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喷涂Cu包覆AlN增强铜基复合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周胜 王金芳 +6 位作者 张孟 杨淑娟 唐宁 邵玲 陆青松 戴晟 张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2-81,共10页
目的 通过冷喷涂技术在铜基体上制备了具有高致密高硬度的Cu/AlN涂层,并研究化学镀预处理工艺对冷喷涂Cu/AlN复合涂层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铜基体表面分别沉积Cu、Cu-AlN(球磨混合)和Cu-Cu@AlN... 目的 通过冷喷涂技术在铜基体上制备了具有高致密高硬度的Cu/AlN涂层,并研究化学镀预处理工艺对冷喷涂Cu/AlN复合涂层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铜基体表面分别沉积Cu、Cu-AlN(球磨混合)和Cu-Cu@AlN(化学镀包覆)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涂层截面的微观形貌,通过能谱仪(EDS)对涂层元素组成进行了检测,并计算了涂层中AlN的沉积量。借助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涂层进行了显微硬度和电化学腐蚀行为测试。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Cu-Cu@AlN和Cu-AlN涂层有着比纯Cu涂层更加致密的微观组织,并且与基体的结合更好,孔隙更少。能谱仪结果显示AlN在涂层中分布均匀,并且Cu-Cu@AlN涂层中AlN的含量明显大于Cu-AlN涂层。Cu-Cu@AlN涂层具有最高的显微硬度(151.8HV),相比基体提升71%。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u-Cu@AlN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最高(-0.1667V),表明其腐蚀倾向最低,自腐蚀电流密度最低(1.18μA/cm^(2)),相比Cu-AlN涂层降低了1个数量级,表明其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Cu-Cu@AlN涂层具有最高的电荷转移电阻(1625?·cm^(2)),证实其具有最佳的耐蚀性,这与动电位极化测试的结果一致。结论 通过化学镀预处理的粉体制备出的Cu-Cu@AlN涂层致密,AlN含量高,该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最好,有望应用在铜及铜合金制备的船舶构件,从而延长其在海洋环境中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化学镀 铜基涂层 ALN 微观形貌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7CrSiMnMoV钢表面激光熔覆Ni/WC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喻杰 夏如艇 +1 位作者 吴建波 胡旭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98-100,共3页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7CrSiMnMoV钢表面熔覆一层Ni/WC涂层,分析了熔覆层横截面显微硬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并用X射线衍射仪对熔覆层的物相组成及WC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了激光熔覆层与基体材料...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7CrSiMnMoV钢表面熔覆一层Ni/WC涂层,分析了熔覆层横截面显微硬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并用X射线衍射仪对熔覆层的物相组成及WC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了激光熔覆层与基体材料的结合情况,并对结合处产生变化的原因作了一定的解释。结果表明,采用Ni60+30%WC金属合金粉末对基体材料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后,能显著提高基体材料的表面硬度,这对提升模具的耐磨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有利,而且熔覆层与基体材料之间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Ni/WC 熔覆层显微硬度 熔覆层物相
原文传递
α-Al2O3纤维的制备及其改性Al2O3复合陶瓷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壕东 詹兴宇 +4 位作者 赵子栋 童来发 霍颜秋 方一航 赵先锐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1-45,共5页
以尿素和Al(NO3)3·9H2O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法合成α-Al2O3前驱体纤维,研究了合成α-Al2O3前驱体纤维的形成机理和微观形貌以及不同α-Al2O3纤维含量对Al2O3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Al2O3前驱体纤维主要由尿素水解产... 以尿素和Al(NO3)3·9H2O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法合成α-Al2O3前驱体纤维,研究了合成α-Al2O3前驱体纤维的形成机理和微观形貌以及不同α-Al2O3纤维含量对Al2O3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Al2O3前驱体纤维主要由尿素水解产生的NH4^+,OH^-,HCO3-离子和Al^3+离子重新反应形成,纤维表面光滑,长度为3~6μm,长径比达到6∶1;经1100℃热处理后,α-Al2O3前驱体纤维分解形成α-Al2O3纤维,纤维表面由于气体的释放产生了许多小孔,长度稍短为1~5μm,长径比也达到6∶1。α-Al2O3纤维掺杂α-Al2O3复合陶瓷力学性能表明,当纤维含量为5.0%时,Al2O3复合陶瓷材料获得十分优异的综合室温力学性能:显微硬度为1907 HV,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达到5.8 MPa·m^1/2和81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l2O3前驱体纤维 α-Al2O3纤维 形成机理 AL2O3复合陶瓷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靶电流对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WS_(2)-Ti固体润滑涂层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孙含影 殷俊 +6 位作者 张平 应普友 吴建波 黄敏 林长红 杨涛 Vladimir Levchenko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4-48,共5页
过渡金属硫化物涂层的耐磨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有关,而其结构与溅射能量有关。高能脉冲磁控溅射(HiPIMS)具有离化率高和沉积能量高的特性,其沉积能量受控于靶电流。采用HiPIMS技术,通过改变Ti靶电流制备了WS_(2)-Ti涂层,并利用... 过渡金属硫化物涂层的耐磨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有关,而其结构与溅射能量有关。高能脉冲磁控溅射(HiPIMS)具有离化率高和沉积能量高的特性,其沉积能量受控于靶电流。采用HiPIMS技术,通过改变Ti靶电流制备了WS_(2)-Ti涂层,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纳米压痕仪表征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HiPIMS制备WS_(2)-Ti涂层可以有效细化晶粒并抑制其柱状生长,所制备的涂层结构致密且以非晶态为主;随着靶电流的增加,可进一步细化WS_(2)-Ti涂层晶粒,提高其致密度;涂层硬度随靶电流的增大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其约化弹性模量先下降再上升;相应塑性因子H/E_(r)和H_(3)/E_(r)^(2)先变大后变小,在靶电流为50A时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WS_(2)-Ti涂层 靶电流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沉积参数对硅碳氧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张敏 李晨 +2 位作者 张平 王多书 陈焘 《真空与低温》 201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硅碳氧薄膜拥有热稳定性好、能带宽、折射率大、硬度高、热导率高等优异性能,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颖光学薄膜。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K9玻璃上制备了硅碳氧薄膜,并研究了沉积参数对硅碳氧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 硅碳氧薄膜拥有热稳定性好、能带宽、折射率大、硬度高、热导率高等优异性能,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颖光学薄膜。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K9玻璃上制备了硅碳氧薄膜,并研究了沉积参数对硅碳氧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硅碳氧薄膜呈现出优异的光学透射性能,工作压力的增高和溅射功率的降低都会使薄膜的透射光谱发生蓝移现象,而基片温度的降低、工作压力的升高及溅射功率的减小都能使薄膜的光学透射性能更好。改变沉积参数,可以获得不同的薄膜沉积速率。折射率在1.80~2.20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碳氧薄膜 磁控溅射 沉积参数 光学性能
下载PDF
Ti-22Al-25Nb合金热处理后不同相含量的比较及其对合金显微硬度的影响
6
作者 章馨予 邵玲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4-41,共8页
通过对Ti-22Al-25Nb合金设计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路线,分别得到β/B2相和O相的两相合金及β/B2相、α_(2)相和O相的三相合金;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维氏显微硬度计,研究合金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演变、物相、相... 通过对Ti-22Al-25Nb合金设计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路线,分别得到β/B2相和O相的两相合金及β/B2相、α_(2)相和O相的三相合金;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维氏显微硬度计,研究合金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演变、物相、相含量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降低,由β/B2相和O相两相组成的Ti-22Al-25Nb合金中,O相和β/B2相的晶粒尺寸都逐渐增大;O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而β/B2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合金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加。随着热处理温度的降低,由β/B2相、α_(2)相和O相三相组成的Ti-22Al-25Nb合金中,α_(2)相和O相的晶粒尺寸都逐渐增大,而β/B2相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α_(2)相和O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而β/B2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合金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加。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Ti-22Al-25Nb合金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2AL-25NB合金 热处理 组织演变 相含量 显微硬度
下载PDF
氮氢比对H13钢离子渗氮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高玉新 王均波 程虎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92-197,共6页
针对H13钢离子渗氮精密热锻模具出现早期疲劳裂纹或龟裂问题,开展温度520℃、气压250 Pa、不同氮氢比条件下的离子渗氮试验,以考察渗氮气氛中氮氢比对渗层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仪、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 针对H13钢离子渗氮精密热锻模具出现早期疲劳裂纹或龟裂问题,开展温度520℃、气压250 Pa、不同氮氢比条件下的离子渗氮试验,以考察渗氮气氛中氮氢比对渗层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仪、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不同氮氢比渗氮后渗层的相结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渗氮时间3 h、氮氢比为1∶3、1∶4、1∶5时,渗层物相主要由ε-Fe_(2-3)N、γ′-Fe_(4)N、α_(N)-Fe(N)相组成,氮氢比为1∶8时渗层物相主要为γ′和αN相;渗层深度及硬度随渗氮气氛中氮浓度降低而减小,氮氢比为1∶8时,延长渗氮时间可增加渗层厚度,在60μm渗层深度内硬度可达800~900 HV_(0.1)。氮氢比为1∶3、1∶4的渗层的磨损机理以疲劳磨损为主;氮氢比为1∶5、1∶8的渗层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采用氮氢比为1∶8对H13钢进行离子渗氮,渗层中无化合物层和脉状组织,渗层可获得适中的硬度和较佳的韧性,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离子渗氮 氮氢比 微观组织 耐磨性能
下载PDF
微观组织结构对TiAl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军琴 李思颖 +4 位作者 王玉鹏 马腾飞 王晓红 董多 朱冬冬 《钛工业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通过分析不同微观组织TiAl合金在850℃下的恒温氧化行为,揭示了不同微观组织TiAl合金的高温氧化机制。研究表明,近γ组织和双态组织TiAl合金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850℃恒温氧化100h后,样品表面氧化膜厚度分别为13.78、12.81μm,而... 通过分析不同微观组织TiAl合金在850℃下的恒温氧化行为,揭示了不同微观组织TiAl合金的高温氧化机制。研究表明,近γ组织和双态组织TiAl合金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850℃恒温氧化100h后,样品表面氧化膜厚度分别为13.78、12.81μm,而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在同等条件下的氧化膜厚度为19.06μm。经850℃氧化100 h后,不同微观组织TiAl合金表面均形成了不具有保护作用的TiO_(2)/Al_(2)O_(3)混合氧化层。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高温抗氧化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基体中存在过多的原子扩散通道(片层晶界和板条相界),导致大量的氧进入基体发生氧化反应,而近γ组织和双态组织中原子扩散通道明显减少,且存在大量抗氧化性能优异的γ晶粒,显著降低了氧扩散与氧化速率,从而提高了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微观组织结构 高温氧化
下载PDF
冷喷压力对不同基板上单道单层冷喷纯铜涂层的影响
9
作者 王晗 李微微 +4 位作者 裘天乐 郜菊敏 徐飞龙 邵玲 薛娜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4-22,共9页
在不同喷涂压力下,采用冷喷涂技术将纯铜颗粒沉积到AZ31B镁合金板和6061T6铝合金板上,形成单道单层纯铜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横截面和显微组织,借助光学显微镜测量涂层厚度,利用三维轮廓仪检测涂层表面粗糙度和形貌,使用剪... 在不同喷涂压力下,采用冷喷涂技术将纯铜颗粒沉积到AZ31B镁合金板和6061T6铝合金板上,形成单道单层纯铜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横截面和显微组织,借助光学显微镜测量涂层厚度,利用三维轮廓仪检测涂层表面粗糙度和形貌,使用剪切强度测试装置测量涂层与基板之间的剪切强度,研究不同喷涂压力对涂层厚度、表面粗糙度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喷涂压力的增加,AZ31B镁合金基板和6061T6铝合金基板上的涂层厚度都逐渐增加,且铝合金基板上的涂层厚度高于镁合金基板上的涂层厚度;涂层表面粗糙度值也随着喷涂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铝合金基板上的涂层表面质量更好。此外,涂层与基板之间的剪切强度也随着喷涂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AZ31B镁合金基板与纯铜涂层结合强度高于6061T6铝合金基板与纯铜涂层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纯铜涂层 厚度 表面粗糙度 剪切强度
下载PDF
GH4169/BNi-7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
10
作者 朱凯涛 董多 +3 位作者 杨晓红 朱冬冬 王晓红 马腾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4-191,共8页
采用BNi-7箔带钎料实现了GH4169合金的钎焊连接。钎焊接头可分为扩散影响区(DAZ)、等温凝固区(ISZ)以及非等温凝固区(ASZ)。ISZ主要由镍基固溶体组成;ASZ由γ(Ni)+Ni 3P共晶组织和Ni-Cr-P金属间化合物组成。接头典型显微组织为GH4169/γ... 采用BNi-7箔带钎料实现了GH4169合金的钎焊连接。钎焊接头可分为扩散影响区(DAZ)、等温凝固区(ISZ)以及非等温凝固区(ASZ)。ISZ主要由镍基固溶体组成;ASZ由γ(Ni)+Ni 3P共晶组织和Ni-Cr-P金属间化合物组成。接头典型显微组织为GH4169/γ(Ni)/γ(Ni)+Ni 3P+Ni-Cr-P/γ(Ni)/GH4169。在连接过程中,钎焊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元素的扩散,导致镍基固溶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而脆性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有利于提高接头强度,当钎焊温度为1020℃时,接头具有最高的剪切强度,为161.35 MPa。接头的断裂方式均为脆性断裂,断裂路径位于ASZ。对接头进行电化学测试,ISZ作为阳极并产生明显的腐蚀沟槽,而基体和ASZ作为阴极被保护。相比于母材,焊接后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和钝化膜稳定性均明显降低。钎焊温度的升高导致抗腐蚀元素Cr、Mo的扩散更充分,接头的组织更均匀,因此提升了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及钝化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镍基合金 BNi-7 剪切强度 腐蚀行为
下载PDF
高速钢刀具常见材料失效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先锐 冯尚申 +1 位作者 李勤涛 马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89-191,195,共4页
阐述了高速钢刀具失效分析的重要性,综述了失效的主要形式,分析了主要失效原因。通过对典型的高速钢刀具失效案例分析,说明了脆断、热处理开裂和硬度不足等失效形式以及解释了原材料成分不合格、过热和脱碳等失效原因,并说明了从原材料... 阐述了高速钢刀具失效分析的重要性,综述了失效的主要形式,分析了主要失效原因。通过对典型的高速钢刀具失效案例分析,说明了脆断、热处理开裂和硬度不足等失效形式以及解释了原材料成分不合格、过热和脱碳等失效原因,并说明了从原材料成分、金相检验到热处理金相检验等失效分析的方法和过程。最后,总结了与失效相关的材料检验项目及检测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刀具 热处理 失效分析
原文传递
激光重熔对电火花沉积Ni基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玉新 王均波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12-115,120,共5页
采用激光重熔工艺对电火花沉积Ni基涂层进行重熔处理,以减少或消除电火花沉积Ni基涂层中的裂纹、孔隙和夹杂等缺陷。利用SEM、XRD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Ni基涂层在重熔前后的组织结构及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激光重熔处理后,... 采用激光重熔工艺对电火花沉积Ni基涂层进行重熔处理,以减少或消除电火花沉积Ni基涂层中的裂纹、孔隙和夹杂等缺陷。利用SEM、XRD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Ni基涂层在重熔前后的组织结构及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激光重熔处理后,电火花沉积Ni基涂层的组织由重熔前的枝晶组织细化为均匀分布的超细晶粒,重熔涂层上部出现纳米级晶粒,并且析出Cr2B、Cr7C3和FeNi3超细硬质相。激光重熔使电火花沉积涂层中的裂纹、孔隙及夹杂等缺陷明显减少。晶粒细化作用致使涂层硬度提高,其耐磨性能得到改善;涂层的磨损机理由重熔前的疲劳磨损变为重熔后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电火花沉积 NI基涂层 微观组织 耐磨性能
下载PDF
TiC颗粒局部增强AlSi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菁菁 张梦贤 +2 位作者 刘宁 方一航 黄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117,121,共4页
利用Al-Si-Ti-C混合粉末,结合燃烧合成与铸造技术,制备了Ti C颗粒局部增强Al Si复合材料。通过DSC、XRD与SEM等检测设备,探索了体系中Al Si含量对Ti C颗粒的影响,并分析了反应合成Ti C的路径。结果表明,随Al Si含量的增加,增强区中Ti C... 利用Al-Si-Ti-C混合粉末,结合燃烧合成与铸造技术,制备了Ti C颗粒局部增强Al Si复合材料。通过DSC、XRD与SEM等检测设备,探索了体系中Al Si含量对Ti C颗粒的影响,并分析了反应合成Ti C的路径。结果表明,随Al Si含量的增加,增强区中Ti C颗粒的尺寸逐渐减小。当C原子溶解进入Al-Ti溶液后,C与Ti反应生成Ti C,随后Ti C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局部增强 AlSi 复合材料 燃烧合成 形成路径
原文传递
成型压力对Ti(C,N)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一航 夏伶勤 +3 位作者 陈光 吴韬 于湘 陈凯敏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9-255,共7页
以Ti(C,N)为基体硬质相,Ni和Co为金属黏结相,WC、Mo_(2)C和TaC为第二相碳化物,借助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Ti(C,N)基金属陶瓷,探究了成型压力对金属陶瓷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成分、相对致密度、显微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研... 以Ti(C,N)为基体硬质相,Ni和Co为金属黏结相,WC、Mo_(2)C和TaC为第二相碳化物,借助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Ti(C,N)基金属陶瓷,探究了成型压力对金属陶瓷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成分、相对致密度、显微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型压力并未改变金属陶瓷的物相组成,所有试样均展现出典型的芯-环结构;无压成型烧结制备出的金属陶瓷不仅具有典型的黑芯-灰白双环结构,还呈现另一种白芯灰环结构.同时,金属陶瓷的晶粒度得到了细化.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成型压力达到8 MPa,金属陶瓷的相对致密度、显微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9.1%,19.39 GPa, 7.84 MPa·m^(1/2)和1 488 MPa.金属陶瓷的断裂模式主要为沿晶断裂,并呈现较多的韧窝和撕裂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成型压力 微观组织结构 芯-环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La_(2)O_(3)对电火花沉积Fe基涂层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又银 高玉新 程虎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3期93-97,114,共6页
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在3Cr;Mo钢表面制备Fe基和Fe/La_(2)O_(3)涂层,以考察La_(2)O_(3)对Fe基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Fe基和Fe/La_(2)O_(3)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显微... 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在3Cr;Mo钢表面制备Fe基和Fe/La_(2)O_(3)涂层,以考察La_(2)O_(3)对Fe基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Fe基和Fe/La_(2)O_(3)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Fe基和Fe/La_(2)O_(3)涂层主要由γ-(Fe, Ni)固溶体和Cr_(7)C_(3)、CrB、Fe;C等硬质相组成,La_(2)O_(3)的加入使Fe基涂层中生成新物相CrC、LaNi_(4)Si。Fe/La_(2)O_(3)涂层的组织结构为莲藕状互联的网状组织,且靠近涂层表面区域组织更加细小;La_(2)O_(3)使Fe基涂层中的夹杂物、裂纹、孔洞等缺陷大大减少,组织更加均匀连续。Fe/La_(2)O_(3)涂层相比Fe基涂层平均硬度提高了50 HV;,耐磨性能提高了86%。Fe基和Fe/La_(2)O_(3)涂层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涂层 电火花沉积 La_(2)O_(3)微观组织 耐磨性能
下载PDF
燃烧合成ZrC-ZrB_2陶瓷颗粒增强ZrCo_3B_2基复合材料
16
作者 刘宁 张梦贤 +1 位作者 方一航 王古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4,共3页
以Co、Zr和B4C粉末为原材料,通过燃烧合成技术制备了Zr C-ZrB2/Zr Co3B2复合材料。采用DSC、XRD和SEM探索了Co含量对Co-Zr-B4C体系反应行为和产物的影响,并分析了该体系相转变路径。结果表明,随Co含量的增加,燃烧温度和产物的颗粒尺寸... 以Co、Zr和B4C粉末为原材料,通过燃烧合成技术制备了Zr C-ZrB2/Zr Co3B2复合材料。采用DSC、XRD和SEM探索了Co含量对Co-Zr-B4C体系反应行为和产物的影响,并分析了该体系相转变路径。结果表明,随Co含量的增加,燃烧温度和产物的颗粒尺寸逐渐降低。Co-Zr-B4C体系的相转变路径为:Co+Zr+B4C→Co+Zr+B4C+Co Zr→Co+Zr+B4C+Co Zr+Co Zr2+Co B+Co13B7+Zr C+ZrB2→Zr+Co Zr+Co Zr2+Co B+Zr C+ZrB2+Zr Co3B2→Zr C+ZrB2+Zr Co3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相转变路径 CO含量
原文传递
添加Mo对AlTiN涂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殷俊 应普友 +7 位作者 孙含影 张平 朱智航 Vladimir Levchenko 吴建波 黄敏 林长红 杨涛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34,共5页
采用阴极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硬质合金基体上分别沉积AlTiN和AlTiMoN两种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表征两种涂层的微观组织,并通过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分析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阴极... 采用阴极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硬质合金基体上分别沉积AlTiN和AlTiMoN两种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表征两种涂层的微观组织,并通过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分析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阴极多弧离子镀制备的两种涂层表面都有液滴的缺陷,且呈柱状生长;添加Mo元素后AlTiMoN涂层向(111)面的择优取向更加明显;AlTiMoN涂层比AlTiN涂层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Mo的添加使涂层硬度从27.98GPa提高到30.27GPa,弹性模量从284.42GPa提高到368.33GPa,摩擦系数从0.85降到0.6,且涂层的耐磨性也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电弧离子镀 AlTiN涂层 AlTiMoN涂层 微观组织 硬度 弹性模量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双酚A基高性能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剑锋 戈欢 +2 位作者 孙兆任 周玉波 林长红 《聚氨酯工业》 CAS 2022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双酚A为起始剂,环氧丙烷(PO)为聚合单体,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的高性能聚醚多元醇。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PO预滴量等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探索了该聚醚多元醇应用于聚氨酯弹... 以双酚A为起始剂,环氧丙烷(PO)为聚合单体,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的高性能聚醚多元醇。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PO预滴量等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探索了该聚醚多元醇应用于聚氨酯弹性体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双酚A基高性能聚醚多元醇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和低不饱和度值,应用于聚氨酯弹性体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聚醚多元醇 DMC催化剂 聚氨酯弹性体
下载PDF
CNTs添加量对原位自生Ti_(2)AlC增强Ti-48Al-2Cr-2Nb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唐傅浩 朱冬冬 +2 位作者 王晓红 马腾飞 董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17-1927,共11页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了原位自生Ti_(2)AlC增强Ti-48Al-2Cr-2Nb合金,研究了CNTs含量对TiAl基合金的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凝固路径向高Al方向移动,γ相含量增多,与此同时片层组织逐渐细化,Ti_...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了原位自生Ti_(2)AlC增强Ti-48Al-2Cr-2Nb合金,研究了CNTs含量对TiAl基合金的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凝固路径向高Al方向移动,γ相含量增多,与此同时片层组织逐渐细化,Ti_(2)AlC的长径比逐渐减小。在固溶强化、细晶强化以及Ti_(2)AlC析出相强化的作用下,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维氏硬度由3512.3±188.2 MPa提高到了4199.3±226.4 MPa。合金的室温压缩强度和高温压缩强度均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CNTs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其室温压缩强度和最大应变分别达到1890.61 MPa和29.09%,分别提升54.95%和28.31%。在800℃压缩中,合金的硬化和软化效果受CNTs含量影响,1.0%CNTs的合金表现出最高的压缩强度,相比于未添加CNTs时提升约31.42%,而1.5%CNTs的合金在不影响压缩强度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软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CNTS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CVD沉积MoS_2/Y复合涂层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20
作者 李明磊 周红秀 +2 位作者 易剑 王少龙 江南 《硬质合金》 CAS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MoS_2/Y复合润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拉曼光谱等对复合涂层的成分、结构与表面物性进行分析。采用通过Rtec-MFT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大气(相对湿度75%~80%)和室温(22...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MoS_2/Y复合润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拉曼光谱等对复合涂层的成分、结构与表面物性进行分析。采用通过Rtec-MFT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大气(相对湿度75%~80%)和室温(22~24℃)环境下评价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MoS_2/Y复合涂层结构致密,具有较好抗氧化性,其耐磨寿命和摩擦稳定性较单一CVD-MoS_2涂层均有显著提高,而且摩擦系数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稀土元素Y 化学气相沉积 复合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