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优化算法在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一威 商海焦 +4 位作者 单国平 翁邓胡 李剑龙 李浦 狄小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276-280,共5页
目的:研究直接子野优化(DMPO)算法与多目标优化(MCO)算法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优化过程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食管癌患者,将患者在Pinnacle3计划系统的CT图像、勾画的靶区、设计参数和剂量信息等资料,通过DicomRT协议从Pinnacle... 目的:研究直接子野优化(DMPO)算法与多目标优化(MCO)算法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优化过程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食管癌患者,将患者在Pinnacle3计划系统的CT图像、勾画的靶区、设计参数和剂量信息等资料,通过DicomRT协议从Pinnacle3计划系统传输到Ray Station计划系统中。保持照射野设置、处方剂量不变,改用MCO算法重新优化治疗计划,比较两种优化算法在剂量分布、靶区适形指数(CI)与靶区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OAR)剂量、计划设计与执行效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种算法优化的计划结果均能基本满足临床剂量要求,与DMPO相比,MCO计划靶区PGTV适形指数CIpgtv和均匀指数HIpgtv以及靶区PTV的适形指数CIptv均差别不大,但危及器官的受量明显小于前者,其中肺的V10、V20、V30、平均剂量Dmean-l,心脏的V30、V40和平均剂量Dmean-h以及脊髓最大剂量D1cm3-s和平均剂量Dmean-s,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计划的设计时间上来看,MCO计划组明显短于DMPO计划组,而从执行效率上来看,两者差异不大。结论:对于食管癌同期加量三维调强放疗计划,与DMPO算法相比,MCO算法可得到更低的OAR剂量,并且在临床应用上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算法 直接子野优化 多目标优化 食管癌
下载PDF
蒙卡剂量算法(XVMC)在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吉平 王彬冰 +2 位作者 杨静 白雪 张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2087-2089,共3页
目的:比较蒙卡剂量算法(Monte Carlo)和笔形束剂量算法(Finite Site Pencil Beam)在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对计划结果的影响。方法:在MONACO(CMS)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使用其内嵌的光子蒙卡(XVMC)剂量算法和笔形束剂量算法,对5... 目的:比较蒙卡剂量算法(Monte Carlo)和笔形束剂量算法(Finite Site Pencil Beam)在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对计划结果的影响。方法:在MONACO(CMS)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使用其内嵌的光子蒙卡(XVMC)剂量算法和笔形束剂量算法,对5例胸部肿瘤病例比较其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结果:蒙卡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笔形束算法的结果相差较大。结论:对于组织密度差异较大的胸部肿瘤病例,特别是使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时,用XVMC剂量算法评估放射治疗计划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卡剂量算法 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KV—CBCT对头颈部肿瘤治疗摆位误差及靶区物理剂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孙龙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6期1117-1118,共2页
目的旨在探讨KV-CBCT对头颈部肿瘤治疗摆住误差及靶区放疗物理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首次做调强放疗头颈部肿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X、Y和Z轴摆住误差主要分布于.3-3mm,显著高于其他误差区间(P〈0.... 目的旨在探讨KV-CBCT对头颈部肿瘤治疗摆住误差及靶区放疗物理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首次做调强放疗头颈部肿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X、Y和Z轴摆住误差主要分布于.3-3mm,显著高于其他误差区间(P〈0.001),X轴摆位误差.5.42-6.52。均值(0.59±1.13);Y轴摆位误差.8.79-6.34,均值(-0.24±1.62);Z轴摆位误差.7.54-3.26,最小为-7.54,均值(0.21±1.54)。治疗后X轴、Y轴和Z轴线性误差均显著低于校位前(扣10.562,P=0.0032;t=8.562,P=0.0074和t=-11.436,P=0.0021),治疗后Z轴旋转误差显著对于矫正前(t=5.298,P=0.012)。摆位误差在.3-3mm范围内计划B对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平均剂量和原计划相近(P〉0.05)。结论KV-CBCT能够有效纠正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和靶区、危及器官放疗物理剂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V-CBCT 头颈部肿瘤 摆位误差 物理剂量学
下载PDF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两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玉成 程品晶 +4 位作者 陈维军 许亚萍 李建龙 王振华 张强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0-60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使用热塑体模和负压真空垫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治疗肺癌患者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并比较两种摆位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浙江省肿瘤医院121例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 目的:比较分析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使用热塑体模和负压真空垫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治疗肺癌患者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并比较两种摆位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浙江省肿瘤医院121例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热塑体模组(A组)43例,真空负压垫组(B组)78例。在每次治疗之前使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进行扫描,再进行手动配准得出患者左右(X轴)、上下(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大小,并记录其摆位时间。结果:A组和B组X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6 0.09/0.25 0.11 cm,(P<0.05),在Y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7 0.13/0.25 0.15 cm,(P>0.05),在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9 0.13/0.26 0.12 cm,(P<0.05),A组和B组平均摆位时间分别为57.66 s/58.09 s,(P>0.05)。结论:在X轴和Z轴方向上A组优于B组,在Y轴方向上无明显差异,A组摆位时间低于B组。在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肺癌患者时在不考虑患者年龄、心肺功能时热塑体模无疑是最好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体位固定
下载PDF
摆位误差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玉成 陈维军 +7 位作者 单国平 赵凯 史国栋 邵凯南 李浦 杨一威 陈祥 程品晶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8期869-873,共5页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患者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4例肺癌患者进行SBRT计划设计,并将计划移植到Delta4剂量验证模体中进行剂量计算,在Varian 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照射,通过移动治疗床模拟患者左(+X...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患者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4例肺癌患者进行SBRT计划设计,并将计划移植到Delta4剂量验证模体中进行剂量计算,在Varian 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照射,通过移动治疗床模拟患者左(+X)、右(-X)、头(+Y)、脚(-Y)、腹(+Z)、背(-Z)方向上1、3、5 mm的摆位误差,对这6个方向γ通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在γ(3%/3 mm,2%/2 mm)两个标准情况下验证摆位误差对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结果:γ(2%/2 mm)参数下仅摆位误差为1 mm时的右方向和脚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γ(3%/3 mm)参数下摆位误差为1 mm时所有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摆位误差为1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3 mm时,γ(3%/3 mm)的右、脚、腹和背方向的γ通过率>90%,其它方向以及γ(2%/2mm)标准下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5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头方向γ(2%/2 mm)通过率降为(35.29±8.40)%。结论:摆位误差对于SBRT计划的剂量学验证有较大的影响,标准越严格,摆位误差对验证通过率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剂量验证 γ通过率 肺癌
下载PDF
RayArc在胸部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邵凯南 杜锋磊 李剑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提供的RayArc模块,在Varian公司的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胸部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并对胸部VMAT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两种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进行VMAT计划设计... 目的: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提供的RayArc模块,在Varian公司的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胸部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并对胸部VMAT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两种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进行VMAT计划设计,需要对加速器参数和计划参数进行正确设置。计划设计使用直接子野优化算法,目标函数的选择遵循与sIMRT类似的标准。随机挑选10例胸部肿瘤(食管癌5例,肺癌5例)患者分别使用RayArc模块,制定VMAT计划,并与相应的sIMRT计划比较剂量分布、靶区适形度,以及危及器官剂量方面的差异情况。VMAT计划采用182°到178°的两个360°对偶治疗弧,sIMRT计划采用角度分别为182°、220°、310°、345°、15°、50°、150°的前后7个照射野,子野数为50,两者使用相同的逆向优化目标函数。结果:VMAT治疗计划经过多次优化,基本上可以在30min内完成,并达到放疗医师制定的临床目标。与前后7野sIMRT计划相比,356°双弧VMAT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但是肺部的低剂量区(V_5)略高。另外,加速器运行VMAT计划治疗效率较高,可将治疗时间由sIMRT的6~8min缩短为2~3min。结论:使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的RayArc模块可以快速高效制定VMAT计划。RayArc制定出的胸部对偶双弧VMAT计划与常见的胸部7野sIMRT计划都可以满足放疗医师的临床目标要求,但是VMAT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更高的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Arc 食管癌 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肺癌放射治疗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琼 周剑良 +2 位作者 张一戈 陈维军 李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5258-5260,共3页
目的: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 V-CBCT)比较肺癌患者使用负压成型真空垫和热塑体模两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分析。方法:选取2013.2至2014.3浙江省肿瘤医院60例肺癌放疗患者,在锥形束CT下观测放疗时摆位误差值: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 目的: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 V-CBCT)比较肺癌患者使用负压成型真空垫和热塑体模两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分析。方法:选取2013.2至2014.3浙江省肿瘤医院60例肺癌放疗患者,在锥形束CT下观测放疗时摆位误差值: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负压成型真空垫固定技术,B组采用热塑体模固定技术,每位患者在治疗前使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行k VCBCT扫描和配准,采集CBCT图像5-20次,对比计算两组患者在左右(RL)、前后(AP)、头脚(SI)方向的重复摆位误差。结果:A组负压成型真空垫固定技术与B组热塑体模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方向(2.28±2.6(-0.6-1.4)/1.48±1.22(-0.7-0.6),P〈0.05)、y轴(头脚)方向(2.52±2.40(-4.5-11.0)/3.23±2.11(-7.0-14.0),P〉0.05)、z轴(前后)方向(2.84±2.15(-7.0-7.0)/1.59±1.39(-4.0-5.0),P〉0.05)。结论:在x轴方向热塑体模优于负压成型真空垫,y轴和z轴方向两者无明显差异,建议常规的IMRT患者使用体罩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下载PDF
胸部肿瘤放疗患者双手放置方式对摆位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国付 方临明 胡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99-1101,1106,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放疗中双手放置方式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调强放疗的40例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时双手放置方式的不同分为甲组(双手抱肘置于额头上,n=21)和乙...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放疗中双手放置方式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调强放疗的40例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时双手放置方式的不同分为甲组(双手抱肘置于额头上,n=21)和乙组(双手置于身体两侧,n=19)。每例患者行CT模拟定位,勾画肿瘤靶区和累及器官,制定放疗计划。治疗第1周,每次治疗前行机载锥形束CT(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共扫描9次。对两组患者肿瘤靶区的平移摆位误差进行测量。结果甲组患者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摆位误差小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前后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校准频率小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前后方向校准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肿瘤放疗患者双手放置方式对摆位误差有影响,双手抱肘置于额头上的方式引起的摆位误差较小。如果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采用双手抱肘置于额头上的方式而采用双手置于身体两侧的方式时,应对目前所使用的体架以及热塑膜进行改进以利于降低摆位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摆位误差 双手放置方式
下载PDF
基于螺旋断层放疗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多参量数据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程晓龙 刘吉平 +1 位作者 杨双燕 时建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断层治疗技术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设计和剂量验证的方法,并根据摆位误差确定靶区边界外扩值。方法:汇总近3年行螺旋断层放疗的SBRT病例,并遴选出45例;分析计划设计的过程,明确各项参数的设置规则;统计分析剂...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断层治疗技术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设计和剂量验证的方法,并根据摆位误差确定靶区边界外扩值。方法:汇总近3年行螺旋断层放疗的SBRT病例,并遴选出45例;分析计划设计的过程,明确各项参数的设置规则;统计分析剂量验证中绝对剂量偏差及γ(3 mm/3%)通过率;根据285次摆位误差计算靶区边界外扩值(ITV-PTV)。结果:(1)确定了螺距值的设置方法,给出了经验公式,并依据机架最佳旋转周期制作了分次剂量与螺距的对照表格。(2)治疗计划剂量验证的绝对剂量偏差平均值为-0.71%±1.32%,γ通过率平均值为98.1%±1.1%。(3)热塑体模组在左右(X)、头脚(Y)、前后(Z)和横断面上的旋转(Roll)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1.71±1.62)mm、(1.21±1.28)mm、(1.18±1.41)mm和0.55°±1.02°,对应的X、Y、Z方向的ITV-PTV外扩边界值分别为5.41、3.92、3.94 mm;真空垫组X、Y、Z和Roll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1.68±1.71)mm、(1.23±1.57)mm、(1.22±1.31)mm和0.73°±1.21°,对应的X、Y、Z方向的ITV-PTV外扩边界值分别为5.40、4.13、3.97 mm。结论:SBRT计划设计的关键在于参数设置及计划执行时间。SBRT的剂量验证通过率较高,可适当提升评价标准,即绝对剂量<±3%,γ(3 mm/3%)<1通过率>95%。摆位误差与放疗设备、固定技术、配准方法、患者个人和放疗师的操作密切相关,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靠的靶区边界外扩值,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摆位误差
下载PDF
咬口器作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口腔支架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国付 方临明 +3 位作者 单国平 王彬冰 陈维军 姜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2期2148-2149,共2页
目的 探讨咬口器作为口腔支架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间应用口腔支架进行放疗的2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应用咬口器10例,乙组应用软木塞11例,应用锥形束CT(CBCT)影像分别对两组患者... 目的 探讨咬口器作为口腔支架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间应用口腔支架进行放疗的2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应用咬口器10例,乙组应用软木塞11例,应用锥形束CT(CBCT)影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摆位误差比较.结果 咬口器患者作为放疗用口腔支架其摆位误差在左右、上下、前后各方向分别为:(1.42±1.21) mm、(1.63±1.25) mm、(1.91±1.13) mm;软木塞组患者摆位误差分别为:(2.11±1.82) mm、(2.82±1.43) mm、(3.01±1.61) mm.咬口器组的摆位误差较小.结论 咬口器作为口腔支架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摆位误差较小,值得推广,但患者张口困难,张口程度无法达到咬口器的孔径大小时,则软木塞可作为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口腔支架
下载PDF
锥形束CT扫描在胸段食管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仁江 周洋 金靖寅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期196-197,共2页
近年来,随着三维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四维图像逐渐开始取代传统二维X射线透视成像,千伏级锥形束CT为目前国内外在进行图像引导放疗时使用最广的三维图像采集设备,其主要通过利用大面积非晶硅X射线平板探测器以及千伏级X线球... 近年来,随着三维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四维图像逐渐开始取代传统二维X射线透视成像,千伏级锥形束CT为目前国内外在进行图像引导放疗时使用最广的三维图像采集设备,其主要通过利用大面积非晶硅X射线平板探测器以及千伏级X线球管实现锥形束CT成像,具有结构简单、数据采集时间短、图像分辨力以及射线利率高等优点。随着放疗技术不断发展,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已进入了精确放疗时代,摆位误差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最终放疗效果的优劣,因此寻找有效途径减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癌 锥形束CT扫描 摆位 重要性
下载PDF
2014~2017年浙江省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锋 单国平 《医学信息》 2019年第7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掌握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职业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值为分析对象,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个人剂量限制为标准,依据《职业性... 目的掌握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职业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值为分析对象,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个人剂量限制为标准,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方法,在工作时间连续监测全体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对不同工作场所的人员以工作地点为单位进行分组,比较外照射计量水平。结果放射工作人员4年集体剂量当量为179.12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4 mSv/年,低于5 mSv/年,其中98.27%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1 mSv/年;18类不同工作场所的放射工作人员中,4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是CT室的工作人员,为0.48 mSv/年,其次是1号服务台的工作人员0.36 mSv/年,不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浙江省某医院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条件良好,但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仍应值得重视,同时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照射 个人剂量 热释光 放射防护 有效剂量 放射工作人员
下载PDF
铱192后装放射源在空气中刻度的散射因子
13
作者 狄小云 潘林飞 +2 位作者 王彬冰 陈维军 毛仙芝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2988-2991,共4页
目的:研究铱192后装放射源在空气中刻度的散射因子。方法:PTW井形电离室放置在离地1 m高的支架上,测量在电离室外缘离墙距离5 cm到200 cm处进行,读数以200 cm处读数归一。按多步法、DGMP法和遮挡法要求在空气中用Farmer指形电离室在不... 目的:研究铱192后装放射源在空气中刻度的散射因子。方法:PTW井形电离室放置在离地1 m高的支架上,测量在电离室外缘离墙距离5 cm到200 cm处进行,读数以200 cm处读数归一。按多步法、DGMP法和遮挡法要求在空气中用Farmer指形电离室在不同源室距(SCD)上对铱192后装放射源进行测量,遮挡法测量中在放射源和电离室之间放置6 cm厚度的圆锥台型铅挡,测得数据用Origin8.0软件进行拟合处理分析。测量中读数均摈弃端效应、暗电流并做梯度修正。结果:井形电离室对铱192放射源刻度,读数在电离室和墙壁距离较近时受到墙面散射影响,电离室外缘离墙壁距离在1 m以上时散射影响可以忽略,Farmer指形电离室在空气中测量结果表明用Goetsch法和DGMP法计算,散射因子恒定与测量距离(SCD)无关且可以忽略,SF法的散射因子略小。结论:井形电离室刻度后装放射源需在最小散射情况下进行,在空气中用指形电离室进行刻度应对散射进行实际测量,遮挡法是较为符合实际的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度铱192放射源 散射线 散射因子
下载PDF
剂量网格分辨率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祥 单国平 +5 位作者 邵凯南 李玉成 杨一威 李浦 王彬冰 周剑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定量分析剂量网格分辨率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指导临床选用合适的剂量网格分辨率用于肺癌SBRT计划设计。方法:选取10例NSCLC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使用0.20 cm的剂量网格分... 目的:定量分析剂量网格分辨率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指导临床选用合适的剂量网格分辨率用于肺癌SBRT计划设计。方法:选取10例NSCLC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使用0.20 cm的剂量网格分辨率设计SBRT计划,将治疗计划结果再分别用0.40、0.30、0.25、0.15、0.10 cm的剂量网格分辨率计算最终剂量。比较6种不同剂量网格分辨率下的计划靶区(PTV):D_(2%)、D_(mean)、D_(98%)、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和危及器官:全肺、胸壁、食管、心脏、脊髓、主动脉、气管树等的相关剂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与0.20 cm剂量网格分辨率组计划相比较,0.40、0.30、0.25、0.15、0.10 cm剂量网格分辨率计算得到的计划的靶区D_(2%)、D_(mean)、C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除0.15 cm剂量网格分辨率组以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方面,与0.20 cm剂量网格分辨率组计划相比较,大于0.20 cm(0.40、0.30、0.25 cm)组计划全肺、胸壁、食管、心脏、脊髓、主动脉、气管树等的相关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0.20 cm(0.15、0.10 cm)组计划除全肺V_(10)、V_(20)、V_(12.5)和V_(13.5)有影响以外(P<0.05),胸壁、食管、心脏、脊髓、主动脉、气管树等的相关剂量学参数差异较小(P>0.05)。结论:剂量网格分辨率的大小会影响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在NSCLC患者SBRT计划设计时,建议使用0.20 cm或更小的剂量网格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 剂量网格 分辨率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固定剂量率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祥 周剑良 +2 位作者 王彬冰 李浦 单国平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27-332,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固定剂量率容积调强在直肠癌术后盆腔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直肠癌放疗患者,利用Ray Station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制定可变剂量率容积调强(VDR-VMAT)、固定剂量率容积调强(CDR-VMAT)和5野静态调强(5F-s IMRT)计划... 目的初步探讨固定剂量率容积调强在直肠癌术后盆腔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直肠癌放疗患者,利用Ray Station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制定可变剂量率容积调强(VDR-VMAT)、固定剂量率容积调强(CDR-VMAT)和5野静态调强(5F-s IMRT)计划。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三种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剂量学参数,评估机器总跳数(MU)和计划执行时间。结果靶区剂量方面,三种计划的靶区D2%、D_(mean)、D98%、HI和CI在总体上均有差异(P<0.001)。CDR-VMAT与VDR-VMAT相比较,D2%、D_(mean)、D98%、HI、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R-VMAT与5F-s IMRT相比较,D2%减小1.55 Gy(P=0.005)、D_(mean)减小0.99 Gy(P=0.005)、D98%增大0.60 Gy(P=0.03)、HI值减小(P=0.008)、CI值增大(P=0.008)。危及器官方面,三种计划的膀胱D_(mean)、V_(45)、V_(40),小肠D_(mean)、Dmax、V_(45),左右股骨头D_(mean)在总体上均有差异(P<0.05);小肠V_(40)、V_(35),左右股骨头V_(45)、V_(40)在总体上均无差异(P>0.05)。CDR-VMAT与VDR-VMAT相比较,膀胱、小肠、左右股骨头的各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R-VMAT与5F-s IMRT相比较,膀胱D_(mean)减小3.05Gy(P=0.005)、V_(40)减小0.88%(P=0.042),小肠D_(mean)减小1.75 Gy(P=0.002)、Dmax减小1.70 Gy(P<0.001),左、右股骨头D_(mean)减小(P=0.008,0.042)。正常组织低剂量受照体积方面,三种计划的正常组织受照低剂量体积除V_(10)(P=0.497)之外,V_5、V_(15)、V_(20)、V_(25)和V_(30)在总体上均有差异(P<0.001)。CDR-VMAT与VDR-VMAT相比,V_5、V_(10)、V_(15)、V_(20)、V_(25)和V_(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5F-s IMRT相比,CDR-VMAT的V_5减小1.18%(P=0.005)、V_(15)减小0.61%(P=0.022)、V_(30)减小0.80%(P=0.022),V_(10)、V_(20)和V_(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R-VMAT计划的MU为(668.51±45.92),比VDR-VMAT(574.13±50.20)增加16.44%,比5F-s IMRT(537.19±37.34)增加24.45%;CDR-VMAT计划执行时间(3.34±0.22)min是VDR-VMAT(1.76±0.04)min的近两倍,比5F-s IMRT(4~6)min稍短。结论 CDR-VMAT可形成与VDR-VMAT一样高质量的计划,较5F-s IMRT有更优的靶区覆盖率、危及器官保护和正常组织低剂量受照体积。但CDR-VMAT计划的MU比VDR-VMAT和5F-s IMRT增多;执行时间比VDR-VMAT长,比5F-s IMRT稍短。CDR-VMAT初始成本较低,有望为不具备可变剂量率的直线加速器提供额外的旋转放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容积调强 静态调强 可变剂量率 固定剂量率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螺旋断层放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分布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时建芳 刘吉平 +1 位作者 程晓龙 张婕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7期110-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螺旋断层放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放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平扫。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方案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方案。...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螺旋断层放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放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平扫。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方案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方案。比较两种放射方法靶区放射剂量分布情况以及危及器官放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1)两种放射治疗方法靶区(PTV)剂量分布:95%、1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两组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放射治疗方法CI显著高于3DCRT,HI显著低于3DCRT(P<0.05),提示HT放射治疗方法适形度与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均优于3DCRT。(2)HT照射方法对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分布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照射剂量、肝脏V30显著低于3DCRT(P<0.05);HT对双肾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3DCRT(P<0.05)。结论螺旋断层放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对PTV剂量分布没有显著差异,但是HT放射治疗的适形度与靶区照射剂量的均匀性要优于3DCRT。对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分布显示,两者在胃组织以及脊髓组织的照射剂量没有显著差异,HT在正常肝组织的平均照射剂量要低于3DCRT,但是对双肾的照射剂量要高于3D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正常肝组织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食管鳞癌免疫治疗序贯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静 庄蕾 +5 位作者 曾剑 张丹红 陈影 孙晶晶 杜向慧 盛李明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1705-1709,共5页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07例,放射性肺炎的评级按照美国...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07例,放射性肺炎的评级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5.0版(CTCAE 5.0)进行评价;通过ROC曲线计算双肺剂量学参数V、V、V和平均肺剂量(MLD)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后发生了2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23例(21.5%),双肺V、V、V和MLD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5%(AUC=0.756,P<0.01)、17%(AUC=0.731,P<0.01)、8%(AUC=0.728,P<0.01)和9.5 Gy(AUC=0.73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周期数和双肺V是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根治性放疗的历史数据类似,诱导治疗周期数和双肺V能够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免疫治疗 诱导治疗 放疗 放射性肺炎
下载PDF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限制甲状腺辐射剂量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雪飞 郑世明 耿帅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8期1093-1095,1101,共4页
目的探究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辅助治疗乳腺癌过程中限制甲状腺辐射剂量的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选择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28例,平均年龄(54.5±6.8)岁.每位患者建立5种不同的方案,野中野(FinF)、IMRT不包括甲状腺IMRTDC(-)、... 目的探究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辅助治疗乳腺癌过程中限制甲状腺辐射剂量的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选择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28例,平均年龄(54.5±6.8)岁.每位患者建立5种不同的方案,野中野(FinF)、IMRT不包括甲状腺IMRTDC(-)、IMRT包括甲状腺IMRTDC(+)、螺旋断层扫描(HT)不包括甲状腺HTDC(-)和HT包含甲状腺HTDC(+).比较治疗计划相关的计划目标体积(PTV)和风险器官(OAR)剂量、不同治疗计划中甲状腺与锁骨上结节的剂量学比较,分析甲状腺限制的必要性.结果平均甲状腺体为(11.9±0.2)cm3(6.3~19.8cm3);治疗计划相关的PTV和OAR显示不同治疗计划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MRTDC(-)和HTDC(-)计划使FinF中使用的TDmean值降低,而IMRTDC(+)和HTDC(+)的TDmean更低;与FinF计划相比,IMRT和HT计划的甲状腺中低剂量体积(V10)更大.IMRTDC(+)和HTDC(+)计划的TDmean值明显低于其他三个计划的TDmean值,IMRTDC(+)和HTDC(+)TDmean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3).TDmean在DC(-)和DC(+)计划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甲状腺DC(+)的调强放疗技术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甲状腺的辐射剂量,建议在IMRT和HT规划期间将甲状腺识别为OAR,并使用剂量限制,以最大程度减少辐射剂量和甲状腺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甲状腺 调强放疗 辐射剂量 甲状腺功能减退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和静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浦 单国平 +2 位作者 狄小云 毛仙芝 赵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4115-4117,4129,共4页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患者瓦里安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和静态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两种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ADAC Pinnacle V9.2放疗计划系统,对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分别设计Rapid Arc和IMRT放...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患者瓦里安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和静态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两种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ADAC Pinnacle V9.2放疗计划系统,对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分别设计Rapid Arc和IMRT放射治疗计划,处方量统一为50.4 Gy分28次照射,比较这两种治疗计划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以及这两种计划的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治疗计划靶区的Dmean、Dmin、Dmax、Dmean、V95%、CI、HI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和小肠的V50,小肠Dmax,以及左右股骨头的V50、Dmean两种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 ARC计划的膀胱和小肠的Dmean、总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明显低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放射治疗中,RapidArc和IMRT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相近。RapidArc减少了膀胱和小肠的平均剂量、总的MU,缩短了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Arc技术 IMRT技术 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双侧乳腺癌同步放疗设计中多射野中心及固定钨门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磊 李浦 +4 位作者 杨一威 翁邓胡 方敏 邵凯南 郑士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拟利用双射野中心及固定钨门限定射野范围方式分别设计双侧乳腺癌的容积弧形旋转调强及三维静态调强放疗计划,并对两者放射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此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例确诊且进行放疗的双侧乳腺癌患... 目的:拟利用双射野中心及固定钨门限定射野范围方式分别设计双侧乳腺癌的容积弧形旋转调强及三维静态调强放疗计划,并对两者放射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此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例确诊且进行放疗的双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Ray Station v4.5系统,基于Trilogy加速器参数分别设计两种固定射野的调强计划:双射野中心容积旋转调强(D-VMAT)、双射野中心三维静态调强(D-sIMRT)。肿瘤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5 000 cGy/25 f,要求双侧乳腺靶区PTV-L、PTV-R均至少95%以上的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及计划系统的Clincal goal工具比较两者剂量分布、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及适形性和心脏、双肺、肝脏、脊髓等重要危及器官的剂量差异。结果:两种双中心固定射野的调强计划均可以满足双侧乳腺肿瘤靶区的处方剂量,同时重要器官的剂量满足临床放疗医师限定标准。D-VMAT计划在剂量均匀性指数(HI)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I)方面均优于D-s IMRT计划(P<0.05)。两者在心脏V_(20)、肝脏V_5和D_(mean)以及脊髓D_(max)保护上并无明显差异。D-s IMRT与D-VMAT计划在全肺的剂量上相比较,后者可以显著降低全肺区域的剂量受量,V5(47.9%±4.6%vs 42.2%±3.9%, P=0.001)、V20(22.9%±6.7%vs 17.5%±4.3%, P=0.021)、V_(30)(15.7%±5.8%vs 11.7%±3.6%, P=0.031)、D_(mean)[(1 222.5±246.7)cGy vs(1 009.5±161.3)cGy, P=0.009],且能更好降低心脏的平均剂量(P<0.05);机器跳数MU为(1 177±311 vs 908±130, P=0.036)。结论:双射野中心及限定射野钨门技术的调强计划均可以满足双侧乳腺癌的临床放疗实施,同时D-VMAT计划可给予靶区更好的剂量均匀性及适形性,降低心脏和肺放疗损伤剂量以及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 双射野中心 固定钨门技术 容积旋转调强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