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理念视角下浙江养殖水域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夏佳佳 原居林 《江西水产科技》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在新发展理念视角下,通过对浙江省水域滩涂资源和水域环境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科学划定了全省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并在分析全省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在新发展理念视角下,通过对浙江省水域滩涂资源和水域环境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科学划定了全省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并在分析全省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水产养殖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今后浙江省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养殖水域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浙江省淡水鱼类增殖放流研究进展
2
作者 鲁一平 刘家璇 +1 位作者 郭爱环 原居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3期189-193,共5页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浙江省历年淡水鱼类养殖放流数据、放流技术以及相关文献,阐述了浙江省淡水鱼类增殖放流理论基础、政策保障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增殖放流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放流鱼类应激反应、无计划放流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和放流鱼苗规格...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浙江省历年淡水鱼类养殖放流数据、放流技术以及相关文献,阐述了浙江省淡水鱼类增殖放流理论基础、政策保障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增殖放流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放流鱼类应激反应、无计划放流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和放流鱼苗规格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浙江省淡水渔业增殖放流人员除仍持续进行增殖放流工作之外,还应加强自然水域种群监测,及时评估放流效果,避免放流效果不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增殖放流 渔业资源 浙江省
下载PDF
不同净养时间和养殖密度下大口黑鲈的表型特征、健康状况及肌肉营养品质
3
作者 胥晴 原居林 +3 位作者 倪蒙 邹松保 刘梅 顾志敏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90,共17页
【目的】探究生态净养模式中不同处理时间及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表型特征、健康状况及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净养时间及养殖密度。【方法】以初始体重为(460.60±12.74)g大口黑鲈为对象,设置低、中、高3种养殖密度(2.5、7.5和1... 【目的】探究生态净养模式中不同处理时间及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表型特征、健康状况及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净养时间及养殖密度。【方法】以初始体重为(460.60±12.74)g大口黑鲈为对象,设置低、中、高3种养殖密度(2.5、7.5和12.5 kg/m3),结合短期净养(7 d,不投饲)及长期净养(28 d,少量投饲)两种投喂模式,探究大口黑鲈生态净养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净养0 d),鱼体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及肌肉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净养后显著下降,而鱼体肥满度及肌肉必需氨基酸占比均显著升高,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评分及必需氨基酸指数普遍随净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相较于短期净养(7 d),长期净养(28 d)后鱼体重、肥满度及血液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而脏体指数及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此外,不同密度组间对比显示,肝体指数、脏体指数、血液葡萄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肌肉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因养殖密度的升高而降低,而血液生化指标、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和肌肉粗蛋白、灰分及必需氨基酸总量普遍在中密度组呈现最高值。【结论】长期净养更能消耗较多的内脏脂肪、改善鱼体表型特征并提升鱼体肌肉的营养品质。因此,28 d少量投饲净养结合7.5 kg/m^(3)的养殖密度是大口黑鲈的最适净养策略。本研究为大口黑鲈生态净养模式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净养时间 养殖密度 内脏脂肪 健康状况 肌肉营养品质
原文传递
罗氏沼虾大棚养殖模式研究
4
作者 杨必成 彭俊 +3 位作者 李倩 孙丽慧 姜建湖 郭建林 《中国水产》 2025年第2期12-13,共2页
罗氏沼虾养殖受气温影响较大,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而浙江省由于气候原因,适宜养殖罗氏沼虾的时间较短,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棚套小棚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控制养殖环境,有效提高罗氏沼虾的养殖产量和效益,达到一年两茬的效果... 罗氏沼虾养殖受气温影响较大,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而浙江省由于气候原因,适宜养殖罗氏沼虾的时间较短,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棚套小棚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控制养殖环境,有效提高罗氏沼虾的养殖产量和效益,达到一年两茬的效果。本文总结了罗氏沼虾大棚套小棚养殖关键技术,基于试验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养殖效益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阶段性成果 养殖环境 养殖效益 养殖关键技术
下载PDF
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
5
作者 陈正道 郝贵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96-98,109,共4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学投入品使用不合理,以及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处置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生态...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学投入品使用不合理,以及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处置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总结了浙江省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以期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做法 成效 问题 对策 浙江省
下载PDF
我国淡水增养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政 刘梅 +6 位作者 周聃 罗凯 练青平 邹松保 陈光美 许巧情 原居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62,共10页
【目的】综述4种主要淡水增养殖系统温室气体(N_(2)O、CO_(2)和CH_(4))排放时空特征、各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增温潜势,提出相应减排措施,为助力农业领域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不同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总... 【目的】综述4种主要淡水增养殖系统温室气体(N_(2)O、CO_(2)和CH_(4))排放时空特征、各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增温潜势,提出相应减排措施,为助力农业领域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不同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总结不同系统的时空排放特征,估算我国内陆不同增养殖系统的排放系数,在此基础上得到各个省份区域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的年排放量与增温潜势。【结果】除集约化养殖外,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增殖、半集约化养殖温室气体排放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以秦岭淮河为分界,不同模式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南北差异,各养殖水域内部也存在较高的空间变异性;时间排放特征主要受温度影响,在夏秋高温季节CH_(4)、CO_(2)和N2O的排放强度更大,同时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其中N2O排放系数依次为集约化(产量系数26.10 g·kg^(-1),面积系数157.67 g·m^(-2))>稻渔综合种养(4.11 g·kg^(-1),0.40 g·m^(-2))>大水面增殖和半集约化(0.43 g·kg^(-1),0.19 g·m^(-2)),CH_(4)的排放系数最高出现在大水面增殖(189.02 g·kg^(-1),76.37 g·m^(-2)),CO_(2)的排放系数最高出现在稻渔综合种养(3357.24 g·kg^(-1),1079.36 g·m^(-2))。【结论】我国淡水增养殖系统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存在较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准确编制淡水增养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实现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增养殖 温室气体 增温潜势 时空特征 排放通量
下载PDF
气调保鲜技术在水产品中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智慧 沈亚芳 +2 位作者 黄爱霞 崔雁娜 郝贵杰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81-83,共3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6 865.91万吨(《2023中国渔业统计》),位居世界前列。水产品营养价值高,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在居民膳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6 865.91万吨(《2023中国渔业统计》),位居世界前列。水产品营养价值高,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在居民膳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及对营养需求的增加,新鲜水产品的消费市场占比逐渐加大,然而水产品含水量高、p H呈中性以及内原酶活性强,导致其极易腐败。因此,亟须加强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以进一步降低损耗、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氨基酸 水产品产量 营养物质 营养需求 国家统计局 降低损耗 消费水平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浙江省3个马口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士力 练青平 +7 位作者 贾永义 迟美丽 李飞 姜建湖 刘一诺 郑建波 程顺 顾志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300,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马口鱼的种质资源现状和人工繁殖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对瓯江(OJ)和钱塘江(QT)的野生群体以及八里店(BL)养殖群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定,获得了编码Cyt b基因的1140 bp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236个...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马口鱼的种质资源现状和人工繁殖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对瓯江(OJ)和钱塘江(QT)的野生群体以及八里店(BL)养殖群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定,获得了编码Cyt b基因的1140 bp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236个个体的序列进行综合分析,共检测出288个变异位点,界定了136种单倍型,其中瓯江、钱塘江和八里店群体单倍型数目分别为1、10和6。钱塘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16和0.01616,八里店群体分别为0.607和0.01205。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间(55.06%),少数来自群体内(44.94%),群体间遗传分化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八里店群体亲本源于钱塘江,但经过数代人工繁殖后其遗传多样性有所降低。基于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钱塘江群体可以分为3支,1支与长江水系湖南采集的单倍型聚为一支,63.64%的钱塘江个体属于这一支;1支与珠江水系广西采集的单倍型聚为一支,9.38%的个体属于这一支,剩下的样本和浙江瓯江采集的样本聚为一支。这说明钱塘江群体的祖先来源有一定的复杂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马口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藻—溞系统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3 位作者 倪蒙 练青平 郭爱环 顾志敏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5,共8页
取5000 mL灭菌后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于5000 mL高压灭菌的烧杯中,分为10组,分别为蛋白核小球藻组(C1)、蛋白核小球藻+大型溞组(C2)、衣藻组(C3)、衣藻+大型溞组(C4)、隐藻组(C5)、隐藻+大型溞组(C6)、蛋白核小球藻+衣藻组(C7)、蛋白核... 取5000 mL灭菌后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于5000 mL高压灭菌的烧杯中,分为10组,分别为蛋白核小球藻组(C1)、蛋白核小球藻+大型溞组(C2)、衣藻组(C3)、衣藻+大型溞组(C4)、隐藻组(C5)、隐藻+大型溞组(C6)、蛋白核小球藻+衣藻组(C7)、蛋白核小球藻+衣藻+大型溞组(C8)、衣藻+隐藻组(C9)、衣藻+隐藻+大型溞组(C10),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各藻种原始藻液25 mL,接种初始密度为1×10^( 8) 个/mL,大型溞密度为1个/L。试验烧杯置于25 ℃、3000lx和14L∶10D光暗比的培养箱内常规培养。每间隔3 d的10:00测定溶液的pH、溶解氧、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和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研究不同藻—溞组合系统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净化效果及其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藻类及大型溞均可正常生长,且藻—溞组合系统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调控效果,尤其是蛋白核小球藻+衣藻+大型溞组,至试验结束时其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2%、77%和99%;混合藻生长速度要低于单一藻培养,其中蛋白核小球藻组和衣藻组微藻的相对生长速率最高,分别为27.7%和26.9%;且蛋白核小球藻最有利于大型溞的生长繁殖,至试验结束时由5个增至88个,其次是衣藻,增至80个,而隐藻最差,仅增至59个。培养初期,大型溞的扰动作用能够促进藻类的生长,随着大型溞数量的增多,大型溞的牧食压力能够阻止藻密度过密,从而能够长久维持有益藻相的稳定。在本试验研究条件下,接种蛋白核小球藻、衣藻以及大型溞最适于养殖水环境调控,维持藻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溞系统 有益藻相 凡纳滨对虾 养殖水体 大型溞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红螯螯虾幼虾室内育苗池标粗效果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程顺 蒋文枰 +3 位作者 刘士力 郑建波 迟美丽 李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4,共4页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幼虾标粗效果的影响。选取10800尾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600尾虾。1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2组投喂70%基础饲料+30%螺旋藻粉,3组投喂8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4组投喂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幼虾标粗效果的影响。选取10800尾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600尾虾。1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2组投喂70%基础饲料+30%螺旋藻粉,3组投喂8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4组投喂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5组投喂7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6%虾青素+4%亚麻籽油+6%南极磷虾油+4%核黄素,6组投喂7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试验期10 d。结果显示,4组、5组幼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1组、2组(P<0.05),各组成活率排序依次为4组>5组>3组>6组>2组>1组。4组幼虾具有较高的增重率与全长增长率,各组幼虾增重率依次为4组>3组>5组=6组=2组>1组,全长增长率依次为4组>5组>3组>2组>6组>1组。4组幼虾胰蛋白酶(TP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均显著高于1组、2组(P<0.05)。研究表明,4组幼虾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及免疫相关酶活性均较高,即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螺旋藻粉 虾青素 亚麻籽油 南极磷虾油 核黄素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刘士力 陈大伟 +7 位作者 朱鹏灿 郑建波 夏冯博 程顺 蒋文枰 迟美丽 杭小英 李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47,共6页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在编码Cyt b的1 140 bp序列中,检测到157个变异位点,界定了21种单倍型,其中长兴、双浦、八里店和醴陵群体的单倍型数目分别为10个、11个、7个和2个,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226~0.794,核苷酸多样性介于0.006 14~0.023 86。除醴陵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外,其余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数和高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8 74~0.092 74,遗传分化指数为0.808 63(P<0.01),其中长兴和八里店群体的分化程度较低,双浦和醴陵群体的分化程度较高,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本研究结果可从分子水平为黄尾鲴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 养殖群体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衢州地区渔业水域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及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施沁璇 郝贵杰 +5 位作者 叶霆 吴琦芳 高晟 盛鹏程 周聃 叶雪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8,共11页
为探求衢州市渔业水域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和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基于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评价黄坛口水库(S1)、铜山源水库(S2)、狮子口水库(S3)、花园垄水库(S4)和金仓垅水库(S5)5座不同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并采用相关性分析、... 为探求衢州市渔业水域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和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基于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评价黄坛口水库(S1)、铜山源水库(S2)、狮子口水库(S3)、花园垄水库(S4)和金仓垅水库(S5)5座不同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水质环境因子对水体富营养化水平间的影响和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叶绿素a(Chl-a)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结果趋于一致,表明S1、S2和S3水库均为中营养,S4为轻度富营养,S5为重度富营养,水产养殖水域富营养化水平显著高于增殖放流水域(P<0.05)。5个水库中,S5为氮限制,其余水库均为磷限制。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hl-a与溶解氧(DO)、透明度(SD)、铜(Cu)、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相关性较好,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与水温(T)、SD、Cu、TP、TN的相关性较好,得到模型:Chl-a=19.793 CODMn-32.065 TP-33.004,TLI=1.062 CODMn+18.468 TP-0.06 SD+0.450 T+1.765 TN+33.886。综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CODMn、TP、SD、T和TN是影响衢州市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其中,氮、磷营养盐和有机物是造成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水温是造成各水库富营养化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而pH、溶解氧是水体富营养化后的结果,可以作为水库富营养化水平的指示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水域水库 富营养化 驱动因子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衢州地区
下载PDF
三种标粗模式下红螯螯虾幼虾生长效果对比研究
13
作者 程顺 迟美丽 +3 位作者 郑建波 刘士力 蒋文枰 李飞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红螯螯虾是世界性淡水经济虾类之一,为解决其标粗成功率低导致养殖效益不稳定的瓶颈问题,团队采用室内水泥池、循环水水槽和外塘暖棚内网箱三种标粗模式,在不同隐蔽物类型与标粗密度下,对幼虾生长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暖棚内网箱方... 红螯螯虾是世界性淡水经济虾类之一,为解决其标粗成功率低导致养殖效益不稳定的瓶颈问题,团队采用室内水泥池、循环水水槽和外塘暖棚内网箱三种标粗模式,在不同隐蔽物类型与标粗密度下,对幼虾生长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暖棚内网箱方式进行大规格幼虾培育标粗具有优势,建议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生长效果 幼虾 隐蔽物 标粗 养殖效益 网箱 暖棚
下载PDF
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大伟 朱鹏灿 +7 位作者 刘士力 干超其 郑建波 蒋文枰 程顺 迟美丽 杭小英 李飞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对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分析中国湖南的醴陵(LL)、浙江的长兴(CX)、双浦(SP)和吴兴(WX)128尾1~2龄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539 bp的COI部分序列中,... 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对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分析中国湖南的醴陵(LL)、浙江的长兴(CX)、双浦(SP)和吴兴(WX)128尾1~2龄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539 bp的COI部分序列中,检测到75个变异位点,包括74个简约信息位点,序列中A+T的含量(56.1%)明显高于G+C的含量(43.8%),有明显的(A+T)偏好性。在128尾个体中定义了11种单倍型,单倍型Hap-01个体43尾,为优势单倍型。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4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介于0.226~0.60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介于0.00104~0.02221,其中,WX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不同养殖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145~0.0986,CX和WX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LL与SP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8385(P<0.01),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NJ系统发生树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相当高的遗传分化。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尾鲴遗传多样性变化的比较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黄尾鲴增殖放流和资源保护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养殖群体
下载PDF
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养殖乌鳢池塘氮磷收支及养殖效果比较
15
作者 周聃 黄飞 +3 位作者 刘梅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4-69,共6页
为比较不同饵(饲)料对乌鳢(Channa argus)养殖池塘的氮磷收支变化及养殖效果,4月将体质量(310.25±27.72)g的越冬乌鳢鱼种饲养在家庭农场6口池塘中,密度为5000~5300 ind./667m^(2),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鱼,每组设置3口平行池塘,... 为比较不同饵(饲)料对乌鳢(Channa argus)养殖池塘的氮磷收支变化及养殖效果,4月将体质量(310.25±27.72)g的越冬乌鳢鱼种饲养在家庭农场6口池塘中,密度为5000~5300 ind./667m^(2),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鱼,每组设置3口平行池塘,定期监测乌鳢生长和水质,计算池塘氮磷收支,评价生态和经济收益。结果显示:养殖前期冰鲜鱼组乌鳢生长速度快于饲料组,养殖中后期乌鳢生长速度慢于饲料组;饲料是氮磷主要输入来源,分别占饲料组和冰鲜鱼组总氮输入的(88.66±2.06)%和(94.30±2.21)%,占总磷收入的(94.96±2.13)%和(97.10±2.40)%;沉积物是氮磷主要支出方式,分别占饲料组和冰鲜鱼组总氮支出的(39.50±1.17)%和(48.90±1.60)%,占总磷支出的(43.23±1.53)%和(53.78±1.73)%;饲料组氮磷绝对利用率和相对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冰鲜鱼组,排污系数分别为7.06±0.34和2.10±0.13,均显著低于冰鲜鱼组的21.49±1.01和5.61±0.21;饲料组利润和产出投入比显著高于冰鲜鱼组。综上所述,饲料组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优于冰鲜鱼组,应不断优化乌鳢饲料配方,逐步取缔冰鲜鱼,促进乌鳢养殖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生长 氮磷收支 养殖效果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投喂鱿鱼对红螯螯虾抱卵效果影响研究
16
作者 彭苗 程顺 +5 位作者 蒋文枰 刘士力 郑建波 迟美丽 杭小英 李飞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2期74-75,共2页
红螯螯虾又称澳洲蓝龙虾,是优良淡水螯虾类品种,个体大、病害少、易养殖,发展前景广阔。自从20世纪90年代引进国内后,已突破室内人工育苗技术,并基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工繁育流程体系,即每年10月亲虾进入温室,越冬培育至翌年3-4月进... 红螯螯虾又称澳洲蓝龙虾,是优良淡水螯虾类品种,个体大、病害少、易养殖,发展前景广阔。自从20世纪90年代引进国内后,已突破室内人工育苗技术,并基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工繁育流程体系,即每年10月亲虾进入温室,越冬培育至翌年3-4月进行交配,随后进行抱卵虾培育,至产出第1批苗;产空虾重新交配繁殖,雌虾在育苗周期内可交配、产卵3次以上(Cheng等,2020;陈奕彬等,2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体系 红螯螯虾 淡水螯虾 人工繁育 育苗周期 前景广阔
下载PDF
罗氏沼虾小棚养殖效益高
17
作者 彭俊 郭建林 +4 位作者 张爱明 姜建湖 李倩 陈建明 杨必成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0期31-32,共2页
本文旨在结合罗氏沼虾生物学特性对现有小棚养殖模式进行优化和探索配套养殖技术,为小棚增加适养品种,实现虾农增收致富提供新样板。一、小棚搭建与准备。1.养殖环境。试验选址为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坍镇,总养殖面积为19.2亩,小棚32个。
关键词 增收致富 罗氏沼虾 江苏省盐城市 养殖模式 养殖环境 养殖面积 养殖效益 射阳县
下载PDF
密度对罗氏沼虾种虾存活率、抱卵率、水质、水体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8
作者 李倩 孙丽慧 +6 位作者 张海琪 姜建湖 陈建明 彭俊 杨必成 高令梅 郭建林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0,共12页
为探讨保种期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种虾合理的放养密度,实验以温室保种期的种虾为研究对象,雌雄比例2﹕1,雌虾初始体重为(17.95±1.11)g,雄虾初始体重为(21.39±1.63)g,设置3个放养密度:LD(1.0 kg/m^(3))、MD(1.... 为探讨保种期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种虾合理的放养密度,实验以温室保种期的种虾为研究对象,雌雄比例2﹕1,雌虾初始体重为(17.95±1.11)g,雄虾初始体重为(21.39±1.63)g,设置3个放养密度:LD(1.0 kg/m^(3))、MD(1.5 kg/m^(3))、HD(2.0 kg/m^(3)),研究了密度对罗氏沼虾种虾抱卵率、存活率、水质、水体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质未稳定前,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升高,HD组显著高于LD组(P<0.05)。水质稳定后各密度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LD组和MD组雌虾的抱卵率显著大于HD组(P<0.05),LD组和MD组无显著差异(P>0.05)。存活率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放养密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的规格,小规格虾的比例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水体中氨氮含量最高时,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为HD组的指示物种。肠道微生物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采样时间,放养密度对罗氏沼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无显著影响。但当水体中氨氮含量最高时,潜在病原菌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的占比在MD组和HD组有所升高,说明密度引起的水质变化显著影响中高密度组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综上,建议保种期罗氏沼虾的放养密度以1.0 kg/m^(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密度 水质 高通量测序 水体细菌群落 肠道微生物 种虾 罗氏沼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