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监测技术在海洋生态监测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艺 赵冬梅 +1 位作者 周超 庄彤晖 《世界环境》 2024年第5期74-75,共2页
一、前言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手段的创新发展,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不断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监测手段,实现海洋监测自... 一、前言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手段的创新发展,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不断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监测手段,实现海洋监测自动化的历史性跨越。海水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基于环境DNA(以下简称eDNA)技术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对于助推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环境质量状况 生物多样性监测 智能监测技术 监测自动化 手工操作 海洋生态监测 应用与实践
下载PDF
定海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生态环境监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建平 顾信娜 周显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6期241-243,共3页
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以舟山市为例,分析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在生态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发现示范区在环境风险防控、监管体... 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以舟山市为例,分析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在生态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发现示范区在环境风险防控、监管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生态环境监管的对策。本研究对推进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示范区 生态环境 监管问题
下载PDF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柴小平 王智慧 +5 位作者 孙毅 潘静芬 王益鸣 张捷 李武萍 张立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调整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岸海域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当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区划内容已明显滞后。文章梳理历年...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调整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岸海域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当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区划内容已明显滞后。文章梳理历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编制、调整和监测的工作经验,研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原则、有序衔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制订分类分区管控措施、有机融合涉海专项规划保护目标、基于陆海统筹合理认定管理边界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国土空间规划 陆海统筹
下载PDF
舟山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
4
作者 缪斌妹 柴小平 +4 位作者 郑婉琳 孙毅 潘静芬 庄彤晖 王洪涛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09-111,共3页
基于2013-2022年期间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舟山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并引入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法对未来三年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2年,舟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8%,地表水断面达标率为96.7%,海水优良率为51.7%;近... 基于2013-2022年期间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舟山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并引入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法对未来三年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2年,舟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8%,地表水断面达标率为96.7%,海水优良率为51.7%;近十年来舟山市空气、地表水、海水质量保持优良,且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主要污染因子有空气中的臭氧、地表水中的氨氮和总磷、海水中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模拟结果显示,未来三年舟山市环境质量主要超标指标将继续稳步下降,预计到2025年舟山市空气中臭氧、地表水中总磷、海水中无机氮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20μg/m^(3)、0.145 mg/L、0.34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变化趋势 预测
下载PDF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琳 缪斌妹 +1 位作者 朱静静 周山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7期170-173,共4页
环境监测实验室主要是用于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分析实验室数据,可以评估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探测污染源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 环境监测实验室主要是用于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分析实验室数据,可以评估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探测污染源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该文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法规和标准、数据的可信度、环境污染和趋势、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等方面探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从校准和验证仪器设备、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图表、样品标识和追踪、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环境控制、培训和认证等方面探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以期为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实验室建设 质量控制 保障机制 方法探析
下载PDF
浙江舟山近海仔稚鱼时空动态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严峻 徐志进 +3 位作者 李铁军 王慧君 张冰妍 钱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9-810,共12页
为探明舟山近海海域仔稚鱼丰度的分布、出现概率及与环境因素的综合关系,进一步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的补充机制,根据2019年3、4、7、11月在舟山近海海域开展的4个航次仔稚鱼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舟山近海仔稚鱼的出现概率、群落结构(种类... 为探明舟山近海海域仔稚鱼丰度的分布、出现概率及与环境因素的综合关系,进一步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的补充机制,根据2019年3、4、7、11月在舟山近海海域开展的4个航次仔稚鱼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舟山近海仔稚鱼的出现概率、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仔稚鱼群落的季节变化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环境变化对仔稚鱼补充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空间上,调查海区水深范围5~50 m,仔稚鱼集中分布于水深10~20m的近岸河口岛礁区;时间上的季节变化比较大,春夏季丰度高,冬季少。GLM模型结果显示:近岸河口型仔稚鱼在近岸出现的概率为0.65~0.95,在近海出现的概率为0.26~0.60;近海型仔稚鱼在近岸出现的概率为0.12~0.34,在近海出现的概率为0.32~0.54。仔稚鱼优势种春夏季各出现1种,秋冬季各出现2种,全年仔稚鱼优势种有4种。数量分布为:仔稚鱼种类数春季(19种)、夏季(16种)、秋季(10种)、冬季(5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按种类适温属性划分,调查海区仅出现暖温性和暖水性两种,其中暖温性15种(占已知适温类型种类的60%),暖水性10种(占40%);按生态类型划分,主要包括河口型(9种,36%)、沿岸型(9种,36%)、近海型(7种,28%)。研究结果揭示了仔稚鱼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舟山近海产卵场保护区、资源量化管理等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舟山近海 仔稚鱼 生态类群 动态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水环境中金属基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及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7
作者 佘运勇 曹柳燕 +2 位作者 孙毅 王剑 张庆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9-1553,1560,共6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属基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最终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金属基纳米颗粒通过团聚、沉降、离子释放等环境行为,在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之间迁移、转化,最终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对...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属基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最终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金属基纳米颗粒通过团聚、沉降、离子释放等环境行为,在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之间迁移、转化,最终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对金属基纳米颗粒进行表征,是了解其污染现状、赋存特征的重要手段。因此,综述了水环境中金属基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及表征方法,分析其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表征方法的优缺点,为环境中纳米颗粒的污染监测、转化归趋及生态毒理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金属基纳米颗粒 环境行为 表征方法
下载PDF
我国河口生态质量制度评价的思考——以杭州湾为例
8
作者 黄备 《民主与科学》 2024年第6期29-31,共3页
河口生态系统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的重要过渡区域,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作为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的汇聚地,河口在全球碳循环和氮磷等营养盐的输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通过净化水体、分解污染物、沉积泥沙以及缓冲海浪、减少侵... 河口生态系统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的重要过渡区域,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作为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的汇聚地,河口在全球碳循环和氮磷等营养盐的输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通过净化水体、分解污染物、沉积泥沙以及缓冲海浪、减少侵蚀,为鱼类、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繁殖、觅食和栖息的场所,从而保持了生态的平衡。然而,河口生态系统容易受到污染、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威胁,其健康状况对区域及全球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对于维护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稳定性 过渡区域 保护与修复 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球碳循环 过度开发 营养物质
下载PDF
SEAL AA3流动分析仪测定海洋大气降水中总磷的方法验证
9
作者 郑婉琳 胡鋆 王智慧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6期85-87,共3页
为了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依据HY/T 147.4—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4部分:海洋大气》对海洋大气降水中的总磷进行测定,对总磷的检出限、精密度及正确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实验室现有的设备、人员、环境条件具有开展HY/T 147.4—... 为了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依据HY/T 147.4—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4部分:海洋大气》对海洋大气降水中的总磷进行测定,对总磷的检出限、精密度及正确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实验室现有的设备、人员、环境条件具有开展HY/T 147.4—2013方法测定降水中总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流动分析法 方法验证
下载PDF
碳约束下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舟山为例
10
作者 汪国权 季扬沁 胡颢琰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0期59-62,共4页
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和经济创新驱动转变的战略要求,是舟山经济蓬勃发展的核心要义。以舟山的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舟山的“双碳”现状,梳理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探讨在碳约束背景下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 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和经济创新驱动转变的战略要求,是舟山经济蓬勃发展的核心要义。以舟山的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舟山的“双碳”现状,梳理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探讨在碳约束背景下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约束 海洋经济 舟山
下载PDF
浙江近岸海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序朋 李芯芯 +3 位作者 徐成达 唐静亮 邵君波 石晓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21,共16页
磷元素是海洋基础营养盐之一,其赋存形态及分布直接影响海区的初级生产力,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力。但大河河口与近海等重要的水生关键带水动力循环过程复杂,导致悬浮颗粒物(SPM)中磷元素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变化多端,亟... 磷元素是海洋基础营养盐之一,其赋存形态及分布直接影响海区的初级生产力,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力。但大河河口与近海等重要的水生关键带水动力循环过程复杂,导致悬浮颗粒物(SPM)中磷元素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变化多端,亟须深入研究。根据2016年春季(4-5月)、夏季(7月)和秋季(9-10月)对浙江近岸海域的调查结果,本研究分析了浙江近岸海域SPM中总磷(TPP)、无机磷(PIP)和有机磷(POP)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SPM中TPP含量范围为0.13~66.13μmol/L,均值为3.35μmol/L;PIP含量范围为0.03~34.19μmol/L,均值为1.97μmol/L;POP含量范围为0.06~31.94μmol/L,均值为1.39μmol/L。PIP是浙江近岸海域水体中TPP的主要存在形式,占52.3%。春季浙江近岸海域表层TPP含量占总磷(TP)含量的19.3%~97.7%。春、秋季的SPM中,TPP、PIP和POP含量空间分布相似,均呈现由内湾向外海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PIP、POP与SPM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现出高SPM含量的海区有着较高的颗粒态磷含量,说明其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春季盐度大于28且SPM含量小于20 mg/L的外侧远海海域,POP与Chl a的相关系数和斜率均明显高于PIP与Chl a的相关系数和斜率,说明该区域浮游植物是POP的主要贡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颗粒总磷 颗粒无机磷 颗粒有机磷 浙江近岸海域
下载PDF
舟山渔场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柴小平 母清林 +3 位作者 佘运勇 王红光 王晓华 王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4-1060,1067,共8页
为了研究舟山渔场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7种重金属(Cd、Cu、Pb、Zn、Ni、Cr、As)形态含量,重点讨论了其总量和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舟山渔场潮间带沉积物中Cd、Pb、Cu、Zn... 为了研究舟山渔场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7种重金属(Cd、Cu、Pb、Zn、Ni、Cr、As)形态含量,重点讨论了其总量和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舟山渔场潮间带沉积物中Cd、Pb、Cu、Zn、Ni、Cr和As分别为0.131、26.2、35.1、94.2、38.8、77.9、18.6 mg/kg。重金属总量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海盐(CJ10)断面较低,镇海(CJ09)断面较高。Cu、Cr、As分别有40.0%、60.0%、40.0%断面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形态分析表明,不同重金属元素之间的形态组成差异较大,其中Cd以酸提取态为主,Pb以可还原态为主,Cu的可提取态和残渣态比例相当,Zn、Ni、Cr、As则以残渣态为主。通过分析归一化的重金属数据,认为Cu、Zn、Ni、Cr和As主要来自岩石风化等自然源,且环境变化对其迁移转化影响较小;而Cd和Pb虽然主要也源于自然过程,但pH或溶解氧等环境变化对其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且CJ09断面存在人为污染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沉积物 重金属 BCR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浙江沿海贝类体内有机锡化合物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杰 母清林 +1 位作者 张庆红 王晓华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1,共7页
为了探讨浙江沿海贝类体内有机锡的存在形态及分布特征,采用戊基化格氏衍生GC-FPD方法测定了沿海六县(市)采集的双壳贝类体内3种丁基锡和3种苯基锡化合物含量,并采用风险系数法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表明,苯基锡是贝类体内有机锡的... 为了探讨浙江沿海贝类体内有机锡的存在形态及分布特征,采用戊基化格氏衍生GC-FPD方法测定了沿海六县(市)采集的双壳贝类体内3种丁基锡和3种苯基锡化合物含量,并采用风险系数法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表明,苯基锡是贝类体内有机锡的主要污染物,含量范围为nd~203.6 ng·g^(-1)(干重),以二苯基锡为主。丁基锡总含量范围为nd~8.2 ng·g^(-1)(干重),以三丁基锡为主。贝类中贻贝对有机锡的富集能力较强。不同区域贝类体内的有机锡主要来源于海运船舶的防污涂料。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浙江沿海贝类对食用人群的健康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海 贝类生物 丁基锡化合物 苯基锡化合物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环境管理中问卷调查方法的研究
14
作者 王红光 任世军 +1 位作者 顾海刚 张立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17期175-177,共3页
环境管理是为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现代化手段。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既是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方法论。本文梳理了问卷调查方法的主要内容,重... 环境管理是为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现代化手段。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既是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方法论。本文梳理了问卷调查方法的主要内容,重点研究环境管理与问卷调查方法的联系,探讨问卷调查方法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管理 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潮-径相互作用下甬江总氮污染的降解、扩散及分布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勤思 胡松 +3 位作者 王晓华 刘鹏霞 刘星 高照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351,共8页
基于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式(FVCOM)建立了宁波—舟山海域的水动力模型,结合海域海水监测数据分析了区域内总氮浓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污染物输运的动力因素,进而采用表观降解系数方法在示踪物(DYE)模块中补充了浓度衰减机制,从而对甬... 基于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式(FVCOM)建立了宁波—舟山海域的水动力模型,结合海域海水监测数据分析了区域内总氮浓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污染物输运的动力因素,进而采用表观降解系数方法在示踪物(DYE)模块中补充了浓度衰减机制,从而对甬江入海总氮污染物在2021年丰水期条件下的降解、扩散及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甬江输入到宁波—舟山海域的总氮污染物是造成2021年夏季宁波市镇海区、北仑区近岸海域海水总氮浓度出现高值的重要因素.在潮汐和甬江径流的共同作用下,甬江输入到宁波—舟山海域的总氮污染物将在短期内显著影响到宁波市镇海区东部和北部海域海水质量.以2021年夏季为例,考虑降解过程后,模拟结果显示甬江输入的总氮污染物在90d内使宁波市近岸站位海水总氮浓度增加约0.7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式(FVCOM) 示踪物(DYE) 甬江 总氮 表观降解系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16-2020年舟山市区酸雨变化特征分析
16
作者 郑婉琳 胡鋆 +1 位作者 黄德志 龚开峥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4期153-155,共3页
基于2016-2020年期间舟山市降水监测数据数据对舟山市降水质量现状及成因进行系统分析。根据研究表明:从2016至2020年期间,舟山市的酸雨频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降水pH年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季节变化趋势表现为夏季低,春冬季高;降水pH值则相... 基于2016-2020年期间舟山市降水监测数据数据对舟山市降水质量现状及成因进行系统分析。根据研究表明:从2016至2020年期间,舟山市的酸雨频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降水pH年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季节变化趋势表现为夏季低,春冬季高;降水pH值则相反,夏季高,春冬季低。电导率值范围在25.5~47.2μs·cm^(-1)之间,降水洁净程度较好。降水中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当量浓度的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意味着舟山降水致酸因子有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舟山 酸雨频率 变化特征 K值
下载PDF
2种贝类鳃暴露于潮间带原油污染的氧化应激效应
17
作者 白石 唐忠伟 +10 位作者 杨金生 王益鸣 徐青霞 杨婷婷 潘玉英 庞皓东 谢颖 代金容 毕新建 夏超宇 钱俊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413-418,425,共7页
海洋中发生的原油泄漏事故,会危害海洋生态环境。为了寻找潮间带原油污染生物监测指示生物,研究了2种贝类缢蛏和泥蚶鳃暴露于原油污染的氧化应激效应。在暴露24 h和72 h时,对贝类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 海洋中发生的原油泄漏事故,会危害海洋生态环境。为了寻找潮间带原油污染生物监测指示生物,研究了2种贝类缢蛏和泥蚶鳃暴露于原油污染的氧化应激效应。在暴露24 h和72 h时,对贝类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经原油暴露后,缢蛏鳃SOD活性在24 h时受到诱导,在72 h时表现为低浓度(1500 mg·kg^(-1)以下)抑制,高浓度(1500 mg·kg^(-1))诱导;CAT、GPx和GST活性在24、72 h时均受到诱导。泥蚶鳃SOD活性表现出与缢蛏相反的结果;CAT活性在24 h时受到诱导,GST活性表现与其相反,GPx活性则在72 h时受到诱导。研究表明,在原油暴露下,缢蛏的抗氧化能力更强,而原油暴露则总体抑制了泥蚶抗氧化酶的活性。因此,两者均可作为原油污染监测的指示生物,但缢蛏优于泥蚶。缢蛏更适合作为潮间带原油污染监测的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泥蚶 潮间带 原油污染 抗氧化酶 生物监测
下载PDF
色谱技术在大气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缪斌妹 赵卫红 +1 位作者 郑婉琳 胡鋆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9期74-76,共3页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大气中污染物的准确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色谱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精密的分析方法,在大气污染物检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将深入探讨色谱技术在大气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环境监测...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大气中污染物的准确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色谱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精密的分析方法,在大气污染物检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将深入探讨色谱技术在大气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环境监测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技术 大气污染物 检测 应用
下载PDF
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洋动物体中多溴联苯醚
19
作者 唐莉 孙秀梅 +5 位作者 金衍健 宋素平 郝青 朱剑 李铁军 郭远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5年第3期859-868,共10页
为同时测定海洋动物体中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本研究建立了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方法。取2 g动物样品与13C12标记的8种同位素混合内标溶液混合,用正己烷-二氯甲烷(3∶1,V/V)混合溶剂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酸化处理后经复合... 为同时测定海洋动物体中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本研究建立了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方法。取2 g动物样品与13C12标记的8种同位素混合内标溶液混合,用正己烷-二氯甲烷(3∶1,V/V)混合溶剂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酸化处理后经复合层析柱净化及正己烷-二氯甲烷(3∶1,V/V)混合溶剂洗脱,利用GC-NCI/MS的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分析测定13种PBDEs。结果表明13种PBDEs在0.1~2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5(除BDE-206的r^(2)>0.98外),方法检出限(S/N=3)为0.01~0.46μg·kg^(-1),定量限(S/N=10)为0.02~1.52μg·kg^(-1)。应用该方法对采集的海洋动物样本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13种PBDE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浓度范围为2.95~10.03μg·kg^(-1),中低溴代PBDEs含量较高。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对海洋动物样品中包括BDE-209在内的13种PBDEs的准确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 多溴联苯醚 海洋动物体 同位素内标
下载PDF
2016-2019年长江口海域季节性低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海波 柴小平 黄备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8,共9页
基于2016—2019年夏季在长江口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的生态环境调查,分析了长江口海域季节性低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9年长江口海域夏季底层DO最低值为1.51 mg/L,存在不同程度的底层低氧现象。低氧区与非低... 基于2016—2019年夏季在长江口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的生态环境调查,分析了长江口海域季节性低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9年长江口海域夏季底层DO最低值为1.51 mg/L,存在不同程度的底层低氧现象。低氧区与非低氧区之间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丰度、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多毛类表现出对低氧较强的耐受能力,为低氧区的主要优势类群,中蚓虫(Mediomastus sp.)、索沙蚕(Lumbrinereis sp.)为低氧区的主要优势种。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棘皮动物的分布趋势则与多毛类相反,其中甲壳动物对低氧的耐受能力较弱。MDS多维尺度排序表明,低氧区与非低氧区之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差异明显;CCA分析表明,长江口海域夏季底层低氧已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长江口 低氧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