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壁灵芝孢子粉幼龄大鼠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吕晗莹 宋翼升 +9 位作者 王汉波 李振皓 徐靖 张城达 杨倩 刘靖 谢锋 黄敏聪 陈云祥 张立将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30,共10页
目的研究去壁灵芝孢子粉6周重复给药对幼龄大鼠各系统发育的影响及其毒性反应。方法24日龄(postnatal day,PND24)幼龄SD(Sprague-Dawley)大鼠128只,采用体重均衡法分为溶媒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2只,雌雄各半,经... 目的研究去壁灵芝孢子粉6周重复给药对幼龄大鼠各系统发育的影响及其毒性反应。方法24日龄(postnatal day,PND24)幼龄SD(Sprague-Dawley)大鼠128只,采用体重均衡法分为溶媒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2只,雌雄各半,经口灌胃分别给予纯水、去壁灵芝孢子粉0.8、1.8和4.0 g/kg剂量,给药体积均为10 mL/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6周(42 d),于停药次日、停药4周分别剖检每组雌雄大鼠10/16只、6/16只;检测常规毒性指标和生长发育、骨骼发育、行为学、性激素、免疫系统发育等指标。结果去壁灵芝孢子粉各剂量对幼龄SD大鼠临床症状、体重、摄食、性征发育、行为学、血液学、血清生化学、眼科、生长激素、性激素、骨骼系统发育、免疫学、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影响;仅出现以高剂量为主的雌雄大鼠部分尿液指标可逆性异常(停药4周后恢复正常),考虑与供试品成分或其代谢产物经尿液排泄有关;各剂量组水迷宫实验中潜伏期时间减少、空间探索测定目标象限内时间百分比增加,提示学习记忆能力增强,考虑不排除可能与其药理学作用有关。结论去壁灵芝孢子粉对幼龄SD大鼠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为4.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壁灵芝孢子粉 儿科药物 幼龄动物试验 重复给药毒性
下载PDF
衢枳壳主要化学成分及药效学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锦荣 陈国玉 +4 位作者 虞立 吕万强 张立将 尹来 邵金金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459-465,共7页
衢枳壳作为浙江地区道地中药材,在2018年入选新“浙八味”中药材培育品种后,其药理作用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研究发现,衢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平喘、降血糖、保肝、抗氧化、降血脂、调节肠道菌群、抑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衢枳壳作为浙江地区道地中药材,在2018年入选新“浙八味”中药材培育品种后,其药理作用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研究发现,衢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平喘、降血糖、保肝、抗氧化、降血脂、调节肠道菌群、抑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前景。本研究归纳总结了衢枳壳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为衢枳壳的进一步药用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衢枳壳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新药非临床安全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健敏 许彦芳 +20 位作者 马玉奎 胡晓敏 黄芳华 扈正桃 宫丽崑 姜德建 张立将 张雪峰 蔡青 汤纳平 宗英 苏筱琳 张文强 陆兢 赵斌 聂昕 蒙飞彪 杨威 王三龙 陆国才 汪巨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3-1025,共13页
安全药理学是新药非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药物剂量≥治疗剂量时,潜在的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的进步,安全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本文从国际国内安全... 安全药理学是新药非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药物剂量≥治疗剂量时,潜在的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的进步,安全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本文从国际国内安全药理学指导原则要求和修订,到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及补充安全药理(胃肠道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和肝胆系统)等方面,全面综述了新药非临床安全药理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药理学 指导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下载PDF
青蒿-鳖甲药对配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娟 邓军 +3 位作者 周佳 谢志军 甘静 温成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7-732,共6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MRL/lpr)经青蒿-鳖甲药对治疗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探讨SLE发病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对照组、SLE模型组和青蒿-鳖甲药对治疗组(低、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样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MRL/lpr)经青蒿-鳖甲药对治疗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探讨SLE发病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对照组、SLE模型组和青蒿-鳖甲药对治疗组(低、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样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HPLC-Q-TOF/MS),对样本进行代谢图谱分析。应用Mass Hunter和MPP软件处理数据,数据模式识别采用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代谢组学分析发现,SLE模型小鼠存在较明显的脂代谢紊乱。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可以改善狼疮鼠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影响SLE疾病血栓的发生发展;并且可以改善SLE小鼠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减少其病理损害。结论青蒿-鳖甲药对通过调节SLE小鼠的脂质代谢及炎症反应对其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药对 系统性红斑狼疮 小鼠 血清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5
作者 余健 辛艳飞 宣尧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7-500,共4页
参麦注射液是由红参和麦冬两味中药组成的中药复方注射液,主要具有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力衰竭、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对于参麦注射液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其药理作用物质基础。... 参麦注射液是由红参和麦冬两味中药组成的中药复方注射液,主要具有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力衰竭、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对于参麦注射液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其药理作用物质基础。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中主要含有原人参二醇型、原人参三醇型、麦冬皂苷以及多糖等多种物质。随着液质联用技术在参麦注射液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注射液中多种成分被分离并鉴定,参麦注射液中主要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已经在多种动物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g1以及麦冬皂苷D是参麦注射液中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尽管参麦注射液中多种活性成分结构较类似,但是它们的药理学和药动学性质均有一定差异,尤其在血浆半衰期、最大血药浓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表明在针对参麦注射液以及类似的复方制剂研究时需要对其各种活性成分同时进行详尽的研究,仅选取其中一两种成分难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人参 麦冬 物质基础
下载PDF
斑马鱼胚胎评价5种药物的发育毒性与模型验证 被引量:31
6
作者 许冰洁 张立将 +1 位作者 李春启 宣尧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用斑马鱼胚胎探究环磷酰胺、乙酰水杨酸、盐酸四环素、乙酸地塞米松、阿扎胞苷5种已知对人类胚胎致畸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方法挑选4 hpf发育正常的受精卵,采用水浴染毒法,将药物添加到人工海水中,每种药物分别设置5个浓度组,另设... 目的用斑马鱼胚胎探究环磷酰胺、乙酰水杨酸、盐酸四环素、乙酸地塞米松、阿扎胞苷5种已知对人类胚胎致畸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方法挑选4 hpf发育正常的受精卵,采用水浴染毒法,将药物添加到人工海水中,每种药物分别设置5个浓度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观察给药120 hpf后斑马鱼的死亡情况,统计各实验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数、畸形数,并求出120 hpf时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畸浓度(EC50)、致畸指数(TI)。并利用公式:TI=LC50/EC50计算出阳性药物的致畸指数。根据已经测得的LC50,求出各药物的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分别设置1/10 MNLC、1/3 MNLC,MNLC和LC104个浓度,以沙利度胺为阳性对照,维生素C为阴性对照,人工海水为空白对照,0.5%DMSO为溶剂对照,28.5℃下作用至120 h,每天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统计胚胎死亡及畸形状态。结果 5种药物的LC50从大到小依次为:环磷酰胺>阿扎胞苷>盐酸四环素>乙酰水杨酸>乙酸地塞米松。EC50从大到小依次为:环磷酰胺>盐酸四环素>阿扎胞苷>乙酰水杨酸>乙酸地塞米松。环磷酰胺、乙酰水杨酸、盐酸四环素、乙酸地塞米松、阿扎胞苷TI值分别为1.92,1.11,1.05,1.44,2.99。结论斑马鱼胚胎模型可用于初步评价药物的发育毒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胚胎 半数致死浓度 半数致畸浓度 致畸 发育毒性 模型验证
下载PDF
云南白药的一般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卢祺炯 夏丽娟 +4 位作者 闫俊岭 温磊 张立群 王真 宣尧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8期1879-1881,共3页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对整体动物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体温的影响,为全面评价云南白药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小鼠、犬分别口服给与云南白药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小鼠经口灌...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对整体动物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体温的影响,为全面评价云南白药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小鼠、犬分别口服给与云南白药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小鼠经口灌胃给予云南白药0.3、1.2、4.8 g/kg剂量,Beagle犬经口灌胃给予0.20、0.54、1.62 g/kg剂量,观察云南白药对动物的一般药理学作用。结果:云南白药对小鼠自主活动有减少影响并呈剂量关系,剂量越高活动数减少越明显,反应出现时间也早;4.8 g/kg剂量有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的协同影响和增加小鼠受电击次数的影响,但1.2和0.3 g/kg剂量未见类似反应,与0.5%CMC-Na对照组相似;云南白药对小鼠的一般行为无影响。云南白药对犬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体温无明显影响。各剂量组给药后的血压、心电指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和体温均与给药前相似;且各剂量组各检测时间点的血压、心电指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和体温变化幅度与相应时间的0.5%CMC-Na对照组相似。结论:在本试验剂量条件下,云南白药对小鼠精神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对主要表现为对小鼠自主活动有减少影响并呈剂量关系,对小鼠睡眠时间的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影响和增加小鼠受电击次数的影响(在4.8 g/kg剂量条件下)。对犬心血管、呼吸系统和体温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药理学 云南白药 毒理学 血压 心电 呼吸
原文传递
灵芝多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国亮 宋翼升 +1 位作者 辛艳飞 宣尧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002-1005,共4页
灵芝多糖是灵芝中的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免疫调节、降血糖及对抗糖尿病并发症、神经保护等功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综述目前灵芝多糖生物活性方面的抗肿瘤和抗氧化方面的研究情况,... 灵芝多糖是灵芝中的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免疫调节、降血糖及对抗糖尿病并发症、神经保护等功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综述目前灵芝多糖生物活性方面的抗肿瘤和抗氧化方面的研究情况,旨在为灵芝多糖的深度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抗氧化 抗肿瘤
原文传递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何 张升 辛艳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074-1080,共7页
区别于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肿瘤免疫治疗并非直接作用于病灶,而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对抗肿瘤。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和新技术的涌现反应出肿瘤免疫疗法的无限潜能,本文将对近五年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靶点 主动免疫治疗 被动免疫治疗 过继性免疫疗法
下载PDF
冰片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忠坚 章媛 +2 位作者 郑烨娇 杨海燕 顾利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70-2173,共4页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冰片具有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本文对该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其特点包括作用药物广泛、存在剂量/浓度/区域依赖性、作用迅速、生理性促进且可逆、双向性等,作用机制包括对抗磷酸糖蛋白(P-gp)、开放血...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冰片具有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本文对该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其特点包括作用药物广泛、存在剂量/浓度/区域依赖性、作用迅速、生理性促进且可逆、双向性等,作用机制包括对抗磷酸糖蛋白(P-gp)、开放血脑屏障上紧密连接、增强细胞膜流动性和胞饮作用、改变脑部神经递质水平,以及上调钙离子(Ca2+)和一氧化氮(NO)、eNOS水平、β平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等。由此可知,冰片存在多种途径和方式来促进临床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协同脑部吸收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药物 血脑屏障
下载PDF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余健 辛艳飞 宣尧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337-1340,共4页
中药制剂组分较为复杂,作用靶点较多,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仅关注单一成分或生物效应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中药药代动力学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中... 中药制剂组分较为复杂,作用靶点较多,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仅关注单一成分或生物效应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中药药代动力学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新领域,研究者们在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和药动/药效学模型结合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整合药代动力学、药代标志物、指征药代动力学和中药复方谱动学新研究方法等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药代动力学 药代标志物 指征药代动力学 谱动学
原文传递
龙葵素的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国亮 宋翼升 +1 位作者 辛艳飞 宣尧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291-1296,共6页
龙葵素广泛存在于马铃薯、番茄及茄子等茄科植物中。因其具有抗肿瘤和潜在的毒性作用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龙葵素在生殖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龙葵素 生殖毒性
下载PDF
复方蒲公英制剂幼龄大鼠重复给药毒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城达 宋翼升 +6 位作者 扈荣 白海波 谢锋 黄敏聪 陈云祥 郑高利 张立将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2,共10页
目的依据国内外药品监管部门关于儿科用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要求,考察幼龄大鼠重复给予复方蒲公英制剂后的毒性反应,为儿童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144只幼龄(27日龄,Postnatal Day(PND)27)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低、... 目的依据国内外药品监管部门关于儿科用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要求,考察幼龄大鼠重复给予复方蒲公英制剂后的毒性反应,为儿童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144只幼龄(27日龄,Postnatal Day(PND)27)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36只,雌雄各半,分别每天灌胃(ig)给予纯水、复方蒲公英制剂1.2、3.8、12 g/kg,给药体积均为1 mL/100 g,每天2次,连续给药4周(28 d),恢复观察4周;于给药结束、恢复期结束检查时每组雌雄分别剖检10/18只、8/18只的动物。检测指标包括:常规毒性指标、生长发育、骨骼发育、行为学、性激素、免疫系统发育等。结果高剂量(12 g/kg)组大鼠出现流涎,雄性体重及顶臀长增长减缓、摄食量降低,以及红细胞系部分指标异常(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升高等),血清生化学部分脂代谢、糖代谢相关指标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下降),部分尿液指标异常(酮体、蛋白质、白细胞、比重、pH值、微白蛋白升高),脾重量及系数升高,雄鼠IgG升高;脾、肝轻微/轻度髓外造血以及骨髓红系造血细胞轻度增生等,上述现象均在给药结束4周后恢复正常;对性征发育、骨骼系统发育、生长激素、行为记忆、眼科、性激素、骨髓细胞形态学等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影响;中、低剂量组未见明显毒性影响。结论在本剂量条件下,复方蒲公英制剂对幼龄大鼠(PND27~PND54)未观察到不良作用剂量(NOAEL)为3.8 g/kg;高剂量(12 g/kg)有一定的可逆性的毒性影响,主要毒性靶组织为血液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药物 复方蒲公英制剂 幼龄动物实验 重复给药毒性
下载PDF
生理遥测和全体积描记法联用观测清醒大鼠昼夜节律变化及其在多索茶碱安全药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水珍 张利棕 +4 位作者 潘永明 王德军 李园园 施佳君 寿旗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8-443,449,共7页
目的应用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和全身体积描记法肺功能检测技术系统,观察清醒大鼠的昼夜节律变化,并用多索茶碱进行性能验证,为今后该技术系统用于药物安全药理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8只,雌雄各半,采用外科术将植入子植入大鼠... 目的应用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和全身体积描记法肺功能检测技术系统,观察清醒大鼠的昼夜节律变化,并用多索茶碱进行性能验证,为今后该技术系统用于药物安全药理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8只,雌雄各半,采用外科术将植入子植入大鼠腹腔建立遥测系统,并结合肺功能检测技术,在术后14 d观察清醒大鼠24 h的生理参数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包括心率(HR)、血压、心电图Q波到血压的舒张点的时间差(QA间期)、呼吸、活动、体温和肺功能等指标,分为正常对照组、多索茶碱40和80 mg/kg组(雾化吸入),观察给药后上述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4 d清醒大鼠的生理指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多索茶碱40mg/kg组大鼠HR、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50%呼气流量(EF50)、吸气流量峰值(PIF)和呼吸流量峰值(PEF)均明显增加(P<0.01),呼吸频率、QA间期和增强呼气间歇(PENH)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对血压、活动和体温变化不明显;多索茶碱80 mg/kg组大鼠HR、血压、TV、MV、EF50、PIF和PEF均明显增加(P<0.01),呼吸频率、QA间期和PENH均明显降低(P<0.01),但对活动和体温变化不明显。结论本技术系统对大鼠的生理昼夜节律无明显影响,并可灵敏监测到心血管呼吸系统的相关变化,可用于清醒大鼠心血管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测系统 肺功能 清醒大鼠 安全药理学 多索茶碱
下载PDF
应用遥测技术对SHR大鼠血压、心率变异性月龄动态变化和性别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利棕 潘水珍 +4 位作者 周卫民 潘永明 徐孝平 寿旗扬 陈民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观察不同周龄和性别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清醒无束缚状态下血压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取16只雌雄各半SPF级3月龄SHR大鼠,进行TL11M2-C50-PXT植入手术后恢复7 d开始实验,在SHR大鼠3、5、7月龄时分别进行24 h连续... 目的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观察不同周龄和性别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清醒无束缚状态下血压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取16只雌雄各半SPF级3月龄SHR大鼠,进行TL11M2-C50-PXT植入手术后恢复7 d开始实验,在SHR大鼠3、5、7月龄时分别进行24 h连续清醒无束缚的血压和心电监测,计算24 h的收缩压、平均压、舒张压、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结果 SHR大鼠随着月龄增加而24 h收缩压、平均压、舒张压和血压变异性升高,雌性SHR大鼠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雄性。3、5、7月龄雄性SHR大鼠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之间比较无明显变化,但雌性SHR大鼠随着月龄增加而RR间期、SDNN、TP、VLF和HF明显升高,且雌性SHR大鼠TP、VLF和HF等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雄性。结论随着SHR大鼠周龄增加而血压、血压变异性升高,且雌性SHR大鼠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测技术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血压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毒代动力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利强 陈灵芳 +2 位作者 徐晓珍 辛艳飞 郑高利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32-335,共4页
1毒代动力学的历史和含义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毒代动力学(Toxicokinetics,TK)研究受试物在毒性试验中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全身暴露程度和持续时间,预测受试物在人体暴露时的潜在风险,是非临床毒性试验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1]。药... 1毒代动力学的历史和含义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毒代动力学(Toxicokinetics,TK)研究受试物在毒性试验中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全身暴露程度和持续时间,预测受试物在人体暴露时的潜在风险,是非临床毒性试验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1]。药物TK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首次提出TK研究的指导原则(ICH,S3,a、b部分)[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TK
原文传递
自噬在多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升 杨林 +1 位作者 由振强 辛艳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3-926,共4页
多柔比星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肿瘤药物,但其心脏毒性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柔比星致心脏毒性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与活性氧增加、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等机制相关。细胞自噬是一类依赖于溶酶体的蛋白质降解途径。近... 多柔比星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肿瘤药物,但其心脏毒性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柔比星致心脏毒性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与活性氧增加、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等机制相关。细胞自噬是一类依赖于溶酶体的蛋白质降解途径。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自噬在多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回顾自噬在多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心脏毒性 自噬
下载PDF
不同电解质分析仪测定结果的比对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辛艳飞 由振强 +1 位作者 张立将 宣尧仙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考察两台不同品牌电解质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及比对方法。方法通过对IMS-972型电解质仪和NOVA10型电解质仪的精密度考察,以NOVA10型电解质仪为参比仪器,参考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考察两台仪器测定钾(K)、钠(... 目的考察两台不同品牌电解质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及比对方法。方法通过对IMS-972型电解质仪和NOVA10型电解质仪的精密度考察,以NOVA10型电解质仪为参比仪器,参考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考察两台仪器测定钾(K)、钠(Na)、氯(Cl)、总钙(TCa)的结果相关性与检测误差。结果两台仪器对于K、Na、Cl、TCa的检测相关性均较高,而且两台仪器对于K、Na、Cl高、中、低三区段的检测误差均在CLIA’88设定范围内,但TCa的实测误差大于允许误差。结论两台电解质分析仪对K、Na、Cl检测误差允许误差范围内,但TCa检测值不具备直接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分析仪 比对 校准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保护D-NNA所致大鼠肾脏氧化损伤的研究
19
作者 张升 陈敏华 +5 位作者 徐潘生 顾利强 陈云祥 由振强 辛艳飞 宣尧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645-2647,I000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参麦注射液保护D-NNA所致大鼠肾脏损伤,揭示参麦注射液保护肾脏组织的机制。方法:建立D-NNA诱导大鼠致肾脏损伤模型,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模型组大鼠,通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Crea和Bun;肾脏氧化指标MDA、GSH-Px和SOD;一氧化氮水... 目的:通过研究参麦注射液保护D-NNA所致大鼠肾脏损伤,揭示参麦注射液保护肾脏组织的机制。方法:建立D-NNA诱导大鼠致肾脏损伤模型,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模型组大鼠,通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Crea和Bun;肾脏氧化指标MDA、GSH-Px和SOD;一氧化氮水平并结合病理组织学研究,分析D-NNA造模情况和参麦注射液治疗效果。结果:经D-NNA诱导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Crea和Bun水平均升高,肾脏组织中MDA浓度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肾脏组织中NO水平降低,病理学检查证明有严重的肾脏病变。经参麦注射液治疗后所有指标均有改善,病理学检查显示肾脏组织有明显恢复。结论:参麦注射液具有保护D-NNA所致大鼠的肾脏损伤,各氧化指标、NO水平等指标证实其主要机制为参麦注射液在肾脏内具有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肾脏损伤 抗氧化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