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4例甲状腺癌核素显像与超声表现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龙斌 肖必文 王立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和超声表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核素显像及超声与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癌性肿块中核素显像示结节性病变者占90.4%(94/104),其中单发结节84.0%(79/94),...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和超声表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核素显像及超声与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癌性肿块中核素显像示结节性病变者占90.4%(94/104),其中单发结节84.0%(79/94),多发结节16.0%(15/94),提示甲状腺癌核素显像中以单发结节多见(P<0.001)。超声检查异常显示率99.0%(103/104),核素显像异常显示率82.7%(86/10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诊断甲状腺癌符合率上核素显像法为69.2%,超声法为68.3%,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核素显像和超声检查各有优势,联合检查互相弥补不足,可明显提高异常显示率和诊断甲状腺癌符合率,但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γ探测仪结合核素淋巴显像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涛 郑爱文 +3 位作者 谢尚闹 杨红健 肖必文 孟旭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1583-1584,共2页
目的:探讨γ探测仪结合核素淋巴显像检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7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前1-2h在肿瘤病灶周围3、6、9、12点钟位置皮下注射显像剂^99mTc-硫胶体,用... 目的:探讨γ探测仪结合核素淋巴显像检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7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前1-2h在肿瘤病灶周围3、6、9、12点钟位置皮下注射显像剂^99mTc-硫胶体,用γ探测仪结合核素淋巴显像定位探测SLN,术中切除SLN,随后行淋巴结清除术。对阴性SLN进行连续切片,行S-100和HMB-45免疫组化分析。结果:26例患者检出SLN,检出率为96.2%,SLN阳性为7例,阳性率为26.9%,准确率为100%。结论:γ探测仪结合核素淋巴显像检测恶性黑色素瘤的SLN是准确的,能够反应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能很好的协助SLN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放射性核素显像 淋巴结/放射性核素显像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131)I标记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_3在荷瘤裸鼠体内分布及肿瘤放射免疫显像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沈华 牟瀚舟 +6 位作者 钱丽娟 朱赤红 张奕荫 黄晓曙 张宗顕 孙永正 戴珊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45-749,共5页
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Ab)MC_3用^(131)Ⅰ标记后在裸鼠人肠癌模型上进行肿瘤定位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结果显示:体外标记抗体特异性结合率为37.5%,裸鼠体内在48~120h的ECT照相可见在肿瘤部位均有放射性的特异性浓聚,其摄取量随时间... 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Ab)MC_3用^(131)Ⅰ标记后在裸鼠人肠癌模型上进行肿瘤定位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结果显示:体外标记抗体特异性结合率为37.5%,裸鼠体内在48~120h的ECT照相可见在肿瘤部位均有放射性的特异性浓聚,其摄取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肿瘤显影清晰,显像的合适时间为96~120h。而给予非特异性的^(131)Ⅰ-NMIgG后,肿瘤部位未见放射性浓聚,而呈全身均匀性分布。120h肿瘤组织与肝脏及正常肠组织的比值分别为3.61和9.81,肿瘤定位指数为4.26。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注射^(131)Ⅰ-MC_3裸鼠肿瘤呈大片坏死,仅局部肿瘤边缘尚存少数完整的肿瘤组织。提示McAbMC_3用于肠癌的诊断和导向治疗可能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放射性核素 成象 抗体
下载PDF
硼中子俘获疗法的进展和前景
4
作者 钱炫方 李林法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59-766,共8页
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是一种二元靶向放射疗法,治疗时在体内注射含同位素硼药物,能短时间浓聚在肿瘤细胞中,但只有少量存留在正常组织细胞中,然后用中子照射使其在肿瘤细胞中裂变产生高能量的粒子,进而杀伤肿瘤细胞。BNCT是当前最前沿... 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是一种二元靶向放射疗法,治疗时在体内注射含同位素硼药物,能短时间浓聚在肿瘤细胞中,但只有少量存留在正常组织细胞中,然后用中子照射使其在肿瘤细胞中裂变产生高能量的粒子,进而杀伤肿瘤细胞。BNCT是当前最前沿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能靶向治疗肿瘤细胞,但对正常组织细胞几乎无杀伤作用,被广大学者用于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中。目前,BNCT在胶质母细胞瘤、复发头颈部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方面已经被明确证实有良好疗效。本文拟从BNCT的硼递送剂、中子源、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中子俘获疗法 含硼药物 肿瘤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骨显像与MRI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倪发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244-1245,共2页
关键词 骨显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恶性肿瘤 骨转移
下载PDF
海藻玉壶汤治疗甲状腺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洁 蔡鹄 +1 位作者 彭芸崧 李林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12期1262-1264,共3页
甲状腺疾病属中医“瘿病”范畴,甲状腺肿瘤属于其中的“瘿瘤”、“肉瘿”、“石瘿”等。现代医学将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两类。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海藻玉壶汤 治疗 甲状腺疾病 恶性肿瘤 现代医学
下载PDF
CA242、CA-50、CEA联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洪巧银 肖必文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90-191,共2页
我科自1994年以来应用CA242 IRMA对5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检测,同时与CA-50 IRMA、CEA RIA进行联检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对照组30例,来自杭州烟厂体检中未发现异常者,年龄18~70岁。 (二... 我科自1994年以来应用CA242 IRMA对5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检测,同时与CA-50 IRMA、CEA RIA进行联检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对照组30例,来自杭州烟厂体检中未发现异常者,年龄18~70岁。 (二)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558例,来自本院住院病人经病理证实及CT、B超、胃、肠镜证实。其中肝癌103例,结直肠癌194例,食道癌18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CA242 CA-50 CEA 诊断
下载PDF
^(131)Ⅰ标记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_3在荷瘤裸鼠体内分布及肿瘤放射免疫显像
8
作者 许沈华 牟瀚舟 +6 位作者 钱丽娟 朱赤红 张奕荫 黄晓曙 孙永正 戴珊星 张宗显 《肿瘤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报告用<sup>131</sup>I标记抗结肠癌的McAbMC<sub>3</sub>在移植人肠癌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以期为抗结肠癌McAb MC<sub>3</sub>用于人肠癌的临床导向诊断和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材料... 本文报告用<sup>131</sup>I标记抗结肠癌的McAbMC<sub>3</sub>在移植人肠癌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以期为抗结肠癌McAb MC<sub>3</sub>用于人肠癌的临床导向诊断和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材料和方法一、抗结肠癌McAb:鼠抗人结肠癌McAbMC<sub>3</sub>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研制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结肠癌 MC3 荷瘤裸鼠 单克隆抗体 西京医院 移植人 选择性结合 标记率 皮下接种 消化病
下载PDF
氯化锶治疗泌尿系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陈贵平 戚晓平 戴珊星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9期556-557,共2页
关键词 泌尿系肿瘤 骨转移 氯化锶 药物治疗 前列腺癌 输尿管癌 肾癌 疗效
下载PDF
肺癌术前核素骨显像临床价值
10
作者 肖必文 洪巧银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1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手术前 核素骨显像
下载PDF
血清CYFRA21-1 IRMA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11
作者 章平年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345-346,共2页
本文测定了390例各种恶性肿瘤、37例甲状腺腺瘤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CYFRA21—1水平,以探讨血清CYFRA21—1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血清 CYFRA21-1 IRMA 肿瘤 诊断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标记多功能纳米探针及其在PET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五敏 易贺庆 李林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30-633,共4页
分子影像学是精准医学的三大支撑技术之一,其借助分子探针,运用影像设备实时监测活体细胞、组织乃至整个机体在细胞或分子水平发生的生理、生化事件[1]。目前常用的分子影像探针包括常规的非特异性造影剂、带有特异分子配体的分子探针... 分子影像学是精准医学的三大支撑技术之一,其借助分子探针,运用影像设备实时监测活体细胞、组织乃至整个机体在细胞或分子水平发生的生理、生化事件[1]。目前常用的分子影像探针包括常规的非特异性造影剂、带有特异分子配体的分子探针及纳米探针。纳米探针主要包括磁性纳米探针、光学纳米探针、放射性核素标记纳米探针、声学纳米探针、多模态纳米探针和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探针 纳米粒子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综述
下载PDF
120例乳腺癌术后核素骨显像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芝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对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全身核素骨显像,诊断有无骨转移灶。方法用99mTc-MDP静注后2~3小时显像。结果有77例核素显像阳性,占64.1%。其中56例与X线检查相对照,核素骨显像阳性46例,占82.1%,X... 目的对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全身核素骨显像,诊断有无骨转移灶。方法用99mTc-MDP静注后2~3小时显像。结果有77例核素显像阳性,占64.1%。其中56例与X线检查相对照,核素骨显像阳性46例,占82.1%,X线阳性17例,占30.3%。结论核素骨显像明显优于X线检查。乳腺癌术后应定期行全身核素骨显像,对早期发现病灶,进行及时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手术后 放射性核素显像 骨显像
下载PDF
HCG测定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转移的探讨
14
作者 来利安 肖必文 楼洪坤 《肿瘤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42-43,共2页
滋养细胞肿瘤能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目前HCG-β亚单位放射免疫测定法,可测出血内微量的HCG,提高了测定血清中HCG的敏感性,在妊娠和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应用价值很大,是诊治滋养细胞肿瘤的一种重要生物标记。 1985-1992年初,... 滋养细胞肿瘤能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目前HCG-β亚单位放射免疫测定法,可测出血内微量的HCG,提高了测定血清中HCG的敏感性,在妊娠和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应用价值很大,是诊治滋养细胞肿瘤的一种重要生物标记。 1985-1992年初,我院对100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病人治疗过程中,血清HCG—β进行测定。今对HCG值与病情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血清HCG测定在诊断与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G测定 滋养细胞肿瘤 放射免疫测定法 Β亚单位 绒癌 病人治疗 生物标记 宋鸿钊 病理检查 未孕妇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间变性甲状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及潜在的分子机制和免疫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柴武斌 陈超 黄海波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82-392,共11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间变性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IMAGEO分析平台对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转录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85457、GSE65144和...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间变性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IMAGEO分析平台对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转录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85457、GSE65144和GSE29265综合筛选区别ATC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关键靶点,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运用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筛选出前10位的核心靶基因。运用Kaplan-Meier法探究ATC核心靶基因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探究ATC预后相关靶基因与常见分子亚型相关性。基于CIBERSORT算法分析其与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和免疫检查点基因的关系。结果共筛选出ATC差异表达基因1891个,其中包含832个上调基因,1059个下调基因(均P<0.05)。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过程、DNA复制、肿瘤信号转导、活性氧相关化学致癌、细胞凋亡、黏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和甲状腺激素合成等通路。基于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Maximal Clique Centrality(MCC)算法筛选出10个核心靶基因。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外部ATC队列验证后发现,核心靶基因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和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CCNB1)的高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的不良预后相关(均P<0.05)。CDK1表达量在B-Raf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 proto-oncogene,serine/threonine kinase,BRAF)野生型及突变型患者中存在差异,具有正相关性(r=0.67,P<0.01);CDK1与CCNB1的表达量均与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均r>0.7,均P<0.01)。经CIBERSORT算法发现,CDK1表达量与浆细胞、CD4+T细胞、T辅助细胞、巨噬细胞M1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水平均呈正相关(均r>0.3,均P<0.05),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M2和肥大细胞抑制等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均呈负相关(均r>0.2,均P<0.01);CCNB1表达量与T辅助细胞、巨噬细胞M1和肥大细胞激活等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均呈正相关(均r>0.4,均P<0.05)。CDK1与免疫检查点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2(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2,PD-L2)、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 cell immunoreceptor with Ig and ITIM domains,TIGIT)、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TIM3)、T-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T-cell costimulator,ICOS)、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和CD27的表达量均呈正相关(均r>0.5,均P<0.05),CCNB1则与免疫检查点IDO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6,P<0.05)。结论CDK1和CCNB1的高表达水平与ATC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其表达水平影响患者预后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实现。CDK1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为ATC诊断与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甲状腺癌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免疫机制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PET/CT中^(18)F-FDG摄取值联合血清CEA水平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的价值
16
作者 王运 朱红洲 +8 位作者 高心逸 嵇建峰 庞伟强 易贺庆 靳水 龙斌 吴红霞 叶雪梅 李林法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7期1830-1835,共6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中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值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前接受血清CEA水平、EGF...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中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值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前接受血清CEA水平、EGFR突变检测并行PET/CT检查的肺腺癌患者196例,采用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分析EGFR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原发肿瘤^(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血清CEA水平及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的因素。ROC曲线评估PET/CT中^(18)F-FDG SUV_(max)联合血清CEA水平预测EGFR突变的效能。结果196例患者中,EGFR突变型109例(55.6%),EGFR野生型87例(44.4%)。单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型患者女性比例、无吸烟史比例、血清CEA水平≥5 ng/mL比例、无毛刺比例均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而肿瘤直径、^(18)F-FDG SUV_(max)均低于EGFR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18)F-FDG SUV_(max)<12.8、血清CEA水平≥5 ng/mL、肿瘤直径较小、无毛刺是影响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18)F-FDG SUV_(max)、^(18)F-FDG SUV_(max)联合CEA水平、肿瘤直径、边缘无毛刺的AUC分别为0.613和0.754。结论^(18)F-FDG SUV_(max)联合CEA水平、肿瘤直径、有无毛刺助于预测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状态,特别是当肿瘤样本不足以进行基因分析或无法进行基因检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氟18-脱氧葡萄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癌胚抗原
下载PDF
^(131)I标记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_3对裸鼠载人肠癌模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许沈华 牟瀚舟 +4 位作者 钱丽娟 孙永正 戴珊星 朱赤红 张宗显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6-57,共2页
^(131)I标记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_3对裸鼠载人肠癌模型的治疗作用许沈华,牟瀚舟,钱丽娟,孙永正,戴珊星,朱赤红,张宗显放射性核素标记单抗对动物移植肿瘤有良好的疗效.我们用131I-MC3对裸鼠载人肠癌进行实验... ^(131)I标记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_3对裸鼠载人肠癌模型的治疗作用许沈华,牟瀚舟,钱丽娟,孙永正,戴珊星,朱赤红,张宗显放射性核素标记单抗对动物移植肿瘤有良好的疗效.我们用131I-MC3对裸鼠载人肠癌进行实验性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标记 结肠肿瘤 动物实验
下载PDF
^(18)F-FDG联合^(99m)Tc-MDP显像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春燕 高树兴 +3 位作者 刘晓杰 张志刚 丁育松 蒋灵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探测显像联合99mTc-MDP骨显像在乳腺癌手术化疗后早期随访中,监测其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后3年内,分别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99mTc-MDP骨显像、CT显像,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探测显像联合99mTc-MDP骨显像在乳腺癌手术化疗后早期随访中,监测其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后3年内,分别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99mTc-MDP骨显像、CT显像,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81例乳腺癌手术化疗后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或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诊断转移31例,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对复发及转移患者监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4.2%、92.0%、85.2%;CT显像对复发及转移患者监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8.1%、88.0%、76.5%;18F-FDG符合探测显像联合99mTc-MDP骨显像诊断对复发及转移患者监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5%、92.0%、92.6%。结论:18F-FDG符合探测显像联合99mTc-MDP骨显像对乳腺癌手术化疗后患者的早期随访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对监测其复发及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癌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脱氧葡萄糖 MDP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癌细胞内胆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沈华 孙永正 +4 位作者 钱丽娟 牟瀚舟 刘俊涛 洪文兵 朱赤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9-311,共3页
作者用近期发展的对胆酸敏感的双通道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检测21例肠癌活细胞内胆酸平均含量为17.59±1.18×10(-5)mol/L,12例距肠癌远端正常肠粘膜细胞内胆酸平均含量为4.58±0.66×1... 作者用近期发展的对胆酸敏感的双通道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检测21例肠癌活细胞内胆酸平均含量为17.59±1.18×10(-5)mol/L,12例距肠癌远端正常肠粘膜细胞内胆酸平均含量为4.58±0.66×10(-5)mol/L,前者是后者的3.84倍,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用放射免疫分析法(PEG法)检测23例肠癌细胞冻融液和远端正常肠粘膜细胞冻融液,胆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44±0.20nmol/ml和0.36±0.07nmol/ml,前者是后者的3.99倍,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检测50例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胆酸含量范围在2.02~17.55nmol/ml之间,平均为5.90±0.50nmol/ml;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胆酸含量范围在0.86~4.9nmol/ml之间,平均为2.60±0.24nmol/ml。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胆酸 离子选择性微电极 放射免疫分析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195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洁 胡如英 +2 位作者 张琼敏 彭芸崧 蔡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799-1802,共4页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接受颈部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的195例患者的资...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接受颈部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的195例患者的资料,分析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影像学特点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 195例患者中共277枚淋巴结接受穿刺检查,其中86例(123枚)淋巴结为转移性,占穿刺淋巴结的44.4%,复发或转移的淋巴结多分布于颈部Ⅲ区(33.3%)及Ⅳ区(42.3%),超声特征性表现为长径/短径(L/S)比值小、回声分布不均匀、常伴有点状强回声、Adler血流分级2~3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引导下的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便且安全有效的确诊手段,有助于指导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细针穿刺细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