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严重呼吸衰竭 被引量:19
1
作者 崔恩海 潘小丽 +1 位作者 邱东华 陶德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评价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3 3例符合插管指征的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其中 2 1例应用面罩通气 ,其余 12例建立了人工气道 ,总结对比两组的... 目的 :评价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3 3例符合插管指征的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其中 2 1例应用面罩通气 ,其余 12例建立了人工气道 ,总结对比两组的疗效与结果。结果 :1 两组的通气效果接近 :通气治疗 1h后动脉血气pH值、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两组均已开始有明显改善 (P均 <0 0 0 5 ) ,其变化量 (△pH、△PaCO2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P >0 1) ;2 4h后两组血气均继续改善 (P均 <0 0 0 1) ,△pH、△PaCO2 两组间也无明显差异 (P >0 1,P >0 0 5 )。 2 一周后病情基本变化与最终转归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2 5 ,P >0 9) ,但面罩组 1周内脱机成功 7/ 2 1(占 3 3 3 % ) ,优于人工气道组 1/ 12 (占 8 3 % )。 3 面罩组呼吸机应用时间和RICU住院时间均较人工气道组短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少。结论 :经面罩机械通气不但具有应用迅速、操作简单、痛苦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而且疗效肯定 ,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可作为首选方式 ;而人工气道则为经典的和不可或缺的联接方式 ,应作为必要时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慧 陆华东 钱彩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0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接治的6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接治的6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理指标、生活质量指数、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情感功能和症状上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在社会交往和13常活动上两组改善程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BM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上的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综合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甲状腺功能减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费静静 华锋 +1 位作者 周玮 陆晨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5期134-135,13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OSAHS合并CHF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2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nCPAP治疗;...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OSAHS合并CHF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2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nCPAP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尿钠肽值(BNP)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常规药物联合nCPAP治疗6个月后,AHI、LVDd、BNP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最低SaO2、LVEF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 nCPAP治疗可消除呼吸暂停,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力衰竭,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力衰竭 正压通气
下载PDF
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海云 董晓辉 华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0期15-17,21,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10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依据甲状腺功能分为对照组58例与正常甲状腺...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10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依据甲状腺功能分为对照组58例与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组43例。收集入选者基本情况、疗效、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情况等资料,分析两组机械通气率、气管插管率及好转率的差异。结果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对照组)与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组的好转率分别为100.0%和90.7%,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分别为25.7%和62.8%,气管插管率分别为5.2%和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与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组PaCO_2分别为(62.8±18.6)mmHg、(74.7±21.2)mmHg,pH值分别为(7.358±0.096)、(7.294±0.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率发生率高,提示甲状腺功能检测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T3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下载PDF
综合医院专科-社区合作管理对社区哮喘患者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双美 毛伟 叶国芬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7期118-120,共3页
目的评价综合医院呼吸哮喘专科-社区合作管理模式对社区哮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及控制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专科-社区合作型哮喘防治及管理体系,加强对社区哮喘患者的管理,并随机选取该模式管理1年以上的98例来自社区的哮喘患者,比较管理... 目的评价综合医院呼吸哮喘专科-社区合作管理模式对社区哮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及控制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专科-社区合作型哮喘防治及管理体系,加强对社区哮喘患者的管理,并随机选取该模式管理1年以上的98例来自社区的哮喘患者,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哮喘知识掌握情况及疾病控制情况。结果应用专科-社区合作模式管理后,患者对哮喘的疾病本质、诱发因素、病情监测、用药知识及治疗目标等认知率较管理前明显提高;ACT评分提示患者疾病控制状况明显好转;肺功能改善,FEV1%预计值及PEF%预计值显著提高(P<0.05)。结论综合医院专科-社区合作管理模式在社区哮喘患者疾病认知及控制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社区 健康管理 疾病控制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行多导睡眠检测仪监测的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26
6
作者 钦玲玲 陆华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6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行多导睡眠检测仪监测的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行多导睡眠检测仪监测的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于监测前、监测中及监测后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心理SAS评分、两组监测成功率及监测失败原因、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监测结束后,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分别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且干预组的SAS评分[(35.49±6.2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1.35±7.39)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监测成功28例,监测失败2例,干预组监测成功率达93.3%(28/30)。对照组监测成功26例,监测失败4例,干预组监测成功率达86.7%(26/30),两组监测成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行多导睡眠检测仪监测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监测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检测仪 舒适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nCPAP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丽亮 张特 李晓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1期21-22,3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9例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筛选出来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研究组分为...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9例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筛选出来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研究组分为:轻中度组18例(AHI≤30)和重度组21例(AHI>30)。采用nCPAP呼吸机每晚7~9h的治疗,持续12周,比较治疗前后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SaO2最长低通气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尿钠肽值(BNP)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在使用nCPAP治疗12周后,AHI、最长低通气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最低SaO2和平均SaO2则显著上升,LVDd、LVEF、BNP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nCPAP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低氧血症,还能改善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慢性心力衰竭 持续气道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对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胡建花 陆华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6期145-147,151,共4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60例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60例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依从率分别为96.7%、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2,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中的症状部分、活动能力、疾病影响、总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干预组患者的SGRQ评分中的症状部分、活动能力、疾病影响、总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 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鼻间歇与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沈金月 钟紫外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3期20-23,共4页
目的对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0例,随机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各45例,分别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 目的对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0例,随机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各45例,分别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及相关参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Pa O2、PH值均显著升高,Pa CO2显著降低(P<0.05)。治疗1 h间歇组Pa O2、PH值均显著高于持续组(P<0.05),两组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两组Pa O2、Pa C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i O2、MAP均显著降低,OI显著升高(P<0.05)。治疗1 h、12 h间歇组OI均显著高于持续组(P<0.05),治疗12 h间歇组Fi O2显著低于持续组(P<0.05)。间歇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持续组,氧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持续组(P<0.05)。间歇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持续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较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更迅速改善患儿通气和氧合,降低氧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并可能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时心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姬月华 陆华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2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时的心功能变化。方法 OSAHS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56例,健康人46例及稳定型冠心病患者51例均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OSAHS...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时的心功能变化。方法 OSAHS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56例,健康人46例及稳定型冠心病患者51例均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OSAHS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OSAHS患者AHI、SDNN、SDANN、RMSSD及PNN50指标均显著好于其他研究对象,且重度OSAHS患者这五项指标显著性高于其他患者(P<0.05)。治疗后OSAHS患者这五项指标显著性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率高于冠心病患者,但这些患者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OSAHS 心率异常 正压通气 疗效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NT-proBNP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烨强 华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7例ARDS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根据柏林标准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住院期间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7例ARDS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根据柏林标准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住院期间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因素、NT-pro BNP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住院期间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严重程度患者APACHEⅡ、Murray、NT-pro BNP、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p 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Murray、NT-pro BNP与ARD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95、0.545、0.563,P<0.05)。APACHEⅡ、Murray分别与NT-pro BNP呈正相关(r=0.584、0.544,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年龄、APACHEⅡ、Murray、NT-pro BNP、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p H值、氧合指数、肺外器官衰竭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Murray、NT-pro BNP、肺外器官衰竭数目是ARDS近期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氧合指数是保护因素(P<0.05)。NT-pro BNP对ARDS预后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截点为333.92 pg/m L,灵敏度为81.92%,特异度为91.89%,约登指数为0.732。结论血浆NT-pro BNP有助于早期判断ARDS严重程度及住院期间预后,可作为临床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 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寅 陆华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4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8月~2018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老年OSAHS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8月~2018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老年OSAHS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00例与中重度组40例,两组均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监测,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组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百分比(T90%)高于轻度组,最低血氧饱和度(minimum blood oxygen saturation,LSaO_2)、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 blood oxygen saturation,MSaO_2)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超氧化物酶(superoxide enzyme,SOD)低于轻度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0例患者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HI、T90与MDA呈显著正相关性,与T-AOC、SOD呈显著负相关性;LSaO_2、MSaO_2与T-AOC、SOD呈显著正相关性,与MDA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SAHS患者伴随有氧化应激的激活,两者存在相关性,氧化应激状态的检测可评价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老年 氧化应激 相关性
下载PDF
NK细胞抗肿瘤机制及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史聪丽 沈涯 +3 位作者 徐志国 华锋 刘乐锋 杜为 《右江医学》 2023年第4期366-369,共4页
NK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依赖骨髓或胸腺微环境分化、发育成熟,是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时无需预先致敏,不依赖抗体与补体结合且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NK细... NK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依赖骨髓或胸腺微环境分化、发育成熟,是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时无需预先致敏,不依赖抗体与补体结合且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NK细胞通过与活化受体和抑制受体的结合调控正向和负向信号平衡,活化的NK细胞分泌T-bet、EOMES(Eomesodermin)、IgG低亲和力FcγⅢ受体(CD16)、细胞因子、颗粒酶和穿孔素等介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和免疫调节作用。本文概述NK细胞抗肿瘤机制、方法和NK细胞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及趋势,旨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NK)细胞 抗肿瘤机制 NK细胞受体 N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NK细胞衔接器
下载PDF
恩度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特 刘大海 +1 位作者 王斌 李晓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恩度+GP方案和泰... 目的探讨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恩度+GP方案和泰索帝单药方案化疗2周期。按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rnofsky评分(KPS)评价生活质量(QOL),按照NCICTC3.0标准评价毒副作用。结果试验组完全缓解(CR)者0例(0),部分缓解(PR)者16例(33.3%),稳定(SD)者20例(41.7%),疾病进展(PD)者12例(25.0%),总有效率为33.3%(16/48),临床受益率为75.0%(36/48);对照组CR者0例(0),PR者8例(14.3%),SD者8例(14.3%),PD者40例(71.4%),总有效率为14.3%(8/56),临床受益率为28.6%(16/56),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主要有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及恶心呕吐等,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GP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优于泰索帝单药治疗,能明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恩度 GP方案 泰索帝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志聪 王斌 +1 位作者 华锋 崔恩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PAI-1、t—PA、抗凝血酶原Ⅲ(AT-Ⅲ)、动脉血氧分压(PO2)及氧合指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PAI-1、t—P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T-Ⅲ水平显著升高(P〈0.05),动脉PO2及氧合指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PAI-1、t—PA水平,提高血清AT-Ⅲ水平、动脉血PO2及氧合指数,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肺损伤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呼出气冷凝液CEA、P53蛋白、miRNA21检测对孤立性肺结节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家友 周凌燕 +5 位作者 张丽娟 华锋 马志红 沈绮斌 王斌 崔恩海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7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P53蛋白、miRNA21在肺癌组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6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胸外科孤立性肺结节需手... 目的探讨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P53蛋白、miRNA21在肺癌组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6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胸外科孤立性肺结节需手术切除患者51例,根据术后病理将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分为肺癌组35例、非肺癌组16例,同期体检者1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集呼出气冷凝液、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CE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P53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PCR法)测定miRNA21水平,分析呼出气冷凝液CEA、P53蛋白、miRNA21对孤立性肺结节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EBC的CEA、P53蛋白、miRNA21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肺癌组与对照组(P<0.05);肺癌组患者EBC中CEA、P53蛋白、miRNA21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TNM、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EBC的CEA、P53蛋白、miRNA21对孤立性肺结节早期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单项检测(AUC 0,931 P<0.05)。结论联合检测呼出气冷凝液CEA、P53蛋白、miRNA21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早期肺癌的筛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冷凝液 癌胚抗原 P53蛋白 miRNA21 孤立性肺结节 早期肺癌、诊断价值 相关性
下载PDF
动态D-二聚体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判断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华锋 朱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06-2108,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度的预测作用,以指导临床救治。方法按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重症CAP的界定,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132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度的预测作用,以指导临床救治。方法按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重症CAP的界定,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132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动态检测住院24h及72h的D-二聚体水平、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severityindex,PSI)分级、C反应蛋白(CRP)水平。判断各项指标对CAP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结果普通CAP组患者的24h及72h血浆D-二聚体、CRP水平均明显低于重症C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h及72hCRP预测重度CAP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与97.9%,但特异度低分别为28.5%与39.3%;以1.0mg/L为截断值,入院24h及72hD-二聚体水平的预测敏感度为37.5%和60.4%,特异度为61.9%和59.5%;同时,72hD-二聚体的AUC值为0.76[95%CI(0.68,0.85)]明显高于入院24hD-二聚体、CRP和PSI分级评分(P<0.05)。并联72hD-二聚体水平与PSI结果 ,略微提高预测的敏感性。结论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一个良好的措施用于CAP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后 D-二聚体 动态检测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丁国宏 李继承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1期108-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32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32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系统的、精心的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护理前与护理后6个月的心理变化;应用生存质量测评表(QOL-UCC)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QOL-UC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给予系统的、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提升满意度,降低其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利于病情的控制及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干预 初治肺结核 服药依从性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综合康复教育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白植琴 费静静 华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2期97-99,103,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教育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教育措施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对比...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教育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教育措施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3个月后肺功能、6 min步行实验并评价自我效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EV1、FEV1/FVC、PEFR、MVV均明显改善,FEV1、FEV1/FVC、MVV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实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改善明显,Ⅰ级较对照组明显减少,Ⅲ级、Ⅳ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呼吸症状管理、体力活动管理、情绪管理、环境管理、安全行为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教育措施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疾病管理效果,改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教育 康复训练 运动能力 自我管理
下载PDF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六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特 罗小春 +1 位作者 王斌 崔恩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039-204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的水平。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住院,经病理确诊的机化性肺炎患者8例,对其进行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综合分析。结果 8例机化性肺...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的水平。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住院,经病理确诊的机化性肺炎患者8例,对其进行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综合分析。结果 8例机化性肺炎患者中,1例为药物引起,1例合并结缔组织病,其余6例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均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6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58.5±4.2)岁。发热、咳嗽、胸闷和肺部湿啰音是主要临床表现。肺功能显示弥散性通气障碍6例,限制性通气障碍5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血白细胞(7.6±2.3)×109/L,C反应蛋白(42.3±15.2)mg/L。全部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均缓解,随访12个月,病情仍稳定。其中5例口服糖皮质激素12个月,1例口服糖皮质激素2个月后自行停药。结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学检查,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隐源性机化性 穿刺术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