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性幻听与其自杀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亚芳 张崇丽 陈策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性幻听与其自杀观念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言语性幻听分为言语性幻听组(42例)和无言语性幻听组(36例);根据患者有无自杀观念分为自杀观念组... 目的:研究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性幻听与其自杀观念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言语性幻听分为言语性幻听组(42例)和无言语性幻听组(36例);根据患者有无自杀观念分为自杀观念组(45例)和无自杀观念组(33例),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幻听分量表(PSYRATS-AH)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解释、情绪特征、权威信念、恶意信念、抵抗幻听等言语性幻听5个维度的分值,并分析其与自杀观念的相关性。结果:言语性幻听组患者有自杀观念率显著高于无言语性幻听组(P<0.05);自杀观念组患者认知解释、情绪特征、权威信念、恶意信念评分显著高于无自杀观念组,自杀观念组患者抵抗幻听评分显著低于无自杀观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性幻听与其自杀观念具有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认知解释、情绪特征、权威信念、恶意信念4个维度的言语性幻听分值与自杀观念评分呈正相关(P=0.035、0.044、0.038、0.04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性幻听与其自杀观念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且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性幻听的认知解释、情绪特征、权威信念、恶意信念等维度分值越高,其自杀观念越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言语性幻听 自杀观念 相关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现实导向训练对患有肺结核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技能影响
2
作者 李秀丽 张崇丽 +1 位作者 吴玲玲 孟倩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开展现实导向训练对患者生活技能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患者来源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共50例,依据信封抽取法,... 目的:探讨针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开展现实导向训练对患者生活技能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患者来源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共50例,依据信封抽取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措施,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用现实导向训练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分值,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技能评分,包括社会功能缺陷量表以及康复状态量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继续比较上述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对韦氏记忆量表(WMS)、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采用现实导向训练干预方式,提高患者生活技能,优化社会适应能力,改良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 精神分裂症 生活技能 现实导向训练
下载PDF
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传统治疗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洪沪津 万丹丹 +2 位作者 陈光东 叶鑫武 陈策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4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药物治疗的增效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奥氮平片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研究组接受团体心理...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药物治疗的增效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奥氮平片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研究组接受团体心理治疗+奥氮平片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抑郁症状方面及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精神分裂症状、抑郁症状及社会功能缺陷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01)。经6周治疗,研究组抑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实行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其抑郁情绪,减少阴性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抑郁情绪 社会功能
下载PDF
正念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及病耻感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亚芳 朱文标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7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精神分裂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精神分裂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正念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怜悯水平、病耻感水平、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①干预前两组患者SCS-C、SSMI-C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CS-C评分明显上升、SSMI-C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SCS-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SMI-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②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疗法运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的提高患者自我怜悯水平、降低患者的病耻感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正念疗法 自我怜悯 病耻感
下载PDF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肌酶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洪沪津 徐枝楼 叶鑫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4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清中心肌酶谱数值,并同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照,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病情变化。结果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入... 目的探讨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4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清中心肌酶谱数值,并同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照,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病情变化。结果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时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且与患者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病情得到控制后,患者的心肌酶谱的各项指标都逐渐下降并转为正常。结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肌酶的活性明显增高,且与患者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上检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肌酶谱对其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酶 苯丙胺 精神障碍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颅脑MRI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凌凯 戴伯坚 +6 位作者 马邦程 黄子夜 陈杰 金晓庄 应孝全 陈鑫亮 李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颅脑MRI特征及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MRI检查,分析MRI特征与症状关系。结果观察组中,在左右侧胼胝体与穹隆下方距离、距离穹隆下方水...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颅脑MRI特征及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MRI检查,分析MRI特征与症状关系。结果观察组中,在左右侧胼胝体与穹隆下方距离、距离穹隆下方水平距离、脑室面积高于对照组,呈正相关(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中,大脑左右呈现出不对称情况,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在靠近胼胝体位置相对较厚,影像学指标与阳性症状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7
作者 陈德沈 刘立滢 +2 位作者 贾碎林 杨晓丽 惠李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8期19-21,30,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影响因素,为减少患者躯体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7~12月本院住院精神病患者208例,其中患有躯体疾病98例,为观察组,110例没有躯体疾病,为对照组。分析躯体疾病类型和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影响因素,为减少患者躯体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7~12月本院住院精神病患者208例,其中患有躯体疾病98例,为观察组,110例没有躯体疾病,为对照组。分析躯体疾病类型和影响因素。结果主要躯体疾病为高血脂症、脂肪肝/肝功异常和心脏病/ECG异常。观察组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为(46.26±6.39)岁和(11.54±2.60)年,多于对照组的(38.11±4.72)岁、(6.37±1.44)年(P〈0.05);观察组〈30岁、30~60岁和〉60岁比率分别为19.39%(19,98)、38.78%(38/98)、41.83%(41/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1年、1~3年和〉3年比率分别为16.33%(16/98)、40.82%(40/98)、42.85%(42/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次数≤2次和〉2次比率分别为41.84%(41/98)、58.16%(57/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剂量用药/低剂量用药比率分别为60.20%(59/98)/39.08%(39/98),对照组为50.91%(56/110)/49.09%(54/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80%(39/98),多于对照组的11.82%(13/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与年龄、病程、住院次数、用药剂量和并发症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躯体疾病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中药薰洗治疗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洪沪津 徐枝楼 何丽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5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薰洗治疗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中药薰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失眠症疗效评定... 目的探讨中药薰洗治疗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中药薰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失眠症疗效评定标准等来评价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镇静催眠药物使用情况及睡眠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中药薰洗对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除思维障碍以外的其他症状的改善都有效果(P<0.05),对老年期精神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无差异(P>0.05),治疗组睡眠改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睡眠改善有效率为65.3%;中药薰洗对老年期精神病患者镇静催眠的使用率由63%降到21%。结论中药薰洗能改善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睡眠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无明显副作用和依赖性,操作简单方便,适合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薰洗 老年期精神病 精神症状
下载PDF
血清色氨酸羟化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水平对拉莫三嗪精准用药治疗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立滢 郑胜丽 陈光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3期857-861,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色氨酸羟化酶(TPH)、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水平评估拉莫三嗪精准用药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发作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青少年BD抑郁发作患儿... 目的探讨血清色氨酸羟化酶(TPH)、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水平评估拉莫三嗪精准用药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发作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青少年BD抑郁发作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拉莫三嗪精准用药治疗,治疗4周评价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将患儿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2组患儿基线资料、治疗前血清TPH、GSK-3β水平。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TPH、GSK-3β水平的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血清TPH、GSK-3β水平对拉莫三嗪精准用药治疗BD抑郁发作疗效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TPH、GSK-3β水平对拉莫三嗪精准用药治疗BD抑郁发作疗效的预测评估价值。结果187例BD抑郁发作青少年患儿经拉莫三嗪精准用药治疗4周,有效156例,无效31例,有效率为83.4%。无效组患儿治疗前血清TPH水平低于有效组,血清GSK-3β水平高于有效组(t=6.920、4.648,P<0.001)。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D抑郁发作患儿治疗前血清TPH、GSK-3β水平呈负相关(r=-0.173,P=0.018)。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TPH、GSK-3β是拉莫三嗪精准用药治疗BD抑郁发作疗效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TPH、GSK-3β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评估BD抑郁发作患儿疗效的曲线下面积>0.70,具有一定的预测评估价值。决策曲线显示,在阈值0~1.0内,治疗前血清TPH、GSK-3β联合预测评估拉莫三嗪精准用药治疗BD抑郁发作患儿疗效的净收益率优于单独的净收益率,且净收益率>0,有临床意义。结论血清TPH、GSK-3β水平对拉莫三嗪精准用药治疗青少年BD抑郁发作疗效具有良好的预测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青少年 拉莫三嗪 色氨酸羟化酶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下载PDF
年轻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包爱俩 叶和珍 石小姑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00例年龄<40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80例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采取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问卷进行社会支持情况调查,将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社...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00例年龄<40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80例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采取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问卷进行社会支持情况调查,将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并将两组不同年龄的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较国内常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较正常人能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但其社会支持度低于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充分评估并给予护理干预,帮助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乳腺癌患者 社会支持 护理对策
下载PDF
酒精依赖患者戒断后复饮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伟 黄子夜 +1 位作者 沙建敏 杜江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后复饮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0例单纯酒精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戒断治疗出院后随访,并分为复饮组和未复饮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社会人口资料、家庭环境及戒断期认知功能与复饮...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后复饮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0例单纯酒精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戒断治疗出院后随访,并分为复饮组和未复饮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社会人口资料、家庭环境及戒断期认知功能与复饮的关系。结果剔除失联患者21例,复饮组67例,未复饮组42例,两组治疗前饮酒量、饮酒频数、伴人格改变、伴情感症状、单身/离异、经济状况、受教育年限、酗酒家族史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戒断期间注意力DST、CPT-IP,记忆力:S/VM、SS、DS,执行力WCST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率有明显差异(P〈0.05)。饮酒量、伴情感症状、家庭亲密度、家庭组织性、家庭独立性、注意力、执行力是酒精依赖戒断后复饮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酒精依赖患者既往饮酒量大,伴随情感症状,家庭环境缺乏亲密度、组织性、独立性及戒断期缺乏注意力和执行力者复饮可能大,应重视家庭环境管理和心理治疗改善患者戒断期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戒酒治疗 复饮 认知功能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温州市养老院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金红 刘万才 蒋建萍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466-468,共3页
目的调查温州市养老院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式从温州市5个养老院中抽取常驻老年人100人,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老年人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可能影响老年人睡眠的一... 目的调查温州市养老院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式从温州市5个养老院中抽取常驻老年人100人,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老年人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可能影响老年人睡眠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随机抽取调查的100名养老院老年人PSQI平均分为(9.62±0.43),其中39名存在睡眠障碍(PSQI总分≥7分),占39.0%;经单因素分析,影响老年人睡眠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文化水平、婚姻状况、月经济收入、居住类型、患有基础疾病、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环境情况及自我健康管理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患有基础疾病、存在心理状况、社会支持、居住环境及自我健康管理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州市养老院老年人存在一定睡眠障碍,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婚姻状况、患有基础疾病、存在心理状况、社会支持及居住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疗养院 睡眠障碍 数据收集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酒精依赖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 黄子夜 +2 位作者 沙建敏 高国栋 杜江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9期60-62,66,共4页
目的调查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酒精依赖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酒精依赖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患者术后的健康状况以及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调查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酒精依赖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酒精依赖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患者术后的健康状况以及生存质量,分析该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年内戒断率90.3%(28/31)。治疗后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较术前良好19例,占61.3%,感觉较术前好了一些10例,占32.3%,觉得和术前差不多2例,占6.5%,无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较术前差的患者。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术后12个月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各领域得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调查结果显示术后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一般健康状况、生存质量领域得分及自我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酒精依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 酒精依赖 健康状况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心理及认知联合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林小容 林崇光 杨晓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及认知联合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BAD)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该院精神科就诊的BAD躁狂发作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丙戊酸钠片治疗,开始先400 mg/d,逐... 目的探讨心理及认知联合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BAD)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该院精神科就诊的BAD躁狂发作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丙戊酸钠片治疗,开始先400 mg/d,逐渐加量增至(800~1600)mg/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再加以心理及认知联合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WAIS-RC量表各项评分及WMS量表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干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11,P<0.05)。结论心理及认知联合干预用于BAD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较肯定,能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心理干预 认知干预
下载PDF
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叶嘉恩 林莲琴 +1 位作者 山赟 李秀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特征及社会功能。方法本文通过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对30名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和28名健康者(对照组)及我院接诊单纯性抑郁症患者26例(抑郁症组),进行社会功能评估,并... 目的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特征及社会功能。方法本文通过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对30名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和28名健康者(对照组)及我院接诊单纯性抑郁症患者26例(抑郁症组),进行社会功能评估,并分别对三组进行记忆、学习、注意及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定。结果抑郁症组DAS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组与对照组比较,其DAS总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的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会呈现社会认知以及行为功能的损害,并伴有较为突出的焦虑及病耻感等社会心理问题;在精神病的防治过程中,该部分患者社会心理问题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缓解期 认知 社会功能
下载PDF
正念认知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林小容 林崇光 杨晓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BA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精神科就诊的BAD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丙戊酸钠片治疗,起始剂量400 mg/d,逐渐加量增至800~1...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BA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精神科就诊的BAD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丙戊酸钠片治疗,起始剂量400 mg/d,逐渐加量增至800~1600 mg/d。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再加正念认知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正念认知干预BAD患者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正念认知干预 心理健康状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综合性康复干预对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小容 林崇光 杨晓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0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干预对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BAD)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精神科就诊的稳定期BAD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综...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干预对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BAD)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精神科就诊的稳定期BAD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综合性康复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均8周。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和社会功能的变化,随访1年比较其复发率。结果干预8周后,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χ^2 =4.05,P<0.05);同时两组患者YMRS评分、SDS评分和SD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随访1年,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分别为17.78%(8/45)和37.78%(17/45),干预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4.49,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干预用于稳定期BAD患者的效果较确切,能明显改善躁狂和抑郁症状,调节患者的情绪,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能降低其病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稳定期 综合性康复干预 情绪 社会功能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转化生长因子-β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应孝全 戴伯坚 叶鑫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组(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组(22例)和轻中度组(7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各指标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价值。结果重度组年龄、独居占比、IL-17、IL-23、TGF-β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组,受教育时间短于轻中度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独居(OR=4.162,95%CI:1.125~15.398)、IL-17(OR=5.057,95%CI:2.774~9.219)、IL-23(OR=4.462,95%CI:1.892~10.523)、TGF-β(OR=3.331,95%CI:1.174~9.451)水平是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7、IL-23、TGF-β及三者联合对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均有诊断价值(P<0.05)。结论AD患者IL-17、IL-23、TGF-β水平与其认知功能情况有关,临床工作中可将其用于针对AD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转化生长因子-Β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男性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秋蝉 卓喜乐 陈小帆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2期3894-3895,共2页
酒精依赖即当患者饮酒时间、饮酒量已高达某程度,合并发生某些不能控制自身行为,以及躯体化症状、戒断症状等状况。酒精依赖已是目前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 酒精依赖即当患者饮酒时间、饮酒量已高达某程度,合并发生某些不能控制自身行为,以及躯体化症状、戒断症状等状况。酒精依赖已是目前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男性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超敏C反应蛋白 饮酒时间 饮酒量 躯体化症状 戒断症状 认知功能 高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额纹除皱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额部皮肤油脂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浩 姜德国 朱盛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额纹除皱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额部皮肤油脂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额部皱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A型肉毒毒素额部肌肉内注射治疗。A组患者注射总剂量为10 U,B组患者...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额纹除皱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额部皮肤油脂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额部皱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A型肉毒毒素额部肌肉内注射治疗。A组患者注射总剂量为10 U,B组患者注射总剂量为20 U。比较两组患者额纹除皱临床疗效、额部皮肤油脂分泌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显示,B组患者除皱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97.5%vs80.0%,P<0.05)。与注射前相比,两组注射后4周、8周时额部皮肤油脂分泌水平降低(P均<0.05),而注射后16周时额部油脂分泌水平与注射前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和B组两两比较显示,A组和B组注射前、注射后4周、8周、16周时额部油脂分泌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和2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额纹除皱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显著减少注射后4周、8周时额部皮肤油脂分泌。与肌肉内注射10 U相比,注射20 U患者除皱总有效率显著升高,而对额部皮肤油脂分泌及不良反应影响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可选用20 U的注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额纹 除皱 油脂分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