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TSGF及hMAM表达指标监测乳腺癌微转移价值初探
1
作者 董学君 郑专 +4 位作者 茹金城 黄黎明 赵雅清 陈建军 王贵珍 《浙江检验医学》 2005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探索TSGF和hMAM表达指标对乳腺癌细胞外周血微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离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IZOL液提取总RNA,作RT-PCR并用β-actin监控;确认的cDNA先作普通PCR扩增,再作荧光定量PCR扩增。血清作 TSGF检测。结果 64例标本... 目的探索TSGF和hMAM表达指标对乳腺癌细胞外周血微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离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IZOL液提取总RNA,作RT-PCR并用β-actin监控;确认的cDNA先作普通PCR扩增,再作荧光定量PCR扩增。血清作 TSGF检测。结果 64例标本有63例确认转录为cDNA,其中乳腺癌43例、良性乳腺肿瘤和正常对照各10例。经普通PCR 后再作荧光定量PCR,乳腺癌hMAM表达阳性率为53.3%、良性乳腺肿瘤和正常对照均无阳性,乳腺癌组与良性乳腺肿瘤或正常对照组间hMAM表达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hMAM表达有显著差异。TSGF阳性率为1.6%,乳腺癌组与良性乳腺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二次PCR的灵敏度可成功检出外周血hMAM的表达,而单次PCR法的灵敏度不够;外周血hMAM表达指标可用于监测乳腺癌细胞微转移,但未见TSGF指标对乳腺癌微转移的监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乳房珠蛋白 RT-PCR TSGF 外周血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致瘤性人类疱疹病毒6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董学君 施长根 +2 位作者 瞿史文 刘忠民 傅佳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 建立致瘤性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HV 6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方法 ,为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HHV 6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HHV 6型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荧光标记探针。先用特异性引物筛选HHV 6 ,其PCR片段克隆入载... 目的 建立致瘤性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HV 6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方法 ,为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HHV 6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HHV 6型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荧光标记探针。先用特异性引物筛选HHV 6 ,其PCR片段克隆入载体 ,再对重组质粒进行筛选、测序及鉴定。确证后的HHV 6DNA片段制成标准品并作为阳性模板 ,开发HHV 6FQ PCR检测系统。用该系统测定研究样品。结果 重组质粒获得的HHV 6DNA产物经 1∶10梯度稀释后 ,制作定量曲线的循环阈值 (Ct)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99。经本反应系统检测的临床标本共135份 ,检测到 16份HHV 6DNA阳性。结论 建立了检测致瘤性HHV 6的FQ-PCR方法 ;此方法较定性PCR技术更为简便、快速、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瘤性 FQ-PCR 人类疱疹病毒6型 阳性 重组质粒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临床标本 果重 特异性引物 稀释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类疱疹病毒7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3
作者 董学君 施长根 +2 位作者 瞿史文 刘忠民 封蔚莹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385,共2页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7型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感染 急疹 CD4^+淋巴细胞 HHV-6 首次 细胞病变 分离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