为134.12和146.99 kJ/mol,频率因子分别为9.97×10^(8)和2.12×10^(10)。此外,初步探讨了抗氧剂1010单独使用、抗氧剂126单独使用、抗氧剂1010/126以质量比5∶1复配,以及有机醇盐钙锌热稳定剂对PVF薄膜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发现抗氧剂1010/126复配使用可有效捕获游离自由基并将其消除,将PVF薄膜在两种气氛中的热解活化能分别提升至154.66和251.96 kJ/mol;有机醇盐钙锌热稳定剂能够吸收HF小分子,并通过多种辅助剂的协同效应放大热稳定化效果,将PVF薄膜热解活化能分别提升至165.00和263.22 kJ/mol。抗氧剂1010/126和有机醇盐钙锌热稳定剂可以显著提升PVF薄膜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氟乙烯 热重分析法 热稳定性 氮气氛围 空气氛围
下载PDF
化工科研型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浅析
9
作者 侯鑫 丁浩 +3 位作者 杨大勇 江斌 陈建强 李华 《浙江化工》 2025年第4期39-44,共6页
科研活动的灵活性与企业旨在规范行为的安全管理制度之间的内在张力,是化工科研型企业在安全管理上面临的独特挑战。针对化工科研型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管理和执行层面面临的制度冗余、流程繁琐以及认知和执行偏差等问题,从提升... 科研活动的灵活性与企业旨在规范行为的安全管理制度之间的内在张力,是化工科研型企业在安全管理上面临的独特挑战。针对化工科研型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管理和执行层面面临的制度冗余、流程繁琐以及认知和执行偏差等问题,从提升安全意识、精细化管理、合规性评审、安全能力建设、安全绩效考核以及过程监督和改进等方面提出对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优化建议,进而推进化工科研型企业建立健全长效安全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科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科研型企业 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 科研安全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含氟烯烃中C(sp^(2))-F键的还原反应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嘉宝 张广宇 +4 位作者 张宇 徐思乙 何双材 倪航 李伟 《浙江化工》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氢氟烯烃(HFOs)是一类新型含氟化合物,臭氧消耗潜能值(ODP)为零,不会破坏臭氧层。同时,HFOs具有独特的双键结构,能够在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后快速分解,因此全球增温潜能值(GWP)较低,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极小,具有优异的环保性能。本文综述了... 氢氟烯烃(HFOs)是一类新型含氟化合物,臭氧消耗潜能值(ODP)为零,不会破坏臭氧层。同时,HFOs具有独特的双键结构,能够在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后快速分解,因此全球增温潜能值(GWP)较低,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极小,具有优异的环保性能。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的将烯烃上C(sp^(2))-F键转化为C(sp^(2))-H键的方法,包括加氢脱氟化氢反应、金属氢化物参与的脱氟反应和亲氟试剂驱动的催化脱氟反应,以期为HFOs的合成提供新的思路,并进一步提高HFOs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氟烯烃 合成 脱氟反应 制冷剂
下载PDF
关于浙江省氟化工行业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增英 毛树标 《浙江化工》 CAS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基于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浙江省氟化工行业现状,提出"十四五"期间浙江省氟化工行业的发展建议。涉及氟化工细分产品:无机氟化工产品、氟碳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应关注的... 基于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浙江省氟化工行业现状,提出"十四五"期间浙江省氟化工行业的发展建议。涉及氟化工细分产品:无机氟化工产品、氟碳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应关注的高端含氟聚合物包括:无定型氟聚合物、含氟感光树脂、高端氟橡胶、含氟聚酰亚胺、全氟聚醚(PFPE)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十四五”期间 氟化工行业 发展 建议
下载PDF
双卤代磺酰亚胺酸提纯工艺研究进展
12
作者 洪威 李晓伟 +3 位作者 胡涛涛 赵号洋 张勇耀 吴海锋 《浙江化工》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双卤代磺酰亚胺酸是合成电解液添加剂双氟磺酰亚胺锂的重要中间体。为了达到下游工艺的纯度要求,双卤代磺酰亚胺酸提纯工艺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报道的双卤代磺酰亚胺酸提纯工艺有5种,包括精馏、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吸附分离和... 双卤代磺酰亚胺酸是合成电解液添加剂双氟磺酰亚胺锂的重要中间体。为了达到下游工艺的纯度要求,双卤代磺酰亚胺酸提纯工艺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报道的双卤代磺酰亚胺酸提纯工艺有5种,包括精馏、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吸附分离和超临界萃取。本文概述了双卤代磺酰亚胺酸提纯工艺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各种提纯方式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卤代磺酰亚胺酸 分离提纯 精馏 结晶 吸附分离 超临界萃取
下载PDF
Aspen Plus模拟在氟化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盛姬 田端正 +1 位作者 吴江平 张建君 《有机氟工业》 CAS 2011年第2期36-40,共5页
Aspen Plus是生产装置设计、稳态模拟和优化的大型通用流程模拟系统。全球各大化工、石化、炼油等过程工业制造企业及著名的工程公司都是Aspen Plus的用户。举例介绍了Aspen Plus模拟在氟化工中的应用,分析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展望Aspen P... Aspen Plus是生产装置设计、稳态模拟和优化的大型通用流程模拟系统。全球各大化工、石化、炼油等过程工业制造企业及著名的工程公司都是Aspen Plus的用户。举例介绍了Aspen Plus模拟在氟化工中的应用,分析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展望Aspen Plus模拟在氟化工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N PLUS 过程模拟 氟化工 应用
下载PDF
新型低GWP制冷剂在-100~200℃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迪 郭智恺 +4 位作者 于万金 卢朋 刘瑶瑶 刘武灿 张建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7,共15页
制冷剂是蒸气压缩循环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流体,氢氟烷烃类化合物是目前制冷、空调和热泵设备中的主要制冷剂,但该类制冷剂会引起全球变暖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应用性能相似、环境性能友好的新型制冷剂。介绍了不同制冷剂在-100~200℃蒸气... 制冷剂是蒸气压缩循环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流体,氢氟烷烃类化合物是目前制冷、空调和热泵设备中的主要制冷剂,但该类制冷剂会引起全球变暖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应用性能相似、环境性能友好的新型制冷剂。介绍了不同制冷剂在-100~200℃蒸气压缩循环应用场景中的使用现状,并综述了具有前景的低GWP制冷剂替代方案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HFO-1234yf、HFO-1234ze(E)、HFO-1234ze(Z)、HCFO-1233zd(E)、HFO-1336mzz(Z) 5种低GWP制冷剂在实际应用系统中的最新研究及关键问题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 空调 热泵 有机朗肯循环 GWP
下载PDF
氟化工企业工业盐危险特性鉴别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斌 王高升 +3 位作者 方文杰 宋志杨 许丹红 吴燕芳 《浙江化工》 CAS 2019年第9期51-54,共4页
对某氟化工企业含氯化钠废水提纯后制取的工业盐,进行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毒性物质含量鉴别,结果表明,该工业盐不属于危险废物。根据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和企业对工业盐的需求,提出了工业盐处置的建议。
关键词 氟化工 工业盐 危废鉴别
下载PDF
回收技术在氟化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超峰 石能富 +5 位作者 马潇 周飞翔 刘武灿 金佳敏 李玲 于万金 《浙江化工》 2021年第8期1-4,9,共5页
介绍氟化工常见物质的回收技术,主要包括吸脱附、资源化、精馏和膜回收等。回收可有效降低氟化工生产运行成本,实现装置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回收技术的研究对氟化工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回收技术 氟化工 含氟化合物 四氟乙烯
下载PDF
对浙江省农药工业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建文 《浙江化工》 CAS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根据浙江省农药工业现状,提出对浙江省农药工业发展的建议,着重于有机磷农药的产品改造。
关键词 浙江 农药工业 综述 有机磷农药 产品改造
下载PDF
禾谷镰孢复合种对常用杀菌剂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伟群 王晓阳 +1 位作者 朱卫刚 吴宁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4,共6页
近年来,受秸秆粗放还田、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由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在我国频繁暴发流行,成为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稳产丰收。病菌产生的脱氧雪腐... 近年来,受秸秆粗放还田、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由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在我国频繁暴发流行,成为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稳产丰收。病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也严重威胁小麦质量安全。当前,由于缺乏高抗小麦品种,化学防治仍然是赤霉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但随着单一作用方式药剂的长期使用,病菌抗药性问题也逐渐加重。本文综述了禾谷镰孢复合种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抑制剂、肌球蛋白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等几类常用药剂的抗性现状和抗性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抗药性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复合种 杀菌剂抗性 抗性机制 抗性治理
下载PDF
PFAS在石油工业的应用及其替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红霞 张建君 《浙江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介绍了欧盟PFAS限制提案进展。综述了目前非聚合含氟化学品和含氟聚合物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以及非氟类替代品在石油工业的应用情况,并对替代品进行了初步评估。
关键词 石油工业 PFAS 欧盟 替代品
下载PDF
锂电黏接剂用聚偏氟乙烯溶液的流变性质及分析方法研究
20
作者 吴旭晴 吴于松 +3 位作者 欧阳希凯 邹丁艳 邵丽萍 许远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99,共6页
锂电黏接剂用聚偏氟乙烯(PVDF)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高,根据聚合工艺可将其划分为两类,乳液法PVDF与悬浮法PVDF,两种PVDF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导致其流变性质相差较大。本文通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旋转... 锂电黏接剂用聚偏氟乙烯(PVDF)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高,根据聚合工艺可将其划分为两类,乳液法PVDF与悬浮法PVDF,两种PVDF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导致其流变性质相差较大。本文通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旋转流变仪,系统研究了乳液法和悬浮法PVDF的分子结构与流变性质。结果表明,乳液聚合PVDF存在一定量的微凝胶和少量的支化结构,悬浮聚合PVDF为长直链结构,悬浮聚合PVDF具有更高的熔点和结晶度。两种PVDF溶液的流变性质差异较大,乳液聚合PVDF在低剪切速率区黏度较高,剪切变稀的临界剪切速率偏低;悬浮聚合PVDF在低剪切速率时,表现为第一牛顿区,临界剪切速率高。此外,通过研究PVDF溶液流变性质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得到长直链PVDF溶液零剪切黏度与重均分子量之间的关系。该关系的建立使悬浮法PVDF通过流变测试计算得到重均分子量成为可行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合物流变性质 零剪切黏度 重均分子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