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专科护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的运用效果探讨
1
作者 李梦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49-0052,共4页
研究亚专科护理方式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成果。方法 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工作的100名护士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成立专门的亚专科护理团队、选拔团队领导和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模式,进行亚专利护理的... 研究亚专科护理方式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成果。方法 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工作的100名护士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成立专门的亚专科护理团队、选拔团队领导和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模式,进行亚专利护理的相关工作。在实施亚专科护理模式之前和之后,对比专科护理的质量、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护士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度。结果 在实行亚专科护理模式之后,重症医学科的专科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P<0.05),同时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 采纳ICU亚专科护理模式,不仅明显地提高了ICU的护理服务水平和专科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ICU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这种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专科护理模式 重症医学科 运用效果
下载PDF
全程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2
作者 余梦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51-154,共4页
探究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不同管理模式的价值,分析全程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实施的价值。方法 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诊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 探究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不同管理模式的价值,分析全程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实施的价值。方法 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诊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状态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全程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可以为患者提供营养,患者康复效果更为理想,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降低,对患者康复的帮助比较大,有推广应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 营养状况 影响
下载PDF
不同改良式俯卧位通气对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结局的影响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巧萍 胡王鸳 黄倩倩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3期76-78,共3页
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的氧合指数,纠正低氧血症,是辅助治疗上述疾病的有效手段。但俯卧位通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如压力性损伤、血流动力学不稳及误吸等并发症,造成患者额外的痛苦。近年来,诸... 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的氧合指数,纠正低氧血症,是辅助治疗上述疾病的有效手段。但俯卧位通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如压力性损伤、血流动力学不稳及误吸等并发症,造成患者额外的痛苦。近年来,诸多研究团队通过改良俯卧位通气的方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住院体验。本文将对目前临床不同改良式俯卧位通气的具体方式、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左心衰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护理期间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邵炜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61-164,共4页
分析对重症监护室急性左心衰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方法 将于2022年4月-2024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率指标相对... 分析对重症监护室急性左心衰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方法 将于2022年4月-2024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率指标相对优异,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若患者患有急性左心衰,病情相对危急,常会将其置于重症监护室采取针对性治疗,病房环境相对安静,患者孤独感较强,其可能出现焦虑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提升对心理护理的重视程度,调节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率指标,提升护理服务水平,降低医闹问题产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患者 重症监护室 心理护理干预 应用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戴罕之 张胜 林荣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5-590,共6页
在ICU中,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预后密切相关,38%~78%的危重症患者出现了营养不良。推荐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个体化定制医学营养治疗以改善预后。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可通过鼻胃管进行幽门前喂养,操作简单,普遍适用,... 在ICU中,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预后密切相关,38%~78%的危重症患者出现了营养不良。推荐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个体化定制医学营养治疗以改善预后。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可通过鼻胃管进行幽门前喂养,操作简单,普遍适用,或通过鼻空肠管进行幽门后喂养,可减少反流误吸风险;肠外营养可通过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或中心静脉通路进行喂养,外周静脉通路易于施行,而中心静脉通路可允许高渗透压的营养液。营养治疗途径如何选择,除考虑患者病情外,还需考虑启动时机、能否满足营养需求、喂养相关并发症等问题,目前指南尚未达成统一,研究尚存争议。本文就营养途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经鼻空肠营养管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应用综合护理效果
6
作者 潘敏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32-0135,共4页
对综合护理在经鼻空肠营养管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以回顾性的方式针对2021年到2022年之间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对患者的各项基本参数进行判断,从而获取最终研... 对综合护理在经鼻空肠营养管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以回顾性的方式针对2021年到2022年之间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对患者的各项基本参数进行判断,从而获取最终研究结果。结果 数据对比中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在护理干预工作开展之前的差异性不够明显,在护理干预工作开展之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数值差异性明显,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患者ALT指标对比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参数均有着明显的改善;在护理干预工作全面开展之前,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没有名下你的对比性,在护理干预工作开闸那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性明显;观察组患者的WBC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的CRP、Lym参数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标准(P<0.05);在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对比中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入院24小时以及置管当天参数不具备统计学标准,在患者置管后的一周和两周之间,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工作的开展让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5.26%,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 综合护理方式在经鼻空肠营养管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进行应用,能够对患者的营养指标以及生理指标进行改善,降低患者的各项评分参数,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不良反应的产生率,在临床诊疗中有着较为良好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经鼻空肠营养管 急性重症 胰腺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分析ICU治疗手段应用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7
作者 张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01-0004,共4页
分析ICU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相关指标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随机划分成两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较... 分析ICU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相关指标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随机划分成两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 ICU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其能够给患者康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有效减少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利于患者意识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ICU 治疗价值
下载PDF
原矛头蝮蛇咬伤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8
作者 陈中腾 张远怀 吴燕辉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9期34-35,共2页
该文报道1例原矛头蝮蛇咬伤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经过。患者因“毒蛇咬伤致左足肿痛7 h”于2023年3月18日入院。急诊予静脉注射抗五步蛇毒血清8000 U,抗蝮蛇毒血清6000 U。3月19日患者突发胸闷、大汗淋漓,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侧壁心肌... 该文报道1例原矛头蝮蛇咬伤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经过。患者因“毒蛇咬伤致左足肿痛7 h”于2023年3月18日入院。急诊予静脉注射抗五步蛇毒血清8000 U,抗蝮蛇毒血清6000 U。3月19日患者突发胸闷、大汗淋漓,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家属商量后同意行冠脉造影手术,后患者因并发肺部感染,住院至4月7日好转出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毒蛇咬伤合并心肌梗死表现的患者时,若无行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条件,可行溶栓治疗或转送患者至上级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原矛头蝮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2
9
作者 郑丹 张胜 +3 位作者 崔可 褚晓琼 余国亮 林荣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94-1296,1300,共4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住的SAP患者65例,将65例SAP患者分为院内死亡组(7例)和存活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住的SAP患者65例,将65例SAP患者分为院内死亡组(7例)和存活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分析SAP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MPV和RDW对S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院内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RDW、PLT、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793,95%CI:1.212~2.654)、PLT(OR=0.982,95%CI:0.967~0.997)、MPV(OR=2.964,95%CI:1.341~6.549)、PDW(OR=1.470,95%CI:1.019~2.122)、RDW(OR=3.274,95%CI:1.271~8.42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的AUC为0.861(95%CI 0.743~0.979,P=0.001);MPV的AUC为0.828(95%CI:0.689~0.967,P=0.003);RDW的AUC为0.849(95%CI:0.749~0.949,P=0.001);MPV+RDW的AUC为0.914(95%CI:0.832~0.997,P=0.000)。结论 APACHEII评分、PLT、MPV、PDW、RDW均是SA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MPV联合RDW对SAP患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预后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探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效果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海萍 杨丹丹 马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1227-1229,共3页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具有病情急危、变化快及病死率高等特点[1].对于预后的不确定感、医疗信息知识的缺乏、陌生的环境以及与亲人的分离等诸多因素,均会导致ICU患者出现焦虑、抑郁、认知障碍、谵妄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ICU综合征的发生[...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具有病情急危、变化快及病死率高等特点[1].对于预后的不确定感、医疗信息知识的缺乏、陌生的环境以及与亲人的分离等诸多因素,均会导致ICU患者出现焦虑、抑郁、认知障碍、谵妄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ICU综合征的发生[2].以家庭为中心(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care,PFCC)的探视模式,是一种基于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所实施的由患者为主导的、灵活的、开放性或非限制性的家属探视模式[3].其理念在于强调医院管理者、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为协作、伙伴关系;认为家庭在患者疾病恢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及建议[4];有效地减轻患者ICU综合征、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5].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发现,PFCC探视模式用于儿科护理管理较多[6,7],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报道较为鲜见,本次研究在于通过对79例ICU患者实施PFCC探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以探讨PFCC探视模式对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效果,为PFCC探视模式在ICU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 ICU综合征 探视模式 创伤后应激障碍 护理管理 医院管理者 临床决策 谵妄
下载PDF
呼吸功能训练对重症监护室肺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海阳 谢敏飞 +2 位作者 屈文燕 王瑞英 龚柳阳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0期103-106,146,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重症监护室肺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实施分组,分为对照组46例与试验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重症监护室肺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实施分组,分为对照组46例与试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FVC(用力深呼吸肺活量)、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VC比值等肺功能指标与生存质量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干预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VC、FEV_(1)以及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干预前后比较,FVC、FEV_(1)以及FEV_(1)/FVC均高于组内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FVC、FEV_(1)以及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5,P=0.034)。结论重症监护室肺癌术后患者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术后 呼吸功能训练 肺部感染 康复医学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并发重症肺炎39例临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小脉 林玲 +1 位作者 陈秋英 崔可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期4-7,11,共5页
目的研究入住ICU的结缔组织病(CTD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探讨其与临床表征和预后转归的关系,深化CTDs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CTDs并发重症肺炎病例。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入住ICU的结缔组织病(CTD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探讨其与临床表征和预后转归的关系,深化CTDs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CTDs并发重症肺炎病例。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对比分析治疗成功与治疗失败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点。结果纳入39例CTD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获取阳性病原学结果 58份。治疗成功24例(61.5%),治疗失败15例(38.5%),其中死亡10例(25.6%)。肠道革兰阴性杆菌26例(44.8%)、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2例(20.7%)、革兰阳性球菌7例(12.1%)、真菌感染9例(15.5%)、病毒感染4例(6.9%)。与治疗成功患者比较,治疗失败者APACHEⅡ评分更高(23分vs 19分,P=0.041);罹患间质性肺病(73.3%vs 37.5%,P=0.048)、使用糖皮质激素(100.0%vs 70.8%,P=0.031)、有创机械通气(60.0%vs 20.8%,P=0.019)及耐药微生物感染比例更高;混合感染(≥2种病原微生物)更多见(66.7%vs 25.0%,P=0.018)。结论入住ICU的CTD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失败风险高,合并间质性肺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创机械通气、耐药病原菌感染与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炎 重症 病原学
下载PDF
肠道复苏联合大承气汤在危重症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红情 张文源 +1 位作者 张阿利 林荣海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5期69-71,99,共4页
目的 探讨肠道复苏联合大承气汤在危重症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道复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治... 目的 探讨肠道复苏联合大承气汤在危重症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道复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肠功能评分,PCT、CRP、TNF-α、IL-1、IL-6水平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治疗后,两组的肠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肠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的PCT、CRP、TNF-α、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CT、CRP、TNF-α、IL-1、IL-6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复苏联合大承气汤可促进危重症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降低炎症因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复苏 大承气汤 危重症 肠道功能
下载PDF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对危重症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屈文燕 胡迪 +1 位作者 许海阳 林荣海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6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对危重症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危重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在入院3 d内逐渐开始肠内...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对危重症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危重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在入院3 d内逐渐开始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功能障碍与衰竭诊断评分,血清IL-6、CRP、PCT水平及肠道菌群。结果 治疗后,两组肠道功能障碍与衰竭诊断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道功能障碍与衰竭诊断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肠道菌群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道菌群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可显著改善危重症肠道功能,改善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 危重症患者 肠道功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tDC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效果探究
15
作者 罗挺 徐挺立 +1 位作者 吴慧娟 祁敏芳 《药学前沿》 2025年第3期444-450,共7页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BVC)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台州市康复医院诊疗的PSC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BVC联合tDCS)和tDCS组(tDCS)。...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BVC)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台州市康复医院诊疗的PSC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BVC联合tDCS)和tDCS组(tDCS)。疗效指标在4周后进行评估,包括临床有效率、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生活质量[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和神经生化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95例患者,联合组53例,tDCS组42例。联合组临床有效率高于tDCS组(P<0.05)。治疗后,tDCS组和联合组MoCA评分、MMSE评分、SS-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而PSQ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此外,联合组MoCA评分、MMSE评分和SS-QOL评分显著高于tDCS组(P<0.05),而PSQI显著低于tDCS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Hcy和NSE水平显著低于tDCS组,而BDNF水平显著高于tDCS组(P<0.05)。结论BVC联合tDCS治疗能显著改善PSCI的认知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短期疗效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ICU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宋伟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64-067,共4页
观察有效呼吸机与无创呼吸机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探究对患者血气指标和炎性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 以两年收诊的8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有差异。观察组患者炎症... 观察有效呼吸机与无创呼吸机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探究对患者血气指标和炎性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 以两年收诊的8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有差异。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有差异。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结论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给与呼吸支持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对患者治疗后呼吸功能得到控制,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逐步的恢复,炎症指标也明显得到控制,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ICU治疗 应用效果 动脉血气指标 影响
下载PDF
团队式早期康复对预防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王雅飞 张胜 +1 位作者 褚晓琼 徐颖鹤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2449-2452,共4页
目的探讨团队式早期康复对预防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及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浙江省台州医院ICU的101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50例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模式(对照组),另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团队式早... 目的探讨团队式早期康复对预防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及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浙江省台州医院ICU的101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50例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模式(对照组),另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团队式早期康复(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RC-score)情况和ICU-AW的发生率、谵妄的持续时间及发生率、机械通气及非机械通气时离床活动情况、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干预组MRC-score高于对照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机械通气及非机械通气期间,干预组离床活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的住ICU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式早期康复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时间,降低ICU-AW及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ICU获得性衰弱 早期康复 谵妄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迪 屈文燕 +1 位作者 蒋茜 陈建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4期184-187,共4页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体约束的实施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6—12月入住重症监护室的2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护理需求,分为约束组(106例)和未约束组(132例),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等方法,设计身体...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体约束的实施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6—12月入住重症监护室的2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护理需求,分为约束组(106例)和未约束组(132例),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等方法,设计身体约束调查表,分析身体约束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意识状态、身体约束原因、机械通气、镇静、镇痛、谵妄、鼻胃管、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以及侵入性操作治疗种类使用情况,对两组之间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238例患者中,106例予以身体约束,身体约束率为44.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机械通气、谵妄、侵入性操作治疗种类3种以上及镇静药物、中度意识障碍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谵妄、侵入性操作治疗种类及镇静药为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体约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体约束使用规范及标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临床对身体约束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身体约束 机械通气 谵妄
下载PDF
针刺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敏飞 许海阳 +1 位作者 冯文菊 娄敏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0期1-3,23,共4页
目的 分析针刺在危重症胃肠功能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诊疗的危重症并发胃肠功能损伤患者55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28)与对照组(n=27)。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应的西医... 目的 分析针刺在危重症胃肠功能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诊疗的危重症并发胃肠功能损伤患者55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28)与对照组(n=27)。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应的西医实施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法治疗。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和胃排空时间及24 h胃残留量情况。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两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及24 h胃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均缩短,且研究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24 h胃残留量均减少,且研究组患者的24 h胃残留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危重症胃肠损伤患者实施针刺联合相应的西医治疗,可明确缓解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胃动力功能,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胃肠功能损伤 针刺 胃动力
下载PDF
肠内营养时机对危重症患者肠道复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茜茜 徐海燕 +1 位作者 金冰静 林荣海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8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时机对危重症患者肠道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治疗的危重症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肠内营养时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进入ICU 48 h内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入...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时机对危重症患者肠道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治疗的危重症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肠内营养时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进入ICU 48 h内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入住ICU 3 d后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功能评分与血清PCT、CRP、前白蛋白(PA)、清蛋白(Alb)水平,入ICU后7 d,统计两组患者完全肠内营养例数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胃肠道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后,观察组胃肠道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的PCT、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A与Alb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CT、CRP低于对照组,PA与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18例患者完全肠内营养,对照组7例完全肠内营养,8例完全肠外营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肠道功能复苏,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提高营养指标水平,促进患者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时机 危重症患者 肠道复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