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氮磷比解析太湖苕溪水体营养现状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70
1
作者 聂泽宇 梁新强 +7 位作者 邢波 叶玉适 钱轶超 余昱葳 边金云 顾佳涛 刘瑾 陈英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5,共8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评价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手段,利用其氮磷比指标探讨了我国太湖主要入湖河流苕溪的营养状态。野外监测结果显示,苕溪水体氮素超标严重,磷素污染轻度,硝酸盐、颗粒态磷为氮磷的主要赋存形态,且氮磷浓度呈现相似的季节变...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评价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手段,利用其氮磷比指标探讨了我国太湖主要入湖河流苕溪的营养状态。野外监测结果显示,苕溪水体氮素超标严重,磷素污染轻度,硝酸盐、颗粒态磷为氮磷的主要赋存形态,且氮磷浓度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表明苕溪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氮磷比分析表明,苕溪水体春、秋季处于磷素限制状态,夏季适合藻类生长,冬季低温条件下不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苕溪生物量增长受磷素限制,线性拟合亦显示其氮磷比主要受磷素波动的调控;苕溪干流大面积暴发蓝藻水华的风险较部分支流及死水区低,苕溪水入湖后,特别是夏季其暴发风险将显著提高。针对苕溪水体的富营养化现状,提出若干条水质改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苕溪 氮磷比 水质现状 富营养化 水质改善
下载PDF
微电解技术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汪彩琴 高心怡 +3 位作者 陈辉 靳捷 徐向阳 朱亮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7-481,共5页
介绍了铁碳微电解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作用机理。综述了铁碳微电解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该技术在处理不同工业废水时普遍存在的堵塞、短路、死角、铁屑结块等问题,介绍了研发的新型纳米铁碳微电解复合材料及新工艺,并对铁碳微电解技术今... 介绍了铁碳微电解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作用机理。综述了铁碳微电解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该技术在处理不同工业废水时普遍存在的堵塞、短路、死角、铁屑结块等问题,介绍了研发的新型纳米铁碳微电解复合材料及新工艺,并对铁碳微电解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纳米铁碳微电解复合材料 难降解工业废水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细菌对有机污染物的趋化性及其对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慧 胡金星 +2 位作者 秦智慧 徐新华 沈超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6-684,共9页
有机污染的微生物治理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治理方式,其生物可利用性是影响生物降解效率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趋化性可以使细菌与污染物紧密接触,提高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提高降解效率。本文综述了细菌趋化性的基... 有机污染的微生物治理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治理方式,其生物可利用性是影响生物降解效率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趋化性可以使细菌与污染物紧密接触,提高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提高降解效率。本文综述了细菌趋化性的基本概念及趋化信号传导机制,并以环境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为例,重点阐述了趋化对降解的影响,以及从细菌对污染物的趋化、降解和转运之间的关系揭示趋化与降解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性 有机污染物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水源地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及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泓蕊 俞洁 +1 位作者 王飞儿 傅智慧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7期185-190,共6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是土壤质量管理及生态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也是饮用水安全管控的重点之一。论文通过对浙江省范围内93个水源地周边土壤样品采集,测定其中的8种重金属(镉、汞、砷、铅、铬、铜、锌和镍)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和Hankanso...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是土壤质量管理及生态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也是饮用水安全管控的重点之一。论文通过对浙江省范围内93个水源地周边土壤样品采集,测定其中的8种重金属(镉、汞、砷、铅、铬、铜、锌和镍)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和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估,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质量总体较好,整体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污染评估 源解析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胡斌 丁颖 +2 位作者 吴伟祥 胡倍纲 陈英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5-790,共6页
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公共设施恶臭的重要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垃圾填埋过程产生的恶臭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主要成分和... 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公共设施恶臭的重要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垃圾填埋过程产生的恶臭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主要成分和浓度范围,重点阐述了垃圾填埋场恶臭原位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控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 垃圾填埋场 原位控制 生物除臭剂
原文传递
水文响应单元划分对SWAT模型总氮模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思远 王飞儿 +1 位作者 俞洁 董秋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5-1311,共7页
为分析水文响应单元(HRU)划定要素的阈值选取对SWAT模型模拟的影响,以东苕溪上游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和坡度三要素设置5%~30%阈值范围,以5%为梯度形成18种方案,以纳什系数(NSE)和均方根差与标准偏差的比值(RSR)为主要... 为分析水文响应单元(HRU)划定要素的阈值选取对SWAT模型模拟的影响,以东苕溪上游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和坡度三要素设置5%~30%阈值范围,以5%为梯度形成18种方案,以纳什系数(NSE)和均方根差与标准偏差的比值(RSR)为主要评判指标,探究三要素划分阈值对SWAT模型总氮负荷模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较为粗放的坡度分级有利于缩小总氮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而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在阈值较小的情况下,总氮模拟的效果较好;各种方案对总氮模拟的结果表明土地利用阈值变化对其影响最大,而耕地面积占比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土壤类型阈值的影响相对较小。综合18种方案的总氮模拟结果,土地利用阈值5%、土壤类型阈值5%、坡度分级阈值20%是相对最合适的HRU划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水文响应单元 土地利用 土壤类型 坡度 总氮
下载PDF
基于阴极材料优化的微生物电解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靳捷 刘奕梅 +2 位作者 邵俊捷 徐向阳 朱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5-603,共9页
微生物电解池(MEC)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和产能一体化技术,其通过微生物阳极催化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在阴极产生氢气和甲烷。近年来,寻找高性能低成本的阴极材料和催化剂、推进MEC废水处理应用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 微生物电解池(MEC)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和产能一体化技术,其通过微生物阳极催化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在阴极产生氢气和甲烷。近年来,寻找高性能低成本的阴极材料和催化剂、推进MEC废水处理应用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MEC系统常见的阴极材料和催化剂,包括贵金属Pt、不锈钢网、镍金属、纳米材料、导电聚合物和复合材料以及生物阴极。着重介绍了基于生物阴极优化的MEC系统在废水处理与产能方面的应用。最后在阴极材料的布局优化、阴极复合材料合成、胞外电子传递机制三方面进行了展望,指出不锈钢网和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未来可通过优化电极材料的空间布局和电极表面催化特性来强化微生物附着,推进MEC技术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阴极材料 催化剂 废水
下载PDF
山地农业小流域非点源氮磷输出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4
8
作者 徐丽贤 梁新强 +6 位作者 周柯锦 林丽敏 王知博 华桂芬 王欣煜 王志荣 黄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30-37,共8页
[目的]分析非点源污染物输出特征及来源,为相似农业小流域水质研究以及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参照基础。[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对集水流域划分,监测2014年断面及降雨水质,结合平均浓度法及输出系数法,建立考虑降雨携带输出的流域非点源负荷... [目的]分析非点源污染物输出特征及来源,为相似农业小流域水质研究以及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参照基础。[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对集水流域划分,监测2014年断面及降雨水质,结合平均浓度法及输出系数法,建立考虑降雨携带输出的流域非点源负荷输出系数法计算模型,并进一步采用最优化数学方法对流域内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核算得到耕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的总氮输出系数分别为15.87,6.33,6.27kg/(hm^2·a),0.20kg/(人·a),0.83kg/(头·a),总磷输出系数分别为0.46,0.39,0.67kg/(hm^2·a),0.10kg/(人·a),0.16kg/(头·a)。该研究区域径流中NO_3^--N是氮流失的主要形式,降雨高峰期径流中颗粒态磷流失严重,NH_4^+-N及溶解态磷是该流域雨水中氮磷的主要存在形态。[结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以降雨、林地、农村生活输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降雨输出 系数核算 氮磷流失特征
下载PDF
磷肥输入对稻田土壤剖面胶体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越 梁新强 +3 位作者 傅朝栋 朱思睿 金熠 叶玉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251-8257,共7页
磷肥管理与土壤磷素赋存息息相关,选取杭嘉湖地区典型稻田定位实验,研究磷肥输入下稻田土壤剖面胶体磷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施肥管理下胶体磷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胶体磷是磷素在土壤中赋存的重要形式,能够占到土壤胶体溶液(... 磷肥管理与土壤磷素赋存息息相关,选取杭嘉湖地区典型稻田定位实验,研究磷肥输入下稻田土壤剖面胶体磷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施肥管理下胶体磷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胶体磷是磷素在土壤中赋存的重要形式,能够占到土壤胶体溶液(<1μm)总磷的85%以上,土壤全磷的0.1%—2%;(2)磷肥施用增加了土壤胶体磷含量,特别是在有机肥处理下0—5 cm土壤胶体磷含量达到了8.0 mg/kg;(3)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胶体磷含量减少,有机肥输入下对深层土壤胶体磷含量的影响较无机肥明显;(4)水稻收割后表层土壤胶体磷含量与油菜收割后相比减少明显,0—5 cm土壤胶体磷含量减少了90%左右,但有机肥施用下胶体磷含量减少较小;(5)水稻收割后30—60 cm土壤胶体磷含量有所增加,可能与胶体磷发生的纵向迁移有关。了解磷肥输入对稻田土壤剖面胶体磷含量的影响,为研究土壤磷素赋存形态及迁移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对有效评估胶体磷的环境风险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管理 土壤剖面 胶体磷
下载PDF
碳材料促进废水厌氧处理中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心怡 夏天 +1 位作者 徐向阳 朱亮 《化工环保》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0-275,共6页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微生物电子传递方式,其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重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高DIET效率能在促进有机物厌氧降解产甲烷的同时储存更多能量,优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性能并降低处理成本。本文在DIET过程...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微生物电子传递方式,其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重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高DIET效率能在促进有机物厌氧降解产甲烷的同时储存更多能量,优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性能并降低处理成本。本文在DIET过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活性炭、生物炭、碳纤维布、单壁碳纳米管4种碳材料对废水生物处理中DIET过程的促进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碳材料 微生物 厌氧生物处理
下载PDF
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对高效氮肥响应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51
11
作者 苑俊丽 梁新强 +3 位作者 李亮 叶玉适 傅朝栋 宋清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414-3423,共10页
【目的】运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首次在大尺度范围定量研究高效氮肥施用对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影响,以评估高效氮肥施用的经济效益并为高效氮肥在中国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48篇文献的大... 【目的】运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首次在大尺度范围定量研究高效氮肥施用对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影响,以评估高效氮肥施用的经济效益并为高效氮肥在中国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48篇文献的大田试验数据资料,建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数据库,进而应用整合分析方法,比较分析高效氮肥施用对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整体影响及高效氮肥的有利施用条件。【结果】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高效氮肥施用使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增加了7.5%(95%置信区间:6.7%—8.4%)和10.5%(95%置信区间:9.5%—11.4%)。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在碱性土壤(pH≥7.5)施用高效氮肥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约10.5%和18.8%,其效果好于在酸性(pH≤6.5)和中性(pH 6.5—7.5)土壤上施用;包膜缓/控释氮肥较稳定性氮肥有效,尤其在氮素吸收量方面,硝化抑制剂与常规氮肥相比没有影响,而包膜缓/控释氮肥则使氮素吸收量提高17.9%;高效氮肥仅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较分次施入土壤分别提高了4.2%和7.5%,同时可以考虑将高效氮肥与常规肥料混合施用,既节省费用,又可以取得同样的增产效果;当施氮总量为120—180 kg·hm-2时,高效氮肥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分别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提高6.5%和12.1%;就地域分布而言,在中国北方施用高效氮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较南方施用高效氮肥分别提高了3.4%和3.0%。【结论】在中国稻田中(尤其是碱性土壤)施用高效氮肥,尤其是包膜缓/控释氮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且控制施氮总量在120—180 kg·hm-2时,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效果较好。在中国稻田中,硝化抑制剂,尤其是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对提高水稻氮素吸收量效果不佳;高效氮肥在中国稻田中的施用受水稻种植方式(直播或移栽)以及高效氮肥施肥方式(仅施高效氮肥或者与常规肥料混合施用)的影响较小;在中国北方施用高效氮肥效果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氮肥 水稻 产量 氮素吸收量 整合分析
下载PDF
纳米材料对微藻的生态毒性效应及机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纪丽鹏 王月 +7 位作者 褚福浩 黄一 鲁浩 朱亮 徐向阳 李家科 莫淑红 孔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5-189,共15页
纳米材料因具有界面效应、尺寸效应和隧道效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环境修复领域,但在修复污染物的同时残存于环境中的纳米材料可以通过诸多途径进入水体,且与微生物、浮游微藻和有机质等相互作用后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其对生态... 纳米材料因具有界面效应、尺寸效应和隧道效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环境修复领域,但在修复污染物的同时残存于环境中的纳米材料可以通过诸多途径进入水体,且与微生物、浮游微藻和有机质等相互作用后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本文总结了常见纳米材料及其与有机物、重金属等的联合作用对微藻的生态毒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颗粒粒径、颗粒浓度及环境因素等对纳米材料毒性的影响,探讨了纳米材料对微藻的致毒机理,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纳米材料环境毒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微藻 生态效应 影响因素 致毒机理
下载PDF
水产养殖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乔卫龙 张烨 +1 位作者 徐向阳 朱亮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31,共6页
大规模、集约化的水产养殖基地在养殖期间会定期以清塘的方式外排大量含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未达标处理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极易导致周边水体等环境介质发生严重污染,给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基于水产养... 大规模、集约化的水产养殖基地在养殖期间会定期以清塘的方式外排大量含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未达标处理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极易导致周边水体等环境介质发生严重污染,给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基于水产养殖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组成与特点,总结了当前水产养殖污废的主要处理技术,同时介绍了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养殖模式——多营养级综合养殖模式及其优势,并对今后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废水 固体废弃物 生物处理 多营养级综合养殖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及施磷水平的水稻田面水磷素浓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傅朝栋 梁新强 +3 位作者 赵越 朱思睿 宋清川 宋泉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2,共6页
选取杭嘉湖地区4种典型稻田土壤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磷水平的稻田田面水中磷素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土壤类型下磷肥施入后1天均出现田面水总磷(TP)和溶解态反应磷(DRP)浓度的峰值,峰值大小受土壤... 选取杭嘉湖地区4种典型稻田土壤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磷水平的稻田田面水中磷素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土壤类型下磷肥施入后1天均出现田面水总磷(TP)和溶解态反应磷(DRP)浓度的峰值,峰值大小受土壤类型和施磷水平共同影响;峰值出现后,不同土壤类型下田面水TP、DRP浓度均以指数形式下降,并最终保持稳定;磷肥施入后1-3天,田面水中DRP/TP比例可迅速提升至0.6~0.9;施磷水平对田面水中TP、DRP浓度的影响效应随时间逐渐减弱,后期田面水中TP、DRP浓度主要与土壤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田面水 总磷 溶解态反应磷
下载PDF
微塑料与藻类相互作用研究现状和热点追踪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月 李家科 +2 位作者 莫淑红 郑兴 孔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9-852,共14页
微塑料广泛分布于水体环境中,且长期存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藻类作为初级生产者,对污染物毒性极为敏感且可被高营养级别生物利用,因此可被用于开展微塑料生态毒性评估。为深入了解微塑料与藻类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 微塑料广泛分布于水体环境中,且长期存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藻类作为初级生产者,对污染物毒性极为敏感且可被高营养级别生物利用,因此可被用于开展微塑料生态毒性评估。为深入了解微塑料与藻类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检索了2002年1月1日—2022年5月31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微塑料与藻类相互作用关系论文,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工具对485篇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探索研究热点和研究脉络。结果表明,微塑料与藻类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为生态毒理学领域新兴研究方向,领域内发表学术论文较多的期刊为《Environmental Pollution》(66篇)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56篇),其中,中国学者在该领域发文量远超其他国家,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机构之间合作比较密切;现有研究集中于微塑料对藻类生态毒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从微塑料尺寸、浓度和环境影响等因素探讨毒性效果,主要涉及18种微塑料和28个藻属,其中对小球藻的研究最多,其后依次为莱茵衣藻、盐生杜氏藻和三角褐指藻;该领域的3个研究热点为潜在毒性、联合效应和营养级,微塑料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物并产生联合毒性效应,复合污染物对藻类的生态毒性和生物积累效应以及在食物链中的迁移转化和潜在毒性是该领域研究的新兴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藻类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土壤/沉积物中黑碳的老化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昕怡 徐伟健 +1 位作者 施珂珂 楼莉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860-870,共11页
黑碳(black carbons,BCs)是化石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碳质连续体,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沉积物中,对生源要素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新鲜BCs进入环境后会在生物或非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即老化。研究该过程中BCs的... 黑碳(black carbons,BCs)是化石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碳质连续体,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沉积物中,对生源要素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新鲜BCs进入环境后会在生物或非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即老化。研究该过程中BCs的变化规律及机理,对于预测其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非常重要。概括了氧气、水分、温度、pH等影响老化的环境因素,总结了国内外BCs老化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实验室各种老化模拟方法对BCs理化性质的影响,探讨了其机理,对比了人为老化和自然老化之间的差异。指出当前BCs老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自然老化数据欠缺,仍缺乏定量的、系统的研究,以及老化研究方法有待革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BCs) 老化模拟 土壤/沉积物
下载PDF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与控制 被引量:112
17
作者 黄向东 韩志英 +3 位作者 石德智 黄啸 吴伟祥 刘玉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7-254,共8页
堆肥是实现畜禽粪便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然而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较严重,对氮素损失与控制的研究可为有效控制氮素损失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本文简述了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主要损失途径,总结了影响堆肥氮素... 堆肥是实现畜禽粪便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然而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较严重,对氮素损失与控制的研究可为有效控制氮素损失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本文简述了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主要损失途径,总结了影响堆肥氮素损失的主要因素(包括堆肥物料初始特性、堆肥环境参数和堆肥工艺条件),并综述了氮素损失控制措施(调节C、N代谢,改变氮素形态,添加NH3吸附剂和调节通风与控温措施)的研究进展,此外,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堆肥 氮素损失 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土壤胶体磷活化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分析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越 梁新强 +4 位作者 傅朝栋 朱思睿 金熠 张翼翔 纪元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1-1278,共8页
胶体在土壤磷素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土壤胶体磷活化迁移对土壤磷库的变化和周围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介绍了土壤胶体磷研究的相关进展,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施肥、降雨、土壤改良剂等因素对胶体磷在土壤赋存迁移中的影响,分析了流场分... 胶体在土壤磷素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土壤胶体磷活化迁移对土壤磷库的变化和周围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介绍了土壤胶体磷研究的相关进展,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施肥、降雨、土壤改良剂等因素对胶体磷在土壤赋存迁移中的影响,分析了流场分离、电镜能谱、同步辐射X光近边吸收结构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在胶体磷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降低胶体磷流失的方法,以期为胶体磷在土壤中赋存变化和迁移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体磷 赋存 迁移 分析技术
原文传递
单细胞水平接种分隔培养体系筛选电化学活性菌
19
作者 李浩铭 羊家威 +2 位作者 刘泽钒 徐鹏程 沈超峰 《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电化学活性菌的筛选对于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构建生物电化学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电化学活性菌的筛选主要通过先富集再分离验证的方法.然而,富集培养过程中培养条件的选择性会导致低丰度非优势的电化学活性菌难以分离,降低分离电... 电化学活性菌的筛选对于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构建生物电化学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电化学活性菌的筛选主要通过先富集再分离验证的方法.然而,富集培养过程中培养条件的选择性会导致低丰度非优势的电化学活性菌难以分离,降低分离电化学活性菌的多样性.因此,本研究建立了电化学活性菌的单细胞水平接种分隔培养体系,通过有限稀释和控制微液滴体积的方式将分离源中微生物进行单细胞水平分隔,在厌氧条件下培养并采用电子受体纳米三氧化钨的变色指示电化学活性,避免种间竞争的影响,提高分离筛选通量和筛选效率.以生物电化学系统阳极生物膜作为分离源,采用本方法从352个培养孔中分离获得31株电化学活性菌株.这些菌株分属于Geobacter、Geosporobacter、Azonexus、Sinanaerobacter、Clostridium、Thauera、Azoarcus等7个属.在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测试中,分离所得菌株均可利用阳极作为电子受体,并在循环伏安法测试中展现氧化还原活性.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高通量的单细胞水平分隔培养筛选电化学活性菌的方法,对电化学活性菌的种质资源挖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单细胞水平接种 分隔培养 胞外电子传递 电化学活性菌
原文传递
基于Tenax解吸技术探究竹炭对PCB1的固定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珂珂 徐伟健 +4 位作者 胡昕怡 童彦宁 楼轶玲 沈超峰 楼莉萍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4-1213,共10页
利用Tenax(聚2,6-二苯基对苯醚)解吸技术能够较好地模拟水环境中疏水性有机物(HOCs)在生物炭上解吸的行为,不仅可以用于筛选对HOCs有较好固定效果的吸附材料,还可以分析污染物在不同吸附点位上的吸附强度,深入探讨吸附-解吸机理.本文运... 利用Tenax(聚2,6-二苯基对苯醚)解吸技术能够较好地模拟水环境中疏水性有机物(HOCs)在生物炭上解吸的行为,不仅可以用于筛选对HOCs有较好固定效果的吸附材料,还可以分析污染物在不同吸附点位上的吸附强度,深入探讨吸附-解吸机理.本文运用Tenax解吸技术研究了2-氯联苯(PCB1)在6种不同温度制备的竹炭(BC)上的解吸动力学,并通过吸附-解吸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这两类参数与竹炭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深入探讨PCB1的吸附-解吸机制.吸附等温线的结果表明,高温竹炭(≥700℃)对PCB1的吸附性能远好于低温竹炭(<700℃),900℃竹炭的吸附容量为400℃的27.1倍.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竹炭对PCB1的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均增强,但后者增加得更快.Tenax解吸动力学结果表明:高温竹炭上PCB1的解吸"快而短",9 h后就进入慢速解吸阶段,不可逆解吸比例高于0.7;而低温竹炭则"慢而长",快速解吸阶段长达30 h,不可逆解吸比例低于0.6.与700℃竹炭相比,900℃竹炭的吸附系数K_f高30%左右,但两者的不可逆解吸比例非常接近,说明一定污染物浓度范围内,700℃和900℃竹炭具有相近的吸附固定HOCs的功能.机理分析表明,以"相似相溶作用"为机制的分配作用吸附的PCB1固定效果差,在快速解吸和慢速解吸过程均发生解吸,以孔隙填充作用和π-π电子供体受体作用为机制的表面吸附对PCB1的固定效果好,仅在慢速解吸过程少量释放.这项研究说明Tenax解吸技术可为实际工程中生物炭的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PCB1 Tenax 吸附 解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