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生物打印在组织工程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唐靓 杨亚冬 +2 位作者 李跃中 罗涛 张文元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7期8-12,共5页
3D生物打印技术是3D打印技术的一个分支与延伸,是增材制造与细胞打印的结合,是不同领域技术如工程学、生物材料学、细胞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制造学及医学集成的产物,是3D打印技术中新兴的、快速扩张的、富有生命力的、最具发展前景... 3D生物打印技术是3D打印技术的一个分支与延伸,是增材制造与细胞打印的结合,是不同领域技术如工程学、生物材料学、细胞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制造学及医学集成的产物,是3D打印技术中新兴的、快速扩张的、富有生命力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领域,被认为是21世纪组织工程与生物制造的新范式,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组织工程中。3D生物打印技术可能是我们下一步超越基于传统组织工程支架的障碍和局限,以工业化生产组织工程产品。本文主要从3D生物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的研究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特点、打印方式、材料,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生物打印 组织工程 打印材料 打印方式
下载PDF
长爪沙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丁贤明 钱宝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13-318,共6页
长爪沙鼠是一种抗旱能力强,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的“多功能”实验用动物资源。本文对目前长爪沙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作简要介绍;同时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长爪沙鼠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关键词 长爪沙鼠 生理生化 分子标记技术 生物医学
下载PDF
浙江省6种短沟蜷足肌全蛋白SDS-PAGE图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钱宝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短沟蜷属螺类生化特性和种间差异,以及对传播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意义。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浙江省6种短沟蜷(Semisulcospira)螺类的足肌全蛋白区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各螺种出现率在50%以上的多肽区带为17~2... 目的探讨短沟蜷属螺类生化特性和种间差异,以及对传播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意义。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浙江省6种短沟蜷(Semisulcospira)螺类的足肌全蛋白区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各螺种出现率在50%以上的多肽区带为17~20条,分子量在27~162kDa之间。其中仅有2条强多肽区带完全一致,分子量为93kDa和52kDa。各种间特征性区带主要表现在其染色特性上,全蛋白种间相似系数(Sm)在0.74~0.85之间。结论结合短沟蜷属螺类形态学特点,两条多肽主带,可作为该属的生化分类指标,对传播人体并殖吸虫病可能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沟蜷属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并殖吸虫 浙江
下载PDF
几丁聚糖生物敷料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3
4
作者 蒋玉燕 毕忆群 蒋建国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5,共7页
以几丁聚糖为主要原料,采用理化、正交等试验,研制了几丁聚糖生物敷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并通过体外抗菌、皮肤刺激、皮肤致敏试验,对其细胞毒性及动物药效学等进行药理检验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几丁聚糖生物敷料安全有效,几丁... 以几丁聚糖为主要原料,采用理化、正交等试验,研制了几丁聚糖生物敷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并通过体外抗菌、皮肤刺激、皮肤致敏试验,对其细胞毒性及动物药效学等进行药理检验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几丁聚糖生物敷料安全有效,几丁聚糖生物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天然、广谱抗菌活性,同时还具有明显保护创面、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等生物学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 生物敷料 抗菌活性 促愈合
下载PDF
康特速生物流体敷料膜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建国 蒋玉燕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经抗菌试验,毒理学试验,动物学实验及临床考核等系统研究,证明我们研制的康特速生物流体敷料膜不仅安全、可靠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对人体皮肤创伤及烧伤有明显的加速愈合之功效。
关键词 生物流体敷料膜 抗菌作用 烧伤 治疗
下载PDF
3D生物打印的肝结构体植入兔纤维化肝的研究
6
作者 唐靓 罗涛 +3 位作者 杨亚冬 杨耿 徐怡朦 张文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6-732,共7页
通过将三维(3D)生物打印的类肝水凝胶结构体,经肝表面贴覆法植入纤维化肝兔模型,探讨改善肝纤维化以及形成类肝组织结构的可行性。采用兔离体肝脏胶原酶消化法提取兔原代肝细胞,并采用四氯化碳(CC14)皮下注射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选取3... 通过将三维(3D)生物打印的类肝水凝胶结构体,经肝表面贴覆法植入纤维化肝兔模型,探讨改善肝纤维化以及形成类肝组织结构的可行性。采用兔离体肝脏胶原酶消化法提取兔原代肝细胞,并采用四氯化碳(CC14)皮下注射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选取30只肝纤维化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3D生物打印兔肝细胞-海藻酸钠-明胶3D水凝胶网格状结构体片段,经肝表面贴覆法植入兔纤维化肝,为实验组。植入16 d后,检测兔肝功能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以及类肝组织结构形成情况。按照设计的参数,打印出含有兔原代肝细胞的网格状水凝胶结构体。通过LIVE/DEAD双荧光染色观察,打印后肝结构体的细胞存活率为82%±3%。兔肝细胞水凝胶支架体内植入16天后,可见每个植入物的大部分支架材料尚未降解,未降解的植入物与肝脏贴合紧密,融合生长。通过检测兔肝功能生化指标及植入物之下的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组兔肝功能生化指标分别为:ALT(90.26±13.05)U/L,AST(75.37±13.45)U/L,γGT(16.62±6.72)U/L,ALB(32.48±4.43)g/L,与对照组、假手术组之间比较均P>0.05。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的肝纤维化程度病理学检查评分结果分别为2.95±0.50、3.11±0.58、3.02±0.62,各组之间比较均P>0.05。兔肝细胞-3D水凝胶支架的植入,使肝功能生化指标及兔肝脏纤维化程度稍有改善,但各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植入物中肝细胞均匀分布,未见细胞变性及死亡,可形成类肝组织结构。3D生物打印的肝结构体具有再造肝样组织片段和实现部分肝功能的潜力,将在基础医学和临床之间搭建桥梁,为肝脏再生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物打印 兔原代肝细胞 水凝胶支架 纤维化肝 植入
下载PDF
浙江省10县(市)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形态的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钱宝珍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4年第3期147-149,171,共4页
目的观察浙江省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形态变异。方法对浙江省6个地区10个县(市)的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标本布氏液固定、梅氏卡红液染色封制,固绿染色皮棘,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结果(1)虫体类椭圆形,平均大小为8.98±1.38~12.96±0.86&... 目的观察浙江省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形态变异。方法对浙江省6个地区10个县(市)的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标本布氏液固定、梅氏卡红液染色封制,固绿染色皮棘,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结果(1)虫体类椭圆形,平均大小为8.98±1.38~12.96±0.86×4.69±1.04~6.92±0.58mm。宽长比例为1:1.77~1:2.1。(2)口吸盘平均大小力0.57±0.07~0.71±0.09×0.84±0.14~0.93±0.09mm。腹吸盘平均大小为0.55±0.08~0.72±0.06×0.60±0.07~0.75±0.07mm.,口吸盘大于腹吸盘。(3)皮棘单生为主。腹吸盘侧及两睾丸间少数皮棘有裂开现象,甚至形成双棘并列。(4)卵巢略呈扇形,分4~7叶,多数(75.57%)为6叶。卵某巢长与体长比值为0.11~0.15。(5)睾丸分4~7叶。分5叶者占50.36%。分叶形状变化较大。两睾丸平均长与体长比值为0.10~0.15。结论首次观察记录全浙江省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形态变异。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虫体标本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都符合卫氏并殖吸虫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成虫形态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 显微镜下观察 形态变异 观察记录 不同地区 平均 椭圆形 睾丸 标本 染色 虫体 比值 体长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支架及其构建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科技 张文元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5期169-172,共4页
目前临床重建前交叉韧带使用的材料包括自体移植物、异体移植物和人工合成材料,但均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目前用于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天然生物材料和... 目前临床重建前交叉韧带使用的材料包括自体移植物、异体移植物和人工合成材料,但均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目前用于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天然生物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本文对利用组织工程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支架材料及其构建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前交叉韧带 支架材料 蚕丝 构建
下载PDF
浙江宁海卫氏并殖吸虫种群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钱宝珍 H Sugiyama 朱志航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7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浙江宁海卫氏并殖吸虫遗传背景。方法对宁海小汀、宁海西溪(冷风洞)和宁海余山卫氏并殖吸虫不同种群进行核糖体DNA第二间区(ITS2)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CO1)基因序列分析研究。结果浙江宁海三地卫氏并殖吸虫ITS... 目的进一步了解浙江宁海卫氏并殖吸虫遗传背景。方法对宁海小汀、宁海西溪(冷风洞)和宁海余山卫氏并殖吸虫不同种群进行核糖体DNA第二间区(ITS2)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CO1)基因序列分析研究。结果浙江宁海三地卫氏并殖吸虫ITS2序列有363个碱基对,肺型肺吸虫和非肺型肺吸虫ITS2序列完全相同,与泰国种群(AF159604,Nakorn Nayok省)核酸同源性为97.5%,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浙江宁海小汀和宁海余山二地卫氏并殖吸虫CO1序列有390个碱基对,其中3个核酸位点不同(No.49,178,331);浙江宁海小汀种群与中国闽清种群(U97209)和泰国种群(U97212)核酸同源性分别为99.5%和89.0%。结论浙江宁海卫氏并殖吸虫属亚洲东北组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氏并殖吸虫 ITS2 C01 中国 泰国
下载PDF
康达舒片调节血脂生物学功效的研究
10
作者 蒋建国 蒋玉燕 毕忆群 《东海海洋》 1999年第2期36-38,共3页
经毒理学试验、动物学实验及临床观察等系统研究,证明以甲壳素为主要原料的康达舒片不仅安全、可靠,并对高血脂人群有明显的降血脂功效。
关键词 康达舒片 调血脂 生物学功效
下载PDF
壳聚糖生物流体敷料膜对各类创面愈合的临床效应 被引量:26
11
作者 蒋玉燕 毕忆群 蒋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目的:总结与分析近年来壳聚糖生物流体敷料膜在临床领域中的疗效及使用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壳聚糖、生物敷料、创伤与烧伤、压疮”。结果:通过对1228... 目的:总结与分析近年来壳聚糖生物流体敷料膜在临床领域中的疗效及使用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壳聚糖、生物敷料、创伤与烧伤、压疮”。结果:通过对1228例烧伤、创伤患者治疗的对照研究结果证明,壳聚糖生物流体敷料膜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保护创面、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等综合生物学功效,其疗效确切,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药物和敷料。对于难治性的Ⅱ期及以上的275处压疮病例,治愈率也高达80%,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其疗效明显优于压疮的常规疗法,具有临床使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结论:壳聚糖生物流体敷料膜在治疗创伤、烧伤及压疮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生物敷料 烧伤与创伤 压疮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及表征与其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少华 洪艳 +4 位作者 房国坚 蒋玉燕 毕忆群 杨连华 陈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688-9691,共4页
目的:近期研究发现,壳聚糖纳米化后,不仅可改善其溶解性,还可提高其生物学功能。拟建立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并对壳聚糖纳米粒的表征及抗肿瘤生物学效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5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完成... 目的:近期研究发现,壳聚糖纳米化后,不仅可改善其溶解性,还可提高其生物学功能。拟建立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并对壳聚糖纳米粒的表征及抗肿瘤生物学效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5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完成。①建立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将壳聚糖粉末溶于乙酸溶液,用NaOH调节其pH为5,采用三聚磷酸钠为凝聚剂,进行离子交联来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通过离心和冷冻干燥得到壳聚糖纳米粒粉末。②纳米粒的表征:经超声得到壳聚糖的悬浊液,用透射电镜来观察纳米颗粒的外观形态;用动态光散射仪来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与分布。③采用MTT法对壳聚糖纳米粒体外抗肿瘤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①透射电镜下观测到了稳定、均一的颗粒;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发现纳米粒粒径大小在300nm左右,粒径分布较窄。②500mg/L的壳聚糖纳米粒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为27%;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率为23%;对BGC-823细胞的抑制率为29%;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最高,达55%。结论:建立的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可靠,并证明其体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粒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生长及冻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文元 杨亚冬 +2 位作者 房国坚 边敏章 陈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建立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冻存的方法,以及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髂骨及胫骨的骨髓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出MSC,并增殖。观察MSC的生长特性,测定其贴壁率及第3、8、13、18... 目的:建立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冻存的方法,以及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髂骨及胫骨的骨髓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出MSC,并增殖。观察MSC的生长特性,测定其贴壁率及第3、8、13、18代的生长曲线,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MSC在12.5%DMSO条件下经液氮或-60℃冻存复苏,测其成活率。结果:MSC为贴壁生长,以均一的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贴壁及增殖能力强,所测各代的生长曲线呈相似的S型,倍增时间约为35h。MSC需液氮保存,短期也可-60℃冰箱保存。结论:获得的兔MSC生长旺盛、增殖能力强,其分离、培养、纯化、增殖、冻存方法是可行的,可较长时间稳定地培养增殖、冻存,传代的MSC可保持其原代的生物学特性。MSC将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冻存技术 生物学特性 密度梯度离心法 MSC 生长曲线 增殖能力 体外分离 分离纯化 生长特性 冻存复苏 DMSO 倍增时间 液氮保存 冰箱保存 冻存方法 培养增殖 种子细胞 组织工程 骨髓液 培养法 贴壁率 成活率
下载PDF
氯已定醋酸盐的体外杀精效果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伏晓敏 励千里 金爱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研究一种对性传播性疾病 (STD)病原体有抑制和灭活作用的体外杀精药物。方法 选用氯已定醋酸盐 ,按照国际计划生育基金会 (IPPF)认可的杀精子实验方法 ,对 1 0例大鼠精液、1 0例人精液进行了体外杀精试验 ,并观察了氯已定醋酸盐... 目的 研究一种对性传播性疾病 (STD)病原体有抑制和灭活作用的体外杀精药物。方法 选用氯已定醋酸盐 ,按照国际计划生育基金会 (IPPF)认可的杀精子实验方法 ,对 1 0例大鼠精液、1 0例人精液进行了体外杀精试验 ,并观察了氯已定醋酸盐对白色念珠菌、淋病双球菌的抑菌杀菌作用。结果 氯已定醋酸盐与人精液作用最低有效杀精浓度为 1 .2 5mg/mL ;与大鼠精液作用最低有效杀精浓度为 0 .5mg/mL。氯已定醋酸盐对白色念珠菌 (2 8株 )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 0 .1 2 5~ 0 .50mg/mL ,最低杀菌浓度 (MBC)为 0 .2 5~ 0 .50mg/mL ;对淋球菌 (2株 )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 0 .0 1 2 5~ 0 .50mg/mL。 结论 初步认为氯已定醋酸盐可望成为一种有效、安全的阴道杀精剂 ,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性疾病 体外杀精药物 抑菌剂 氯已定醋酸盐 白色念珠菌 淋病双球菌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文元 杨亚冬 +1 位作者 贺晨 陈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6期5614-5616,共3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向骨、软骨、韧()带、肌腱等中胚层组织及神经外胚层组织分化的能力。MSC固有的优势和特性,使其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描述MSC在骨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工程、神经组织修复及其他组织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向骨、软骨、韧()带、肌腱等中胚层组织及神经外胚层组织分化的能力。MSC固有的优势和特性,使其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描述MSC在骨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工程、神经组织修复及其他组织修复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MSC将在医学组织工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干细胞 软骨 神经组织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唐靓 杨亚冬 +1 位作者 罗涛 张文元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8期165-168,共4页
3D打印技术实际上是一系列快速成形技术的统称,学名为"增材制造",其基于CT或MRI的医学影像数字化图像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受到医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 3D打印技术实际上是一系列快速成形技术的统称,学名为"增材制造",其基于CT或MRI的医学影像数字化图像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受到医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界的青睐。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快速3D打印组织与器官模型、3D生物打印活体组织与器官、定制个性化假体内植物、3D打印控释药物支架、新药测试、个性化药物筛选等医药卫生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器官模型 活体组织 个性化假体 控释药物 新药测试 药物筛选
下载PDF
抗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彤 杜惠芬 +4 位作者 吴海波 邵军军 独军政 丛国正 常惠芸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用灭活O型口蹄疫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4次后,取致敏的脾B淋巴细胞和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2周,经间接ELISA法筛选,最终获得了3株抗O型FMDV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F1、2G7和6H4。血清学试验证明该Mc... 用灭活O型口蹄疫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4次后,取致敏的脾B淋巴细胞和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2周,经间接ELISA法筛选,最终获得了3株抗O型FMDV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F1、2G7和6H4。血清学试验证明该McAbs能与FMDV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几丁聚糖生物流体敷料膜治疗压疮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玉燕 毕忆群 +2 位作者 商学本 章凤珍 蒋建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959-959,共1页
生物流体敷料膜的主要成分———几丁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蟹、虾外壳中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壳多糖经脱乙酰化后衍生而成。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发成功的该生物敷料,经动物学试验、体外抗菌活性试验及安全性评价等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证明... 生物流体敷料膜的主要成分———几丁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蟹、虾外壳中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壳多糖经脱乙酰化后衍生而成。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发成功的该生物敷料,经动物学试验、体外抗菌活性试验及安全性评价等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天然的抗菌活性,并能促进创面局部免疫,加速愈合。以28例压疮患者46处压疮创面作为观察对象,在患处涂敷生物敷料1次/d,然后用红外线照射5~10min。治愈82.6%(38/46),有显著疗效8.7%(4/46),无效8.7%(4/46),总有效率91.3%。证明几丁聚糖生物流体敷料膜治疗压疮具有良好的疗效,建议治疗时间不少于2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 生物流体敷料膜 治疗 压疮 褥疮
下载PDF
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对环丙沙星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文元 杨亚冬 唐靓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288-1289,共2页
目的:研究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及克拉霉素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BF)形成的影响,以及对环丙沙星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法培养细菌生物被膜,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银染法快速鉴定B... 目的:研究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及克拉霉素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BF)形成的影响,以及对环丙沙星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法培养细菌生物被膜,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银染法快速鉴定BBF,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结果:1/16 M IC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均能显著抑制BBF的形成,但不能清除已形成的BBF。单一种低浓度的十四环大环内酯类能显著增加环丙沙星对已形成的BBF的清除作用。结论:低剂量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增强环丙沙星对BBF的渗透性,从而显著增强环丙沙星对BBF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 环丙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下载PDF
夏枯草醇提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亚冬 罗涛 +2 位作者 杨耿 徐怡朦 张文元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采用水提醇沉法将夏枯草成分分成醇溶出部分和醇沉淀部分,并就这两部分药物对肺癌A549细胞和人肝癌HepG_2细胞的增殖、迁移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80%以上的乙醇浓度对夏枯草水煎液进行醇沉法提取,不同生药浓度的夏枯草醇溶物和醇... 目的采用水提醇沉法将夏枯草成分分成醇溶出部分和醇沉淀部分,并就这两部分药物对肺癌A549细胞和人肝癌HepG_2细胞的增殖、迁移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80%以上的乙醇浓度对夏枯草水煎液进行醇沉法提取,不同生药浓度的夏枯草醇溶物和醇沉物处理A549细胞和HepG_2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发现醇沉淀物各浓度抗肿瘤效果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越强,浓度<0.25g/ml后基本无抑制作用。醇溶解物组在0.05~1.0g/ml浓度范围内呈"V"字型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0.1g/ml时抑制作用最强,<0.05g/ml后基本无抑制作用。细胞形态观察与MTT结果一致,抑制作用越强,细胞圆缩,状态较差,数量少。细胞划痕实验结果发现醇溶物与醇沉物抑制细胞迁移效果呈浓度依赖性,浓度高,抑制迁移效果越强,该结果与MTT检测出现中间某浓度抑制细胞增殖效果最强的结果不一致,且醇溶物对HepG_2细胞的抑制迁移效果较A549更强。结论夏枯草各种提取物均可抑制A549细胞和HepG_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醇溶物MTT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对A549细胞和HepG_2细胞的增殖呈"V"字型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醇沉法 A549细胞 HEPG2细胞 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