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联合腔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明 易占波 洪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支架置入治疗 联合 手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动脉硬化症 腔内 高脂血症 不同程度
下载PDF
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叶任 王迪 李洁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围产期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35例围产期DVT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发病时间、类型、高... 目的探讨围产期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35例围产期DVT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发病时间、类型、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结果围产期DVT多发生于产褥期[24例(68.6%)],左下肢多见[28例(80.0%)],周围型多发[26例(74.3%)]。围产期不规律产检、低龄或高龄、长期卧床、具有妊娠合并症或内科疾病和既往DVT病史或血栓家族史是围产期DVT的高危因素。患肢肿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34例(97.1%)孕产妇经超声诊断,1例(2.9%)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所有孕产妇均采用全身抗凝及局部溶栓治疗,仅1例(2.9%)发生肺栓塞。结论 DVT及继发的肺栓塞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对于高危孕产妇应警惕DVT的可能,预防性抗凝治疗,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围产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需求
3
作者 王丽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73-74,共2页
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术式,其疗效基本得到临床肯定,但是对于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方面需求的研究却较少,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其治疗依从性及配合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认为对于患者这方面... 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术式,其疗效基本得到临床肯定,但是对于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方面需求的研究却较少,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其治疗依从性及配合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认为对于患者这方面的评估非常重要。本文中我们就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需求及疏导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旁路转流术 动脉硬化闭塞 围手术期 心理需求 患者 人工 治疗依从性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顺行针刺原位开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尹孝亮 吕涛涛 +3 位作者 欧吉 丁云鹏 郎德海 胡松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99-2104,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通常选择经肱动脉逆行入路行原位开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但左锁骨下动脉起始角度与主动脉弓部形态变化较大,部分患者选择经肱动脉入路可能无法满足置鞘要求,造成开窗困难。本文报告笔者近期采用... 背景与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通常选择经肱动脉逆行入路行原位开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但左锁骨下动脉起始角度与主动脉弓部形态变化较大,部分患者选择经肱动脉入路可能无法满足置鞘要求,造成开窗困难。本文报告笔者近期采用经股动脉入路顺行针刺原位开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2年11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经股动脉顺行入路针刺原位开窗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用于TEVAR的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手术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血管通畅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路行锁骨下动脉顺行针刺原位开窗均取得成功,分支支架贴合满意,无内漏及血管损伤发生;经过短期随访,未见内漏发生且分支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顺行针刺原位开窗技术在TEVAR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安全可行,导管引导定位下穿刺,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夹层 原位开窗术 锁骨下动脉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松杰 尹孝亮 郎德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6-942,共7页
肠系膜上动脉(SMA)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灌注不足,引起肠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可能导致肠黏膜损伤、肠缺血坏死。解除管腔狭窄、恢复血流是避免肠坏死的重要保障。腔内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技术,相对于开放性血运重建,具有住院... 肠系膜上动脉(SMA)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灌注不足,引起肠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可能导致肠黏膜损伤、肠缺血坏死。解除管腔狭窄、恢复血流是避免肠坏死的重要保障。腔内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技术,相对于开放性血运重建,具有住院时间短,降低住院并发症及死亡风险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治疗SMA狭窄性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因该手术方式获得了良好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指南一致推荐。随着支架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使用,SMA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逐渐引起关注,且相关研究指出,接受支架治疗的SMA狭窄患者,相对于开放性血运重建出现ISR的概率更高。因此,SMA支架植入术后的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包括维持药物治疗以期获得支架的远期通畅性,ISR的超声及影像学检查等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再干预治疗时机选择等。双功能超声(DUS)和SM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用于ISR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目前已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成为术前诊断和筛查的首选。由于SMA缺血性病变造成的危害严重,若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肠管坏死,因此对因ISR出现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推荐尽快进行二次手术再干预治疗。手术方式可以选择二次腔内血管成形和(或)支架植入术,而针对那些易复发的病变或因解剖结构不利于进行二次腔内修复的患者,可以选择传统的外科开放手术,SMA旁路术是一种更加持久的选择,在高风险患者中以降低病死率。笔者针对SMA支架植入术后ISR的文献进行回顾,进而针对ISR的预防、诊疗策略和治疗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缩窄 病理性 支架 移植物闭塞 血管 综述
原文传递
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尹孝亮 高涌 +3 位作者 余朝文 聂中林 陈世远 郎德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48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上包括对基础病因的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溃疡周围环扎术,... 目的:探讨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48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上包括对基础病因的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溃疡周围环扎术,对溃疡面积较大的(≥48.0 cm^2)患者联合行游离皮瓣植皮术;溃疡愈合后长期穿医用弹力袜以促进静脉回流。结果:经治疗溃疡面一期痊愈12例(25.0%),其中5例溃疡面积较大的植皮患者皮瓣全部存活;溃疡愈合面积达70%以上27例(56.3%),另外9例(18.7%)溃疡愈合面积亦达50%以上。平均住院时间17.8 d,残余溃疡面门诊定期清洁换药。随访3~12个月,溃疡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个月。结论:在治疗原发基础病因的基础上,选择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式手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效果满意,溃疡愈合快,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溃疡 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 综合疗法
原文传递
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尹孝亮 郎德海 +4 位作者 胡明 王迪 胡松杰 林作栋 杨磊波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 评估应用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68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ngio... 目的 评估应用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68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ngioJet机械吸栓与腔内成形术的联合应用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并观察早中期治疗结果.结果 经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置管溶栓后,血栓Ⅲ级消除63例(92.6%),Ⅱ级消除5例(7.4%).患者术前术后双下肢膝上15 cm周径差[(9.0±3.4)cm比(3.6±1.5)cm]及胫骨结节下10 cm处周径差[(4.2±1.6)cm比(1.9±0.6)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植入后髂静脉狭窄均解除.术前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40)g/L比(112±36)g/L,P〉0.05];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62例(91.2%),经处理后血尿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10.5 d.随访3~24个月,随访期间再发下肢肿胀、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经置管溶栓治疗血栓消除,管腔获得再通.结论 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血栓抽吸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支架植入
原文传递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支架置入术后护理要点 被引量:1
8
作者 邵亚芳 郁静飞 邵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13期991-993,共3页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提高预见性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并总结19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经验。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做...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提高预见性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并总结19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经验。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预防和出院指导。结果1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预后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术后精心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是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