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50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钱卫良 叶利洪 +2 位作者 陈永良 陶水祥 尚庆亚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11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膀胱癌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医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00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20 mg丝裂霉素加50 mL生理盐... 目的观察膀胱癌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医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00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20 mg丝裂霉素加50 mL生理盐水膀胱灌注18次,治疗组采用30 mg吡柔比星加50 mL生理盐水膀胱灌注18次。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复发率为12.00%,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00%,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有效预防膀胱癌的复发,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柔比星 膀胱灌注 膀胱癌 复发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对BPH伴膀胱结石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钱卫良 叶利洪 +2 位作者 陈永良 陶水祥 尚庆亚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手术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膀胱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依据患者知情同意将其中22例设为A组,21例设为B组,31例设为C组。结果 A组患者无... 目的了解不同手术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膀胱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依据患者知情同意将其中22例设为A组,21例设为B组,31例设为C组。结果 A组患者无手术方案更改者,B患者手术方案更改率为4.8%,C组患者手术方案更改率为22.6%。C组患者手术方案更改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置管时间显著少于A组和B组(P<0.05)。各组内对照显示,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剩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选择良好的适应证,采取经尿道激光碎石同期行TURP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疗效确切,损伤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手术方法 疗效
下载PDF
肾下盏解剖结构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肾下盏结石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3
3
作者 叶利洪 李雨林 +4 位作者 李王坚 陈永良 陶水祥 蒋小强 娄纪祥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下盏解剖结构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肾下盏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肾下盏结石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3~78岁,平均51岁。平均身高169.8cm,平均体质量71.2kg。均行IVU检查,测量... 目的探讨肾下盏解剖结构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肾下盏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肾下盏结石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3~78岁,平均51岁。平均身高169.8cm,平均体质量71.2kg。均行IVU检查,测量肾盂输尿管与肾下盏漏斗部夹角、肾下盏漏斗部长度及最窄处宽度,分析其与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疗效间的关系。结果本组60例中,42例治愈,年龄(50.1±14.6)岁,体质量(71.4±5.5)kg,身高(169.8±5.1)cm,结石最大径(10.9±2.1)mm,结石面积(85.4±9.5)mm2,盏颈长度(36.3±3.7)mm,盏颈宽度(4.9±1.4)mm;18例未治愈,年龄(51.7±11.7)岁,体质量(70.6±4.7)kg,身高(169.9±6.4)cm,结石最大径(11.3±2.4)mm,结石面积(82.5±8.6)mm2,盏颈长度(37.2±2.3)mm,盏颈宽度(4.8±1.9)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盂输尿管与肾下盏漏斗部夹角治愈组为(63.4±23.2)°,未治愈组为(45.3±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角≥45。者清石率为84.6%,〈45。者清石率为4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肾盂输尿管与肾下盏漏斗部夹角进行分组,夹角〉90°组治愈率为92.3%(12/13),夹角30°~90°组为73.2%(30/41),夹角〈30°组为0%(0/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与肾下盏漏斗部夹角是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2,P〈0.05)。结论肾盂输尿管与肾下盏漏斗部夹角大小直接影响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夹角越小,碎石效果越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 肾下盏结石
原文传递
转染IκB激酶2的显性负性突变体的受者树突状细胞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延长肾移植大鼠生存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深 樊彩斌 +2 位作者 温端改 侯建全 欧阳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42-2546,I0002,共6页
目的 探讨转染Adv-IκB激酶2的显性负性突变体(IKK2dn)基因并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树突状细胞(DC)诱导产生的CD4+ CD25-T细胞回输是否延长同种异体肾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获取和培养受者Lewis大鼠骨髓源性DC,转染IK... 目的 探讨转染Adv-IκB激酶2的显性负性突变体(IKK2dn)基因并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树突状细胞(DC)诱导产生的CD4+ CD25-T细胞回输是否延长同种异体肾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获取和培养受者Lewis大鼠骨髓源性DC,转染IKK2dn基因并负载BN大鼠可溶性抗原,与BN大鼠的T细胞初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72 h后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筛选CD4+ CD25-T细胞.肾移植受者为Lewis大鼠,分为初始T细胞组、Adv0-CD4+T细胞组、CD4+CD25-T细胞组、排斥组,术前7d分别输注1×107个初始CD4+T细胞、Adv-0-DC诱导产生的CD4+ CD25-T细胞、Adv-IKK2dn-DC诱导产生的CD4+ CD25-T细胞和等量生理盐水,供者均为BN大鼠.另设第三方供者组,术前处理同治疗组,供者为Wistar大鼠.移植术后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时间和发生排斥反应;测定受者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10、γ-干扰素(IFN-γ)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监测血肌酐(Cr)水平;病理学检查评定排斥级别.结果 CD4+ CD25-T细胞组肾移植大鼠生存时间为(28.50 ±2.36)d,较其他各组显著延长(P<0.01);与其他各组比较,CD4+ CD25-T细胞组表达高水平IL-10和TGF-β(P<0.05);与排斥组、Adv0-CD4+T细胞组、第三方供者组比较,CD4+ CD25-T细胞组低表达IL-2和IFN-γ(P<0.05);CD4+ CD25-T细胞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5);病理学检查CD4+CD25-T细胞组发生排斥反应的病理级别较低.结论 转染IKK2dn基因并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DC诱导产生的CD4+ CD25-T细胞回输可以延长同种异体肾移植大鼠生存时间,并具有针对供者的特异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的IL-10、TGF-β的高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IκB激酶2的显性负性突变体 CD4+CD25-T细胞 肾移植 大鼠
原文传递
冬凌草甲素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利洪 陈永良 +4 位作者 陶水祥 蒋小强 李王坚 钱卫良 何建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2期2984-2988,共5页
目的 观察冬凌草甲素(ORI)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探讨ORI抗前列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应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AO染色法观察细胞胞质中酸性泡囊(acidic vesicular organells,AVO)、... 目的 观察冬凌草甲素(ORI)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探讨ORI抗前列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应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AO染色法观察细胞胞质中酸性泡囊(acidic vesicular organells,AVO)、Western印迹检测MAPI-LC3蛋白水平、RT-PCR技术检测自噬基因beclin 1 mRNA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ORI能有效抑制PC-3细胞增殖,并呈现显著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15 μmol/LORI作用细胞24 h,增殖抑制率达(39.95±3.05)%,48 h后达(51.28±2.91)%.浓度增加至25 μmol/L,抑制率达到(67.94±4.78)%.ORI处理细胞24 h,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细胞缩小变圆,表面微绒毛消失.透射电镜发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且胞质中出现大量双层膜包裹形成的自噬体,内含细胞器或胞质.AO染色可见胞质中AVO的形成.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ORI促进LC3-Ⅰ向LC3-Ⅱ的转化,ORI处理后LC-Ⅱ蛋白水平升高,LC3-Ⅰ/LC3-Ⅱ比值下降.RT-PCR结果显示自噬抑制剂3-MA能阻止ORI引起的beclin 1 mRNA水平上调.结论 冬凌草甲素能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beclin 1的mRNA水平诱导细胞发生自噬.本课题为冬凌草甲素抗肿瘤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冬凌草甲素 自噬 PC-3细胞
原文传递
不同基因型解脲脲原体在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分布 被引量:5
6
作者 单平囡 卢志勇 +5 位作者 谈素红 叶利洪 方雅琴 茹金城 茅利明 宣国红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4-105,84,97,117,共2页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一种共生微生物,也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1],可分为两个生物群u.parvum和u.urealyticum.解脲脲原体可寄生在宿主体内,通常宿主不会出现感染症状,但...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一种共生微生物,也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1],可分为两个生物群u.parvum和u.urealyticum.解脲脲原体可寄生在宿主体内,通常宿主不会出现感染症状,但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黏膜受损的情况下可以大量繁殖而致病[2].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及不孕不育等泌尿生殖道疾病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已有大量文献报道采用液体分离培养法或pcr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解脲脲原体的感染状况[3-4],但对不同基因型解脲脲原体在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研究尚少.为了解浙江省绍兴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不同基因型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特征,本文对分离出的解脲脲原体采用pcr法进行生物群和基因分型检测,为临床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基因型 泌尿生殖系统 感染
原文传递
骨外骨肉瘤一例
7
作者 田国琴 陶水祥 李志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334-1334,共1页
患者女,40岁,2008年12月3日入绍兴县中心医院.因下腹胀痛4 d,伴恶心、呕吐,自以为肠炎服用氧氟沙星片,疼痛无减轻.到基层医院就诊,查B超示:左附件区混合性包块,盆腔积液.尿妊娠试验阴性,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8年11月15日,考虑"黄... 患者女,40岁,2008年12月3日入绍兴县中心医院.因下腹胀痛4 d,伴恶心、呕吐,自以为肠炎服用氧氟沙星片,疼痛无减轻.到基层医院就诊,查B超示:左附件区混合性包块,盆腔积液.尿妊娠试验阴性,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8年11月15日,考虑"黄体破裂"可能,转绍兴县中心医院.B超复查:盆腔包块69 mm×46 mm,盆腔积液.实验室检查:AKP 213 U/L,CA125 102 U/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骨肉瘤 县中心医院 盆腔积液 末次月经 盆腔包块 B超复查 氧氟沙星片 尿妊娠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