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9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度大事记
1
《浙江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年 林业工作 荣誉
下载PDF
2009年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大事记
2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0,共2页
1月,浙江省林业厅(浙林人[2008]16号)文,我院获2007年度厅直属事业单位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优胜集体,汪奎宏同志获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关键词 林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 大事记 工作责任制 目标考核 事业单位 林业厅
下载PDF
午潮林海 生物秘境——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然教育基地
3
作者 杨少宗 《浙江林业》 2022年第9期32-33,共2页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是浙江省五所重点公益类科研院所之一,承载着浙江林业应用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科技成果推广转让、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实验林场经营管理等重要职能,下属的浙江省午潮山实验林场是浙江省唯一的省级...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是浙江省五所重点公益类科研院所之一,承载着浙江林业应用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科技成果推广转让、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实验林场经营管理等重要职能,下属的浙江省午潮山实验林场是浙江省唯一的省级国有林场。3个林区的小气候舒适宜人,夏季较市区温度低3℃-4℃,年平均温度16.5℃,是林业科研、科普教育、自然体验和森林康养的理想场所。基地内峡谷清幽,林木茂密,清澈的山泉穿行其间,长年不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林业 国有林场 实验林场 林业科研 森林康养 科普教育 科技成果推广 舒适宜人
下载PDF
建设现代化一流研究院 助力浙江林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束鸣希 《浙江林业》 2024年第4期8-9,共2页
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全国林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结果,在36所省级林业科研院所中,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第4,各项分指标均位居前列,其中科技创新效率排名第3、科技创新实力排名第5。建院以来,省林科院... 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全国林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结果,在36所省级林业科研院所中,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第4,各项分指标均位居前列,其中科技创新效率排名第3、科技创新实力排名第5。建院以来,省林科院对改革创新的不懈追求,对初心使命的深入践行,对基础条件的长期建设,推动全院以高要求、高质量向前进步。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科研事业发展纵深推动科研项目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效率 浙江林业 科研项目立项 创新实力 科研院所 高质量发展 创新推动
下载PDF
浙江建德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植物生活型特征研究
5
作者 邓国右 吴小明 +3 位作者 唐成 叶巧萍 蒋欣颖 洪利兴 《江苏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4-30,51,共8页
该研究以浙江建德洋溪街道低山丘陵地段封育33 a的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为典型,以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的生长型特征和常绿、落叶、针叶、阔叶的叶特征分析其生活型组成。结果表明:该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在胸径≥3 cm或树高... 该研究以浙江建德洋溪街道低山丘陵地段封育33 a的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为典型,以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的生长型特征和常绿、落叶、针叶、阔叶的叶特征分析其生活型组成。结果表明:该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在胸径≥3 cm或树高≥3 m的乔木层中,以常绿阔叶中乔木(EBMA)最多,达1211株/hm^(2),占乔木总数量1883株/hm^(2)的64.31%;在胸径<3 cm或树高<3 m的灌木层中则以常绿阔叶小乔木(EBSA)生活型最多,为7366株/hm^(2),占灌木层中乔木数量9986株/hm^(/2)的73.76%;灌木以常绿高灌(EBHS)生活型数量最多,达929株/hm^(2),占灌木数量1580株/hm^(2)的58.80%;草本植物以多年生常绿直立草本(PEEH)生活型最多,达6115株/hm^(2),占草本植物数量6368株/hm^(2)的96.03%;藤本植物以常绿木质藤本(EWV)生活型居多,达1388株/hm^(2),占藤本植物数量2190株/hm^(2)的61.10%。该常绿阔叶林以常绿阔叶中乔木、常绿阔叶小乔木、常绿阔叶高灌木、常绿直立草本和常绿木质藤本等常绿成份为优势的植物生活型组成,可反映其演替特征,同时可启示在常绿阔叶次生林抚育中,不仅要注重中乔木优势树种的培育,还要适当注意针阔大乔木的培育,以提高林地空间利用率和生产力,注重常绿小乔木和林下常绿灌木与常绿草本的保育,以维护植物的多样性,促进常绿阔叶林多层次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槠 石栎 常绿阔叶林 生活型组成 建德市
下载PDF
浙江楠在浙江省的适生区分布
6
作者 夏磊 罗旭辉 +4 位作者 王伟 邓雨诗 吴翠蓉 姚良锦 林露花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7-123,129,共8页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适生区的影响,利用生态位模型和气候数据,共选择12个变量(分别为海拔、最湿月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土壤厚度、最湿季平均气温、等温性、坡向、坡度、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最低气温、平均...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适生区的影响,利用生态位模型和气候数据,共选择12个变量(分别为海拔、最湿月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土壤厚度、最湿季平均气温、等温性、坡向、坡度、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干季降水量),系统地研究浙江楠在浙江省的适生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均AUC值为0.858,标准偏差为0.042,说明预测具有较高的可信性。浙江楠的适生区(适生值>0.05)总面积为5.27万km^(2),其中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0.74、1.50、3.03万km^(2);丽水、衢州大部分地区、金华南部山区和温州西南山区等适合浙江楠生长发育。海拔和最湿月降水量对浙江楠分布有重要影响,浙江楠分布概率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主要分布在海拔400 m以上;降水量对浙江楠的分布有较大影响,分布概率随最湿月降水量的增长先增加后降低,随最干月降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浙江楠的生长与分布受气候与土壤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开展浙江楠适生区的动态监测,加强生态保护和管理,对于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楠 适生区 MaxEnt模型 生境适应性 管理策略
下载PDF
不同林龄阶段杉木林碳密度与碳储量模型研究——以浙江遂昌为例
7
作者 龚笑飞 潘江炎 +5 位作者 翁振明 李烨 黄红丹 叶姝儿 姚良锦 王志高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本文以遂昌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阶段、不同密度林分乔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和碳密度,并构建了不同器官的碳储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杉木林的平均含碳率为50...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本文以遂昌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阶段、不同密度林分乔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和碳密度,并构建了不同器官的碳储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杉木林的平均含碳率为50.15%,其中树冠的含碳率最高(51.59%);25年生杉木林的平均含碳率显著低于32年生和47年生杉木林的平均含碳率,林分密度对含碳率的影响不显著。杉木林平均碳密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林分密度对碳密度的影响体现在林龄较大的林分,中等密度等级林分的树冠和树干碳密度均最高。构建的林分、树干、树冠和树根碳储量模型,R2均在0.9以上,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本研究表明适当的经营密度有助于提高杉木人工林碳储量,提升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含碳率 碳密度 碳储量模型
下载PDF
浙江省食用菌质量安全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徐丽红 张永志 +4 位作者 王钢军 王钫 张玉 吴应淼 柴振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679-685,共7页
2003—2005年间,通过对浙江省各地268个食用菌产品及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灌溉用水、覆土、原辅材料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超标现象,不同食用菌产品以干香菇、姬松茸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较多,不同重金属种类以Cd、A... 2003—2005年间,通过对浙江省各地268个食用菌产品及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灌溉用水、覆土、原辅材料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超标现象,不同食用菌产品以干香菇、姬松茸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较多,不同重金属种类以Cd、As含量超标较多,也有少数产品的Hg、Pb含量超标。因此,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高度关注,尤其是食用菌中的Cd。另外,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市场上干食用菌(尤其是干香菇、黑木耳)水分含量严重超标,影响品质,干香菇中亚硫酸盐超标率为53.8%,但是食用菌农药残留超标并不严重。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以下结论:(1)生产中应控制好培养基及其生长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以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安全水平;(2)栽培过程中严格按质量安全规程操作时,农药残留是可以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质量安全 浙江省
下载PDF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63
9
作者 袁位高 江波 +2 位作者 葛永金 朱锦茹 沈爱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根据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的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全省200多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共设置854个典型样地,样地根据气候区、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实测样株生物量,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对生长关系... 根据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的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全省200多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共设置854个典型样地,样地根据气候区、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实测样株生物量,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对生长关系,乔木以树高、胸径、枝下高为变量构建各分量生物量模型通式,下木层以地径和株数构建单位面积生物量,草本层则以盖度和高度构建生物量模型,共构建了松类、杉类、硬阔(Ⅰ、Ⅱ)、软阔、毛竹、杂竹、灌木(下层木)、草本9组主要树种(组)生物量模型,模型测算因子简单易得,经评价和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模型 构建 公益林 浙江省
下载PDF
浙江省干香菇重金属背景值及安全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曹群 吴学谦 +5 位作者 柴振林 魏海龙 付立忠 吴庆其 李海波 孙敏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0,共5页
为摸清浙江省干香菇的质量安全现状,测定出其重金属背景值,对浙江香菇主产区所产干香菇进行了抽样检测,经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浙江省干香菇重金属背景值为铅0.391mg/kg、镉0.453mg/kg、砷0.264mg/kg、汞0.040mg/kg,与《NY5095-2002无公... 为摸清浙江省干香菇的质量安全现状,测定出其重金属背景值,对浙江香菇主产区所产干香菇进行了抽样检测,经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浙江省干香菇重金属背景值为铅0.391mg/kg、镉0.453mg/kg、砷0.264mg/kg、汞0.040mg/kg,与《NY5095-2002无公害食品——香菇》卫生指标进行比较,其铅、砷、汞含量分别为标准限量的20%、26%、20%,含量最高的镉也只为标准限量的45%,表明浙江省干香菇重金属含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再经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污染指数法对香菇的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认干香菇铅、砷、汞的污染等级均属非污染,但镉污染等级处于警戒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食用菌 重金属 背景值 安全 质量
下载PDF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松类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应宝根 袁位高 +3 位作者 葛永金 江波 朱锦茹 沈爱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根据浙江省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浙江省200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按气候区、林分类型、林龄组成、立地条件、林分组成等设置松类树种(包括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华南松和火炬松)典型样地122个,实测标准木255株。通过相关分析表... 根据浙江省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浙江省200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按气候区、林分类型、林龄组成、立地条件、林分组成等设置松类树种(包括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华南松和火炬松)典型样地122个,实测标准木255株。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树干干重、木材干重、皮干重、枝干重、冠干重、根干重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系数较大,其冠干重、枝干重、叶干重则与胸径和树高以及枝下高有较大的相关系数,从变量得到的简洁性和准确性考虑,经不同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确定了松类生物量各器官的独立模型,总量、木材、树皮、树根、树干的模型结构为W=c1Dc2Hc3,树叶、树枝、树冠的模型结构为W=c1Dc2Lc3;拟合了浙江省重点公益林松类生物量各器官及总量的独立模型和相容性模型,经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样本总体预估精度指标(P%)在多数分量中以相容性模型最高,而且相对误差绝对值指标(E2%)最小,总量、木材,树干、树皮的预估精度超过了独立模型,其他分量仍保持了独立模型的水平;而且相对误差绝对值均略高于或等于独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模型 公益林 浙江省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娟 袁位高 +3 位作者 江波 朱锦茹 温莉娜 徐小静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3,29,共5页
利用在浙江省200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取得的854个典型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比较了不同地貌、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条件下样地的生物量及其组成,结合林龄、立木数等指标,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在浙江省200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取得的854个典型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比较了不同地貌、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条件下样地的生物量及其组成,结合林龄、立木数等指标,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点公益林现存生物量与地貌、坡向、坡位、坡度等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往往与平均生长量呈负相关。现存生物量随着地势的下降而下降,即中山>低山>丘陵;从坡向分析,西北向的平均生物量最大,南坡、东南和西南次之;从坡度看,以陡坡最高,急坡、斜坡次之,缓坡和险坡最低;从坡位分析,以上坡最高,中坡和山脊次之,下坡最低。(2)土层厚度是影响林地生物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土层厚度的加深,林地生物量迅速增加。年均生物量生长也与立地状况密切相关。年均生物量以丘陵最高,低山次之,中山最低;各坡向年均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西南、东南、西北、东北、西、东、北;从下坡、中坡、上坡至山脊也呈逐渐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公益林 环境因子 生物量 马尾松 杉木 阔叶林
下载PDF
浙江省农户特色经济林生产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宁可 沈月琴 +2 位作者 朱臻 徐翠霞 黄坚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3-679,共7页
特色经济林产品和服务因具有经济与生态多重效益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重视。农户对特色经济林的生产行为尤其是栽植选择及其规模选择行为,对于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特色经济林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 特色经济林产品和服务因具有经济与生态多重效益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重视。农户对特色经济林的生产行为尤其是栽植选择及其规模选择行为,对于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特色经济林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为例,运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对农户香榧栽植选择及其规模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以及农户栽植香榧时增加劳动力投入的态度对农户香榧栽植选择和规模均有显著影响(P<0.05);农户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和栽植时增加资金投入的态度仅对香榧栽植选择有显著影响(P<0.05),对香榧栽植规模无影响。最后,提出促进香榧产业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经济学 特色经济林产品 农户生产行为 Heckman模型 香榧
下载PDF
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志杰 伊力塔 +1 位作者 韩海荣 袁位高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4,共7页
森林承载力评价是林业可持续性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和实施区域可持续林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前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浙江省森林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对2005年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浙江省的森林... 森林承载力评价是林业可持续性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和实施区域可持续林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前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浙江省森林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对2005年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浙江省的森林属于超载(森林承载指数IFC为1.003),即森林处于弱可持续阶段。在实施浙江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从2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均可得出,未来浙江省林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是生产力和生物量都较小的针叶林和灌木林逐渐被生产力和生物量大的阔叶林和混交林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森林承载指数 评价 可持续发展 浙江
下载PDF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袁位高 沈爱华 +2 位作者 江波 朱锦茹 卢刚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对浙江省常绿阔叶林18个样地的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及土壤肥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幼龄林至成熟林的年凋落物量为1.47—2.71t·hm^-2·a^-1,成熟林年凋落物量最大,幼龄林最少;叶片是森林凋落物... 对浙江省常绿阔叶林18个样地的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及土壤肥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幼龄林至成熟林的年凋落物量为1.47—2.71t·hm^-2·a^-1,成熟林年凋落物量最大,幼龄林最少;叶片是森林凋落物的主要成分,枝、花果、皮、碎屑所占总量的比例较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明显的凋落节律,季节动态为双峰型;凋落物能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含量,但与土壤全磷呈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 土壤肥力 浙江省
下载PDF
浙江省42种园林绿化植物对SO_2气体的抗性及吸收能力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卓梅 李庆荣 杜国坚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2,52,共5页
采用人工熏气法对浙江省42种园林绿化植物对SO2气体的抗性及吸收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参试植物的抗性及吸收能力划分为弱、较弱、中等、较强和强5个等级。结果显示,42种植物对SO2的抗性和吸收能力均有较大差异,抗性... 采用人工熏气法对浙江省42种园林绿化植物对SO2气体的抗性及吸收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参试植物的抗性及吸收能力划分为弱、较弱、中等、较强和强5个等级。结果显示,42种植物对SO2的抗性和吸收能力均有较大差异,抗性最强的是常春藤,其熏气持续时间是抗性最弱植物天师栗的9.5倍;绝对吸收能力最强的和最弱的分别为杨梅4 805.54 mg·kg-1和华棕14.03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熏气法 园林植物 SO2 抗性 吸收能力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物种多样性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爱华 袁位高 +3 位作者 张骏 江波 朱锦茹 黄丽霞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380个浙江省生态公益林中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松林、杉木林4种主要森林群落的典型样地调查,对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格局上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以针阔混... 通过380个浙江省生态公益林中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松林、杉木林4种主要森林群落的典型样地调查,对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格局上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以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最高;针阔混交林的下木层物种数最高,其次是常绿阔叶林,但下木层各指数在各林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杉木林下草本层物种数指数最高,松林草本层各项指数都最低。从时间格局分析,不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指数随年龄变化各不相同,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物种数在幼龄-中龄-近熟阶段趋势一致,均为先大幅增加然后略有下降,两种针叶林型的物种数都相对稳定;4种主要群落类型的乔木层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D,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增加后略有下降再增加,且显著高于同年龄级的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随时间各异,但都极显著高于同年龄级针叶林的指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多样性指数高,是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的理想群落与目的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物种多样性 时空格局
下载PDF
从文献分析看浙江省竹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戚连忠 朱杭瑞 +3 位作者 蔡琳 罗华 奚金荣 吕国柱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72,共5页
对1995~1998年浙江省竹类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并从文献学角度概述了浙江省竹类研究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 文献分析 浙江 竹类研究 学科分布
下载PDF
浙江省马尾松毛虫天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柴希民 何志华 +4 位作者 蒋平 吴正东 潘昌尧 胡荣达 阮哲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6,61,共57页
在系统总结1978~1989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浙江省马尾松毛虫各虫态的天敌种类及其作用进行报 导,并编写了主要天敌类群的识别检索表,同时记述了主要天敌种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包括154种马尾松毛 虫天敌,分别有螽■11... 在系统总结1978~1989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浙江省马尾松毛虫各虫态的天敌种类及其作用进行报 导,并编写了主要天敌类群的识别检索表,同时记述了主要天敌种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包括154种马尾松毛 虫天敌,分别有螽■11种,螳螂3种,蝽类10种,蚂蚁18种,蜘蛛20种,胡蜂9种,姬蜂33种,茧峰11 种,小蜂26种,寄蝇8种,麻蝇5种。其中新记录3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天敌类群 检索表 螽Si不寄生蜂 蝽类
下载PDF
浙江省3个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分析
20
作者 徐梁 林江 +5 位作者 赵婧 何庆海 石从广 杨少宗 李杰峰 龙伟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88-94,共7页
为摸清油橄榄Olea europaea引入浙江栽植后的表现,以3个主栽品种‘城固32号’O.uropaeain‘Chenggu32’‘鄂植8号’O.uropaeain‘Ezhi 8’和‘豆果’O.uropaeain‘Arbequina’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成熟度下的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并采... 为摸清油橄榄Olea europaea引入浙江栽植后的表现,以3个主栽品种‘城固32号’O.uropaeain‘Chenggu32’‘鄂植8号’O.uropaeain‘Ezhi 8’和‘豆果’O.uropaeain‘Arbequina’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成熟度下的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最佳采收期及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时间不同,成熟时间从早到晚依次为‘城固32号’(9月18日)、‘鄂植8号’(10月7日)和‘豆果’(10月28日);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期也不同,分别为28 d(‘城固32号’)、47d(‘鄂植8号’)和68d(‘豆果’);根据鲜果质量和含油率确定‘城固32号’‘鄂植8号’和‘豆果’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第5成熟度、第4成熟度和第5成熟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油橄榄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果实表型性状间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果实表型性状可以推测果实品质的差异;通过油橄榄果实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最大,分别为5.88、3.52和2.16,累积贡献率达到88.86%。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通过不同油橄榄品种的表型性状差异来推断果实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可为浙江油橄榄品种引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成熟度 表型性状 品质性状 含油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